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

時間:2022-09-03 08:51:16

導語: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

在高效體育項目中,健美操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已經深入人心,同時也為我國健美操競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提升我國健美操的競技水平,就需要對高效健美操訓練模式進行創新,提高健美操訓練水平。現階段,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以及訓練水平較低的情況還是非常普遍的,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根據高校教學課程進行針對性地整改,從而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最新要求,推動健美操訓練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規范我國健美操教學和訓練工作。

一、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基本概述

(一)主要內涵

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的主要內涵是將健美操課程理論內容與實踐教學進行深度的融合,在教學課堂上,學生既要學習健美操相應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要開展實踐操作,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健美操知識與技巧有更好的掌握。一體化的高校健美操教學與訓練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健美操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還能夠及時地指導實踐,有利于取得更好教學與訓練效果,最終大幅度提高健美操的教學水平。

(二)建立目的

現階段,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單單要重視人才的數量,更要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水平,就體育項目而言,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能夠讓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過去,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和實踐是被割裂開的,二者之間的聯系比較少,沒有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通過建立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的模式,能夠進一步提高健美操的教學質量水平,進而能夠讓教學訓練更加具有針對性,比如:對于一些體能素質比較好的學生而言,需要重點培養其體育技能技巧,進一步增強體能素質,而針對一些身體素質相對較弱的學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降低訓練強度,重點培養其對體育的興趣愛好,起到豐富業余生活的作用即可,不能夠按照同等的標準來進行要求。

(三)實用價值

在高校健美操的教學中實施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能夠促進綜合性人才的培養。為了不斷滿足現階段社會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要,高校需要提高對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重視程度,綜合性素質人才不僅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也要有好的身體素質。在高校健美操訓練實施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后,能夠讓大部分同學的綜合素質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最終實現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此外,在施行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之后,能夠讓學生和運動員得到更加明確的區分,有利于高校專業健美操人才隊伍建設。

(四)培養目標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其教學質量水平是否符合既定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是否能夠向社會輸出高質量人才。在過去的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和實踐之間是彼此割裂的,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的效果。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的自身特性,有針對性地開展訓練教學,能夠起到精準教學的作用。通過教學訓練一體化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對健美操的興趣愛好,更好地豐富健美操教學的內涵,推動教學創新。任課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特性開展教學工作,因材施教,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以學生特點為基礎進行合理的教學訓練,從而真正地促進這一模式的落實。

二、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運行面臨的問題

(一)健美操教學訓練的選材問題

現階段,高校在健美操教學領域還缺乏健全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想打造一個專業水平較高的運動團隊,亟須從眾多的學生中選拔出色的人才,然而目前高校選拔健美操學生的要求相對比較低,缺乏專業的健美操老師進行指導學習,這就導致了高校健美操訓練的水平比較低。

(二)健美操訓練比賽經費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在體育方面所得到的經費支持比較少,相應的資金投入得不到保障,沒有足夠的機會來參加比賽。而就現階段俱樂部的收費標準而言,以目前的經費并不能夠保證參加更多的健美操比賽,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運動員的積極性,制約了我國健美操事業的發展,長此以往,會影響到我國高校健美操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健美操教學訓練時間問題

高校要開展健美操訓練主要是根據學生的時間來定的,而為了能夠讓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健美操訓練就需要抽課余時間來開展。因此,健美操隊員開展日常訓練學習只能夠利用業余時間,再加上文化課程任務比較重,導致了運動員沒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系統化訓練,這也是為什么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健美操教學水平比較低的原因。從目前我國健美操事業發展的進程重來看,在我國健美操隊伍的組成重,高校健美操隊占據很大一部分,其訓練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健美操事業的發展。

三、如何構建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

(一)制定高校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的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高校是培養各類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過去教學過程重存在的我難題。高校不單單要培養一批健美操競技人才,而且還要為國家儲備專業的體育骨干精英,在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的應用下,能夠對學生進行系統化、層次化的綜合培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此外,通過為學生開展健美操實踐課程,能夠進一步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提高其對社會服務的積極性,能夠進一步適應社會的發展,最終成為社會高素質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二)加大投入資金、完善教學設施

健全完善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一過程重需要清楚地明確主體作用,深入研究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的核心內容,充分了解這一模式所存在的現實價值。在健全完善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還要不斷完善硬件基礎設施,只有奠定好這些基礎,才能夠讓一體化模式更好地執行下去。首先,需要加大資金方面的投入,翻新教學設備,而且還要對健美操訓練的場地進行統籌規劃,增添一系列教學輔助設備。其次,還可以聘請一些專業的健美操訓練者,邀請其為學生進行現場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到健美操的實踐技巧,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們的技能水平,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到健美操的優美,促進其樹立起對健美操的興趣愛好。

(三)為了擴大群眾普及度,要充分發揮選修課程的價值

高校要在學生第一學期的時候大范圍宣傳健美操課程的價值,讓學生能夠對健美操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充分利用學校健美操場地的優勢作用,強化高校的師資力量,讓學生能夠看到健美操的獨特優勢。一方面,要強化對健美操理論知識的宣講,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健美操項目的優勢特點,激發其學習健美操的興趣;另一方面,要開展健美操實踐課程,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親身進行體驗,感受健美操的特有魅力,從而培養出學習健美操的興趣愛好。

(四)通過開展課外俱樂部的形式提升質量

當新入校的學生完成課程選修之后,如果后續有學生對健美操產生了興趣,那么也可以繼續參加到健美操教學培訓中來,加入學校所組織的健美操俱樂部。在健美操俱樂部學習健美操是對前期課程的有效補充,同時也是教師深入輔導的重要形式。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僅是在班級上課的形式,能夠滿足更多學生的需求,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與進來。通過將課堂教學與課后俱樂部輔導相結合的方式,能夠通過課程來開展實踐訓練,可以安排專業的教學教練來指導健美操的教學訓練,并且還要老師輔以相應的管理。通過在俱樂部的不斷學習培訓,能夠讓學生對健美操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健美操的實踐技巧,在不斷訓練強化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逐漸成為一個綜合素質較強的人。同時,俱樂部形式可以進一步優化和調整校代表隊,進一步強化隊員技術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學生在俱樂部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以及在教練的輔助指導中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養,為我國儲備更加優秀的健美操骨干力量,推動我國健美操事業的長期發展。

(五)通過代表隊訓練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

在健美操訓練的過程中,教練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學,對于已經掌握了健美操實踐技巧的學生可以開展下一步的學習和訓練,而對于掌握比較慢的學生,則需要繼續鞏固健美操理論知識,不斷強化實踐技巧。對于一些學習比較的學生,可以按照相關要求來進行學校的代表隊進行訓練,可以代表學校參加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比賽,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訓練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夠獲得一定的物質獎勵。在代表隊中訓練的時候,倘若學生不積極完成訓練任務,就要將其調入業余訓練隊伍中去,這種做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學生起到警示作用,而且這也有利用進一步提高訓練的水平,提高高校健美操的專業水平。

四、結語

現階段,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雖然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的不斷重視,健美操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好的,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一體化模式的優勢比較明顯,能夠更好地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高校健美操課程能夠受到學生們的廣泛喜愛,促進我國健美操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毅.論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的有效構建[J].陜西教育(高教),2019(9):32–33.

[2]孫麗萍.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6):148–149.

[3]蔣嘉陵,曾貞.高校健美操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一體化模式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4):95–96.

[4]郭霞.高校健美操課堂教學融合課外訓練的一體化模式探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6):40–41.

[5]黃帥.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的研究初探[J].青少年體育,2018(10):93–94.

[6]樊超.淺談高校健美操教學訓練一體化模式的構建[J].陜西教育(高教),2017(8):41–42.

作者:甘蕊 李雪梅 侯樹華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