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時間:2022-10-28 10:18:27

導語:高校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高校承載著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大使命,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模式成為眾多高校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高校應革新滯后的教育理念,設計高效的教學手段,培養信息化的教師隊伍,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高校教育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也面臨著亟需突破的現實困境,挖掘互聯網與高校教育之間的內在關聯、實現互聯網技術支持下高校教育的創新發展成為時代進步的必然選擇。由牟忠剛編著、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互聯網時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一書,以教育改革與發展為研究主題,為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的新發展提供了有益啟迪。該書以互聯網時代為研究背景,首先對教育改革的基本內容、教育改革的理性化進行了介紹,為開展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其次,論述了我國教育改革的現狀,重點探討了高等教育的綜合改革與發展,以及應試教育的發展,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趨勢與思路分析,為高校教育模式建構勾勒了清晰的邏輯框架。最后,該書從“互聯網+”背景下教育系統的運行與實現、互聯網時代智慧教育的發展等角度入手,對高校教育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有效路徑。該書的主要特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互聯網+高校教育改革”的邏輯建構

“互聯網+教育”是教育領域發展的重要選擇,該書對“互聯網+”戰略應用于高校教育改革的邏輯框架進行了科學建構。第一,“互聯網+”評價體系。傳統的高校教學評價方式集中于教師評價維度,內容單一,操作繁瑣,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師生之間的信任關系關注不夠。互聯網時代應借助大數據技術構建數字化評價系統,實現學生、教師、學校各節點之間的密切關聯,建立綜合、全面的評價系統。第二,“互聯網+”教學過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加快了高校教育管理系統信息化建設進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個人資料均可在教育系統中查詢,可清楚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變化和教師的教學成果,追蹤教學過程,并根據數據反饋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完善了教育信息庫。第三,“互聯網+”課堂教學。傳統課堂教學集中于課本知識與教師講授,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需求得不到足夠重視。互聯網技術下學習軟件和平臺的開發,拓寬了知識獲取來源,促進了知識共享,并根據學生差異匹配教學內容,創設了教學情境,提升了教學質量。

2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問題

互聯網技術為高校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正確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強大優勢、破解發展難題至關重要。該書對高校教育發展問題進行了歸納。第一,傳統教學模式與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脫節。傳統的課堂授課更加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卻忽略了對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第二,高校教師教學水平的差異性。雖然每個課程均有相關的教學大綱作為指導,但是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決定著最后的教學效果。對同一教學目標的不同落實方式,可能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程度。第三,高校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能夠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校的教學管理提供及時的監督和反饋,是密切學生與教師、學校之間關系的重要保障。

3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路徑選擇

“互聯網+”戰略的科學指導,為高校教育改革建構了邏輯框架,分析高校教育發展現實問題的同時,選擇有效的發展路徑十分必要。該書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效借鑒。第一,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高校教育旨在培養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應用型人才。高校教學更應突出對學生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借助互聯網平臺引導學生主動搜集知識資源,鼓勵學生學習興趣和需求的表達,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在線互動答疑,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服務作用。第二,建設專業的教師團隊。高校課程團隊的主要任務包括課程開發、制定教學計劃、完善習題資源庫及提升團隊整體實力。通過網絡技術,對團隊人員進行綜合測評和合理分工,直播或錄播優秀教師的課堂實踐,供團隊交流分享。第三,借助互聯網技術創新高校教學考核方式。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推薦有針對性的學習軟件平臺,根據知識難度設計漸進性的測試環節,將學生的學習行為、日常測驗、學習態度等數據輸入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獲得學生的綜合考核結果。《互聯網時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一書以詳盡的內容闡述和清晰的邏輯分析,為高校教育發展提供了有效借鑒。

作者:朱鳴 單位:常熟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