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若干思考

時間:2022-07-29 11:15:10

導語: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若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若干思考

摘要:教師的素質是制約鄉村教育發展的瓶頸。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數量相當、素質優良的農村教師隊伍是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通過政策傾斜、加速代謝、整合師資、提升素質等有力舉措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農村教育;農村教師;教師隊伍建設

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家先后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義務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等重大項目,我國農村學校教學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校園建設等硬件方面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在硬件環境日益改善的背景下,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核心的、增強農村教師專業素質的軟實力建設已成為鄉村教育日趨關注的重點和難點,因為硬件設施只有在優質師資的充分利用下才能發揮其最大效能,沒有優質師資,教學設施再好都等于“零”,沒有優質師資,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均衡、落實教育現代化、提升教育質量等理念只可能停留在口號,或將永遠是一種美好的理想、愿望與憧憬。農村教師,尤其是偏遠鄉村的中小學教師,年齡老化、結構性缺編、學歷低、教學能力差等現象,已成為影響和制約著農村教育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近年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支持農村教師的特別政策,如:2010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2012年教師節前夕,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指出要以“農村教師為重點,采取傾斜政策,切實增強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激勵更多優秀人才到農村從教”;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因地制宜保留并辦好村小學和教學點。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落實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2015年6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圍繞著怎么“下得去”“留得住”和“干得好”的目標公布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提出了“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市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八大舉措全面加強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1]。盡管各級政府將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也采取了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從現實的角度一看,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現狀仍然堪憂,遠遠滿足不了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需要。提升330多萬(不含縣鎮)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再一次成為熱門話題,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是一個需要持續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需要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與獻計獻策。政策傾斜、加速代謝、整合師資、提升素質等策略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可供借鑒和參考的策略與途徑。

一、加大政策傾斜力度

長期以來,農村教師都是一個不太有吸引力的職業。筆者曾訪談過數名生源地來自鄉村、即將畢業的師范院校的學生,問及他們是否愿意去農村當老師時,85%以上的學生毫不猶豫地說“不”,他們寧愿選擇去城市私立學校或交通便捷的城市當代課教師,他們說農村的資源太少,尤其是擇偶與交友方面,城市的機會更多;筆者也曾訪談過職稱較高的農村中年教師,他們渴望流動的原因是想為子女創造更好的求學條件。《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3-2014》的調查顯示:超六成農村教師希望到城市任教[2]。“下不去、留不住”一直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點,這對農村師資的儲備來說是嚴重的“缺血”和“抽血”,留住教師、吸引教師才能為農村教育和農村孩子帶來希望和曙光,提高農村教師的崗位吸引力已迫在眉睫。首先,要大幅度提高工資待遇。“造成農村學校留不住年輕優秀教師的核心問題就是待遇問題”[3]。據了解,農村教師的總體收入普遍低于城市教師,如果農村教師的工資遠遠高于城市教師及城市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且地理位置越偏遠、自然條件越艱苦的農村地區教師的工資越高,也許農村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教師愿意從教。《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3-2014》的調查表明:如果月薪達到4000元時會有79.4%的師范生愿意去農村任教,月薪達到5000元時會有70.6%的師范生克服困難到邊遠艱苦農村任教[2]。其次,逐步完善農村教師醫療、養老、工傷、住房、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切實解決農村老師的后顧之憂。再次,實行農村教師特殊津貼制度,如:交通補貼、山區津貼、單身赴任津貼、寒冷地區津貼、休假、學歷與職稱的晉升、子女接受教育和升學中的政策傾斜和優惠等,讓農村教師靜心、全心投入教育教學,以創造更佳教學業績。此外,設立鄉村教師獎勵制度。每年都對在農村工作的教師進行物質與精神上不同級別的獎勵,時間越長、越盡職盡責、突出貢獻越多的農村教師獎勵級別越高,讓農村教師充分感受到在平凡崗位上自己的所有付出和努力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肯定,這種肯定和認可是進一步激發農村骨干教師和優秀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真情付出的巨大動力。通過一系列綜合待遇的提高,讓農村教師真正感受到這個職業的尊嚴感與幸福感,形成職業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榮譽感,這樣既能使原有的農村教師安心從教、專心從教,也能吸引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在城市與鄉鎮工作的老師樂意從教、熱心從教、長期從教,讓農村教師職業真正成為令人仰慕和羨慕的職業而逐漸“香”起來[4]。

二、加快農村教師隊伍新陳代謝

農村教師隊伍可持續性發展需要及時補充朝氣蓬勃的年輕教師以及緊缺專業教師等“新鮮血液”,以保持其應有的活力和生機。但農村老師隊伍老齡化、占編不在崗、在崗做不好、新教師進不來等現象使農村教師隊伍的“新陳代謝”舉步維艱。筆者曾走訪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多所學校,越是偏僻的農村小學,老齡化現象越嚴重,平均年齡基本上是50歲左右,因為這些偏遠農村的老師幾乎都是代課老師轉編的,他們的知識結構、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適應,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縣教育局相關領導的交談中得知,從理論上說,鄉村學校的師生比是符合要求的,小學的師生比是1:20,中學的師生比例是1:18。但實際上,教師是缺編的:部分小學的支教點整個學校從一年級到四年總共才十來個學生,但一般都得配置二名教師,這就占去一定的名額編制;每個學期休產假的女教師會占一定的比例;重病的教師有一定的比例;小病或家里有重要事情臨時請假的教師經常存在。由此可見,在這種“足編”而“缺人”的編制困局下,無法讓符合教育發展實際需要的教師充實到農村教師隊伍中來。因此,一方面,針對農村教師的特殊情況,適當放寬師生比;另一方面一定要嚴格規范農村教師的崗位編制,建立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師退出機制、退休機制與轉行機制。對出勤不出力、愛崗敬業不到位、素質不高、師德不良的農村教師進行全面清退;對不喜歡、不適合教學崗位的教師交流到其他適合的崗位或其他行業就業;對身體不好、知識結構老化、教學效果不理想的老教師實行提前退休機制。通過多措并舉建立健全有進有出、循序漸進的進出渠道,破解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編制困局”,并根據農村學生人數科學預測、合理配置農村師資,全面優化農村教師的年齡結構、學科結構,讓更多、更優秀的、熱愛農村教育教學事業的年輕教師不斷充實到農村教師隊伍中,加速農村教師的新陳代謝,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畸形現象,滿足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農村教育。

三、整合農村教育師資力量

農村學校有很多比較特殊的情況,尤其是“一個教師十個伢”的微型“麻雀”學校、以及師資結構性缺編而需要“進得操場、上得課堂、教得體能、解得方程”的全科型教師。據我們的現場走訪與調查得知,有些偏僻農村學校根本沒有計算機、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專職老師,還有些學校的歷史老師與地理老師等也普遍不足,這些科目要么是課表上的擺設要么由其他老師兼上。眾所周知,在農村學校不開設的科目,都是孩子們特別渴望和期盼的,這些科目對孩子創造力、思維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而且能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潛能。如果是“教非所學”的非專業教師兼教,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教學效果不明顯是常態。針對農村諸如此類的實際情況,農村教師的隊伍建設有必要整合師資,即將交通相對便利、地理位置相對集中、原來各自獨立的幾所學校或多所學校成為一個聯合實體,充分利用和激活區域內現有的教師資源,采取專職專任、多校“走教”的流動教學形式,尤其要讓英語、體育、美術、音樂、信息技術、科學等短缺少學科的專業教師在地理位置較近的多個農村學校流動起來,實行“教學計劃統一、課程安排統一、教學進度統一、質量監測統一、考核評估統一”等“五個統一”原則,以優化發展為前提,以師資共享為載體,保證送教到點,執教到班,輔導到人。通過區域內師資資源的整合,既能規范農村學校因教師隊伍配置失衡和專業教師短缺而難以開齊薄弱學科、教學質量過低等方面的辦學,讓小規模學校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又能讓不同農村學校的學生分享專業教師的教學,可以激發農村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編織農村孩子的成才夢,且有效縮小農村學校間的辦學差距。更難得的是,區域內師資的有效整合,能培養一支“專職專教”、熱心“走教”、熟悉“支教”工作的農村教師隊伍,他們將是農村教育的主力軍,將成為推進農村教育事業健康、均衡發展的有力保障。

四、提升農村教師隊伍素質

“讓農村教師專業地教”[5]是有識之士的共同愿望。做一個合格乃至優秀的能專業地教的中小學農村教師,既需要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義務感”等明確的師德規范,又要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現代教育理念,還應具備教育教學專業素養與能力以及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利用網絡搜集獲取信息、加工利用信息、整合交流信息、評價信息成果的能力,此外,還要具備“中小學教師即研究者”的良好教學研究意識。而農村有很多教師離專業化程度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因此,提升農村老師的素質是發展農村教育的關鍵所在。首先,搭建區域內“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優秀班主任工作室”等平臺,采用課堂示范、主題研討、專題研修等活動為載體,通過區域內骨干教師、優秀教師以及優秀班主任的傳、幫、帶,促進區域內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其次,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由政府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盡可能把市級、縣級或省級、國家級等不同層次的專家、骨干教師等請到最渴望接受“洗腦”的農村中小學,為農村教師做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教研課題、教育教學活動觀摩等現場指導,并讓農村教師對自己最關心的或突出的問題與名師們面對面交流、對話與討論,在與名師互動的過程中讓農村老師明確事理、增長知識、更新觀念,實現鄉村教師“足不出校”就能接受高質量的熏陶。還要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農村教師去其它省、市、縣等比較好的學校和企業參觀、學習,讓他們在感知和體驗中開闊視野,并要求這些教師把外界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帶回學校,最大程度地發揮外出學習的效益。再次,“互聯網+鄉村教師素質提升”。面對信息化教學所引起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雙重變革,鄉村教師全員提升要充分考慮總理在2015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互聯網+”戰略,盡可能為鄉村學校搭建教師網絡服務云平臺,為鄉村教師配備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等移動設備,讓農村教師逐步學會享用各個省、市的“天網”“地網”“人網”相結合的公共服務體系和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在線課程瀏覽、視頻、作業等形式實現鄉村教師“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網絡研修方式。農村教師素質的提升離不開自我教育,教育部門要增強農村中小學教師爭當優秀教師的使命感,不斷強化他們自我進取的意識,促使他們進一步拓展視野,更新教育觀念,優化知識結構,努力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把好的教育留給農村,把好的教師留給農民的孩子,這是廣大農村、廣大農民的美好愿望和憧憬。農村教師的隊伍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有政策、觀念、環境、實踐操作等多個層面的工作機制,需要建立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各個學校、學生及廣大家長等各方面聯運的工作網絡,也需要信心、耐心和恒心。但愿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建設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農村教師隊伍,讓鄉村教師成為所強調的“讓人羨慕的職業”。

參考文獻:

[1]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EB/OL].中國政府網(2014-03-11)[2015-6-8].

[2]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3-2014[N].中國教育報,2015-1-17(頭版).

[3]鐘秉林.支持鄉村教師給教育一個堅實的支點[N].光明日報,2015-6-30(2).

[4]李濤,鄔志輝.讓鄉村教師的職業“香”起來?[N].光明日報,2014-10-1(3).

[5]薛二勇,楊小敏.新形勢下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政策——“2013•中國教師發展論壇”會議綜述[J].教師教育研究,2014(1):111.

作者:肖曉瑪 單位:肇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