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研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2 04:58:00

導語:人民幣升值研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升值研究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金融經濟;人民幣;貨幣升值

[論文摘要]2006年下半年至最近一段時間,大家討論的熱點就是人民幣的快速升值。我們老百姓也從方方面面感受到人民幣升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那么,未來的人民幣走向將如何呢?政府將出臺怎樣的貨幣政策?是加速人民幣升值步伐還是保持人民幣升值態(tài)勢但是步調穩(wěn)健呢?人民幣升值到底是怎樣好事還是壞事呢?本文就此進行了探討。

一、人民幣升值是一把“雙刃劍”

筆者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利有弊,的確是專家們所說的“雙刃劍”。采購進口產品或者出國留學、旅游的人以及擁有投資性房產的人從中受益不少。深切體會到我們的“人民幣”支付能力增強的好處。對國家經濟方面而言,人民幣升值改善了貿易條件、抑制了通貨膨脹、消化過剩的外匯儲備、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外匯占款對貨幣政策自主性的干擾及減少了和別國的貿易摩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償還外債的壓力。回首2006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一片紅火,這似乎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最為顯著的影響。但是升值并不意味著一片繁榮。由于房價大漲,無房族購買力相對降低而買不起房子。從投資者來看,股市房市吸引力增強但是風險也加大。對于出口企業(yè),人民幣升值將使我國工農業(yè)產品出口價格大幅提高,出口產品將失去價格競爭力,導致企業(yè)衰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失業(yè)率上升。

2006年,我國外有國際政治壓力和內有外部經濟失衡的矛盾突出,國家推出了人民幣逐漸升值的政策,是為了改善外貿順差過大和國內資金過剩的現狀。最近統(tǒng)計顯示,我國2006年的外貿順差高達1774億美元,比2005年的1018億美元增長了74%的規(guī)模。而今年的外貿順差還有望進一步增長。一邊是人民幣持續(xù)升值,一邊是順差有增無減,國內熱錢越來越多。人們在擔心熱錢瘋狂投機導致股市泡沫和房低產泡沫的出現。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教授曾經深刻的指出:人民幣升值的將帶來加重通貨緊縮,經濟增速下降,就業(yè)率下降,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增大,外商直接投資下降,貨幣政策失控等等一系列嚴重后果。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綜合國力的提升,人民幣匯率必然有一個上升的過程,但是毫無疑問,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而言是一柄雙刃劍,有利和不利影響一俱共存,綜合起來的總體效應是利是弊,皆看調整的“時機”、“幅度”和“頻率”。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未雨綢繆,從理論上分析在人民幣升值的狀態(tài)下人民幣升值的可替代性,探討如何削減人民幣升值給貿易、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從實務對策的角度研究人民幣升值的化解之道,積極為人民幣匯率保持穩(wěn)定創(chuàng)造條件。

二、人民幣升值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調整外貿高度順差

通過削弱中國出口產品價格上的競爭力,以達到刺激進口降低出口來解決外部失衡的狀況。在升值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我們通過相關政策的調整,替代人民幣升值的效應。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利率來弱化人民幣升值的負面效應。眾所周知,匯率是貨幣資金的對外價格,利率是貨幣資金的對內價格。如果本幣匯率上漲,則持有本幣多的人在賺錢,持有外匯多的人吃虧,因此會影響企業(yè)出口創(chuàng)匯的意愿。如果利率下跌,則持有本幣多的人吃虧。運用這一機理,在人民幣匯率上調的情況下,出口企業(yè)的損失可調節(jié)利率杠桿來彌補。也就是說,作為出口型的企業(yè),本幣的升值,意味著財務環(huán)境惡化,外幣收入轉化為本幣收入后減少,為了保證他們獲得合理的利潤,要使用利率手段增加擁有外幣的收益,減少運用本幣的成本,可謂堤外損失堤內補。操作的手法有:一方面,上調外匯存款利率,增加持有外匯的收益,使之相對于人民幣存款更具有吸引力,變相提高外匯對本幣的兌換價格,增強企業(yè)出口創(chuàng)匯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針對外向型企業(yè),提供人民幣的優(yōu)惠貸款,考慮允許外向型企業(yè)在一定范圍內公開發(fā)行債券直接融資,降低外向型企業(yè)的財務成本和運營成本,創(chuàng)造低成本的融資環(huán)境。尤其是我國很多出口企業(yè)是中小型企業(yè),要對沖人民幣升值的負面效應,尤為重要的是解決他們的融資困境,降低融資成本,在出口中獲得更多的金融支持。事實上,在過去的2006年,國家出臺的一些政策的調整和推進為也在為減少貿易順差做準備。這些政策主要包括:一是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稅率的調整;二是匯率政策的調整,即人民幣升值;三是“兩稅并軌”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取消針對FDI的優(yōu)惠政策有益于間接減少貿易順差等等。政策的調整和變化,其后續(xù)的政策效應還將在新的一年中陸續(xù)釋放。對于未來,要更好解決貿易順差,資金過剩的狀況,我們認為,擴大內需是最好的解決途徑。需求決定一切,內需對貿易平衡的影響,遠大于匯率的作用。比如財政方面通過對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增加財政投入,來降低民眾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從而減少私人儲蓄,并轉化為實際需求。對于個人的需求要給予政策上的引導。比如當前個人的投資需求旺盛,過剩的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和股市,存在引發(fā)資產泡沫的危險,我們就要嚴厲打擊游資炒作,限制非法流入股市或者樓市的外資同時加大QDII步伐,甚至可以允許內地個人和機構不須通過QDII安排或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服務,把自有外匯匯到境外,進行投資理財,既迎合了民眾的投資需求又引導資本流出減少順差,從而獲得雙贏。

三、不斷完善匯率定價新“機制”

2005年7月21日,我國政府宣布匯改,2006年,人民幣不斷升值。但是,升值并不是匯改的目的,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目的并非“升值”,而是要以匯改為契機,在市場供求關系的基礎上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使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穩(wěn)定,建立起由市場力量對匯率進行定價的新“機制”。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轉眼已經五年了,也越來越深刻地融入國際經濟關系的大家庭中。對人民幣升值問題不能就事論事,應將其放在更深層次的背景上考察。進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內容,符合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wěn)定的要求,符合我國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綜合全面考慮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產生的所有正反兩方面影響及其在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歷程中的重大意義后,我們要以務實的態(tài)度,考慮各種可能性,深入研究人民幣升值的可替代性,考察它的對沖機制和機理,以更靈活適度的政策措施配合匯率政策為中國的經濟發(fā)展謀求更大利益。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引導企業(yè)加強結構調整,平穩(wěn)度過改革調整期。銀行和外匯管理部門要進一步改進金融服務,加強外匯管理,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企業(yè)要積極推進結構調整步伐,轉換經營機制,提高適應匯率浮動和應對匯率變動的能力,相信我國的匯率制度改革會使我們更加適應日益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使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可喜的是,政府已將“減順差”作為2007年中國外貿發(fā)展的頭等大事。

四、結論

綜上,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會對經濟增長和就業(yè)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總體上利大于弊。

從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來看:人民幣升值,會抑制出口,增加進口,從而可能出現貿易逆差,影響國內企業(yè)競爭力;人民幣升值,不利于引進外資,并加速資本外流。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加速資本外流;人民幣升值,會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人民幣的升值,會影響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尤其是對金融市場發(fā)展相對滯后的國家,大量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人資本市場的逐利行為。容易引發(fā)貨幣和金融危機,會給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

從人民幣升值的積極影響來看: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會平衡國內物價,方便百姓生活,有利于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人民幣升值,可以減少外匯占款,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有利于償還外債;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進口貿易,尤其對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成本下降,對工業(yè)化所需的石油、礦石、鋼材等關鍵性原材料進口起到平衡作用,減輕價格壓力;人民幣升值,能有效解決國家對外經濟政策的壓力。近幾年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一直處于順差狀態(tài)。長期的貿易順差不利于經濟的發(fā)展,也不利于改變中國對外經濟、對外均衡的問題。所以,人民幣升值,不僅可以改變對外均衡的問題,而且還能降低貿易糾紛、高額成本、征稅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國外對我國產品附加值的提高,改變以低廉價格水平參與競爭的局面,不獨立地脫離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體化。

在未來的幾年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人民幣繼續(xù)升值是一個必然趨勢。因此,我國政府應該堅定不移地保持匯率基本穩(wěn)定,并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來調節(jié)人民幣的供求,釋放升值壓力,同時要加快推進匯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實施具有可操作性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中銀香港集團.中國金融貨幣形勢分析[R].2005年3月.

2、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報告[R].2005年4月

3、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年鑒[M].中國對外貿易出版社,2006

4、華民.人民幣不應升值的原因分析[J].招商周刊,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