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老年居住環境的改善策略論文
時間:2022-08-17 04:36:00
導語:我國老年居住環境的改善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對國內外老年居住環境的分析,從中國老年居住模式、配套設施建設、管理機制等幾個方面,對適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環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老年社區;居住環境;配套設施
我國自上世紀末已經進入老年型國家。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人以達到1.3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0%以上。根據我國人口普查資料對21世紀人口老齡化過程的預測,我國已提前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的第二階段,即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階段。2010~2040將是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時期。老年人口基數大、發展速度快,是我國即將面臨的嚴重問題,因此解決老年人居住問題迫在眉睫。
一、老年居住環境現狀
目前我國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選擇傳統的養老院等福利設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歸為以下幾種:(1)合居模式,即傳統的家庭養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幾代合居的養老模式已經逐漸在減少。(2)獨居模式。健康狀況良好的老人由于種種原因常獨自居住。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成長,老人獨居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3)毗鄰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鄰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獨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顧老人。
在這幾種養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以下問題:家庭住房面積不足,導致老年人居住條件無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養;缺乏有組織的精神慰藉活動和提供這些活動的室內外公共活動空間和場所;環境設計和建筑的細部節點中缺乏對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慮等。有資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對小區沒有專門的老年人活動區表示了不滿;有45%的老年人對小區或街道上沒有設立醫療機構表示不滿①。隨著人口的老齡化日益嚴重,現有的社區居住環境已越來越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要。
從上世紀末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除了政府興辦的福利院外,陸續出現了商業化的專門的養老設施,如托老院、老年公寓等。這些設施提供老人的住宿、醫療、衛生、娛樂等眾多生活的方便。他們從建筑模式上可分為: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護理和醫療型老年住宅或機構。
各種養老設施作為新興事物,存在著一下一些問題:
a.布局不盡合理。老年公寓和養老機構的建設還沒有列入城市的總體規劃。目前存在著一些老年公寓雖然環境和物質條件都很好,但地點遠離社會、遠離親友,交通不便。各級政府所辦的社會福利養老機構(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有些雖然設在社區附近,但相對來講占地小、活動場地有限,環境較差。這也是許多老年人不愿入住的緣故。
b.價格對老年人收入水平來說相對較高。這也是許多老人不選擇這些養老設施的一個重要原因。
c.空間單調、缺乏人性化設計。猶如筒子樓的設計,缺乏交往空間,老人的生活空間很小,生活面也很窄,導致了許多老人不愿入住。
筆者在對朝陽區的不同檔次的老年服務設施進行了考察,從大的環境看,他們老年公寓所處的位置都處在或鄰近社區中心,但相對封閉、獨立,自成一體。高墻大院、鐵門緊閉,給人以與世隔離的孤僻感,整體氣氛壓抑。
二、國外老人居住環境的發展
國外的老齡化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老年住宅的發展也經歷了較長的時間發展比較成熟。逐漸從對老年人單純的生理扶助轉向生理、心理的并重。現在國外老人居住環境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養老設施在居住模式上多樣化發展,根據老人的獨自生活能力和健康狀況以及經濟能力有多種居住模式選擇:老年住宅、老年公寓、養老院、護理院、老年療養院等。同時在規模上趨向小型化、社區化,以利于住戶間的相互認識和護理者的照顧。
第二,以促進老年人與外部社會的交流為目的進行合理規劃,靈活布置各種設施。如日本發展了混住型老年公寓。根據混住的狀態不同又可分為橫向布置、縱向布置和混合布置三種。這種住宅型式又可分為橫向布置型、豎向布置型和混合布置型。橫向布置型是指在公寓中至少布置一層老年人住宅,通常布置在一般住宅的下面。這種布置方法使老年人住戶與其它住戶混住在同一棟住宅之內。豎向布置型是指在樓內某一端沿豎向至少布置一列老年住宅,使各層都有至少一戶老年人住戶,一般考慮布置于臨近電梯的位置。這種布置方法將老年人住戶分散在各層中,稍好于橫向布置型,但有的老年住戶所居樓層偏高。混合布置型:在公寓適當位置布置老年人住宅,使之被全包圍或半包圍在一般住戶之間,并臨近電梯。這種類型較好地解決了老年住戶與一般住戶之間的混住化的位置關系的問題,避免產生“孤立化”。另外,本著老年服務設施支持老人在社會中的自立為目的,在規劃設計中將其置于老年社區與外部結合處,將其向周圍社區開放,使周邊社區的人有機會利用他們,從而促進老年人與外部社會的交流。或使老人設施于其它公共設施相連或接近,或者將社區的公共設施與老人居住設施穿插布置。
第三,重視老年室內居住環境的功能和細部設計。除建筑功能和指標滿足老年人需要外,在細部處理上更是依照老年人的特點進行特殊設計,如墻地面、門窗等材料及處理;家具和廚衛設施的尺度及安全設施借助輪椅等設施的便捷性;室內燈光、色彩等的運用都考慮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第四,提倡個性化服務和個性空間。社區機構既可對年齡和身體狀況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務,老人亦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調整接受服務的項目。尊重老年人的個性,營造家的親切感覺。在空間設計上為自立的生活行為提供必要的空間。
第五,尊重家庭觀念的習俗,設計適宜國情的老人住所。像日本的兩代居、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組屋計劃,都是以家庭養老為基礎,改善居住環境的范例。
三、著眼于中國國情,促進我國老年居住環境的發展
我國有著優良的尊老敬老的傳統,傳統的親情觀念導致的居家養老仍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然而,老年人口的基數大,政府的投資有限,舊的管理體制等導致了老年設施的發展相對落后,因此,促進老年人居住環境的發展應立足我國國情,充分考慮到我國老年人不同的需求,體現養老社會化、居住親情化,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創造優良的綜合養老環境。
首先應樹立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養老的責任意識,使老年居住模式呈多樣化發展。從中國老年家庭的實際出發,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環境,可以有兩種途徑:第一,針對老年人不愿離開熟悉環境的特點,改善現有居住條件和環境;第二,依據不同需要,在新開發的居住區內建設老年住宅。就設計角度而言,應切實從我國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出發,使不同收入,不同階層的老人家庭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采用“租”或“買”等方式來選擇理想的養老居住環境。
a.針對老年人不愿離開熟悉環境的特點,發展通用住宅。也就是注重住宅潛在的可變性設計,在設計和建造時就把老年人的需要考慮進去,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在使用中實現,從而滿足家庭和人生年齡變化對居住環境可變性的要求。據日本估計全部考慮這些要求所增的投資不會超過房屋造價的10%④。針對我國人均收人較低(老年人尤其如此),政府補貼不足,建設用地緊張,人口基數巨大,以及傳統的與子女同住的家庭養老模式等現實問題,我們應把這種通用住宅作為現在住宅設計重點,如室內空間考慮輪椅通行的需求,樓梯間考慮安裝升降椅的可能性等。
b.發展和探索新的合居型住宅。我國傳統的親情和家庭倫理觀念,使多數人選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與父母毗鄰而居。
這種毗鄰而居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子女和老人在就近的小區內居住,如新加坡的樂齡公寓就是在成熟社區中興建的老人公寓以供社區老人使用。政府應當鼓勵在小區規劃設計中,設置一定數量的老人住宅。可單獨設置幾棟,使其位于小區自然環境相對好的位置,可毗鄰幼兒園設置使老年人不致被孤立。這樣,老年人能和小輩住在一個小區,既互相照應方便,又相互不干擾。另外也可設置混住的住宅,即在一棟一般的住宅中,拿出幾個單元來作老齡住宅,同時在住宅樓內設有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設施,并可向附近的老齡住宅提供服務。這種居住形式,可增加老年人住戶與其他一般住戶之間的交往。
另外就是考慮到兩代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在戶型設計和配比上采用適宜的配比,設計老少居的戶型模式,即一套相對大面積的普通住宅和一套面積相對小的住宅,可捆綁作為一套住宅,也可分為兩套住宅。這是一種具有傳統大家庭模式的現代家族型住宅。這樣老年人和子女能真正毗鄰而居,生活上互不影響,又可方便的相互照應。一家人隔而不離,共享天倫。
c.注重老年設施的產業化發展。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老齡化產業已成為我國房地發展的一大商機,在一些大城市紛紛開始出現老年住區。這些老年社區通常選址在郊區,環境優美,交通方便,有較完備的醫療服務、文化娛樂設施,同時,社區的服務更加全面細致。如位于北京小湯山溫泉療養區內的太陽城,是集住宅、醫療、購物、酒店、休閑和藝術于一體的大型的老年生活社區。在這里各種不同消費階層的老人都能找到合適的住宅。它位于潮白河畔,占地234hm2,基地原為河灘林地,植被良好,規劃后的綠化率高達80%,在社區中心配備了綜合服務設施——社區中心,其中有農貿市場、超市、餐廳、多功能廳、圖書室、各類活動室等,另外還有健身中心、社區醫院、零售中心、銀行郵局等服務設施。同時在各小區內還配備了小型的服務中心。完備的服務設施是老年人放心、愉悅的生活的前提,在此養老的老人可以享受較好的環境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必要的醫療服務。如它的老年大學旨在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場所。同時健康狀況允許、具有一定專長的居民還可在此任教,充分發揮老年人的經驗、優勢,從而真正達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用的目的。
這種大型的老年社區在規劃設計上應更加注重從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適當縮小服務半徑,增加標志性節點設計、注重空間的多樣化設計、采用無障礙設計等。在戶型配比上也應更為多樣化,以從自理型到完全護理型住宅單元,各式住宅公寓、別墅、花園洋房等均應合理配比,以滿足不同身體狀態、不同階層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老年社區的服務設施應全面,或者臨近附近的公共設施,以滿足社區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另外應處理好老年社區與其他普通社區的關系,在確保老年社區的安靜、安全的前提下,加強老年人與其他人群的交流。比如通過老年設施的開放、或將老年設施與其他公用設施穿插布置,或將老年社區、老年設置布置在其它公用設施附近,達到促進交流的作用。江蘇省昆山市花橋鎮一側的綠地21城·孝賢坊作為綠地21城中的一個尊老社區,它和其他的度假社區、國際社區、商務社區等,共同組成了綠地21城這個人文新鎮。在孝賢坊社區的周邊與其它社區相鄰處設置各種商業、服務設施,增加代際間的交流,使老年人能感受到社會的各項活動,不致產生孤立感。
d.繼續完善老年福利設施并利用網絡擴展其服務對象,發展社會養老網絡體系。老年公寓、養老院或護理院等不同老年福利設施應依據老人生理特點,各有側重,改變現在單一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實施靈活多樣的開發、經營和管理方式,讓更多的老年人可根據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在設計中應遵循尊重老人的自主、個性和隱私,營造家庭氛圍的公寓和養老院的原則,以延遲老人需扶助的時間。
針對老人不愿離開熟悉的環境,和我國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的特點,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提倡養老設施社區化。也就是在小區內設立養老點,結合就近的公共養老福利設施,將其便利周到的醫療、家政服務通過設在小區的養老設施點、網絡系統擴大到整個社區。小區的養老點可以采用靈活的形式,如全天托養、半天托養、臨時托養、上門服務等形式,并結合老年活動中心、醫療保健室等形成社區的老年人活動中心。
注重老年整體居住環境的營造和配套設施的完善。這包括了社區整體及住宅內部的設計,也包括了社區周邊或內部有關老年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
關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創造靈活、多樣并富有層次的室外活動空間。老人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不同的室外活動,空間的多層次和過度空間如人際交往、娛樂活動、體育健身和戶外休閑等。過度空間、小型化的社交場所。在室外空間環境的設計中,安全性是規劃設計的首要因素,提倡人車分流的模式,以保證小區內居民活動的安全和安靜。在道路系統設計中,針對老年人對散步的偏好,應在設計中應加強步行系統的設計,使其滿足老年人健身、鍛煉的需求。針對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室外空間的設計上應采用無障礙設計。其次針對老人生理機能的下降如記憶力減退、方向辨別力減弱等,在總體規劃上要加強各空間的識別性、加強節點空間標志性的設計。再者,注重室外空間的功能性,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室外空間的設計應做出相應的變化。對于健康的低齡老人他的活動類型以自我為中心的休閑、娛樂、社交健身為主,而隨著年齡增高,活動也由動為主逐漸轉向以集體或護理員為中心、以靜為主的社交、健身、治療等。因此戶外空間的設計要有所針對,應能提供多種戶外活動的空間,且在尺度上要有所變化,既有大的開放空間也有小的角落,并應提供可進行單獨和團體活動及業余愛好的各種設施。如在社區中結合老年活動中心、幼兒園等設置足夠的室外健身、休閑娛樂、鄰里交往場地和設施,并注意場地應具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風,動靜區分離,良好便捷的聯系和保持視線的通透。在有條件的社區還應辟出園藝場所,豐富老年人的業余愛好,既可鍛煉身體也可以享受勞動的樂趣和滿足感。如東方太陽城辟出一塊農莊,供業主認領種植。提供豐富的業余活動和學習機會,一方面促進了老年人的交流、同時也可以發揮老人的優勢,繼續為社會服務。提升老年人居住環境的重要部分還應重視建筑的細節設計。首先應增加公共交往空間的設計,強化室內外過度空間、走道、入口、電梯廳、過廳等公共空間的設計,和促進老年人因偶然相遇而產生的交往。其次增加陽臺、露臺、連廊等空間設計,將陽光、綠化、人的活動引入到建筑內,提供更為豐富的交流、活動場所,并注重視線的交流,以此來引發老年人參與其中的愿望。注重細部設計,遵循《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注重室內光線、過道扶手、地板、色彩等細部設計。
四、鑒于老年人的衰老變化是個較長的時期,住宅設計應考慮到這一變化,做合理的隱蔽設計、便于增添設備、設施改造等工程,及時為老人提供協助,延緩其衰老過程
要不斷健全管理體制,使開發體系逐漸成熟。政府管理部門應盡快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老年居住環境建設標準的法規體系和監督評價體系,可建立老年居住環境指標評價體系,納入居住區的重要部分和評價標準。政府部門要加強對開發部門關于老年居住建筑開發的宏觀控制和指導,注重開發的質量和水平,避免盲目和不規范。在法律指導下,使老年居住環境建設健康有序地發展。公務員之家:
總之,基于我國人口基數大,設施陳舊的現狀,面對滾滾而來的銀發浪潮,我們一方面應當不斷發展完善老年福利設施,本著人文關懷的精神,改造原有的老年設施,加強軟件、硬件的建設,努力改變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同時興建多樣化的老年設施以滿足大量性需求。另外利用現代科技和網絡技術,充分發揮老年福利設施優點,由點向面輻射其作用力,使它的服務能波及普通社區老人,提高其服務效率。其次針對老齡化嚴重的小區應當努力改造。同時,也要積極倡導、促進老年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探索產業化養老的道路。
參考文獻:
[1]何韶穎.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南方周末.2003.
[2]中國老年公寓住宅的需求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