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刺激政策退出的方式與條件詮釋

時間:2022-04-10 09:50:00

導語:經濟刺激政策退出的方式與條件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刺激政策退出的方式與條件詮釋

論文關鍵詞:經濟刺激政策退出條件方式

論文內容摘要:文章指出,作為新興經濟體,我國經濟刺激政策退出的方式應側重于轉型,將其作為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步驟。此次金融危機中我國及時出臺了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經濟復蘇速度令人矚目。然而“非常規”的經濟刺激政策能否適時退出決定了危機時政府政策的成敗,因此我國在判斷刺激政策能否退出時應充分考慮民間投資、失業率及國際環境等條件

在各國政府的努力下,大部分國家的經濟態勢都有所好轉,特別是以中國為首的一批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復蘇速度令人矚目。然而這些經濟刺激政策始終屬于“非常規”行為,當經濟體具備了正常增長能力時,經濟刺激政策必須適時退出。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時機決定著危機中政府政策實施的成敗:退出太早,經濟尚不具備自發增長能力,復蘇后續乏力,很可能前功盡失,陷入二次衰退;退出太晚,寬松的貨幣政策帶來流動性過剩,推高了初級產品價格和金融資產價格,引發通貨膨脹。

我國經濟刺激政策退出應滿足的條件

我國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及時出臺了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取得了顯著效果。我國外貿出口在經歷了連續三個季度的下滑后于2009年12月首度“轉正”,同比增長17.7%,當月出口值位居歷史第四高位。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1%,增速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雖然全國物價在2009年全年有所下降,但CPI在年底最后兩個月回升,分別同比上漲了0.6%和1.9%。在對我國經濟回暖形式普遍看好的情況下,經濟刺激政策能否退出、應該以怎樣的方式退出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要判斷經濟刺激政策能否退出首先必須明確這種政策的“過渡”性質。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造成我國出口萎縮,消費需求不旺,民間投資信心不足,經濟增長緩慢。經濟刺激政策的目的就是在短期內通過政府的投資、政策扶持等一系列行為幫助經濟重回高速增長的道路。因此衡量經濟刺激政策能否退出就要考慮一國經濟的內外部環境是否已滿足如下條件:

(一)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達到協調增長

2009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224846億元,其中大部分為國家和地方政府主持的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建設項目投資。政府主導的大型國有企業成為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體,政府投資的增長速度遠遠大于民間投資的增速。而民間投資作為一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長遠動力,只有一國經濟刺激政策真正行之有效時,市場和投資者才會恢復信心,民間投資才會被拉動起來。在經濟下滑期,國有經濟的性質和能力使其擔當起擴大國內投資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重任,但當經濟情況好轉后就要引導民間投資迅速跟進,唯有雙方實現協調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保證在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后市場繼續保持穩定的投資需求。

(二)就業增長實現與經濟增長同步

失業率是衡量一國經濟運行狀態的重要指標,解決就業問題也是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各國政府實施經濟刺激政策的首要、中心任務。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超過60%,而出口企業多為勞動密集性產業,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下滑帶來的必然是就業需求的減少。“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問題解決不好,勞動者就不能分得社會生產的成果,更不要說達到通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這將有礙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進行。而經濟增長并不一定帶來就業的同步提升,我國長期存在著高增長、低就業的經濟現象。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在20世紀80年代,GDP每增長1%,可增加240萬個就業崗位,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只能增加70萬個。因此在“促增長”時更要“保就業”,在衡量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指標時失業率比經濟增長率更具意義。

(三)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發出經濟刺激政策退出的信號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受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貨幣金融政策的影響很大。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收緊是我國調整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外部條件。因為如果在國際金融政策仍很寬松的情況下,我國過早上調利率必然會引起國際游資的注入,抬高樓市和股市的價格,帶來資本市場的泡沫。同時也會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對國內剛剛復蘇的出口企業帶來不利影響。但是也要防止退出過晚,否則長期的低利率水平帶來流動性過剩會流入資本市場,國外資本也會趁機流入。

我國經濟刺激政策退出方式

一國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手段主要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歐美等金融市場十分發達的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中“非常規”的經濟刺激政策的主要方式有所不同:發達經濟體長期以來財政赤字的壓力已經使其無法更多的使用財政手段來拉動經濟,他們主要側重于運用貨幣政策手段有針對性的對拯救對象進行扶持;而在新興經濟體例如我國不存在巨額財政赤字的壓力,可以更多的利用政府投資拉動的手段。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結構尚在成熟和完善過程中,國家在實施經濟刺激政策時除了運用貨幣政策拉動經濟高速增長外,重點在于順勢運用財政政策手段對現行經濟增長方式進行結構性調整。因此在討論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方式時,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退出即對其支持政策進行有步驟、有針對性的撤減。而我國的退出應為轉型退出,借應對危機順勢轉變我國的經濟結構,使其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甚至是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的重要步驟。

縱觀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現階段國際上歐美等主要發達經濟體仍在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我國雖然經濟增長態勢良好,但經濟增長主要靠政策拉動,支持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不強,再加上產能過剩問題沒有解決,在此背景下我國仍需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這并不意味著政策實施一成不變,事實上我國的經濟政策始終隨著國內外形式相機抉擇進行微調。在經濟刺激政策退出的方式上也要保持漸進性,有針對性的靈活退出。

參考文獻:

1.巴曙松.鞏固經濟刺激成果防止經濟“二次探底”[J].理論導報,2009(10)

2.謝鵬,劉洪,丁宜.經濟刺激計劃何時退出[J].金融博覽,2009(11)

3.吉慶祥.經濟刺激政策退出中國為時尚早[J].金融經濟(市場版),2009(11)

4.耿德偉.面對復蘇的經濟形勢仍需保持謹慎[J].科學智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