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儲備體系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3 11:56:00
導語:我國石油儲備體系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石油在政治、軍事和外交關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石油是政治、軍事和外交關系的重要籌碼。縱觀過去50年,圍繞石油資源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止過,許多地區沖突和戰爭都與石油有密切關系,石油領域的競爭已經大大超出了一般商業范疇。里海地區由于其豐富的油氣資源和重要的戰略位置,已成為美國和俄羅斯爭奪的焦點區域。我國的南海地區本來并不存在嚴重的領海爭端,但自20世紀60年代后期其巨大的油氣資源潛力揭示以后,也成了周邊國家外交關系中的一個敏感問題。這充分說明,進入新的世紀,石油作為一種戰略資源的地位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更加突出。
(二)國際油價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基本供需關系而獨立運行。當代石油經濟出現了新的特點,傳統的供需關系決定價格的理論已很難完全解釋新的情況。國際油價與供求“背道而馳”已成為常態。如,國際原油價格從1997年底開始下跌,1998年底到1999年初,歐佩克一攬子原油平均價格一舉跌破每桶10美元關口,創下此前12年來的歷史最低記錄。而從1999年3月以來,國際油價開始大幅回升,并在進入2000年后加速上揚,2000年第二季度,國際油價暴漲,2000年9月曾一度突破每桶38美元的重要關口。2001年這一行情又戲劇化地向谷底進發,最低跌到了每桶17美元。2003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在均價25美元/桶的基礎上,總體呈現震蕩攀升態勢,實現了逐年連級跳,價格水平屢創新高。國際原油價格在2007年下半年更是持續攀高。近期許多分析機構都預測,2008年原油的平均價格可能逼近甚至超過100美元。目前,國際市場原油供求基本面并不支持“天價”油價,但超高油價水平顯然已非石油供求基本面所決定,地緣政治風險、投機炒作、歐佩克限產政策、經合組織國家商業石油庫存、天氣冷暖變化以及美元貶值等因素對國際油價走勢具有重大推動作用。可見,國際油價已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基本供需關系而獨立運行。
(三)國家石油安全問題呼喚石油儲備體系。國家石油儲備是能源與經濟安全的穩定器。事實說明,一個國家石油安全的核心問題不在于這個國家能否生產石油以及能生產多少石油,而在于這個國家能否以合理的價格穩定地保障石油的供應。據統計,美國石油消費量的62%依賴進口,而日本則幾乎不生產一滴石油。各國的經驗證明,建立戰略能源儲備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要措施。世界上主要消費國家不僅多方開辟石油生產、供應基地,而且建立大量的儲備,以穩定供求關系、平抑市場價格、應對突發事件。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主要石油消費國也相應采取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美國繼續力求在國際石油事務中起主導作用,加大對歐佩克產油國的壓力,同時啟用戰略石油儲備,加快能源多元化,減少對歐佩克的依賴。歐盟各國政府在高油價沖擊下加強了聯合行動。美國和日本曾憑借動用石油戰略儲備,安然度過1973年的石油危機;在本輪石油上漲行情中,日本因為儲備充足,受到的經濟影響遠遠小于中國。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的零儲備制度使中國經濟在最近兩年的全球能源價格飆升中吃盡了苦頭。自從我國成為石油進口國后,原油價格一路上升,使我們不得不為其進口支付越來越高的成本。在當前國際環境下,我國面臨的石油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必須建立石油儲備體系以確保我國的石油安全。
二、完善我國石油儲備體系的主要措施
(一)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石油儲備是一項事關國家與產業安全,且投資巨大、選點嚴格、建設周期較長的系統工程。要完成這樣的工程建設,必須有法律法規作保障。中國現在迫切需要在石油儲備和能源安全方面立法,加快石油儲備建設和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使石油儲備建設的全過程有法可依。具體應包括:戰略石油儲備建設的中長期目標、發展規劃;政府規模和商業儲備的最低規模、緊急情況下的動用程序和規模;原油及設備的采購費、日常管理費;企業所承擔的儲備義務等。
(二)確保規模,堅持分步走和多元化儲備策略。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的石油儲備標準是9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為使戰略石油儲備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中國的石油儲備遠期目標也應以此為標準,這就需要非常大的儲備規模。在實施過程中,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一是采取分步實施的辦法。先制定近期目標,在此基礎上制定中期和遠期儲備目標。二是加強商業儲備。鼓勵相關企業在正常的周轉庫存外建立相應的商業儲備,作為對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重要補充,確保在石油價格動蕩變化時企業生產經營的穩定和國家戰略石油供應安全。三是在儲存方式上,應充分考慮戰備安全、運輸、儲存成本等因素,采取多樣化的儲存方式,做到“三個結合”:地面儲存與地下儲存相結合,人工設施儲存與利用鹽穴、溶洞等天然地理環境儲存相結合,現有設施儲備與新建基地儲存相結合。四是在石油儲備基地的布局和選址上,應合理規劃,除重點考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利、運轉石油方便、有良好水域條件外,還應考慮要有一定的戰略縱深度和隱蔽度,以應對敵對勢力的戰略打擊和安全保密。
(三)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借鑒美國、日本和德國等國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本著適度集中、政企分開和機構精干的原則,建立起由中央統一管理,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相互分離的三級管理體制。其中,決策層是國務院的能源主管部門,可設立國家石油儲備辦公室作為具體辦事機構;管理層是國家石油儲備管理中心,是獨立核算的特別法人機構;操作層包括政府成立的石油儲備基地公司,未來將組建的石油儲備聯盟,也包括承儲的民營企業。國家應通過法律界定好各層次的“責、權、利”關系。
(四)完善石油統計和報告制度。國際能源署(IEA)和歐盟的大多數成員制定的能源安全和石油儲備的法律中,大都含有對石油經營者定期報告石油生產、銷售、進出口、庫存統計數據的要求,報告對象或是國家統計部門,或是經濟、能源主管部門,也有的是石油儲備機構。通過信息的收集、分析,政府可以及時跟蹤和監測石油供需形勢、市場變化,對石油儲備應保持多大規模、應急情況下的儲備投放等進行決策。如果石油經營者未能如實按期報告,政府將依法采取懲罰措施。目前,我國的能源統計還不夠完善,特別是石油統計數據還不完全,不能滿足建立國家能源數據庫的需要,不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及時l生。在研究建立我國國家石油儲備的過程中,應建立石油信息報告制度,完善石油統計。
(五)多方籌資,實行稅收政策和部分商業化運作。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達到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石油儲備標準,必定要建立大型石油儲備基地,這需要巨額資金,將給政府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的維護、管理等也需要投入巨額資金,資金來源是一個難點、焦點問題。美國戰略石油儲備所需資金全部由聯邦財政預算包攬,在政府財政赤字日益高漲的情況下,戰略石油儲備所需的巨額支出已成為聯邦政府的沉重負擔,并因此制約著其戰略石油儲備的發展。對此,我國應從中汲取教訓,采取多種方式籌措資金。一是政府給予財政撥款。二是設立專門的戰略石油儲備稅,即對石油產品消費、石油及石油產品進口征收戰略石油儲備稅,用于戰略石油儲備設施建設、石油購買、維護和管理等。三是開辟石油期貨市場或遠期合約交易制度,加強風險分散的市場化力量。四是建立期貨儲備,如參與國際期貨市場投資,通過在期貨市場上的適度持倉影響市場價格、攤低進口成本。五是對戰略石油儲備設立最低保有量,在達到最低保有量后,可利用超出的庫容在國際市場進行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運營,以減輕政府負擔,使戰略石油儲備系統為國家整體利益服務。
(六)加強石油儲備體系建設的國際合作。石油是世界性的戰略產品,而且供求關系十分脆弱,價格波動大。而我國已經成為石油消費和進口大國,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國在建設石油儲備體系過程中,應該加強國際合作,以增加國際石油信息的透明度,緩解全球油價的波動。首先,應加強與國際能源署的合作。雖然我國不是國際能源署的成員,但在采購和動用石油儲備時應與該機構進行合作,遵循一致的石油儲備使用原則,共同應對投機操作、恐怖主義等影響國際能源安全的重大問題。可以建立國家能源主管部門與國際能源署的定期對話機制,互相通報各自的石油供需情況,實際儲備規模,在石油儲備動用前雙方應交換意見。其次,應強化東亞區域能源合作。目前,除日本和韓國外,東亞其它國家都沒有建立公共石油儲備,政府難以在石油供應中斷時調控市場。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東亞大部分國家可使用的石油儲備極其有限,難以應對石油危機,并影響區域能源安全。因此,我國應積極參與亞洲能源合作論壇,主導東亞區域能源協作,協調各國石油儲備政策,共同維護能源安全。
摘要:完善我國石油儲備體系,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規模,堅持分步走和多元化儲備策略;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完善石油統計和報告制度;多方籌資,實行稅收政策和部分商業化運作;加強國際合作。
關鍵詞:石油儲備;石油儲備體系
- 上一篇:牧區政府的宏觀調控分析論文
- 下一篇:主體功能區形成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