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價值理論

時間:2022-03-26 11:32:00

導語:勞動價值理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動價值理論

一、關于創造價值的勞動問題

現代社會的人們,并不是生活在馬克思的那個時代,自然看到的一些事物的表面現象與馬克思所能看到和預想的不同,而且有些人從這些表象觀察人手來理解價值和創造價值的勞動。「一種觀點是認為社會勞動創造價值。這種觀點認為如果否定了物化勞動創造價值,科技是生產力就不能成立,相對剩余價值包括超額剩余價值就無從得來,商品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就不能存在,所以創造價值的勞動應該是社會活勞動。我們知道,生產力不是創造價值的力量,僅僅是創造使用價值的力量。因此,把科學技術作為創造價值的力量是不符合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的。另外,如果承認物化勞動創造價值,則必然得出價值等于使用價值的荒謬結論,從而必然導致否定商品的二因素。顯然一結論是錯誤的。第二種觀點是認為生產要素創造財富(或價值)。這種觀點從現代資本、技術和經營管理等生產要素的作用出發,認為傳統的勞動價值論在現代有許多局限,應該轉向生產要素價值論或財富論。第三種觀點認為創造價值的勞動是聯合勞動。認為物化勞動創造價值是不正確的,同時片面強調活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也是不全面的。必須把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實物生產勞動和服務生產勞動、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辨證統一,才能創造和實現使用價值和價值,才能正確處理商品內在矛盾和不同所有者的經濟利益關系,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即認為只有聯合勞動才是創造價值的真正源泉。顯然,這些觀點都是片面地從現象出發,或靜態地看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沒有采取與時俱進的態度。只有人類的活勞動才創造價值,而且堅持勞動(抽象勞動)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和實體,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一個帶根本性的科學真理。它一方面為徹底批判資本主義剝削制度乃至一切剝削制度,論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石;另一方面為人們從深層次上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性,促進其健康高效地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理論武器。但是我們對活勞動的概論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新的理解,從當代社會來看,凡是直接生產物質商品和文化商品、以及直接為勞動力商品的生產和再生產服務的勞動,其中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實體的內部管理勞動和科勞動都屬于創造價值的活勞動。

二、關于知識、科學技術是否創造價值的問題

目前,國內有許多學者認為知識、科學技術是創造價值的。并認為把物化勞動等同于資本加以批判,把剩余價值和剩余產品完全歸功于活勞動,是勞動價值論研究上的兩個不同而具有內在聯系的理論扭曲。相對剩余價值和超額剩余價值主要來源于物化勞動,科學技術通過物化勞動創造剩余價值,從而發揮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巨大功能和作用。另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雖然并不完全認為知識、科學技術創造價值,但認為科學技術對價值形成有一定影響或在一定條件下創造價值。他們認為除了勞動以外,生產過程的其他因素雖然不直接創造價值,但也作為一個決定因素參與價值的形成。先進技術在一定條件下創造價值,因為新技術設備用于生產時,在能夠促使商品的個別價值小于社會價值的前提下,它就不僅轉移了價值,而且還有條件地創造了價值,為企業帶來了超額利潤。第三種觀點認為對知識、科學技術是否創造價值不能一概而論,要從生產過程來具體分析。因為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生產過程中,大量內化在活勞動中的知識技術,以活勞動的抽象支出形式,不僅能夠創造價值,而且能夠創造比過去創造更多的價值;大量內化在生產資料中的知識技術不能創造價值,只能在有效轉移價值的過程中吸收活勞動所創造的新價值,激發并擴張、放大活勞動創造價值的效能。我們認為知識和科學技術并不創造價值,而是科技工作者的活勞動創造價值。因為從價值創造的條件來看,先進技術是不創造價值的,原因就在于:先進技術以及作為先進技術體現的先進設備是人類活勞動的結果,具體表現為物化勞動而不是人類活勞動本身。勞動只有人類的活勞動才創造價值,物化勞動—無論它以何種形式存在都不能創造價值。在商品生產中,新知識、新科技進人勞動過程,但不進人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過程。不是新知識、新科技本身在創造價值,而是掌握和運用新知識、新科技的勞動者的勞動在創造價值。.

三、關于勞動價值論與按勞分配的關系問題

目前,在勞動價值論與按勞分配的關系問題上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勞動價值化與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沒有關系。因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主要回答了分配什么、分配多少的問題,而沒有進一步回答如何分配的問題,這不是價值理論的任務,而是分配理論的任務。馬克思提出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制度與勞動價值論無關。而且認為我國現階段分配制度的理論依據也不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而是馬克思的所有制理論。第二種觀點是勞動價值論與按勞分配原則雖然不是完全的因果關系,但是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勞動價值論揭示了人類抽象勞動(體力和腦力的支出)是創造價值財富的唯一現實源泉,復雜勞動形成的價值等于倍加的簡單勞動形成的價值,因此,社會收入的分配理應向勞動者特別是從事復雜勞動的腦力勞動者傾斜。我們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仍然是我國分配理論的基石,但是必須以與時俱進的態度來看待按勞分配問題。馬克思在描繪社會主義按勞分配時指出,在全社會范圍內,社會在對社會總產品作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質和量)為唯一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但是不創造價值的勞動,有的是社會所必須的,因而也必然要參與價值的分配,應該取得勞動收人。而且在過去的理論分析中,常常有一種誤解,就是認為價值創造意味著價值歸屬要求。工人創造的價值似乎應該完全屬于工人。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價值創造、價值歸屬是不等同的,價值創造是整體性的,離開了社會協作勞動整體,就難有價值創造;而價值歸屬是主體性的,價值歸屬于誰,則是收人分配的問題,并非參加了價值創造就有歸屬價值的要求,價值只能歸屬于勞動主體,勞動主體是不參加價值歸屬的。

四、關于現階段的剝削問題

我國現階段對剝削問題討論也相當之多,主要觀點歸納起來有三種:一是認為馬克思的剝削理論只適應資本主義社會,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不存在剝削問題。因為只有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雇傭工人,工人出賣自身的勞動力來維持生活。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群眾是生產資料的主人,不存在資本雇傭勞動的問題。即使在我國改革開放后,出現了多種所有制成份,但這仍然不能否定我國以公有制為主的社會主義性質,所以不存在剝削問題。二是認為剝削并不是某個社會形態所特有的經濟

現象,只要形成剝削的條件存在,它就可以存在于各個社會形態之中。而且我國目前存在剝削,特別是私營經濟、民營經濟發展起來后,剝削是一個存在較廣泛的范疇。三是認為我國現階段存不存在剝削不能一言以蔽之,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不能以馬克思生活的那個時代來看待現在的剝削,而必須采取與時俱進的態度,重新界定剝削的概論和制定剝削的判別標準。我們認為,馬克思關于剝削的一般原理對我國現階段原則上仍然是適應的。但剝削應該分為廣義的剝削與狹義的剝削,廣義剝削包括憑借暴力和政治權力對勞動者實行的剝削和無償占有,憑借資產所有權的壟斷實現無償占有;狹義的剝削是憑借對生產客觀條件的壟斷權無償占有他人的剩余勞動。如果我們認為作為人類一般抽象勞動的活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且價值的實質是社會必要勞動,那么憑借生產資料的壟斷權占有他人的剩余勞動,就應當視為剝削。而且在我國現階段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剝削,一方面要敢于承認剝削,承認資本和剩余價值的存在而不承認剝削是不符合邏輯的;另一方面要歷史地看待剝削。剝削現象是一定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產物,與個人品質無關。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指出,我決不用玫瑰色描繪資本家和地主的面貌。分析經濟形式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范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系和利益的承擔者,不能要這些個人對剝削關系負責。而且我國現階段的剝削,并不是改革開放的結果,也不是方針政策造成的,而只不過是把原來被“大鍋飯”掩蓋的假象展現出來而已。雖然大量生產資料被占有在一部分人手里看似是不公平的,但當這種占有方式比共同占有更有利于積累和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進步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承認它們的歷史進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