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實踐困境研究

時間:2022-02-21 10:50:19

導語:精準扶貧實踐困境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準扶貧實踐困境研究

摘要:所提出的精準扶貧思想作為現階段扶貧工作的行動指南在過去的五年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據報道,中國累計減少貧困人口6853萬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在調研中發現,精準扶貧政策在施行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深入研究該問題,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案,總結扶貧工作的經驗教訓,對打好脫貧攻堅戰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精準扶貧;脫貧;對策

貧困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將扶貧開發工作放在重點突出的位置,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扶貧戰略先后呈現出逐級遞進的關系:改革扶貧—開發扶貧—攻堅扶貧—定點扶貧—精準扶貧。扶貧政策不斷變化的過程就是我們黨立足基本國情,對扶貧工作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在全國范圍內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在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時也暴露一些精準扶貧在施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精準扶貧在實踐中面臨的困境

(一)精準識別機制存在不足——縱向識別與橫向識別的困境。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前提。縱向識別是自上而下的,中共中央先后出臺了多個扶貧文件標志著脫貧攻堅“四梁八柱”性質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國家政策在地方施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變質走樣”等情況,“瞄準偏差”就是這樣產生的。“瞄準偏差”產生,既可能源于技術難題,即瞄準機制的簡約性要求和社會環境復雜性現實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源于政治過程,即扶貧的社會福利訴求與國家治理的政治性訴求之間的矛盾;還可能源于文化難題,即扶貧中文化污名的社會排斥。[1]如何確保頂層設計能夠落地生根是現階段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橫向識別對識別主體專業素質的要求較高,基層扶貧人員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對扶貧政策認識不清、識別標準吃不透可能會存在誤評、錯評現象。縱向識別與橫向識別的矛盾使得精準識別面臨困境。(二)精準幫扶環節存在問題——“輸血”與“造血”的困境。在精準扶貧幫扶工作中,扶貧資金一次性交予貧困戶,對資金的使用情況不做后期追蹤,使得游走在貧困標準線的貧困戶一接受幫扶就能快速脫貧,一遇天災人禍就迅速返貧。這種“輸血”式幫扶弱化了貧困戶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滋生了“等、靠、要”的不良風氣,導致扶貧工作在實踐過程中出現“越扶越貧”的悖論困境。由“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的轉變也絕非易事,扶貧對象因自身組織化程度不高,缺乏抵御風險的能力;扶貧項目與其實際承載力不符;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缺乏科學管理,沒有市場競爭力,項目實施后無法得到后續政策的支持等一系列問題使得貧困戶無法從根本上實現脫貧致富。“輸血”式幫扶使得部分貧困戶喪失脫貧斗志,依賴國家政策,以“爭當貧困戶為榮”。“造血”式幫扶又因貧困戶自身能力受限,無法在短期內達到預期成效。改變貧困戶“智貧志困”的現實困境,是當前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貧困人口的自我造血是精準扶貧的應有導向[2],只有把貧困戶自身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以“助人自助”為基本遵循,才能真正意義上脫貧致富。(三)精準考核過程中存在問題——“面子”與“里子”的困境。精準考核是針對扶貧工作情況全過程的考查,既要考核扶貧工作中不同層級扶貧部門的工作成效,又要保證扶貧政策措施的深化落實。當前,為保全“面子”,部分基層干部把扶貧工作“文件化”“會議化”“表格化”;把大量的資金用在壘大戶、堆盆景、制作精美掛圖展板上;在考核評估過程中弄虛作假,組織群眾統一口徑應付上級檢查。要想顧全“里子”,則需要扶貧干部真正深入貧困戶,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為其提供脫貧致富的“點子”而不是片面給予他們解決溫飽的“票子”。建立起完善的考核監督體制機制,邀請第三方社會服務機構介入協助考核監督是精準考核的中心環節。針對扶貧政策、措施在施行過程中具有階段性、特異性的特點,精準考核體系應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精準考核須完善激勵和問責機制,體制外監督與體制內自我監督雙管齊下,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使權力在陽光下行使。

二、精準扶貧研究思考

(一)用人精準——不忘初心。精準扶貧是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所實施的一項惠及民生的政策思想。好的方針政策需要優良的隊伍和負責任的執行者來實現。中國共產黨人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他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3]強調,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精準扶貧是為了保障最廣大人民最根本的生存權。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必須嚴格要求全黨全社會高度明確精準扶貧的理念初衷,不忘初心。真正做到用人精準,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發揮好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脫貧攻堅才能贏在起點,勝在終點。(二)基層治理——民主協商。精準扶貧是國家基層治理的典型代表,是實現基層服務平等化的有效途徑。將脫貧攻堅放在治國理政的新高度上,基層治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精準扶貧的成敗。精準扶貧在施行過程中識別、幫扶、管理、考核等環節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有效途徑,駐村干部不僅能推進村民民主政治建設還可以幫助農村發展經濟。駐村干部是連接黨和政府與農民之間的紐帶,是普通老百姓的“傳聲筒”。賦予每個村民公正客觀表達自己意見和建議的權力,倡導基層民主。通過駐村干部,將精準扶貧政策落實落地,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解決老百姓最關心的事。通過民主協商,充分調動扶貧對象的內生發展動力,在基層干部與扶貧對象之間編織一張運行良好的扶貧網,形成基層協商民主的良好局面。(三)措施精準——健全機制。要想準確識別貧困戶,就必須完善建檔立卡機制,摸準貧困底數,提高精準識別質量。清退“錯評”的貧困戶,對脫貧人口給予有效關注,防止脫貧人口再返貧。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完善貧困人口統計監測體系,強化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共享使用,健全貧困退出機制,使貧困戶脫貧能夠精準成效評估和核查監督。堅持制度和政策的精準,通過尋找致貧原因,從制度和政策的角度去制訂措施,完善資源分配和加大社會資源的投入:保持財政扶貧資金投入高速增長,進一步加強社會資源支持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嚴格執行“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并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省級黨委、政府的扶貧成效考核制度中有所體現。為了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最終擺脫貧困的目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增加貧困者的政策性收入,例如納入居民低保、購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銀行貼息獲免息貸款;二是增加農業生產經營性收入,提高村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從而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獲利;三是增加貧困者的勞務性收入,通過外出務工增加勞務收入,實現轉移就業脫貧。建立和完善考核評估機制,考核是全面從嚴治黨在脫貧攻堅領域的重要體現,是倒逼各地抓好落實、檢驗脫貧質量的重要手段。針對當前時期的突出問題,我們要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整改,糾正不嚴不實不精準,特別是要糾正形式主義。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滿足公民期望的結果是政府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結果導向是政府管理的指導理念,也是績效評估的基本原則。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每年會組織脫貧攻堅督查巡查,紀檢監察機關和審計、扶貧等部門也會按照職能開展監督工作。第三方的精準評估是整個考核工作的關鍵環節,要求第三方機構開展工作時具有獨立性,保證評估人員專業素質過硬,評估結果公開、透明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從而加強扶貧工作多元化的監督機制。

三、結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國深入貫徹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背景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建立了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黨的明確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為突破精準扶貧在實踐中的困境,要求我們一鼓作氣、盡銳出戰、精準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動、更扎實的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陸漢文,黃承偉.中國精準扶貧發展報告(2017):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與具體實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2]顧東輝.精準扶貧內涵與實務:社會工作視角的初步解讀[J].社會工作,2016(5).

[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EB/OL].[2017-10-28]

作者:武曉雯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