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論文:質疑衛興華教授之三

時間:2022-10-10 02:17:00

導語:經濟管理論文:質疑衛興華教授之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管理論文:質疑衛興華教授之三

衛興華教授認為私營經濟和外資企業中的勞動者的工資是勞動力價值,但是我以為這樣使用勞動力價值范疇是有問題的。實際上,勞動力并沒有價值,實際上也沒有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工資的。一、勞動力價值并沒有價值經濟學意義上的價值指的是商品的價值,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價值的實體是勞動,商品之所以有價值就在于其中包含了社會必要勞動。但是,勞動力是勞動產品嗎?它不是勞動產品,其中也不包含勞動,既然是這樣它怎么會有價值呢?當然,馬克思證明了勞動力商品范疇。但是,商品不一定都有價值,比如土地作為商品就沒有價值。是的,馬克思說過勞動力價值“可以歸結為一定量生活資料的價值。”①人們往往都以為馬克思在這里證明了勞動力價值,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馬克思在這里不過是說明了工資和勞動力商品之間的數量關系,馬克思自己完全清楚,勞動力本身并沒有價值決定的問題,他也從來就沒有證明過勞動力有價值。在這里,勞動力作為商品換得了“一定量生活資料”,但是這“一定量生活資料”是勞動力的交換價值,而不是價值。勞動力是沒有價值的,以往人們證明的所謂的勞動力價值實質都是勞動力的交換價值。勞動力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有交換價值,而沒有價值。價值與交換價值不同,有交換價值的不一定有價值。沒有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區別,用交換價值說明價值,這是古典經濟學家犯過的錯誤,馬克思曾經給予了嚴厲的批判,他怎么可能這樣說明勞動力的價值呢?馬克思在說明工資時,有時使用勞動力價值的說法,有時又使用勞動力交換價值的說法。但是,他絕沒有混淆這兩個范疇。實際上,馬克思凡是說到工資是勞動力價值的地方指的都是勞動力的交換價值,勞動力價值的說法并不是他的本意,對于這一點馬克思曾經做過專門的說明。②二、勞動力價值范疇的提出過程馬克思提出了勞動力價值這一范疇,但是人們卻都沒有注意到馬克思是如何提出這一范疇的。實際上,馬克思提出這一范疇是和古典經濟學家的認識有關的。馬克思說過勞動力價值“可以歸結為一定量生活資料的價值”,但是這并不是馬克思的獨到發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古典經濟學家就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比如,斯密就說過工資是勞動的價值,并認為勞動的價值由它所能購買的生產維持工人生存所需生活資料的勞動決定。斯密的說法揭示了資本主義工資的實質,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他的說法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這里作為商品的是勞動力,而不是勞動;二是勞動力的價值不能由它所能購買的勞動決定,它所能購買的勞動是勞動力的交換價值,而不是價值。對于前一問題,馬克思明確指出勞動應為勞動力,這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對于后一問題,馬克思從理論上做過嚴厲的批判,但是在具體敘述時卻把它忽略了。指出一個問題,而忽略了另一問題,這也是事出有因的。工資是勞動力的交換價值,而不是價值。沒有指出這一點,主要是因為古典經濟學家沒有這種區別,對于他們指出這一點沒有什么意義。同時,就工資的數量決定而言,把它說成勞動力價值或者勞動力的交換價值并沒有原則的區別,所以,即使不指出這一問題也不妨礙他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馬克思說明工資決定問題的要點在于說明工資與勞動力商品的關系,而古典經濟學家關于工資是勞動價值的說法則為馬克思提供了認識前提。在馬克思看來,只要指出這一命題中的勞動應為勞動力之后,古典經濟學家的認識就可以為我所用了,實際上馬克思也就是這么做的。也就是說,馬克思利用了他們的合理因素,忽略了他們的不合理因素,之后提出了勞動力價值這一范疇。勞動力價值這一范疇就是這樣提出來的,很顯然這是順勢而為的結果,它并不是馬克思嚴格按照自身理論邏輯推演出來的范疇,如果單純從經濟學意義上說它并不是一個科學概念。三、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工資的必然后果按照學者們的理解,所謂的勞動力價值就是維持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生活所需生活資料的價值,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工資實際就是按照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所需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工資。這就等于說,工資和勞動沒有關系(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勞動者只要拿著消費帳單到企業報銷就行了,這豈不荒謬絕倫,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社會都未曾采用過這樣的分配制度。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所需生活資料的價值是一定的,而且是能夠直接計量的。但是,現實中卻沒有一個人做過這樣的計量,因為計量每個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所需生活資料的價值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時,即使計量出來了也不可能按照這樣的標準支付工資。實際上,我們也沒有按照勞動力價值支付工資,而是采取了一種替代方式,即用勞動者的學歷、工齡等因素替代了勞動力價值,是按照勞動者的學歷、工齡支付工資的。這樣的做法當然也不是科學和合理的,但是它的荒謬性確實不那么明顯了,因為學歷、工齡畢竟和勞動具有了某種關聯性。人們都以為,勞動者付出的勞動和勞動能力有關,而勞動能力和勞動者的學歷、工齡有關,所以就用學歷、工齡替代了勞動力價值。很顯然,這里的替代是以一系列假設為前提的,即學歷高、工齡長的能力就強,能力強的付出的勞動就多,而這一系列假設前提并非都是符合實際的。實際上,能力與學歷、工齡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付出勞動與能力之間也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學歷高、工齡長的能力不一定就強,能力強的付出的勞動也不一定就多。就勞動與勞動者學歷、工齡的關系而言,僅僅從統計學(平均數)意義上才能說成正相關關系,但是分配問題所指的是每一個個別勞動者的收入問題,而每一個個別勞動者的收入和統計數據(平均數)都不是恰好相等的。所以,按照學歷和工齡等因素決定工資是不可能準確地反映勞動者付出的勞動的。用學歷、工齡等因素表示的勞動力價值是一定的,而且是能夠直接計量的。但是,勞動是勞動者發揮體力、腦力創造價值的過程,勞動創造的價值是無法直接計量的。相比較而言,勞動者之間用學歷、工齡等因素表示的勞動力價值的差別一般都不是很大,而勞動差別則往往是很大的;即使在勞動力價值沒有差別的勞動者之間,他們的勞動也可能會有差別,甚至有可能會有很大差別。同勞動的差別相比較,各個勞動者之間勞動力價值的差別是微不足道的,只能說是略有差別。所以,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工資必然會導致普遍的平均主義。同時,勞動與勞動力價值并不是簡單的等量相關關系。所以,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工資不可能準確地反映個別勞動者付出的勞動,不可能準確地反映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差別。尤其嚴重的問題是,當工資由勞動力價值決定的時候,必然會挫傷和抑制勞動積極性。勞動力價值也像普通商品的價值一樣,“它(指勞動力──引者注)的價值在它進入流通以前就已確定”了。③因為勞動力價值是在事前確定的,所以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工資,各個勞動者的工資在進入市場以前就已經確定了,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工資都可照拿不誤。由此導致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人們自然地都會按照經濟原則辦事。所謂經濟原則,指的就是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如果工資收入確定了,那么投入勞動越少就越經濟。既然工資是在事前確定的,而且與勞動者付出的勞動不相關聯,誰還會有勞動積極性呢(至少從普遍意義上說是這樣)?這種工資決定原則必然會導致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結果,必然會挫傷勞動者的積極性,必然會促使勞動者展開偷懶的競爭。④以往我們基本上就是按照勞動者的學歷和工齡等因素決定工資的,這倒有點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工資的味道,其結果大家也都知道,教訓是非常深刻的,現在怎么還能走回頭路呢?四、資本主義工資并不是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的也許有人會問,資本主義社會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工資不是沒有這樣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是似是而非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所得的工資僅僅相當于勞動力價值,而剩余價值則被資本家無償占有了。勞動力價值就是反映這種本質關系的一個范疇,它絕不是說工資是滿足勞動者生活需要的,并按照這樣的標準為勞動者支付工資。

質疑興華教授之三

那么,資本主義工資是如何決定的呢?資本主義工資僅僅能夠維持工人的生存,工資被壓到了極低的水平,對于這一點古典經濟學家就已經認識到了。但是,他們到此就止步了。相對來說,他們的認識還比較膚淺,更加深刻的問題則在于工資為什么會被壓到這樣低的水平呢?對于這樣的問題,古典經濟學家就不予關心了,甚至說他們是要竭力回避這樣的問題的,而馬克思則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馬克思不僅說明了工資水平極低,而且還進一步探索了工資被壓到這樣低的水平的原因。馬克思目睹和了解了西方國家從原始積累到工業革命時期的發展過程,分析了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和原始積累的歷史過程,揭露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分離過程的殘酷性質,闡述了存在大量產業后備軍的必然后果,同時還特別指出了暴力和壓低工資的法律的作用。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工資并不是被勞動力價值決定的,而是被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規律和法律制度所決定的,這才是工資決定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工資體現了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差別,因而發揮了激勵功能。很可惜,對于這方面內容我們從來就沒有研究過。我們說工資由勞動力價值決定,這只是說明了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關系,而沒有說明個別勞動者工資的數量決定,即它不說明甲的工資是多少、為什么比乙多和多多少的問題。所以,只是從兩個階級之間本質關系的角度才能說工資是由勞動力價值決定的,而就個別勞動者工資的數量而言則并不是由事前就已確定了的勞動力價值決定的。如果說工資的數量由勞動力價值決定那就等于說工資在事前決定,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工資都可照拿不誤。試想,資本家能這樣干嗎?這樣的做法只有計劃體制下的官僚們才能想得出來,資本家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在此需要強調指出,工資反映的本質關系是一回事,工資的數量決定又是一回事,兩者是根本不同的,不能互相代替。實際上,資本主義社會個別勞動者工資的數量是在交換過程中決定的,是與個人勞動掛鉤的,具體說工資所支付的是必要勞動。⑤在統一工時的條件下,每個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提供的個人勞動時間都是相同的。在剝削率一定的條件下,每個勞動者在單位勞動時間內提供的必要勞動時間也是相同的。但是,勞動者之間的勞動是有差別的。當工資與個人勞動掛上鉤時,工資就會體現出勞動差別,從而就能發揮工資的激勵功能,促使勞動者展開勞動的競爭。資本主義工資決定的奧妙就在于,一方面它無償占有了勞動者的剩余勞動,一方面又使工資和必要勞動掛上了鉤。正是由于這一點,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就具有一定的活力,有的甚至還有較快的發展速度。相反,如果他們也像我們過去那樣,個人工資的數量在事前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壞都可照拿不誤,那他們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工資和勞動力價值并沒有關系馬克思說明了勞動力價值范疇之后就證明了剩余價值理論,就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本質,其目的是要證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從而使無產階級從出賣勞動力商品這種悲慘境地中解放出來。⑥然而,近些年來我們的學者們卻主張要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工資,這與馬克思的本意是根本相悖的。同時還要指出,資本主義工資從本質上說是由維持工人生存所需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但是不能反過來說要按照維持工人生存所需生活資料的價值支付工資,對于工資的決定問題絕不能做這樣簡單化的理解,資本主義社會不會這樣支付工資,社會主義社會就更不能這樣支付工資了。社會主義工資應當和“勞”掛鉤,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工資的說法和按照學歷、工齡決定工資的做法都是不正確的。這個問題在學者和官僚們那里還沒有得到解決,但是在市場經濟中,在求真務實的人們那里這個問題早就解決了。我們建立起了市場經濟以后,工資就不象學者們所說的那樣按照勞動力價值決定了,也不象政府部門規定的那樣按照學歷和工齡等因素決定了,而是按照勞動者實際付出的勞動決定的,工資和勞動力價值并沒有關系。這里的經驗是,勞動者和企業之間是通過市場聯系起來的,各類勞動者根據自己付出的勞動或所能達到的績效提出工資要求,企業則根據對各類勞動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提供福利條件,雙方通過談判確定工資標準,這樣每個勞動者就都能各得其所,工資就和勞動聯系起來了。其要點在于,勞動者和企業之間通過市場確定勞動供需關系,通過談判確定工資標準。當然,我也不是說這里就完全不看學歷(或文憑)了,但是他們只是把學歷當作應聘考核的一個條件,正式上崗之前還要通過試工,有真本事才行,否則適應不了崗位需要,你有再高的學歷也是不管用的。在這里,文憑只是向企業提供了某種信息,或許僅僅是作為試工的條件,工資和文憑并無直接的關系,工資的多少是和勞動相聯系的。在我看來,他們是把工資當作了勞動的價格,他們是以勞動具有價值這種認識為前提的。當然,他們并沒有證明這一點,但是他們的實際做法反證了這一點。實踐家們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著創造,經濟學家們則應當根據他們的經驗做出新的理論概括。當我們認識到勞動具有價值以后自然就能夠知道,工資是勞動的價格,是勞動價值的表現形式,它應當以勞動的價值為基礎,應當通過競爭過程形成,這樣工資就反映勞動者付出的勞動了。這里的工資反映的是勞動,和勞動力價值有什么關系?一般來說,私營經濟或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的收入并不比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的收入低,有的甚至還高出很多,你說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的工資不是勞動力價值,而私營經濟或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的工資是勞動力價值,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難道一個社會中勞動力價值的標準是不同的?私營經濟或外資企業中的勞動者一方面領取了工資,一方面又是社會的主人,這就等于占有了自己的全部勞動,和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單純出賣勞動力根本不同,怎么可能說他們是出賣了勞動力呢?六、結語勞動力價值是反映資本主義本質關系的范疇,它并不是具有經濟意義的數量標準,勞動力并沒有價值,從經濟學意義上說勞動力價值并非科學的概念。馬克思通過勞動力價值范疇說明了剩余價值理論,喚起勞動人民進行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推動了歷史的進步。由此可見,在馬克思那里勞動力價值范疇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今天使用這一范疇想要干什么呢?做科學探討,首先一定要把相關的基本概念搞清楚,否則連基本概念都沒有搞清楚怎么可能科學地說明現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