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書法藝術教育幾點思考

時間:2022-04-22 02:57:21

導語:高校公共書法藝術教育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公共書法藝術教育幾點思考

[摘要]高校公共書法藝術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素質的教育,通過書法教育,引導學生了解書法藝術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對書法藝術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觀念,進而提升大學生人文藝術素養,并激發出大學生自覺繼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擔當意識。

[關鍵詞]書法;高校公共書法藝術教育;中國傳統文化

書法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它既具有東方古典藝術的特質,又契合西方現代抽象藝術之精神,是既具古典性又有現代性,既具民族性又具世界性的藝術形式,堪稱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瑰寶。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對復興優秀傳統文化力度的不斷加強以及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書法藝術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也越來越深入地走進各大、中、小學的校園。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文件,其中提到:“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在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1]近年來,一些大學相繼開設了書法專業,許多相關專業也開設了書法必修課,而把書法列入全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也成為多數高校開展書法藝術教育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探討高校公共書法教育的相關問題。筆者認為,高校書法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素質的培養,通過書法教育,引導學生了解書法藝術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對書法藝術和中國文化的正確觀念,通過書法的學習,提高人文藝術素養,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由此激發大學生繼承祖國傳統文化、自覺抵制“民族文化虛無論調”的主體擔當意識。我的論述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素質的教育,書法教育

可作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一個切入點自黨的十七大提出“實施素質教育”的方針以來,我國教育界一直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的重點方向,各級教育部門、各大中小學都圍繞這個目標進行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初、中等教育普遍以應試教育為主,而高等教育只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教授的歷史慣性仍然存在,這也和部分家長和學校領導只重視升學和就業的“實用主義”思想有關。對于一些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而言,所接受到的藝術教育十分有限,導致高校畢業生缺乏人文藝術素養,部分理工科學生問題較為嚴重,而部分文科生的狀況也不容樂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是面對文理科大學生進行的藝術素質教育,開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是非常必要且及時的,而把書法教育做為開展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的一個切入點,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思路。中國自孔子時代就提倡“六藝”,主張通過藝術的熏陶來達到教化之功能,“六藝”中的“書”就包含書寫的技藝。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過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純粹之美育,所以陶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2]“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高雅藝術”的代表,書法又是堪稱“國粹”的優秀傳統文化,漢字人人會寫,而把字寫正確寫美觀也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學習書法,可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培養專注與耐心。大學生通過學習書法,打開一個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同時也掌握了一項有用的技能,在書法藝術的日益熏陶下,人文藝術素養也會逐步得到提升。

2.高校公共書法教育應以培養藝術素養為主、教授寫字技能為輔

在知識和信息快速更新,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掌握漢字書寫這項技能已不是首要任務,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機器人在很多方面已經代替了人工作業。20世紀以來,由于鋼筆的廣泛使用以及簡體字的推行,書法的實用功能有所減弱,而今電腦打字的普及,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手寫漢字的機率已大為降低。書法的藝術功能和實用功能逐漸分離,逐漸變成了少數人掌握的藝術。一些模擬書法家書寫過程的智能機器人的出現,讓我們看到那種匠氣死板的書法作品已無多大價值。中國古代哲學向來認為“技進乎道”(《莊子•養生主》)[3],從書法的藝術性和實用性上來講,應首重藝術性,兼顧實用性。高校公共書法教育,即使面對的是非書法專業學生,也應保持適度的專業性和藝術性,不應把書法教育變成一種“寫字課教學”。只要培養起學生對書法藝術的感受力和形成對書法藝術的正確理解,逐漸把字寫端正美觀自然不是難事。在書法教育中,毛筆書寫的教學始終應放在首要位置,因為只有毛筆書寫的學習,才能讓學生更貼切地體會到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在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上,教師可根據各學生具體情況適當安排少量硬筆書法課程,但始終應以毛筆字為主。

3.高校公共書法教育應以培養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對書法藝術的正確觀念為首要目的

書法的學習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時代的學習時光相對來說是短暫的,高校書法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書法學習的興趣和形成對書法藝術的正確認識,同時掌握書法學習的正確方法,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4]學生一旦培養起對書法藝術的興趣,自然會把心思花在書法的學習和鉆研上,書法教育就等于已經成功了一半。學生書法興趣的養成,一方面靠教師的積極引導,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環境也都非常重要。同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一樣,書法教學也要遵循普遍的教學規律,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教學難度的漸進性,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和教學環境的專業性。開設書法公共課的高校應根據學校具體情況開辟有典雅的藝術氛圍的專業書法教室,一個好的環境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師教學的熱情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培養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書法觀念尤為重要:第一,書法不是寫字。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通過文字的書寫來表現書法家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的一門藝術,書法藝術的本質是意象。非專業的人士對書法的欣賞的主要誤區是把書法等同于寫字,他們對書法的欣賞受漢字印刷體的影響,對藝術表現的部分不理解,造成很多書法欣賞上的“誤區”。因此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適當的鑒賞課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書寫的狀態應是放松自然的。東漢蔡邕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5]宋代米芾說:“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于意外。”[6]書寫者在書寫時應先舒展襟懷,放松形體,執筆松動自然,使轉靈活,通過注意力的集中與精神的放松,可達到專注乃至忘我的狀態。書法練習對身心的作用類似柔緩的太極運動,這種運動有科學家研究后稱之為“儲能性運動”,對體能的消耗相對較小,故而歷代書法家多長壽,也證明書法確有養生的功效。第三,書法學習離不開綜合文化藝術修養的提升,而不僅僅是書寫技巧的練習。書法藝術是心境的藝術,書法家的學識修養決定了書法家作品格調的高下。縱觀歷代著名書法家,多是一些學識淵博、修養全面的文人。他們多數是在政治、文化、藝術等其他領域作出了杰出貢獻的人物,其中鮮有以書法為專門職業者。可見,書法的學習離不開文學、藝術、哲學等字外功夫的涵養,尤其是古文字學、古典詩詞、繪畫、篆刻等文學藝術形式更是和書法有著直接的關系。

4.高校公共書法教育應遵循書法藝術學習規律,以繼承傳統、深入傳統為主要教學思路

書法是一門傳統深厚的藝術,在古代已經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漢字是象形文字,從創立之初就已經有了審美的基礎。經過了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演化,書體的演變宣告完成,至宋、元、明、清,歷代都不斷地有優秀的書法家和優秀的作品出現。古代書法家們在書寫技法方面的探索,幾乎達到了完美的程度,尤其是在“結體”方面的安排,已經總結出了一些基本的“定勢”,后人即使有所創新,也是在繼承傳統、融會、貫通書法藝術規律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的。歷代優秀的書法家都非常重視對傳統的學習,如宋代書法家米芾四十歲前號稱“集古字”,明代董其昌則一生臨古,八十多歲還在臨摹前人的法帖。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7],書法的學習必須以堅持深入傳統為根本理念,課堂教學內容則應以古代經典法帖的鑒賞、臨摹為主。臨摹方法則要求完全實臨,重視對臨和背臨的結合練習。應特別重視在對臨有一定基礎后進行背臨的練習,因為這樣才能將字帖的字轉化為學生筆下的字。在書體的學習的順序問題上,應遵循書法學習的科學規律,由慢到快。對于書法專業的學生,由篆書入手,按照書體演化過程,依次逐漸地學習各種書體,是很系統的訓練方法。對于非書法專業的學生,由楷書入手,繼而練習行書,兼顧藝術性與實用性,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思路。同時,適度的古代書論的選讀和書法簡史的講授,可根據不同專業酌情安排教學內容。

5.高校書法教育應在教授書法藝術的同時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書法藝術的審美取向受儒、道、禪等傳統哲學的影響。而古典詩詞、古文字知識更是直接和書法藝術密切相關。所以說書法的教育本質上就是傳統文化的教育,書法的學習實際上是打開了一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當前存在兩種錯誤的傾向:一部分人對傳統文化持頂禮膜拜的態度,他們忽視了古人的局限性,把傳統文化中早已被否定的一些封建內容以及一些民俗信仰的部分重新拿出來宣揚,流于愚昧與迷信。而另外一些崇拜西方文化的人士,他們把西方現代文明視為唯一正確,把中國傳統文化全盤否定,這無疑也是膚淺和荒謬的。我們今天的傳統文化教育,首先一定要強調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在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同時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局限性,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通過了解傳統文化,客觀理性地看待傳統文化,自覺地抵制對傳統文化“全盤否定”的“民族文化虛無論調”。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了解和繼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代大學生的責任。大學生通過書法的學習,提高了人文藝術素養,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培養出愛國主義情懷,進而激發出自覺繼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擔當意識,達到這樣的效果,高校書法教育可以說是達到了預期的目地。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017年1月26日。

[2]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莊子》,張慶利譯注,崇文書局,2007。

[4]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許良英等譯,商務印書館,2009。

[5]蔡邕:《筆論》,《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

[6]米芾:《群玉堂帖》,《米芾學書帖》,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7]《周易》,郭彧譯注,中華書局,2006。

作者:馬永明 單位:西安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