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10 06:44:00

導語:醫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論文

摘要:英語思維是醫學英語聽說課程的關鍵。要利用好“教室”這個學習英語的“國中之國”,并依據英語思維,采用多種方式,精心設計英語環境,能夠促使學生的專業英語取得實質性的進步。

關鍵詞:英語思維教學現狀教室語感

我有幸獨立承擔并圓滿完成了我校2005年級259名博士研究生為期三個月的醫學英語聽說課程的全部教學內容,至今剛過一年。回首這段教學經歷,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體會頗深。其中,最讓我自豪的是,一個非英語專業的中國教師用全英給博士研究生講授醫學英語,且取得了成功,這在建校史上還是史無前例、開天辟地的事。

一、了解你的“對手”——我校研究生醫學英語教學現狀

有人對我校96年級研究生醫學英語水平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1。結果如下:

公共英語水平考試通過率:84.8%;

醫學英語水平(自評):好(2.1%)、中(31.5%)、差(66.4%);

未修過醫學英語:80.6%;

英語口語:好(2.4%)、中(15.9%)、差(59.6%)、從未開口說英語(22.1%);

英語聽力:好(13.5%)、中(38.9%)、差(47.6%)。

這就是“國情”,是我教學中必須面對而且要認真應對的課題。首先,公共英語水平考試通過率既然高達84.4%,這是個唯一鼓舞人心的信息,說明他們的詞匯量至少達到了5000~6000左右。這足以滿足切遠遠超過了日常口語交際所需的基本詞匯(2000~3000),就看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方法“誘導”、“激發”學生的潛能了!當然,后面的幾條結果更證明了醫學英語學習的必要性,雖然有的教授說“博士研究生還有必要學醫學英語嗎?”有道理,但是永遠不要脫離“國情”、“校情”。

怎么辦呢?

二、教室——語言學習的“國中之國”

我的幾個國外老師和朋友在談到有關語言學習的訣竅時,大部分都說:WholeEnglish,noChinese。舉個大家最熟視無睹的例子,為什么一個從初中開始接觸英語并已經學了13年外語的博士生,其口語尷尬得可能不及出國半年的初中生?為什么兒童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很快聽懂并說一口流利的語言?歸根到底,簡單地說,英語學習就是思維訓練的問題。

我的調查發現,許多學生在聽完一句英語后的首個反應便是:先在大腦中將片言只語“翻譯”成漢語后,再將用漢語進行交流的句子“再翻譯”成英語,最后結結巴巴說出來,而且有時還來不及考慮語法問題。也就是將接受到的英語刺激與實物之間,加上兩道翻譯的手續。交際中的語速、流利程度都受到影響,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如此“速率”,如何進行交流?更何況參加國際會議!?

采用全英情景授課,使學生用英語思考,把教室變成學生語言學習的“國中之國”已是迫在眉睫!

雖然許多老師建議我用雙語授課,而且我所接觸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也希望我用雙語授課,但都被我婉拒了。我深深知道,陣痛和血污之后便是新生,沖破黎明前的黑暗便是破曉的晨暉!

我克服阻力,堅定地使用全英授課。事實證明,在反復的語言刺激下,學生對英語作出相應的反應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從少到多,又被動接收到主動聯想,最后脫口而出,形成習慣,進而演變為能力。

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的能力就是要求學生學習、使用英語時全身心的投入,進人角色。在交際過程中,當英語信息輸入后,學生通過英語思維,直接輸出英語。

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施構建這一“國中之國”呢?

三、精心設計,全方位搭建“國中之國”

首先,大量閱讀英文“原著”,培養語感

發給博士生們的教科書從頭到尾160萬字的正文(均摘自國外原版教科書)內見不到一個漢字!內容涵蓋了從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從中醫到西醫、從結構到功能、從器官系統到分子基因等領域,還提供了大量的醫學術語、構詞法、病例報告、醫療文書等,加入了最新的有關非典(SARS)、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克隆技術等內容。堪稱國內醫學英語教科書的“巨著”。每遇到生詞,除了自己動手查字典,做標注之外,別無他法。

其次,我推薦給同學們兩本全英字典

OxfordLearner’sWordfinderDictionary和LongmanEssentialActivator。這兩本字典被譽為discoveringbooks,explosivebooks和dynamicbooks,從活學活用的角度出發,把一個概念用許多種方式聯想表達。我以temperature為例說明其用法。

第三,聽力材料

摘自英國BBC近年來的力作HumanBody,內容與綜合教程相互應,有視頻和音頻兩種格式,約200分鐘片長。材料注解后編寫成冊,設置練習,供課余時間內完成。占考核成績的40%。還提供了48段完整的臨床“接診-問診-體檢-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治療-病例討論-出院和隨訪”全套錄音片斷.第四,分班、分組,化整為零

我將259名博士分成4個班(分成20個班更好),每班10個組,每組不超過7人。便于提高教學效果,便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小組的表現納入最終的考核,激發組內每個成員的積極性。

第五,處處留心

告訴同學們隨身攜帶一本小漢英字典和一個MP3,養成隨時隨地學英語的習慣,看到或聽到什么,立即用英語去想該怎么說。我把自拍的白云山風景照片,風景區介紹、群眾性體育運動,如蹦極、踢毽子、摩星嶺、桃花澗、明珠樓、亭子,甚至路牌(愛護綠化、森林防火等)等給學生看,讓他們用英語描述或提出書寫錯誤;禽流感來了,我會談一點相關知識,之后,先由呼吸病學、傳染病學、流行病學的博士從各個側面介紹背景知識,再由其它學員展開討論;BarryJMarshall和RobinWarren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后我又讓消化病學的博士介紹幽門螺桿菌方面的知識;我還要求學生將我上課用的筆記本電腦的配置用英文陳述;甚至從草地上撿起一朵紫荊花讓學生描述……這可能就是所謂的BrainStorm吧。通過者些練習,讓學生在所見所聞中“即所得”,養成用英語進行思考的好習慣。

第六,猜謎

有一次我將thalassemia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絕大部分不解其意。然后我將“地中海貧血”寫在一張紙條上“偷偷”遞給一位同學,并請他用英文解釋給大家聽。之后,我會提問其他一些同學說出謎底。如果不知道,則繼續請另外一個同學,直到謎底揭曉。有時我會提示一些關鍵詞,比如“anemia(口語:decreasednumberofredbloodcellsorhemoglobin(口語:theproteinthattransportsoxygenintheblood.)”、“geneticdisease(口語:diseasepasseddownfromonegenerationtoanother,ordiseasepassedfromparents)”、Mediterranean(口語:theareasurroundedbythecountriesofsouthernEurope,NorthAfrica,andtheMiddleEast)。

有時我從兜里“偷偷”拿出一粒骰子給一個學生,讓他用英語描述,然后讓其他學生猜謎。這里我希望學生能夠說出以下幾個關鍵詞中的2~3個:smallcubes,withsixmarkedfaces,madeofplastic,eachfacewithonedotnumberfromonetosix,forgamesofchance,i.e.gambling。

另外,我還允許學生通過手勢、動作、甚至畫畫來表達意思。

愛玩游戲是人的天性,通過“猜謎”,一是活躍了課堂氣氛,二是活躍了學生思維,最重要的是,學生明白了:晦澀難懂的醫學專業詞匯原來可以如此簡單地表達!這無疑增強了學習實踐口語的信心和興趣,突破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心理障礙。

第七,除了實踐,別無他法

采取教師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實踐對象的教學方法,將課堂實踐與考核掛鉤。具體做法如下:

每人必須做自我介紹(占考核的10%);

每組必須完成1個Topic的演講,并接收提問和答疑,組內的每個成員必須演講其中的某一個部分(占10%,組平均分即為每個組員的分數);

課堂提問并回答問題:至少問別人1個問題,至少回答別人提出的1個問題(占10%,積極發言的志愿者可獲10%的加分);

第八,課外活動

語言環境不僅僅在教室內,不僅僅在醫學英語課堂上,而應該主動地創造學習環境。這就是為什么我要求他們利用課外時間完成聽力練習的真正原因。此外,我還組織了“中-印友誼橋”活動,即每周二晚上將20余名英語發音比較好的留學生與博士們共度“良宵”,在雙方互不明白對方語言的情況下創造英語語言環境,并進行交流;我還主持了由JohnPhilip主講的專題講座,參與了我校與廣州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會舉辦的英語聯誼會等等。

課程結束后,一位王姓博士激動地說,他留英一年半始終沒有學好口語,可今天開竅了!另一位孔姓博士興奮異常,感謝我“撬”開了她從小學學英語開始從沒在大庭廣眾之下張開過的“鐵齒銅牙”,竟成了課堂上的“百靈鳥”。

可見,語言學習,尤其是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智慧,運用靈活多變、行之有效的手段、兼顧課堂內外,培養出與學位相稱的、具有自由進行國際交流的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