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外語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5 06:35:00

導語:職業院校外語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院校外語教學論文

摘要:德育教育旨在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培養品質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作用愈發舉足輕重。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并滲透德育教育,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關鍵詞:德育;英語教學;滲透

1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身為獨生子女的職業院校學生,長期理所當然地享受著家長的呵護和關愛,難以體驗社會競爭的激烈與生活的艱辛,更無從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視學習為家長給自己安排的任務,一旦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便不假思索地向同齡人、朋友、同學求助,卻對父母、老師的勸導、學校的管理不以為然。由于他們大多數心理發育尚不成熟,遇事缺乏理性和準確的判斷力,一旦受到同齡人負面的影響,就會盲目跟從。

實際上,職業院校學生也有著自身特殊的思維方式,當他們從簡單的逆反心理過渡到獨立思考理想與現實的時候,就會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當他們發現現實社會中存在著很多與理想信念中的公平、合理等原則背道而馳的現象時,就會感到迷惑、不解與失望,導致消極情緒與內心矛盾沖突的產生。此時,用德育教育來澆灌學生的心靈,為他們指明方向是相當關鍵的。但是,長期以來,“德育教育”這四個字總是給人一種板起面孔、敬而遠之的感覺。家長不在乎,學校不重視,衡量沒標準,是當前各級各類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境遇。德育課沒有現成的教材,需要以一系列活動為載體。然而,對于絕大多數面臨專業課學習任務或者自學考試,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壓力的職業院校學生來說,參加德育活動是在浪費時間。

2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可行性

教學中進行德育是教學具有教育性客觀規律的反映。所謂教學具有教育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施教者的主觀意愿如何,是否自覺,學生都在客觀地接受著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一定政治立場、世界觀、方法論的影響和社會意識形態、倫理道德的熏陶感染。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在談到德育的方法時曾經強調通過教學進行德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學本身乃是德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這種教學應該導致自覺信念的形成,導致學生的道德行為熟練技巧和習慣的養成。他正確指出,教育與教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的過程,教師以身作則,是道德教育體系中最好的手段和方法。“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因此,進行德育離不開其他各科教學,因為學生大量時間是學習其他各科課程,我們應該把德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充分發揮教學的教育性作用。作為英語教師,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掌握基本的語言學習方法,打下牢固的語言基礎,培養學生掌握實用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自然也肩負著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任,也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是非辨別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健全的人格。在英語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英語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的新信息及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社會建設需要不同層次的外語人才,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的自覺性。

3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手段

3.1隱蔽德育目標

青年時期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正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他們強烈的逆反心理則決定了在沒有說教色彩和強迫性質的前提下,德育目標才能比較容易實現。過早暴露德育意圖,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成功的德育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應似春雨“潤物細無聲”。英語學科本身的特點是交際性、實踐性和工具性,同時傳授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由此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活躍思維,培養辯證思想,培養堅強、進取、豁達、樂觀的性格,使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交往等活動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英語教材、課外讀物,多以歐美國家文化背景、意識形態為主要來源這一特殊性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接觸到不同的價值理念,會受到西方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準則的影響這一現實性因素,培養學生理性思考,尋求客觀、合理地看待并解決社會及生活問題。

3.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尋求思想教育和知識能力培養的結合點

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絕不能單純為了“滲透”而進行空洞的說教,必須嚴格遵循英語教學規律,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潛在的德育因素,讓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滲透方式,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首先要使學生通過聽說讀寫訓練,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并且掌握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此,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話題,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探索話題的精髓,使學生在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思想的啟發與心靈的震撼,逐步向教材的思想寓意靠近,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和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3.3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例如,學習解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時,教師可以在學生了解故事情節時要求學生就“同情與報復”和“愛情與金錢”這兩個貫穿始終的線索為話題進行討論。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直接或側面反映出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對此,教師有責任給以正確引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樹立符合社會規范的道德觀,以明辨是非并做遵紀守法的公民。根據學生思想的熱點和興奮點尋找最佳結合點,使德育教育富有真實性和創造性,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思想的熱點、疑點和興奮點,以及針對學生思維活躍、表現欲望強烈,對一些現象認識模糊的情況,開展辯論、演講等活動;再進一步鼓勵學生結合實際,書面表達出心得體會,這樣學生就會在討論和思考中得到德育的滋潤,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諸如討論、辯論這樣的團隊活動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學生學會了如何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以及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彼此激勵、互相幫助等團隊意識。這樣安排聽說課,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又達成思想觀念上的共識,學生當然會欣然接受這種潛移默化的德育形式。

4結束語

在英語教學中以輻射的方式,廣泛涉獵東西方的文化、歷史、哲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并加以比較,既培養中立的學術素養,又增強合理性和適應性判斷思辨能力,把德育植根于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之中,認識和篩選外國有用的東西,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無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就引導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和培養辨別是非真偽的能力,既掌握這門語言又使他們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可謂一舉兩得。總之,中西方文化交融混雜的現實絕不能削弱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工作。相反,英語教師更應該以全面培養人才為出發點,認真備課,深刻領會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內涵,以知識為載體,從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文化意識等方面入手,確立明確的德育目標,變教材為有生命力的德育陣地,從而取得英語教育與德育工作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劉濟良.德育論教程[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

[2]李申申.簡明外國教育史[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3]戴國明.教育學教程[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

[4]斯萊文(Slavin,R.E.).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5]許克毅,庾榮.中外高校德育目標的比較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