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15 06:36:00
導語: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影響閱讀理解活動的因素是多而復雜的,其中既包括閱讀材料作者本身的文化背景和差異,也包括閱讀者本人的文化背景和差異。所以要達到理想的閱讀理解效果,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充分注意到文化差異對閱讀的影響。從即文化背景差異、文化語用差異和閱讀教學中如何注重文化差異三個方面具體分析了文化差異對英語閱讀理解教學的影響,提出了閱讀理解教學中應該注重文化差異。
關鍵詞:文化差異;英語閱讀教學
1文化背景圖式差異與閱讀理解
漢英兩個民族在各自文化熏陶下衍生出各自不同的思維模式和推理模式,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這種差異會導致他們在語言交流和使用中產生不同的聯想,帶來交流中的障礙和誤解甚至沖突。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定的背景知識。但建立在語言學、心理學基礎之上的圖式認知理論對背景知識進行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論述。圖式(schema)是已知事物的信息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即人們在接觸新事物時會把新事物與相關的已知事物相聯系,通過大腦的能動反應,從而激發出能認識或幫助認識新事物的圖式。
人們在接觸新事物或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新知識時會很自然地與已知的事物相聯系,并在大腦中顯現出與新事物相關聯的圖式。這里所指的已知事物信息就是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是構成圖式的建筑砌塊。圖式是記憶結構,它既包括語言、文化、習俗等其他領域的知識,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經反應模式。圖式是認知的基礎,讀者可以借助記憶中激活的知識結構來填補文章中未表達出來的細節內容,從而達到理解的目的。閱讀者在進行閱讀時用這些背景知識來預測和解讀文章內容和信息,并與大腦中預存的相關背景進行對比和修正,從而在結合文章內容和信息形成新的背景知識儲存在大腦中。對體裁、修辭或文章組織結構等背景知識的缺乏將會導致閱讀者理解上的障礙,對形式背景知識的嫻熟運用是成功閱讀的重要因素。
2文化語用差異與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過程并不象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是一個被動的、簡單的語言信息輸入和吸收的過程,而是一個復雜的、積極的、語言和思維相互作用的信息解碼心理行為過程。Anderson和Lynch都認為讀者之所以能夠有效地獲取信息是因為他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不僅利用必要的詞匯、語法、句法、語義、篇章等語言方面的知識對所閱讀的信息進行辨認、理解和吸收,還調動了大腦中已經存在的圖式背景知識結構,使之同所接收到的信息相互作用,產生共鳴,以達到理解的目的。
在其間影響閱讀編碼和解碼的依據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的背景知識:一是語言本身的內部結構規律,即合語法性背景知識,這種背景知識涉及文字、詞匯、句法、語法和語義等知識的復雜相互作用過程,任何單一的語言知識不能促成對閱讀材料的真正理解;二是社會交際的原則,即語用背景知識,語言規則確立語言符號的字面意義,而語用原則則明確解釋語言符號在交際中的實際意義。
作為一個正常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顯然都要打上他所賴以成長的文化背景的烙印,包括他的思維模式、推理習慣、行為和表達方式等等,這也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語用文化差異,這種差異會對交際造成影響,出現信息誤導,信息錯誤和信息障礙,以至影響交際的順利進行。英國人類學家Malinowsky將這種文化語用差異稱為“文化語境”(contextofculture)的差異。受文化語境的制約,各個言語社團都在其長期生活的社會交際中形成了比較固定的交際模式和語篇的語義結構,是相同文化背景慣常交流的意義長期積淀的結果,并以動態和靜態的方式形成在人的頭腦中,既以一定的模式存在又在不斷的變化,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認知模式,如果語篇表達的意義與認知模式的意義相符,則語篇是連貫的,如果不相符,則即使語言形式準確,語篇意義也不連貫。語言交際由人的大腦支配,而人的心理活動、性格、感情、內在的知識結構以及交流時的心態等都影響著語言的表達效果,因此語篇連貫必須要經過心理過程的推測、判斷和選擇。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差異、認知模式、心理思維等都直接影響的交流的成功與否。
3閱讀教學應注重文化差異
跨文化交際的最終目的是使交際雙方使用地道的語言,并能結合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規約準確得體地使用言語表達和理解對方,成功地進行交際。但由于民族文化差異,交流雙方會不知不覺地將母語文化的模式套用到所學的目的語文化上,產生文化負遷移。所以要想準確得體地理解文章,必須注重注重文化差異的影響,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注重加強宏觀文化熏陶,建立目的語文化認知圖式。要想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單靠教學中隨文解釋地作些文化方面的解釋顯然是不能徹底湊效的。
文化教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傳授文化知識,而是從根本上提高閱讀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最根本的途徑應是引導閱讀者了解目的語國家人們感知世界的方式,將跨文化交際所涉及的主要層面從宏觀上進行強化,加強文化熏陶,建立文化認知圖式。宏觀的文化認知圖式包括目的語國家人們的價值觀、思維和推理模式以及交往規約等。不同的價值觀構建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就會造成在交往規范、編譯碼方式、詞法、句法、語篇結構等方面的不同。中西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構建了不同的交際風格和言語行為模式。長期以來,文化因素在人腦中習慣成了一種固定的知識結構,作為中國的外語學習者,只有有意識地習得,加以積累,形成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在語言使用過程中從有意識到無意識,運用自如,從而在大腦中形成特定的思維模式,與母語認知圖式相互比較,隨著文化知識的豐富而系統化,建立起目的語文化認知圖式,從而流利、得體、恰當地使用語言和理解語言。在加強宏觀語言文化背景知識教學以外,還應該改進微觀文化教學,認識文化內涵和加強文化底蘊。在目的語文化學習中,另一方面還要結合語言學理論和交際理論對影響交際的詞語、句子和篇章的文化內涵進行微觀的分析,把文化的異同提高到理性的高度,讓學生對目的語文化有一個全景式的印象,熟知各種文化差異,從目的語文化的角度來思考和認識事物,對交際話語進行準確的判斷,這種文化認知能力正是文化教學培養的目標,即把表層的文化現象引入到深層的文化結構和認知圖式當中,從而指導具體的文化行為。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處在與歐洲各國其他語言的廣泛接觸之中,是世界上開放性最強的語言,其詞義靈活,語意豐富,涵義廣泛,而漢語由于受歷史、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影響,其詞義、語意等相比之下比較嚴謹、執著、精確和固定,體現了漢文化誡絕生造詞義,力求規范的傳統文化特色。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底蘊豐富,文化內涵深刻廣博,要想一朝一夕能夠習得一門語言,掌握其文化精髓是完全不可能的。除了在文化習得中從宏觀上建構文化認知圖式,加強文化熏陶以外,還必須從微觀的文化教學入手,對具體的語言詞義、語意和內涵等方面進行分析,加強文化教學。如具體分析英漢詞組對應語意和不同的文化內涵,或英漢語言中指稱意義相同的詞語在文化上可能有的不同含義,或對具有文化附加意義的詞組、習語、成語、俗語、諺語、典故等從文化的角度進行剖析,特別是英語語言中一詞多義的現象比較突出,所謂“詞本無義,義隨人生”,一方面英語不是象形文字,符號與意義不掛鉤,另一方面也體現英語民族文化的兼容并蓄。除了在詞義、語義等方面注意其文化內涵分析以外,在話語篇章結構方面也必須注意其文化特征。
因此,成功的閱讀教學應充分考慮到背景知識對學生閱讀理解的影
響,通過訓練學生閱讀大量的有關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社會背景、歷史背景、行為規范、思維模式、風土人情、價值取向、語用遷移、新鮮話題、時事焦點等,鼓勵學生閱讀近期英文報刊雜志,收聽收看國內外英文廣播、電視,從影視音像材料中聽到、學到目的語國家的地道語言和純正的語音語調,看到語言交際場景以及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同時應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最優的閱讀心理過程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強化他們的策略意識,擴大他們的語言知識、背景知識、語篇知識,啟動他們的情感功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促進他們閱讀效率的提高,成為積極的、自主的、有創造性的成功的閱讀者。
參考文獻
[1]Ausubel,D.Petal.EducationalPsychology:ACognitiveView(2nd.)[M].N.Y:Holt,Rinehalt&Winston,1978.
[2]Callel,P.L&J.C.Eisterhold.SchemaTheoriesandESLReadingPedagogy.TESOLQuarterly1983.
[3]Cook,G.DiscourseandLiteratur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4]Thomas,J.1983: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inAppliedLinguistics,Vol.4,No.2,pp.99-112.
- 上一篇:職業院校外語教學論文
- 下一篇:語文廣告口號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