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文獻綜述

時間:2022-07-13 10:44:14

導語: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文獻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文獻綜述

【摘要】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是中小學教師直面“互聯網+”時代將會遇到的首要問題,面對這一問題,身處“互聯網+”時代的中小學教師團隊迫切需要利用好信息化教育手段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文章針對這一教育熱點問題,對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分析,基于相關文獻的計量可視化分析數據,對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的具體內涵、現實表現、形成原因以及對策研究的現實狀況進行了總結,歸納其特點,以期把握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的脈絡,更好的促進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的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文獻綜述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提出信息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的主張[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將“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作為教育戰線發展的重要保障措施[2]。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使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成為了國家教育發展的重要導向措施。

二、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文獻數據分析

為了總結我國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研究現狀和主要觀點,本文基于“中國知網”中的“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和“國內外重要會議論文數據庫”三個數據庫,以“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為檢索詞,以“主題”或者“篇名”為檢索項,以“精確檢索”作為檢索匹配類型,將時間跨度設置為“全部時間”,檢索關于“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文獻,對檢索的結果進行文獻發表的年度趨勢分析和關注主題分析。(一)文獻發表年度趨勢分析。基于“中國知網”三個文獻數據庫的檢索,共檢索到229篇文獻資料。其中學術期刊論文168篇,碩士學位論文54篇,博士學位論文2篇,國內外會議論文5篇。通過對全部文獻發表時間的計量可視化分析可以了解到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的發展趨勢(如圖1)。關于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第一篇論文出現在2001年,即邢宏偉刊發在遼寧教育研究上的《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思考》[3],從階段性特征來看,2001年~2003年是研究的初探階段;2004年后,隨著《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4]這一國家層面標準的出臺,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更加被學術界所關注,相關碩博士學位論文在這一時間也呈現出井噴式增長,2004年~2007年是研究的活躍階段;2008年至今是研究的穩定階段,在這一階段,從文獻發表的角度看相關研究論文的發表數量年度差異不大,但是隨著這一階段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更迭,全國各中小學校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3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2013)》(簡稱《意見》)[5],在《意見》中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的建立提出了要求,希望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的建立能夠整合現有資源,采取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新要求。為了貫徹這一要求,2014年我國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出臺了最新一項標準《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6],這一標準的出臺意味著國家層面完成了對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考察標準的十年更新。作為中小學教師在互聯網新時期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日漸被教育研究者們所重視。(二)文獻關注主題分析。從文獻研究關注的主題來看,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理論研究是近年來研究的主體,關于“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策略”“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實踐調查研究”“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準則與體系”“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這五個研究主題是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問題研究的洼地。

三、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述論

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研究在我國已經進入平穩發展的階段,述論在總結前兩個階段的研究成果的同時主要關注了四個研究方向的現實狀況。(一)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具體內涵。信息素養(InformationLiteracy)的概念最早源于圖書館檢索技術,隨著其自身內涵的不斷發展變化和信息化社會進程的加快而逐漸成為時下流行的一個概念。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PaulZurkowski)在全美圖書館與情報科學委員會上提出,并將信息素養定義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技術與技能”。在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社會中,信息素養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所培養的,在信息社會中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方面的修養與能力[7]。信息和知識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最根本的動力,人們原有的知識體系如果不能夠實現更新就無法滿足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終身學習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對人們最基本的要求,信息素養則是人們進行終身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基于這一認識,信息素養成為人們實現綜合發展的重要素質。(二)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問題的現實表現。1.信息觀念。相關研究顯示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在思想觀念上對于信息化教學的意愿非常強烈,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意愿非常高,甚至在部分地區的問卷調查中相關中小學教師對培訓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認可度達到了79.2%[8],但是這一意愿大多體現在了中小學教師應對檢查、評比和公開課教學上,是一種需要外部認可的成就本位取向,面向自身教學能力提高的成就本位取向并不明顯,這一不明顯現象的形成原因是教師角色的自身期待和現實環境存在不平衡關系。在大部分地區還沒有把中小學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是否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列入教師評價指標體系,且我國在教師信息素養評價體系上的研究起步較晚[9]。強烈的信息化教學意愿在總體教師隊伍的具體行為表現上并沒有達到高度自覺的水平,大多數中小學教師還僅僅只停留在思想意識的淺層思考上。2.信息知識。根據現有的實證調查研究結論顯示,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知識水平不容樂觀[10-11]。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需要信息理論知識作為基礎,但是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忽視了信息理論知識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明顯地表示出重實踐、輕理論的傾向,且針對教學活動的調查還表明受限于自身所處信息環境的影響,很難將自身本就有限的信息技術知識內化且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去。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研究的核心內容,也是信息素養研究的最終導向目標。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學教師群體中,針對信息能力最根本的問題是在信息資源的制約下教師教學活動只能做基礎層面的信息能力低效循環。一項針對東中西10個省份的調研報告顯示,當前大部分地區教學活動信息化的革新步伐遠沒有基于網絡和計算機信息能力的發展而加快,許多地區的中小學教師面對這些現實問題尚無危機意識[12]。4.信息倫理。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倫理體系化構建還尚未完成,但是就信息倫理模塊化研究而言,現如今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在網絡信息化空間中能夠做到自覺了解與信息技術使用有關的經濟、法律等知識,懂得并遵循網絡空間的游戲規則,對與信息倫理有關的倫理道德問題作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這些現象也表明在信息化教育過程中,教師在掌握傳統教育范疇的倫理道德素養時更要具備信息倫理這一新型素養。(三)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較低的原因。1.老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不足。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著多年教齡的老教師,他們大多數接受的高等師范教育是在2000年之前,而我國開始信息化教育推廣的時間卻在21世紀初期[13],這一時間差的存在就導致在中小學教育階段的這一部分老教師信息素養極為欠缺,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意識難以提高,這些老教師一方面要緊跟著教學內容改革步伐一方面又要適應“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信息化教學革命,自身思想意識上對于信息化教學手段就有著抵觸情緒。2.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快,教師難以適應新型信息化教學方式。隨著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深入發展,信息化教學手段早已不是發展初期那種簡單的使用電腦辦公軟件、利用多媒體影音設備上課的模式,即時通訊設備家校溝通、網絡考試考核、線上作業批改、網絡授課等新型信息化、大數據化教育教學實踐已經在學校展開,面對這些大數據時代的教學產物,大部分中小學教師顯得無所適從,原來固化的信息技術知識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的教育教學。3.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持續動力不足。教師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師評價方式為導向的,教師信息素養水平的高低與教師評價方式的導向作用密不可分[14]。當前大部分地區并沒有將中小學教育信息素養能力納入教師量化評價體系中,這就導致大部分教師并沒有將信息化教學放到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在一部分中高級教師看來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使用與否并不能在自己的職稱評比、教學能力考核、薪資待遇中體現出來,自然而然就忽視在教學實際中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了。

四、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對策

(一)加快轉變教師教育理念,樹立教師信息意識。有效培養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源頭性措施就是轉變教師傳統教育教學理念[15],消除教師自身對信息化教育手段的畏懼感,讓教師真正感受到教育教學信息化對社會、學生和自身職業發展的積極意義。在轉變中小學教師特別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理念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加強對社會層面和教師群體的正面宣傳,制定相關的實施策略,加快推進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進程;學校也要組織相關的校本研修,集中強化教師隊伍的信息化教學觀念。(二)完善師范類院校課程培養體系,強化教師職前信息素養。在教師培養環節中,師范類高等教育是教師培養的基礎性環節,但是就目前師范學校對于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來看,大多數還集中在與普通學科并無太大區別的信息技術教育,并沒有將信息素養教育與教師行業自身特點結合起來。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與培養的關鍵性問題其實不在于技能操作的掌握,因為在“互聯網+”時代,簡單的技能操作其實是信息素養教育最容易解決并得到明顯改善的環節,信息素養培養最關鍵的是要教師形成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能力,這一能力的形成需要高等教育階段學校課程培養體系多樣化、融合化的設置。(三)創新教師在崗培訓體系,實現線上培訓和互聯網移動學習的有機結合。WEB2.0社會化媒體能夠為教師線上網絡研修提供全新的技術平臺和資源,解決教師線上培訓數字化資源不足的難題。因此基于這一認識,開展WEB2.0環境下的教師線上移動學習是“互聯網+”時代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在WEB2.0環境下開展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可以采取基于教學問題和教研項目的網絡研修活動策略,在這一策略下包括如下活動和進程:“信息化教學問題的提出—問題搜索—信息分享—協作交流—提出方案—反思日志—過程監控”。[16]除此之外,“中國慕課”等培訓網站也為教師線上研修的常態化、便利化提供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基于這些培訓模式,教師信息素養培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教師專業發展與傳統培訓的矛盾,有效地將大量知識信息傳遞到教師的學習內容中,豐富了學習者的學習視野,充分發揮了網絡資源共享性和交互性的優勢。(四)將信息素養能力納入教師評價體系,增強教師信息化教學內驅力。就目前教師信息化教學實施現狀來看,一部分教師信息化教學程度低并不是因為自身信息技術水平不足,更多的是因為教師評價體系對其驅動力不足,在現在的大部分中小學校中信息化教學水平并沒有列入教學考核評價過程中,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的高低對其職稱評定、薪資待遇并不會有過多的影響,在未來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高必然離不開教師評價體系介入的推動,全面科學地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是信息化教育發展的一條有效現實路徑。(五)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學基礎數據庫。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數據資源庫是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的基礎性工程,國家相關教育政策應當加強對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加大對教育信息化數據庫的投資力度,努力構建全國范圍內的信息化教學數據平臺,滿足全國各地的教學交流需要,同時為各地區小型信息化教學數據庫的接入提供幫助。各級中小學校和教育部門在深入了解當地教育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應當因地制宜構建地區化信息教學數據庫,使信息化教學數據庫在各層面推廣的過程中能夠不出現“地區排異”的現象,更好地適應當地教學實際需要同時滿足全國各地間交流需要。總體上形成“一核多極”的信息化教學平臺。

五、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結論

(一)本體研究占主體,客體研究不足。在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的主題分布中,研究觀點主要集中在中小學教師本身的能力輸入輸出上,忽視了對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相關的客體如:中小學生、家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的研究關注。(二)宏觀研究占主體,中觀、微觀研究不足。基于如下假設:將國家、地區層面的信息素養研究視為宏觀層面的研究,各級中小學校的信息素養研究視為中觀層面的研究,學校內部的信息素養研究視為微觀層面。我國的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層面,從實證研究的城市農村地區差異到探討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價體系,基本上是從宏觀層面出發進行研究。對于中觀層面的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如校際間信息素養成果傳遞、校際間教師信息素養交流,以及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微觀研究,如學校信息素養校本培訓、學生信息化教學適應性等問題,雖有所涉及,但是從總體研究態勢來看仍然不足。(三)理論研究占主體,實證研究不足。從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出,對于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研究基本以理論研究為主體,大部分研究均是在理論層面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反觀之,實證研究嚴重缺乏,大部分操作建議也都缺少實踐教學的驗證。

作者:張劍塵 張力天 單位:1.湖南科技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2.南昌航空大學通航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