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文學改革與創新思路

時間:2022-07-13 11:53:03

導語:我國現代文學改革與創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現代文學改革與創新思路

摘要:本文認為,推進中國現代文學教學改革創新,必須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內心力量勝于記憶書本知識;要點燃火焰,激發創新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現代文學;教學改革;創新思維;主動學習

中國現代文學是中文系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尤其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及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在學習本課程或者說中文的一些傳統課程如古代文學、古代漢語等普遍存在興趣減退、學習效果欠佳的情況。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本文就中國現代文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相應的教改設想做一梳理、總結。

一、讓學生獲得內心力量勝于記憶書本知識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部分學生對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濃厚的興趣。相對于“90后”的學生,之前的中文系學生大都是因為喜歡中文而選擇中文,現在很大一部分學生不是因為喜歡中文而上中文課,所以文學的基礎較差,興趣低。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必須積極努力解決,不能把責任全推給學生。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減退與社會時代也有一定關系,現在的社會物欲膨脹,很多人認為學中文、文學無用,不如學習一門技術更實用。在大學階段,很多學生因為要考取各種證如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證書,占用了大量時間,無暇花時間精力去讀文學作品,而在沒有學生的大量閱讀作品情況下上中國現代文學,必然會造成老師費力地講,學生不知所云被動而聽的局面。要改善這一現狀,必須要使學生認識到文學于人的重要性,使學生意識到雖然學習文學不容易立馬轉換成某種物質財富,但卻是一種受用終生的精神財富。它使一個人的精神煥發出生命的光輝,給予人的心靈無窮的根本性力量。在學期開課的第一節課就讓學生意識到文學及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文學即人學”,認真學習本門課程,將文學的力量融匯進自己的人格培養中將受益終生。在學習現代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陶冶情操,更深入的認識、思考社會、人生。學習當中,不僅使學生能對現代一些代表性的重要作家的創作個性比較熟悉;更要求學生在較為廣泛地閱讀現代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對其中代表性作品能進行言之有理的分析與鑒賞,并適當進行訓練,能寫出有一定水平的課程論文。鑒于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科性,本人認為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注重一種文化熏陶。用長期的文化熏陶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使文學猶如養料滋養學生的心靈并獲得人格力量。現代社會信息豐富、學生思維活躍,應開闊學生的視野,比如在授課中不再像傳統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講授過程重視知識性,把很多思潮、流派、論爭、社團等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講很長時間,考試的時候也重視這部分記憶性知識。在學習諸如魯迅、郭沫若、郁達夫、巴金、曹禺等現代文學大家時不僅僅介紹教材上的內容,而應該讓學生全方位的了解一個作家,并重點讓學生知道這個作家身上的某種品格,這種品格能給學生提供他們成長更需要的精神力量。比如在講魯迅的時候,我會引入魯迅思想中的“反抗絕望”這一精神內核。“反抗絕望”是一種積極的堅韌的生存態度,讓學生領會并將這樣的生存哲學融入心靈更勝于讓學生多知道一些關于魯迅的知識。當學生真正的從學習魯迅而領悟到“反抗絕望”的人生哲理并將之運用到生活中時,被動的學習將變成主動,并在學習、生活中都獲得力量。

二、點燃火焰,激發創新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不應照本宣科。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學生學習的火焰。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首先,教師自己要有創新精神,不完全為教材束縛,闡述自己的學術創新觀點,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空間與榜樣力量!比如本人在講授葉圣陶的著名短篇小說《潘先生在難中》時,并沒有完全按照教材進行講授。教材中因為時代的原因,認為潘先生是一位“臨虛驚而失色,暫茍安而又喜”瑣屑利己的灰色知識分子形象。而隨著時展及從不同視角去分析,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賦予潘先生形象更豐富的內涵。潘先生的家庭責任感,對妻子的體貼,幼子的疼愛都是灰色形象中的性格亮點。通過不拘泥于教材的全新解讀,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潘先生的全面性格,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意識到教材并不是束縛思維的條框,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創新精神!在講到張愛玲的《金鎖記》時本人大膽提出對《金鎖記》中曹七巧形象的新看法,認為因為張愛玲從未生育,沒有當母親的體驗,而她自己從小母愛缺失,所以與她塑造這樣一位令人震驚的母親形象有極大關系。另外對于《日出》中的陳白露最后走向死亡,本人也有所質疑。陳白露不肯拋棄舒適的生活環境,不愿自己吃苦受罪地去生活,讓一個連力氣都舍不得使的人去舍得失去生命,可能需要更多的探討。盡管有些想法還尚未成熟,但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保持一種質疑、探索的精神非常重要,而這種態度也會使學生活躍思維,不束縛、不僵化地去思考問題,達到點燃火焰,激發創新精神的效果。

三、學生是學習主體,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性

首先,要分析特點,揚長避短。隨著時代的發展,告知式教學,灌輸式教學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當下學生的需求。作為三本院校的學生,他們的缺點是基礎較差,普遍閱讀量較少,優點是思維活躍,有創新精神,個別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非常突出。根據本人幾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在講授中國現代文學的過程中,大部分同學閱讀量較少,造成教師講課時學生無法投入的狀態,更無法展開有意義的討論。針對這一現狀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給與學生一定的時間空間,讓他們思考作品內涵,體會作家的思想情感,說出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即使學生開始時說的不是太好,也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即思維活躍這一特點,只要言之有理便給與學生鼓勵。學生受到鼓舞會增強信心,也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同時個別同學在文學方面甚至有非凡才華,充分發揮其特點,在班級起到帶頭作用,引領一個班級學習本門課程的熱情。比如一個班級的某同學很有文學才華,創作的文學作品非常優秀。通過讓該同學朗讀其作品并談自己的創作想法,使全班同學深受感染,作為朝夕相處學友的榜樣力量勝于教師的長篇說教。學生在佩服之余,會暗中增強學習的動力,從而形成整體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在教學方法使用上,根據需要有計劃地應用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與輔助材料,如教學片、與課程緊密相關的影視片等,以深化教學。教師應多收集一些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照片、影視資料。通過有形的有聲的視聽教學,讓課本中的作家作品更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給學生播放中央電視臺做的關于中國現代作家的《人物》節目,學生非常感興趣,在輕松愉快中也接受到了知識,達到了教學效果。將討論式教學引入課堂。在實現教學目標方面,課堂上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在課堂中進行一定的討論。猶太人的教學中基本是通過學生與學生的討論達到教學目標。在學生與學生的辯論中,碰撞火花,質疑爭論中帶著問題去查閱資料,從而達到交流——主動學習——再交流的良性循環。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學的道路上需要不斷總結經驗,真正讓中國現代文學這門課程成為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使文學的養料猶如涓涓細流,滋養學生心田!

作者:王麗麗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人文學院中文系

參考文獻:

[1]楊劍龍.中國現當代文學簡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劉勇.中國現代文學的心理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許紀霖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論[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