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國文學教學完善
時間:2022-04-19 04:42:00
導語:高校外國文學教學完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授課有紀律”,即意味著課堂教學具有學術研究無法取代的特殊性。而在與外國學科的碰撞中,外國文學始終是一個比較前沿的領域,它向學生打開了通向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但由于它的異源異質文化性質,學生在理解上往往會產生距離感、陌生感,造成理解接受上的困難。傳統外國文學教學往往采用兩條線三大塊教學模式(即東方文學、西方文學體例或東方、西方、蘇俄文學體例);在方式方法上一般依循文學史發展脈絡,做出史選結合的綜合描述;在內容上往往偏重于西方,并且厚古薄今,詳遠略近。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為中心,課堂講授為中心。
一、外國文學教學的前瞻與意義
1827年歌德從“各民族文學間的相互容忍”和“作品具有普遍的全人類意義”兩方面提出“世界文學”(德語復合詞Weltliteraur)的構想“:民族文學在現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F在每個人都應該出力促使它早日來臨”。研究者據此認為文學是不斷進化的有機體,從民族文學到世界文學,體現了人類文學的偉大進步,論者確信,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日益臨近,相互影響日益深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學正在形成。韋勒克·沃倫認為世界文學除歌德賦予的涵義外,還指全球各民族文學的總和,或指那些享有世界聲譽的優秀作品,他較早認識到世界文學對于比較文學的重要性,他這樣界定比較文學:從一種國際的角度研究所有的文學。
從中我們看到兩種涵義的世界文學:一個著眼于文學發展前景的理論構想;一個立足于劃定比較文學的對象和角度。而在國內,“世界文學”卻沒有在學科的理論構建中真正發揮作用,起支配性作用的是“文學關系”說。比如陳惇、劉象愚著《比較文學概論》給比較文學下了一個相當完整的定義:一種開放式的文學研究,它具有宏觀的視野和國際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界限的各種文學關系為研究對象,在理論和方法上,具有比較的意識和兼容并包的特色。把比較文學界定為對各種“文學關系”的研究,這是中國學派較為一致的觀點,而“文學關系”是一個差異性概念,在文學關系的研究中,國別、民族、文化差異等外部因素是其關注的中心,對它的強調消解了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作為一個學科的系統性和內在的同質關系。外國文學教學在多年來經過無數學者的考證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形成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外國文學課程都采取以史為綱,伴以代表作家作品評析的方式。
二、我國外國文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外國文學教學一直呈現不景氣狀態。課時被壓縮,教研室與文藝理論合并。外國文學的各項教研活動與會議大大減少,教師難以獲得新鮮的信息和交流的窗口。學校為了彌補經費不足,擴大招生而造成教學資源緊張,圖書資源緊張,大學生群體中名著閱讀量迅速減少的狀況,又迫使教師不得不在課堂上大量介紹名著內容,從而浪費了許多課時;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校園的人文精神受到冷落,人文素質發生了明顯的裂變,大學生群體明顯出現了世俗化和功利化趨勢。忙于勤工儉學,忙于搞家教,忙于參加各種商務廣告和推銷活動,忙于找工作。這種人心浮動的狀況,使得學生身在教室而心系掙錢,對學習內容產生疏離與厭倦。高校的學生,大部分已經成人,在現代化都市生活中備受城市文明的刺激;家鄉的貧窮、落后、閉塞,使一部分學生急功近利,各自盤算著如何改變家鄉的面貌,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本來就沒有接觸多少外國文學作家作品的民族院校中文本科學生,雖然認識到學習外國文學的重要性,卻無法真正把精力放到讀書、學習上來。同時,很多學生是在中國四大經典名著的熏陶下走上文學學習道路的,對外國文學作品的思維方式和藝術風格很不適應,這也為外國文學的教學設置了障礙。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如何搞好外國文學教學,是我們每一位外國文學教師面臨的嚴峻課題。既然時代條件已變化,教學對象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必須以變應變,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估等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巨大的改革,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 上一篇:英美文學教育主題教學形式運用
- 下一篇:縣長在檔案工作調研會發言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