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現狀與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29 04:41:00

導語: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現狀與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現狀與發展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運用丈放法、訪談法、時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從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目標、課程設里、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幾個層面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拙上探討了其發展時策,旨在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論文關鍵詞:高校會共體育;課程;現狀;發展

當今時代的發展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社會需求,由此也對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一作”的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批準實行的截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02年我國頒布了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綱要》主要針對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存在的大學生體育意識淡薄、身體素質下降、運動技能差、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競技化、師資建設滯后等問題制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問題層出不窮,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改革迫在眉際。

一、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現狀及問題分析

1課程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受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體育課程目標的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在:①課程目標過于籠統。學校體育的目標都是在我國學校素質教育全而育人的指導思想下形成的統一目標,而沒有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與學生的需求而設定。②目標制定的指導思想上受應試教育的束縛,觀念陳舊、滯后。③高校體育教育總是片面強調傳統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忽略了對學生情感領域得把握。④大部分學生最終沒有形成終身健身的意識、習慣,其鍛煉能力、社會生存和清應能力也沒有等到發展。

2.課程設置

近幾年,我國大部分高校公共體育課的具體教學內容已經做出了改革,大致來說。體育課的具體內容可分為實踐課和理論課兩個部分。

盡管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從總體上看,這些改革還只是局部的和有限的。各高校之間的差距較大。多數院校仍是滿足于一年級的基本課、二年級的選項課。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增加.幾個選項內容,理論課和?!そ≌n還只存在于教學大綱中,原有的格局并沒有打破。以既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增強體質,又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為目標的課程體系尚沒有真正形成。

3.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筆者準備從教學這個角度來分析課程實施的問題。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教學是指教師以適當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是會采取各種教學策略與方法。傳統的體育課教學方法,普遍都是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法單一,課堂組織多年來一直嚴格按照講解一示范一練習的模式進行體育教學,顯得機械、呆板,學生缺乏主動性,體育課缺乏生機。因此,學生很少積極主動地用腦去思考,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

4課程評價

現有的體育課程考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①就評價的內容而言,顯得單一。體育課的考核標準仍未擺脫以竟技體育為主的單一的評價模式,局限于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定,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學習的進步性等多方面的評定,這實際上是很不公平的.也是很不科學的。也使作為評價主體的學生消極被動。

②就評價方法而言,教師評價、終結性評價是傳統評價方法。教師評價有其弊端性,忽視了其最能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是學生本人。終結性評價在整個評價體系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缺乏對過程的評估,即對學生通過鍛煉后的進步情況評估。

③就評價的標準而言,現在所采用的依然是一般標準評價。一般標準評價是以統一的標準衡量所有的學生,這是很不公平的,體育考核以分數進行評價,只是單純從生物學理論角度認識體育,用生理指標對學生進行考評、等級劃分。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自身提高輻度和努力的程度,沒有起到促進教學的激發學生的作用。

④就評價的結果而言,由于上述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法上存在的各種弊端和不合理性.導致了評價結果的不準確、不公平。

二、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發展的對策

1.形成以“健康第一”的為指導思想,以“發展體育素養”為教學中心的課程目標

《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大學體育課程目標做了詳細的規定。其總體目標是:增強體質、增進身體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這一目標闡明了學校體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增強體質依然是我國學校體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真正的健康不僅是疾病與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完善狀態。學校體育改革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的健身功能.開展切實有效的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成為新時期所需要的具有竟爭實力的人才。

此外,體育課程教學應以發展大學生的體育素養為中心。體育素養應包括一定的認知要素、情感要素和操作要素。認知要素包括一定的對體育衛生、保健、康復、體育評價、體育欣賞等常識。情感要素包括喜歡體育運動、主動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并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具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具有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等;操作要素則包括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能測試和評價自身體質健康狀況、能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能夠處理運動創傷等??傊?,大學體育課應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以育人為目標,以知識技能為主導,培養能力為重點,身心發展相協調,終生體育為方向。

2.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體系

體育課程設置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身體發展水平,個性特征,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合理地進行課程設置。在項目的選擇上,開展一些比較時尚、流行的課程。例如瑜伽、定向運動等。此外,課程設置還應考慮其實用價值,強調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擔負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例如乒乓球、網球、體育舞蹈等項目,大都是以健身為主要運動目的,避開了運動強度大的項目和鍛煉方式,這不僅有明顯的時代氣息,還充分體現了運動項目的大眾化及社會價值轉移的規律,更具實用性和目的性。以學生為中心的體育課程設置,不僅能擴展體育課程的內容.還能打破全國統一教材的分類體系,根據學校自身特點和學生的需求來制定出具有特色的課程。公務員之家:

此外。體育理論知識必不可少。理論課的內容不僅是某些項目的技術知識,還應包括應用項目進行健身的知識、方法;項目的歷史淵源與傳統習慣;比賽規則和裁判法;大學生健康體質測試;體育保健康復等。

3把握“評價多元化”這一主線.建立綜合課程評價體系

體育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對教師和學生的教育,促進體育課程,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本研究主要從學生和教師這兩個教學主體來談教學評價。

首先是對學生的評價。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對學生的評價把握’‘評價多元化”這一主線,建立綜合評價體系,將評價分為階段性評價和期末評價兩部分。

本研究認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應有的主要特點有:

(1)淡化以往期末評價長期占主導地位的現象,加重階段性評價的比重,兩者各占總學生最終成績的50%。

(2)期末評價分為身體素質和專項的素質和技術測試。由于基礎身體素質受學生的先天性條件限制過多,因此應弱化基礎身體素質的比重。

(3)專項素質和技術的側試各專項教師可根據專項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自定。計分方式采用百鄉制。

(4)階段性評價分為平時課堂表現和平時課外體育鍛煉兩部分。本評價體系加重了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評價的比重,將學生的出勤、上課的認真程度、積極性與刻苦性以及學生的進步程度納人評價體系。特別注重學生通過學習和鍛煉后的進步情況,占總成績的20%。

(5)對于學生進步情況的評價,教師根據各專項特點在每一學期的學期開始、學期中、學期后對學生進行獲次學生身體健康。專項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測試,測試的具體內容由各專項教師自定。

(6)規定學生每周除體育課外,有2次以上的課外體育鍛煉。平時課外體育鍛煉的評價由教師分班級制定學生鍛煉耘片。卡片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出勤與鍛煉項目,具體的考勤和監督工作由各班體育委員與體育骨干來執行。體育委員每月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生鍛煉情況信息,教師每月收回鍛煉記錄,并做好記錄工作。

其次是對教師的評價。

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行,必將改變教師原有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等。這對于廣大的教師來說,必然會增加許多額外的工作量,也要求教師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科研水平和綜合素質。教師的“教”的成功與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是體育課程改革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我們必須對教師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和標準。

對教師的評價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的評價,包括對教師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設計、教學管理具體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創新等方面;二是教師的綜合素質的評價,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科研能力、教師的知識結構、專業業務水平等。

具體的操作可以在教師內部成立評估小組,制定具體評價標準和表格,采用教師自評、互評、學生意見反饋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