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德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時間:2022-07-13 10:21:22

導語:儒家道德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儒家道德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要: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健康,而且關系到就業和工作。但現有高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側重于外在教育和自我保健,屬于心理健康狀況改進的技術層面,內在關鍵影響因素道德健康教育被忽視,因而效果不明顯。儒家道德思想認為,真誠是自我和諧的根本,為善是與人和諧的關鍵,責任是與社會和諧的核心;儒家道德思想的錘煉方式有:慎獨、中庸、自省。這些內容和方式均高度契合高職學生道德健康教育,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儒家道德思想,能夠有效提高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儒家道德思想;道德健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忽視道德健康教育是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缺陷

(一)當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外在技術層面疏導,忽視道德健康教育。面向21世紀,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提出健康的新理念。健康不是僅指身體沒有疾病,還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道德健康的提出指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倫理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但要關注個體的社會適應水平,更要關注個體社會適應過程的倫理性。一旦沒有道德的引領,個體的內心世界就容易處在混亂狀態中,心理的健康狀態根本無從實現。因此,道德健康就是心理健康的內在基礎條件。這些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現,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大學生,當產生思想問題和心理壓力時,心理調適能力相對較好,心理困惑等問題就較少出現。相反,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當產生思想問題和心理壓力時,心理困惑等問題就比較容易爆發。當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出版的教材來看,這幾年出版的教育部重點規劃的十二五、十三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沒有一本教材安排道德健康這個模塊,甚至沒有一個章節論述道德健康。其次,從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來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還是以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保健方法的學習和具體問題的輔導為主要內容,道德健康沒有被列為學習的重點內容,教師很少甚至幾乎沒有從道德健康角度引導學生做好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第三,從心理咨詢活動來看,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很少從道德健康角度去啟發和引導來訪學生解決自身的心理困惑。(二)當前高職學生心理自我保健偏重具體問題的解決,忽視自身道德健康建設。儒家道德思想認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一定是內心光明磊落、言行一致、內外兼修、身心和諧的人。《論語》說:“仁者無憂”,表明了良好道德修養對身心健康的價值。通過心理咨詢案例的分析,人們普遍發現并不斷意識到,不少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都與個體價值觀的偏差有很大關系,不正確的價值觀不僅容易使人精神空虛,而且還會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馬斯洛告誡人們:“價值觀的喪失是我們時代的最終痼疾”。對儒家傳統文化價值觀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顯示:當代大學生對儒家傳統價值觀總體上持比較認可的態度;傾向于遵循儒家謙遜禮讓、和諧合作等傳統價值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當前高職學生心理自我保健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高職學生未能經常性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及保健。也就是說高職學生平時較少關注自身心理健康,一般只在產生心理煩惱時才注意心理健康,這種被動應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觀念影響著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性提高。其次,高職學生缺乏道德健康意識,未能從道德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自己面對的心理健康問題。事實表明,道德修養、價值觀念、理想信念等往往是大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層原因。從調查了解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來看,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自我意識不協調、環境不適、情感挫折、人際關系困惑、學習壓力、就業困擾等。這些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與高職學生自身的道德健康是緊密相關的,從內因上說主要根源在于自身的道德健康。第三,高職學生未能從道德健康角度去解決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調查表明,面對心理困惑與心理挫折時,大部分學生會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并且主要使用對外宣泄或傾訴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只有少部分學生會壓抑自我。盡管如此,但是卻很少甚至沒有學生提及通過加強道德修養來解決自身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

二、儒家道德思想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及其保健的契合性分析

(一)內容上,儒家道德思想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密切相關。1.真誠是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諧的根本。為人真誠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在人與人交往過程中,人們常常將真誠當作最核心的評價指標。真誠的人因為不憂慮、不擔心,所以內心沒有壓力,心情真正輕松,能夠自我和諧。因此,高職學生在心理保健中,要學習和借鑒儒家先哲關于“真誠”的思想,使自己真誠。《中庸》說“致誠無息”、《大學》說“誠于中,形于外”、《孟子》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內心如果真誠了,人表現出來的就是真實自然的;內心如果不真誠,人表現出來的既欺騙他人更是欺騙自己。因此,必須時時刻刻地自我反省,為人是否真實和誠懇,只有這樣,人生的開心快樂才能得以保障。2.為善是心理健康與人和諧的關鍵。人際關系和諧狀況是判斷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標準。通過心理健康調查發現,大學生越認同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負性心理越低,生活滿意度越高。在人際交往中,善良的人總是受人歡迎的。心地善良的人容易擁有從容淡定的心理,從而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大學》認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止于至善”,《論語》提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孟子》則說要“以善養人”。儒家道德思想認為,“以善養人”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根本前提。高職學生要懂得從自己身邊事情做起,激發自身善良的本性,友善與人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3.責任是心理健康與社會和諧的核心。社會適應積極與否是評價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指標。人在本質上是社會的人,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必須學會適應社會。個體能否順利適應社會與個體自身具有的社會責任感緊密相關。社會責任意識突出的人,就會將社會公共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從而促進自己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儒家道德思想的一個基本價值取向就是社會責任意識,從內在德性“仁愛”出發,表達了一份盡義務的責任意識。“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倡導的人生不斷發展的具體進程。高職學生要有意識強化自身的社會集體觀念,努力參加到社會進步和集體發展中,積極作為,不斷提高與社會和諧的水平,促進自身心理健康。(二)方法上,儒家道德思想錘煉方式與高職學生心理保健方法密切相關。1.慎獨是心理自我保健的重要方法。評價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如何,不僅要關注他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更要關注他在沒有人注意時的表現以及他內心真實的想法。所以,學習借鑒儒家的慎獨之法是一個道德健康的人的必修課。《中庸》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每個人的一切言行都是離不開他人的監督的,所以時刻不能放松對自己道德修養的要求。高職學生在心理保健中,要學習和理解慎獨的精髓,積極使用慎獨的方法,能夠主動地律己,使道義時時刻刻伴隨自己,從而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2.中庸是心理自我保健的重要方式。心理健康與否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就是心理各方面表現是否“適度”。也就是說當人處于不同情境時,自身心理狀態表現能不能把控在一個“合理區間”。儒家道德思想十分強調中庸,這種中庸意識既有利于提升道德修養,又有利于保護心理健康。《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喜怒哀樂的情緒情感還沒有通過外在表現顯示出來時,這種心理狀態叫做“中”,顯示出來但是又保持一個度的,這種狀態叫做“和”。一方面,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要能夠符合于自身的本性;另一方面,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要能夠把握在一定程度內。這樣的喜怒哀樂才能符合中庸的要求。高職學生要切實領會中庸的基本理念并學會運用,不管什么時間無論什么地點,面對每一個問題時,都要懂得合理、靈活地處理,讓自身一直保持“中正平和”的心理表現,使自己心理健康得到保障。3.自省是心理自我保健的重要途徑。自省就是指每個人要學會對自己的所有表現進行反思,同時進行自我調整,懂得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人自省時,不但要十分清楚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而且最重要是要知道自己為什么做這件事。《論語》說“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高職學生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學會通過深入的自我認識、自我反省,加強自律自控。要學會以人為鏡,深入剖析自己,開展思想斗爭,勇于承認錯誤,及時糾正不足,凈化心靈。

三、儒家道德思想融入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一)深入挖掘儒家道德思想的實質,以道德健康為核心加強心理保健。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每個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常常是道德生活障礙導致的。首先,提高對儒家道德思想地位的認識。儒家道德思想特別強調人的“德性”,認為作為價值主體的人的“德性”,是評價所有一切的最重要的指標。《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克明峻德”,提倡所有人都應該自覺加強道德修養錘煉,激發和弘揚人本性中具有的光明正大、美好善良的品德。其次,加強對儒家道德思想內容的研究。儒家所講道德具有不同層次。《大學》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修德,有自修之德、自處之德、治人之德、待人之德,還有如何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之德。具體來說主要分屬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天地大德。比如要以“孝悌忠恕勤”涵養個人品德,以“仁義禮智信”涵養社會公德。第三,編寫《儒家道德思想與高職學生心理保健》教材。根據儒家道德思想在心理健康保健中的價值和意義,結合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職業教育特點,編寫《儒家道德思想與高職學生心理保健》教材,了解儒家“永遠修身”“錘煉道德”“重在實踐”的理念,學習儒家“真誠”“善良”“責任”的內容,掌握儒家“自省”“慎獨”“中庸”的方法,加強道德健康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二)營造學習儒家優秀文化的氛圍,以永遠修身的觀念對待心理保健。當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如火如荼進行著,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終身性”并沒有扎根于高職學生的觀念中。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高職學生沒有充分意識到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尤其是沒有把心理健康當做頭等大事來對待,這是一個重要原因。儒家先哲始終認為修身養性是每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并且認為修身養性必須時刻不斷地、持之以恒地進行。《大學》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而且要“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此,要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加強儒家道德思想教育和滲透工作。首先,新生入校開始的全程教育。新生入學,對新生及父母進行教育引導,啟發家長認識孩子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并且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儒家道德思想中汲取營養因素,從個人修養、家庭美德等方面與孩子一起提升。其次,從每位教師做起的全員教育。所有學科教師以孔子為榜樣,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圍繞專業倫理進行儒家道德思想的滲透教育。第三,每個環節落實的全方位教育。課堂學習、實踐活動和第二課堂等,開展儒家道德思想的學習,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專題,教育學生進一步認識儒家道德思想在心理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深入學習儒家道德思想,提升道德修養,促進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三)開展儒家道德思想實踐行動,以注重應用的理念指導心理保健。調查發現,心理健康基本知識的學習和宣傳等理論層面的教育依然是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所以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不突出。儒家道德思想認為親身實踐才是修身養性的主要途徑,必須經過不斷地訓練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充分肯定親身實踐的意義。人的自我修養就如骨器的加工,“切”了還要“磋”;也如玉器的雕飾,“琢”了還得“磨”。首先,在心理放松訓練中,滲透儒家道德的守靜思想。儒家道德思想把靜坐或靜養當做最重要的修養功夫。為讓學生切實體驗“守靜”的基本思想,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通過“肌肉漸進性放松”“冥想放松”等訓練,增強學生道德修養錘煉和心理保健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其次,在心理咨詢活動中,加強儒家道德思想的運用。在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中,對來訪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特別是面對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情緒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問題時,有意識啟發學生側重從道德修養角度分析心理煩惱產生的原因,并引導學生學習和借鑒儒家道德思想,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從而克服心理困惑。第三,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強化儒家道德思想的學習和交流。每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周活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以及社會研學實踐等活動,開設儒家道德思想的專題講座、微論壇以及沙龍等,學習儒家道德思想在高職學生心理保健中的具體應用。這樣不僅提高高職學生道德修養,而且提高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素質。

參考文獻:

[1]陳才俊.論語全集[M].海潮出版社,2007.

[2]張靜,李蔓荻.大學生儒家傳統價值觀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心理教育,2012(7).

[3]鄧澤軍.論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心理健康之統籌觀[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

[4]寧維衛,陳麗,徐建,馬岳德,張濤.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教學創新模式的探索[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5]羅鳴春,黃希庭.蘇丹.儒家文化對當前中國心理健康服務實踐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10(9).

作者:黃重 單位:寧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