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論文
時間:2022-03-27 10:45:42
導語: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內容主要涉及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價值觀、思想道德、對師德建設和教書育人的認識、教書育人實踐情況等。調查顯示,良好的政治素養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是廣東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主流,教師們重視師德建設,能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教書育人統一起來,但是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政治素養
廣東高校大多數思政課教師經受住了西方價值觀的沖擊和考驗,立場堅定,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政治觀念和政治立場較堅定。調查顯示,77.1%的思政課教師在廣東省高校的工作時間在4年以上,86.3%的思政課教師是中共黨員,他們堅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選擇。他們信仰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思政課教師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88.1%的思政課教師認為“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富國強民”。但是,由于廣東地處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受到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沖擊較大,有11.9%的思政課教師懷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政治信仰發生偏移,他們對“不管實行什么制度,只要富國強民就行”持“同意”或“基本同意”的態度。關注時事政治,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調查中,98.9%的廣東思政課教師關心所在城市及學校的大事,68.4%的教師所在院(系)平均每周召開一次教師會議或進行集體政治學習活動,其中75.5%的思政課教師表示參加集體政治學習活動后收獲較大,這與所在高校的領導高度重視密切相關。76.1%的思政課教師覺得自己所在單位領導對教師的工作、思想、生活比較關心。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小部分廣東思政課教師關注國家大事、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有所下降,積極性、主動性有待提高。調查中,在問及“您是否關心廣東或者所在城市的大事”和“您參加教師集體政治學習活動后的感受”時,回答“毫不關心”和“沒有收獲”的思政課教師分別有0.6%和1.7%。
(二)人生價值觀取向
從整體情況看,廣東思政課教師擁有積極健康的價值取向,他們崇尚公平競爭,包容多元文化和價值觀,但有時也會在價值觀選擇上感到迷茫。自我價值的實現占主導。廣東思政課教師自我主體意識較強。調查設計的多項選擇題中,關于“您的人生目標”,73%的思政課教師表示要“實現自己的價值”,53%的教師表示要做“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這表明他們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也關注社會和群體的利益,但是有8%的教師選擇“以賺錢為目的”。關于“如何選擇人生態度”,100%的教師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心,92%的教師贊同正當的索取、積極的奉獻,75%的教師選擇“積極進取,追求輝煌燦爛的人生”。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教師選擇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兼顧、索取和奉獻統一,也有0.3%的教師對人生持消極態度。包容多元的價值觀是其特點。廣東思政課教師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較大,對價值標準的選擇呈現多元的特點且較包容。如,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沖突時”,94%的教師首選“集體利益”,這表明絕大部分教師認可社會主義價值觀,但也有4%的教師選擇“無所謂”,2%的教師選擇“個人利益”。在價值取向的判斷上(多選項),47.4%的教師認可“人格是否高尚”,49.9%的思政課教師選擇“對社會貢獻的大小”,選擇“是否有自己的事業”的教師占25.2%,選擇“生活是否美滿”的教師占10.6%,而選擇“社會名望的高低”和“金錢的多少”的教師占4.6%和1.3%,這表明少部分思政課教師追求物質享受和金錢財富,認為只有金錢才能證明一個人能力的大小和存在的價值。提高綜合素質是其內在需要。廣東思政課教師崇尚公平競爭,注重實效,希望通過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來實現自我價值,期待在自我完善中拓展職業發展空間。在“您認為思政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的多項選擇中,74.9%的教師選擇“政治思想素質”,選擇“理論素養”“人文社科知識”“教學能力”的教師分別占53.2%、56.1%、49.2%,有38.4%的教師選擇“科研能力”,這表明主動提升自己的素養已成為廣東思政課教師的主要價值取向和內心渴望,而在所有素質中,“思想政治素質”是首選,這凸顯了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93%的思政課教師贊成“優勝劣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78%的教師認為“知識是競爭的手段”;96%的教師認為“人生在世要靠自己奮斗”。這三項多選題說明思政課教師承認當前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他們的危機感較強,意識到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思想道德觀
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的道德取向。高校思政課教師自身道德狀況對學生影響重大。調查顯示,96.0%的思政課教師認為要“誠實守信”,“學生作弊是缺乏誠信的表現”,“公交車上給老人、傷殘者讓位”是“講求公德的表現”。這表明大部分廣東思政課教師的思想道德觀符合當今社會的主流,仍有少數教師因無法適應快速變革的社會而出現道德觀擇向迷茫,如有的思政課教師上課遲到、言行舉止不文明等。
(四)對師德建設和教書育人的認識及理解
對教書育人理解正確并付諸實踐。教書育人是思政課教師的根本職責之一,是由教育自身的目的性和規律性決定的。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書”活動中要教學生“做人”,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關于“教書育人的含義”,87.5%的思政課教師認為“教好本課程外,還應特別注意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10.3%的教師認為“教好本課程就是育人”,2.2%的教師認為“教書與育人沒有必然聯系,應分工負責”。關于“您對教書育人的認識”,認為“很重要”的教師占89.4%,認為“無所謂”的教師占10.4%,認為“不重要”的教師占0.2%。對“學校的中心任務”這項多選題,89.8%的教師認為是“教書育人”,7.2%的教師認為是“教書”,6%的教師認為是“科研”,7%的教師認為是“提高職工待遇”,還有0.3%的教師選擇“其他”。調查表明,廣東高校絕大部分的思政課教師對“學校的中心任務是教書育人”的理解正確到位。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最重要的功能”,認為是“引導學生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教師占14.2%,認為是“幫助學生掌握道德、法律、國情和心理等相關知識”的教師占21.2%,認為“使學生順利通過考試,完成大學必修課程教育任務”的教師占2.6%,認為“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的教師占62%。重視師德建設并獲得較好評價。當問到“您對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的認識”時,81.1%的思政課教師認為“很重要”,18%的教師認為“一般”,0.9%的教師認為“不重要”。關于“您對所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的整體評價”,認為“很好”的教師占32%,認為“較好”的教師占56.1%,認為“一般”的教師占11.7%,認為“較差”的教師占0.2%。可見,大部分廣東思政課教師對師德建設和教書育人有正確的認識,意識到教書育人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但有部分思政課教師只重智力的發展,或者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品德的教育。
(五)教書育人實施情況
銘記教書育人的職責。高校思政課是學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思政課教師始終在教育第一線,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被問到“思政課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應該怎樣”時,20.6%的思政課教師選擇“朋友”,5.1%的教師選擇“知識權威”,72.2%的教師選擇“思想引領者”,2.1%的教師選擇“領導和長輩”,這說明廣東省多數思政課教師把教書育人的職責銘記在心。注重對學生行為規范的引導。當被問及“上課時發現有學生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您會停課或課后批評學生嗎?”37.6%的教師選擇“會”,55.5%的教師選擇“有時會”,6.9%的教師選擇“不會”;當被問到“上課時發現有學生講話、玩手機、聽M4、吃東西等現象,您會停課或課后批評學生嗎?”選擇“會”的教師占43.9%,選擇“有時會”的教師占49.7%,選擇“不會”的教師占6.4%;當“平時作業或考試時發現學生有作弊行為”時,29.9%的教師選擇“批評教育并處罰”,69.5%的教師選擇“批評教育”,0.6%的教師選擇“置之不理”。這表明,絕大部分思政課教師注重對學生行為規范進行引導。關愛學生并踐行授業解惑的職責。當被問及“您是否對所有學生的態度都一樣?”選擇“是”的教師占97.2%,“對成績好的同學態度好”的占2.8%;“課后當學生向您請教有關道德、心理疑惑等思想問題時”,會“熱情解答”的教師占95%,“敷衍”的占0.5%,“看情況而定”的占4.5%;當被問及“在學生面前您為人師表方面做得如何”時,回答“很好”和“較好”的教師達到96.8%,回答“一般”的教師占3.2%。調查結果顯示,廣東省大部分思政課教師都意識到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并主動實踐,也有少數思政課教師欠缺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對策探討
對當前廣東省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存在的種種問題,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廣東省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化、法制化。目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缺少法律依據,這不僅與我們法治社會的要求不相符,而且會給少數不法者以可乘之機。尤其是思政課教師要具備更高的職業操守,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引領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傳播者。廣東始終處于我國改革開放的風口浪尖,加之西方一些不良文化和價值觀的侵蝕,法律法規的約束對思政課教師顯得尤為重要,要將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化、法律化,建立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機制。如,規范職業準入標準、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制定考評標準等,使教師們認識到,若是違背了職業道德,不僅要受到譴責,更要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認識到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師德建設機制。師德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思政課教師自身努力提高師德修養,更需要高校構建良好的機制,促進和引導思政課教師增強教書育人的自覺性、積極性。目前,高校管理制度及其相應的機制不完善是造成教師輕視師德建設、“輕育人”的主要原因,特別是高校教師評價激勵制度偏重科研和職稱,干部的選拔也偏重業務而輕師德。因此,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構建以育人為中心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是當前廣東高校師德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實行教師業務水平和師德水平同步考核,對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制,使師德建設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堅守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西方多元價值觀的輸入以及意識形態領域的“和平演變”沖擊和影響著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思維方式,導致少數思政課教師產生信仰危機。因此,能否堅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考驗著每一位思政課教師。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講者,思政課教師必須自身信仰馬克思主義,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做到“真信、真學、真懂、真用”,才能引導和感染學生。
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了解國際國內形勢,多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在社會實踐中堅守自己的專業理想,在教學中落實“三貼近”,以春風化雨的方式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思政課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引導者和精神世界的開拓者。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形成的強大感召力更多源于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觀點、情感、態度、氣度等都是對學生無言的教導;教師積極健康的心態、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知識、包容的胸襟、端莊的外表、幽默風趣的語言以及儒雅的舉止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內在涵養與外在形象高度融合的美正是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動具體的教材。能夠讓畢業后的學生回憶起來的教師往往具有良好的師德,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往往超越知識本身。
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廣東高校思政課教師面臨諸多挑戰。廣東高校更需要積極應對新形勢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要求和學生發展實際,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整體素質,使師德建設成為思政課教師的自覺要求和自覺行動,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黃偉萍黃樂覽肖利才單位: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社會主義公民意識教育論文
- 下一篇:民辦高職師德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