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教材深度
時間:2022-03-15 09:44:00
導語:地理新教材深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深度的掌握
新高中地理教學大綱有以下幾方面特點:一是體現了我國高中教育中地理學科的任務及新的要求;二是貫徹了我國普通高中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的性質和任務。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緊扣“新綱”,掌握新教材特點,完全按“新綱”要求教學,決不能簡單地照以前的舊套路進行教學。否則,深化教學改革,實現教育轉軌就成了一句空話。
1.明確新時期高中地理的教學目的與要求,切實轉變教學思想。新的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試驗)明確指出:“基礎教育的任務是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有側重地對學生實施升學預備教育和就業預備教育,為高等院校輸送合格的新生,為社會主義各行業輸送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力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明確新教材各章節的“教學目的與要求”,對于“新綱”中要求“理解”的內容,即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必須反復講透;而對于“了解”的內容,則作一般性掌握,至于其他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取舍;教學中要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實現向素質教育轉軌;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擺脫“高考”指揮棒的束縛,使學生在課堂上受到完全能適應今后的生產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識。為此,在教學中,對于新教材刪去的專業性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教師只要簡明扼要的講清現象,而不再需要過細過深地探究其理,如“地轉偏向力的產生”、“礦床的形成過程”等。
2.正確把握新教材的內容。新教材將原教材中的“圈層體系”更新為“環境體系”,按人們的認知規律,從“陸地→海洋→大氣→宇宙”,或增刪、或重組、或轉變視角。一是教材內容的增刪,如“海洋環境”和“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大部分是新增加的內容,而在“宇宙環境”中則刪減了有關恒星、行星等屬于天文學方面的知識;二是對有些知識重新組合,“陸地環境”對原教材的有關地球四大圈層的知識和地球的資源和能源進行了有機的綜合和統一,從而加強了教材的系統性;三是突出了新教材的新的主要內容。即原教材主要以人地關系為主線,而新教材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環境與發展”的內容,從而更加突出了新教材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如“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等,在這方面我們應加速觀念轉變,注意新知識、新理論的學習,并貫徹于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即形成人與環境、環境與發展的相協調的新觀念。
二、難度的處理
新高中地理教材在處理教學難點上較之以前有較大的突破,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盡量刪減對學生學習無所幫助的一些內容。如“大氣環境”中的“大氣的熱狀況”一節,就刪去了舊教材中比較抽象難懂的“熱量盈虧問題”和與初中地理重復的“氣溫時空分布”等內容;二是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注重分析、推理,而不是簡單的給出結論。如“人類的生產活動”中從工業的區位選擇分析,就可以看出工業地域和世界著名工業區域的形成過程和發展條件,從而既教育學生掌握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教育學生學會了適應環境以求生存、改造環境以求發展的能力;三是注重挖掘新教材的啟發性、趣味性和直觀性。新教材在知識體系、文字表述以及圖文選擇方面較之舊教材具有更多的優點,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來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廣度的把握
新《課程計劃》的目標之一是要使中學教育從現行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因此,教師在應用新教材、新大綱時,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新的內容:
1.新教材除了突出舊教材的人地關系這一主線外,還著重加強了環境與發展的內容,從而使人與環境、環境與發展成為地理教學的核心,對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如“大氣環境”、“海洋環境”、“陸地環境”增加了許多“資源、環境”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力求完整地突出這一中心。
2.充分利用新教材每個單元的“自學園地”的內容(即閱讀篇、技能篇、練習篇),一方面適應不同智能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課堂教學中的知識、能力教育得到落實。
3.新增加了一些讓學生動手(如制作地理資料卡片)、動腦(如季風的形成等)、動口(討論問題)活動內容,適當地應用這些內容,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促使學生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處的。
-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述職報告
-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材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