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談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改進
時間:2022-12-04 05:02:57
導語:德育教育談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改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我國職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也成了學校應重視的問題。由于國內職校對學生心理教育的關注度較低,沒有將心理教育作為重要的德育教育環節,致使一部分學生會出現學習不自信的情況,甚至無法適應生活,產生社交障礙情況。所以當下基于德育教育進行心理健康改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職校學生心理健康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德育教育下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改革方式。
關鍵詞:德育教育;職校學生;心理健康
一、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情況
職校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其主要是因為成長階段受到影響,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會出現心理失衡、內心困惑、心理矛盾等現象,而這些矛盾主要是由于家庭、學校及社會等因素對學生起到了不正確引導。而目前我國職校學生心理問題絕大部分體現在學習、社交及就業選擇方面。當學生存有心理問題時,其學習積極性會大幅度降低,同時還會存在自信心受損的情況。學生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來源于考試成績不理想、偏科、家庭條件差等的影響。學生在進入職校之后會因為社會目光產生自卑感,這時對于一些成績相對較差、基礎不夠扎實的學生來說會有較大影響,表現出適應性較差的情況。同時因為學生存在自卑感,無法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興趣,出現消極情緒。一些學生學習效率較低,面對新型授課方式較為困惑,最終會加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受到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影響,學生會過早接觸社會中的黑暗面,這時有些學生就會出現一種心理定勢,他們特立獨行,在學校內部違反校規校紀。職校學生年齡大部分處于青春期前后,這時其自我意識增強,在受到教師與家長約束的時候會產生逆反心理。在這一階段如果教師與家長沒有對學生采取正確引導及合理約束,就會使學生逐漸放縱,墮落。并且,職校學生自身生活閱歷較少,三觀薄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1]。職校學生在進行社交和情感表達的時候較為被動,無法正確梳理人際交往關系,在這時學生會存在自我認識偏差,進而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職校學生對于情緒的把控力度也較弱,在進入職校后,學生心理落差較大。一些職校學生家長會以成績作為判斷學生優異與否的依據,這會使職校學生存在抑郁情緒,極易受到外界情緒因素影響走上極端道路,心理較為脆弱,以及情緒調節能力差,都會影響學生心理狀態。
二、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過于形式化。當下,大部分教師與家長并沒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因此實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時候形式化較為嚴重,并沒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行動敷衍。心理健康作為學生適應社會,加速發展的重要環節,需要教師與家長給予充分關注,因此需要校內通過組織心理健康培訓、講座等活動,積極宣講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有深入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學習。但是由于現階段職校并沒有轉化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導致教學流于表面,甚至存在臨時組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情況。一些職校為了應付檢查,臨陣在校園內張貼了字畫,并在檢查完畢后迅速揭掉,這種虛假工程不僅無法對學生發展起到針對性作用,還會影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職校內形式化嚴重成了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無法得到發展的因素之一。(二)師資能力較低。我國職校心理健康教師數量較少,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平均一名心理健康教師需要指導五千名以上學生,而國外發達國家一名心理教師所對應指導的學生僅為一千五百名,差距較大使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收到實效。我國當下職校心理健康教師數量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教師的資格審查嚴格程度會慢慢放低,從而使教師教學能力不高[2]。國外發達國家每年可以產生的心理健康博士為九千人,心理健康碩士為九萬人,而我國與國外相比無論是從人數還是從師資質量上都存在較大差距。相關調查研究表示,我國當下職校內部心理健康教師大部分是以兼職的形式進行教學,這種兼職教師的資歷較低,在擔任心理健康教師的同時還會兼職其他工作,無法深入心理教育事業,不夠專業,長時間使用這種師資教學方式還會導致教師長期處于低水平發展,無法對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正確指引。(三)地域差異大,實踐水平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國內較低水平,不同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不同。對于一些沿海發達城市來說,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重視程度較高,具有足夠的資金與技術開展心理健康研究,還獲得了一定極為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對于一些經濟不夠發達的地區來說,尤其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對于心理健康教育還比較陌生。在這種情況下不但要對這些地區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普及,還需要使其掌握基礎知識。由于這些地區的學生接受不到心理健康教育而經常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而產生心理問題部分原因是實踐水平較低,使心理健康教育表現出極端的現象。理論研究發展緩慢的前提下,實踐發展便無從提起,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科學研究方面建樹較少。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內容與實踐知識內容由于無法結合,也將影響心理健康研究的合理開展,最終導致一些研究理論受到約束,形同虛設。基于理論研究方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處于低水平層次,價值突破性較低,使其無法實現整體性教學。表現在心理健康教育個性化水平較低、服務性較差[3]。針對實踐研究來說,職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由于沒有正確的指導降低了其實踐的有效性,并且研究對象不夠典型,也影響了研究結果的公平合理性,存在較大誤區,無法合理進行變量控制。
三、基于德育教育的心理健康改進
(一)對職校內部環境進行優化。職校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以德育教育為基礎,主要以素質教育為主要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正確的引導作用,使職校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始終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幫助樹立正確的三觀,促使其成為有文化,有道德的青年。教師應將職校教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融合學校,家庭與社會環境,找到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點,為社會發展培養有素質有能力的人才。由于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較長,因此學校內部環境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較為重要的作用。職校需要針對校園內部文化環境進行合理設計,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規劃,使學校內部環境擁有統一的風格。針對學校內部不同的場所可以為其賦予一定的文化寓意,豐富學生的日常文化生活,將職校教育精神理念充分展示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便可以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引導,形成較好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愛國情懷,進而為學生未來發展做出保證。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豐富課外實踐活動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以愛國主義、民族教育為主,開展技能及知識競賽,豐富校內活動種類,如體育節、成人禮、軍訓、文化競賽等[4]。學生在這些課外實踐活動中可以發揮出自身的能力,還可以使學生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操及綜合素養。只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進一步了解我國國情,才能讓學生將自身綜合素質展示出來,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實現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二)利用互聯網進行高素質教學團隊建設。近幾年我國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使信息化技術融入多個行業中,其中也包括職校。這時職校教師應該學習信息化教學方式,從而建立較為健康的教學平臺。如可以基于政府網絡資源實施德育教育,在使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宣傳時,可宣揚政府提出的政策與精神,還可以采取各種方式進行德育活動的宣傳。職校內部可以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指導室,對一些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給予及時的幫助,學生可以在相互交流溝通的情況下敞開心扉,實現心理健康改進。有效避免忽略學生的現象發生,輔助教師更好地感受職校學生心理狀態,進而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職??梢远ㄆ趯W生實施心理狀況調查,保證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能夠被及時發現并解決,這也屬于當前職校基于德育教育進行心理健康改進的目的。職校內部的主要教育環節就是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假如學校無法從基礎上提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那么就會導致職校教學目標的落空[5]。職校教師自身個人專業能力對學生有著直接影響,所以職校應該進行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高素質教師團隊不但可以提升教學質量,也能夠強化現代化教學方式的使用。打破傳統教學方式,采取信息化教學手段,從基礎上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完成德育教育下心理健康改進。(三)增加實踐活動,發揮家庭和社會教育作用。職校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于家庭的依賴程度較高,因此學生大部分習慣的養成與家庭教育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學生在家庭中的交流溝通方式與情感表達方式都能夠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職校在實施德育教育的時候,需要家庭教育的輔助,加速心理健康改進的實現。比如,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電話溝通,使家長輔助實現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進行家庭教育宣講等內容實現。教師應該觀察學生的思想狀態及思想變化,及時改正學生的錯誤行為,使學生能夠端正心態,積極地面對一些消極事件。同時,教師可以讓家長觀察學生身上的優點,并積極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對自己產生自信。拉近學生與家長內心的距離,家長可以在學生產生不良情緒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有效疏導,從而充分發揮其在家庭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會受到較多的關注,因此職??梢约訌娚鐣步ǎl揮社區和其他社會團體的作用,使其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法,進而為德育教育下心理健康改進奠定基礎。針對一些對于未成年人產生侵害的行為需要明令禁止,避免社會環境對職校未成年人產生危害。職校內部也可以定期展開多種社會活動,比如生態環境的保護,進行義務勞動,讓學生到孤兒院及養老院等場所進行獻愛心的活動,加深學生對于社會的了解,使得學生具有較高的道德素質[6]。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德育教育進行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獲得較好的效果,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需要教師對學生給予充分關注,并通過對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剖析,將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相融合,產生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起到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孫誠.我國中職學生德育發展現狀及改進策略——基于2019年全國中職學生發展狀況調查分析[J].職教論壇,2020(3):20-25.
[2]夏秋辰.特殊教育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新探索——圍繞小學德育工作的感悟與思考[J].讀與寫:教師,2020(3):1.
[3]程顯新,李程遠.淺析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10):385.
[4]沙繼東.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學生德育與心理健康的教育實現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6):170.
[5]鐘麗平.基于心理安全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訓練探析——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訓練》[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8(12):165-166.
[6]王晗,廖明希.學校德育中的學生積極生活態度培養——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視角[J].教學與管理,2018(21):61-63.
作者:張家梅 單位:江蘇省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目標分層管理分析
- 下一篇:立德樹人下師德師能統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