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學生網絡德育路徑研究

時間:2022-06-03 11:20:08

導語:農村中學學生網絡德育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學學生網絡德育路徑研究

隨著網絡日益成為中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中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日益突出,中學網絡道德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將從教師自身的網絡素養、網絡道德培育體系以及網絡道德教育的外部環境等方面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關對策,對中學更好地開展網絡道德教育,規避中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1構建網絡道德素養培育體系

1.1設置恰當的網絡道德教育內容。要想充分發揮學校在網絡道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達到網絡道德教育的理想目標和效果,學校必須要有明確的網絡道德教育內容。網絡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傳統美德教育、網絡法律法規教育以及網絡道德規范教育三個方面。學校可以根據網絡道德內容的這三個方面,分別設置不同的課程,既要弘揚優秀傳統美德,又要進行網絡道德規范及網絡法律規范的教育。1.2設置專門的網絡道德素養培育課程。學校必須設置正式的網絡道德培育課程,我國中學的網絡道德教育已經明顯滯后于國外的一些國家,在西方,網絡道德教育已經成為其高等教育的必修課程,例如在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目前已經開設了大量的網絡倫理道德課程。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網絡道德課程體系迫在眉睫。各中學應該及時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網絡道德教育的相關經驗,根據我國的國情,建設一套符合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網絡道德教育課程體系,使傳統的道德教育隨著時代與時俱進,使新時代的網絡道德教育更具中國特色。

2設立專門的網絡德育師資隊伍

2.1提升教師的網絡知識與專業技能。第一,要求教師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而且要能夠靈活的應用各種工具以及網絡軟件;利用自己在網上所掌握的網絡信息,近距離和學生交流探討,及時掌握和了解當代學生在網絡實踐中所產生的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的新變化與新動態,這樣才能在網絡道德的教學實踐中,組織和引導學生增強其網絡安全意識、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網絡信息處理能力。第二,對從事網絡道德教育的老師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和考核;確保教師具備應有的網絡素養培育的理論基礎,通過對教學實踐的考核發現與分析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揚長避短,逐步提升教師自身的實踐教學水平。2.2增強教師自身的網絡道德素質。學校需要建立一支既能熟練地掌握網絡知識與技能,又能在思想和網絡道德上有著較高修養的師資隊伍。第一,高校應該按照嚴格的要求篩選網絡德育工作者,不僅對教師的網絡知識等專業技能有著硬性要求,而且必須要對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行嚴格把關。讓老師在網絡道德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其較高的網絡道德素養內化為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第二,對教師的網絡道德素養進行定期考核,通過問卷調查,讓學生對老師進行理性評價,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對不符合網絡德育工作者條件的老師予以懲罰或開除,及時獎勵優秀的網絡德育工作者。2.3更新教師的網絡道德教學方法。當代中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再局限于現實世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育觀念,積極適應網絡技術的新特性,充分挖掘和利用網絡資源來優化教學手段,使當代的網絡道德教育與時俱進。教師要以網絡媒介為載體和工具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死板與枯燥。

3優化道德教育的外部環境

3.1以大眾傳媒為工具,加強網絡輿論導向。“網絡輿論就是公眾(指網民)以網絡為平臺,通過網絡語言或其他方式對某些公共事務發表意見的特殊輿論形式”。社會輿論氛圍、大眾傳播媒介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至關重要,所以應該積極發揮大眾傳播媒介在網絡道德教育中的引領作用,積極為學校網絡道德教育建設良好的外部環境。針對網絡上的社會熱點話題,學校可以在網絡德育網站、貼吧、微信平臺上,及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他們理性看待網絡輿論,不要隨波逐流。3.2以校級活動為載體,弘揚優秀傳統美德。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造就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和優秀的傳統文化。學校既應該在追求與時俱進的同時,又能將傳統美德融入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中,通過舉辦一系列優秀歷史名人的紀念日活動,以交流會或者影視展覽等生動有趣的形式,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倫理道德理念傳承下去。積極鼓勵或者組織帶領學生參觀革命舊址或博物館、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優秀影視作品,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3.3凈化網絡環境,加強對局域網的管控。凈化學生的上網空間,加強對校園局域網的監管,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網絡信息管理機構,在網上構筑“防火墻”,自動過濾和封堵各類網絡垃圾信息,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綠色和健康、安全與和諧有序的網絡環境。同時,對于網站的注冊登錄采取實名認證的制度,讓學生為自己在網絡上的言行負責,以外在約束機制,再通過培育和提升其內在的網絡道德素養,從主客觀方面規避不良網絡信息對中學生群體的消極影響,從而減少中學生的網絡道德失范現象。

參考文獻

[1]張曉娜.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J].民主與法制時報,2018.22.

[2]曾長秋.以“互聯網+”促進學校德育變革[J].中國德育,2015(15):22.

[3]渠彥超.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5(12):79-82.

作者:陳嘉麗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