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論文:帶刺的蜂兒更可愛

時間:2022-08-17 03:36:00

導語:小學德育論文:帶刺的蜂兒更可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德育論文:帶刺的蜂兒更可愛

帶刺的蜂兒更可愛

【引子】曾聽過這樣一個發人深思的傳說:最早以前,蜜蜂大多都沒刺,溫溫順順,嚶嚶嗡嗡,煞是討人歡心,而蜂群中偶爾幾只帶刺的,則被同伴視作“另類”,因那可惡的“刺兒”而被人們唾棄,然而,幾經風雨,風經災難,今天,忙碌于百花之中,造福于人類的不僅有那些沒刺的,更多的卻是那些“帶刺”的蜂兒……

“我有刺兒!”

四月的一天,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我踏著歡快動聽的校園晨曲,穿過鮮花爛漫、蜂飛蝶舞的校園,我來到五(A)教室,“老師,您早!”隨著一聲清脆的問好,我看到了一位可愛的“小平頭”,矮墩墩的身材,兩只大大的眼睛忽閃忽閃,稍黑的臉龐襯托得兩顆大門牙兒出奇的白。他恭恭敬敬地向我鞠了一躬,然后望著我,足有五秒鐘之久,似乎在企盼著什么,見我沒反應,便怏怏地走了……這一天,我興致勃勃地給孩子們上課,和孩子們談心,跟孩子們一起活動……放學后,正當我帶著一腔感慨與驚喜跨出校門時,又是那可愛的“小平頭”擋住了我:“老師,今天你還我一個禮!”忽閃的大眼睛透著堅定與勇敢。他見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樣子,說話更顯得不容置疑:“師生應該是平等的,因此,今天早上……”我恍然大悟:“噢,謝謝你的友情提醒!”我感激地拍拍他的肩頭:“叫什么名字?”“黃蜂,蜜蜂的‘蜂’,我——有——刺——兒!”“好,沒刺兒,就不成其為蜜蜂,有個性!”我真喜歡上了眼前的孩子。“周老師,合作愉快!”他老練地伸出右手,這一舉動著實讓我感到突兀,但我還是很快地伸過手去,兩只手握住了一起,我第一次領悟到師生間“平等”的真正內涵。他抽回手去,“周老師,再見!”再一次深深地鞠躬。“黃蜂同學再見!”我熱情地向他招手,這下,他滿意了,高興得露著兩顆潔白的大門牙兒歡快地跑遠了……

半個月后的一天,實驗課在五(A)教室進行,教室里坐滿了聽課的領導和老師。為了這節課,我反復揣摩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啊!為了體現“讀中感悟”這一教學理念,我在課堂進入尾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誰能把你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請大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最后選出我們班的‘金話筒’,上臺一展風采。”一下子就跳出了“金小燕”,對!由她來讀,準會為這節課錦上添花!民主推選開始了,有推選李琳的,有推選張雪倩的,有推選孫瑛瑛的……但我知道,他們的朗讀水平遠不如金小燕,于是我只能反復地“耐心誘導”:“還有更好的嗎?”說著,便把目光在金小燕身上“鎖定”。這時“小平頭”“唰”地舉手了,我如遇救星,迫不及待地讓他發言,想不到,他站起來慢條斯理地說:“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課?公開課!所以今天的‘金話筒’非‘金小燕’莫屬!金小燕,上臺威風去吧!這個嘛,地球人都知道!”說完,還來了一個經典的趙本山動作,課堂一下子騷動起來,全班哄堂大笑。今天,我結結實實地被“大黃蜂”狠“蜇”一口,面對這眾多的老師、學生,我恨不得地上有個洞讓我鉆下去,但這又能怪誰呢?這一“蜇”確實刺到了我心靈的頑疾處,它讓我反思了一次又一次……說實在的,公開課上的這一“黃蜂事件”是足以讓我反思一輩子的。事后,我坦誠地告訴學生:“黃蜂這番話,讓我這個當老師的受益終生……”聽完我的話,他卻紅著臉低下了頭……

“刺兒被刺!”

六月份第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動物組”的孩子選定的課題是研究蜜蜂,他們的口號是“勇敢地走近蜜蜂,以蜂兒為友!”“組員名單”一欄中,六位成員都勇敢地簽上了自己的大名,“組長”一欄中,“刺兒黃蜂”這四個字赫然醒目。看到這一份活動計劃,我既驚喜又害怕,喜的是孩子們確已做到“留心生活、關注生命”了。近幾天,學校旁邊的田野里開遍了不知名兒的野花,花香陣陣、姹紫嫣紅,煞是美麗!引來了好幾位養蜂人,這不,幾十個蜂箱兒“一”字兒擺開,蜂兒出出進進,煞是繁忙!孩子們及時捕捉到這一信息,把蜜蜂作為研究對象,無可非議;怕是說,蜜蜂可不是好打交道的“主兒”,弄不好蜇傷了人怎么辦?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我覺得有必要與小組成員商量一下:是否該取消這一活動?商量結果,我只得無條件地服從孩子們的決定,因為他們周密的活動計劃實在讓我嘆為觀止!一、搜集資料。他們已從圖書館、網上搜集了大量有關蜜蜂的知識,其中一篇《怎樣躲避蜜蜂的攻擊》讓我吃了一粒“定心丸”。二、采訪養蜂人。養蜂人成天跟蜜蜂打交道,但不會被蜜蜂刺傷,孩子們已獲得了養蜂人的經驗。三、小組活動,服從安排。小組明確規定:小組活動由黃蜂同學“深入虎穴”“沖鋒陷陣”,這樣一旦出現意外(蜜蜂蜇人),就會使傷害降低到最小。末了,還有一條“法規”:“誰違背規定,一律除名。”下面落款為組長:黃蜂。三個星期下來,活動順利開展,未見任何意外,這期間,孩子們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從圖片到數據,內容詳實,并且通過研究,他們自己解決了不少有關蜜蜂的許多難題,孩子們有了成功的體驗。對研究蜜蜂這件事兒真是樂此不疲!第四周的一天中午,突然有學生向我報告:“‘刺兒’被刺!”我心急火燎地趕到養蜂點,只見黃蜂坐在地上,膝蓋腫得像個大饅頭,熱情的養蜂人正在為他處理傷口,見到我,忙不迭地說開了:“老師,說實在的,我的這群蜂兒確實也夠‘朋友’!你看,這么多天,跟孩子們相安無事……可這孩子,偏要一個個地去清點蜂窩小孔的數目,說什么要計算蜜蜂的采蜜量……我養這么多年的蜂,都沒去思量過……這不,惹怒了蜜蜂,可要吃苦頭了……”見我滿臉焦急,黃蜂卻輕描淡寫地告訴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小精靈還真青睞于我,據說,被蜂一蜇,關節炎就會痊愈……”他微笑著,又露出兩顆潔白的大門牙兒,但我看得出,他笑得并不輕松。以后,他嚴格按資料上所說的治療措施去做,不到一星期,膝蓋上的“大饅頭”不見了,這下,又輪到他自鳴得意:“這種體驗,唯我獨占!”不久,他的一篇科普小論文《蜜蜂》獲得了市級一等獎。“刺兒被刺”事件雖然很快過去了,但我想,它留給黃蜂自己,其他的孩子,乃至我這個老師太多太多的東西卻永遠不會過去……

“‘刺兒’的世界亦溫馨!”

公開課上的“黃蜂事件”、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刺兒被刺”事件竟給我們班帶來了“刺兒效應”。這不,自然課上,孩子們對老師的觀點常常提出疑問:“老師,我們不相信這個結果,因為我們做過實驗……”社會課上,孩子們常常為一個小問題爭得面紅耳赤,結果,又是上圖書館,又是上網折騰了半天才解決問題,有時還冷不丁給老師制造些“尷尬”。真是一個“刺兒”班!這話一點不假,你看,班內一向斯斯文文的語文課代表宋嫻也被“刺兒效應”感染了。上星期的早讀課鈴聲響了好久,但教室里沒像往常一樣,傳出瑯瑯的讀書聲。我感到奇怪,走近教室,只聽到教室里樂聲陣陣:“這群孩子簡直玩瘋了,早讀課竟聽起了音樂,真太不象話!”我氣憤地走進教室,課代表宋嫻匆忙走過來:“老師,我們正背誦課文呢!樂學難道不好嗎?”聲音雖輕,但語氣有些咄咄逼人,這溫柔的小女孩啥時候也帶上了刺兒?“老師,你聽——”此時,教室里音樂時而舒緩時而急促,時而高亢時而輕柔,孩子們有的擺頭擺尾,閉目欣賞,有的用腳掌擊打地面,有的用手指輕彈桌面,嘴里都嚶嚶嗡嗡……“同學們,讓我們齊聲背誦《古詩三首》……”宋嫻倒回磁帶。“嗯,背得不錯!”我情不自禁地贊嘆。“不是背,是欣賞,是享受!”宋嫻的回答讓我吃驚不小。“老師,你看這句話難道不是改了更好?”我突然發現,黑板一角的《每周一句》竟已被“篡改”:“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苦”竟用紅筆改成了“樂”字……“學海無涯,應以‘樂’為舟!”我拍案叫絕。書聲優美,且有悠揚的音樂相伴,突然間,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溫馨與輕松,是啊!有刺的世界亦溫馨,有刺的蜂兒更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