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基金現狀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5 10:01:00
導語:我國科學基金現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一個科學基金工作者,最首要的任務是要充分認識科學基金工作的意義和價值,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投入到科學基金的工作中,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是1997年3月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作的,因此我也不能算是新兵,今天就我在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的崗位上工作、學習的體會,談一些對科學基金工作的認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自然科學基金制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產物。1985年3月,中共中央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對基礎研究和部分應用研究工作,逐漸實行基金制。基金來源主要靠國家預算撥款,中央要求逐步實行,是意味著科學基金在基礎研究中的比重應逐年增大,以至最終使其成為最主要的經費渠道。十幾年來,科學基金經費,逐年地增長,在科學界產生了良好的影響。1986年科學基金是8000萬元,到2002年增長到19.66億元,可以看出我國科學基金經費的增長是很快的,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仍還有很大差距。
盡管每年科學基金以20%的比例增長,但是由于起步的基數很小,致使科學基金的總量不大,還不能滿足要求,仍然存在問題。以美國為例,1986年我們科學基金經費和美國相差150倍,現在相差20倍。另外,科學基金和基礎研究的關系,在體制上還有不明確的地方,目前,我國基礎研究資金來源是多渠道,造成了不少低水平重復和浪費的地方,那么,渠道中誰對中國的基礎研究負責?
2003年度申請項目的批準率按照20%計算,將有7200項獲得批準。由于項目申請的增加,資助率的增長,資助強度的小幅度增加,初步測算2003年度科學基金大約需要增加5.25億元。我們正在向相關部門積極爭取。
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確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很大。根據瑞士洛桑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和聯合國發展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科技實力評價進行的綜合研究認為: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居中游水平,處于發展中國家的前列,但與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根據科學投入和產出、科學創新能力和對世界科學的貢獻等因素綜合考慮,把世界各國的科技水平劃分為5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全面領先的“科學核心國家”,只有美國;第二個層次是科學強國,有德、英、日等國,三國所有科研產出總和約與“科學核心國家”相當,其中每一個國家的科研產出約為美國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第三個層次是科學大國,有法、意、加、俄等國,每一個國家的科研產出約為科學強國的一半;第四個層次是科學邊緣國家,有中、印、巴西等國進入科學大國的邊緣;第五個層次科學不發達國家。我國屬于第四個層次,我個人認為這個分析基本符合實際情況。我國科技主要差距表現在,原始性創新能力不足,4年來每年評一次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空缺,4年來每年評一次的技術發明獎也空缺;發明專利只有日本、美國的1/30,韓國的1/4。對數千名科學家的問卷調查表明,在我國基礎研究方面,15%的學科接近世界先進水平,85%的學科和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基本反映了實際情況。我國R&D經費2000年占國內生產總值1%,美國是2.76%,日本2.93%,德國2.33%,英國1.8%,韓國2.83%,印度2%(2005年),芬蘭是2.7%,其中印度和我們很有可比性。我們的重大技術裝備、精密生產設備和科研儀器基本上依賴進口,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比國外大4—6倍。根據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要求,我們必須迅速提高原始性創新和自主創新能力,必須進一步明確科學和技術的戰略重點。
我國科學和技術的戰略重點中,第一個是重點發展基礎科學。基礎科學重點又集中在生命科學、信息科學以及物質科學等基礎科學領域,積極支持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和新興學科的發展。重點發展基礎研究能夠解決我國現代化進展中重大瓶頸問題的科學;第二個重點是發展戰略高技術并實現產業化,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圍繞國家安全和國際競爭力,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和空間技術等戰略高科技。
堅持學習,提高基金工作者素質
我們要學習科學業務知識、基金管理知識,使自己成為名符其實科學基金的專家、內行和管理專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要注意全體職工的思想建設,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管理水平,這是做好基金工作的保障。我們一方面要充分地依靠委外專家,發揮委外專家的作用,這是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作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地調動和發揮委內專家的作用,實現委內專家和委外專家的互補作用和制約關系。
我自己深深體會到,要搞好基金評審工作,發揮委外專家和委內專家的制約和互補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委內各科學部的同志要團結好專家,發揮專家的作用,為專家服務,做專家的朋友,尊重專家的集體智慧,這是尊重科學、尊重知識的表現。只有依靠專家的集體智慧才能使公平性有充分的保證;科學處的同志專業知識要廣,對學科群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委內專家不能象委外專家一樣對某一學科了解得那么深。科學基金支持的項目很多內容是探索未知的東西,存在定理還沒有被證明,但是對整個學科群來說,委內專家應該比委外專家了解的面更廣,這樣就能形成互補。因此委內專家對總體學科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前沿問題、交叉關系、存在問題和發展戰略等,要有很好的了解;要多看一些學科綜合評論的文章,不斷地進行發展戰略的研究。委內的專家要很好地綜合評審意見,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科群體有一定深度的了解,要對學科的發展藍圖進行思考、思考、再思考。
這里我對我委內專家提幾條建議:(1)委內各科學部要定期地舉行學科發展戰略的研討會;(2)計算機是工具,我們要用好這個工具,要努力學習計算機知識;(3)要努力學習外語。學好外語是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一定會有進步。學習外語主要靠自己。外語沒有人學不會,關鍵看你肯不肯下功夫,肯不肯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這里和大家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大學我學俄語,高中受左傾思想的影響,不學英語。父母親對我的英語很重視,暑期送我到教會學校學習外語,那時候我都可以看原版的魯賓遜漂流記。解放以后很多同學報名參軍,抗美援朝,和美帝國主義打仗。當時我們的英文老師是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的,穿著比較“洋氣”,更增加了同學們的反感,大家都不想學英語。那時我是班上團支部宣傳委員,我們召開團支委會決定,英文考試交白卷。英語考試支部書記第一個交白卷,我第二個交白卷,老師看了很生氣,抓了卷子,交給了軍代表。當時軍代表在學生中威望很高。他教我們政治課,我是政治課代表,他把我叫出去和我講英語不是美帝國主義的,要好好學習英語,這樣才能更好的和他們作斗爭。以后我們再沒有交過白卷,但是也沒有好好學英文。改革開放以后英語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我們中國科學家到國外作報告,最怕的就是用英文作學術報告,作學術報告時最怕的就是外國人提問,他們提了問題,我們的同志不知道人家說什么,結果是答非所問。在太平洋地區核能國際會議分會上,有兩個中國科學家報告作得非常好。講的是一個植物的種子,輻照后交聯,發生了變異,變異的種子能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可是他英文發音不準,大家聽不懂,人家提的問題,他也聽不懂。和國外的科學家交流有困難,一方面是外國科學家和我們有語言障礙,另一方面是我們不能很好的顯示自己真正的工作成果。我們很多國家領導人外語講得很好,最近在中國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嵐清同志、光召同志外語講得很好。基礎人才基地會議上陳至立同志強調,理科基地的老師能夠用英文授課的盡量用英文授課,但是不要強迫,有可能剛開始1個月學生跟不上,但是以后就會逐步地跟上了。
每天都要擠出一點時間學習外語,我現在每天學習外語至少1.5個小時,早上中央廣播電臺有個“陽光英語”節目非常好,每天聽一聽,學習外語要持之以恒。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中國人參加國際會議發言越來越踴躍。復旦大學舉行的凝聚態物理國際會議上,一些中國年輕科學家,特別是在外國逗留了幾年的年輕科學家,外語從發音上、表達上都很好。中國人一定要改變參加國際會議的態度,原來我們的科學家參加國際會議,一般坐在角落里,回來后寫個報告就可以了,這是不夠的,我們要自己作報告,還要積極地向別人提問。有一次我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美國人作報告后提出一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我會后和他進行了交流,推導了幾張紙,回答了他的問題,他非常驚訝,非常佩服我們中國科學家。我們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志氣。一次在上海開國際會議,我是中方主席,德國物理學會理事長是外方主席。中方主席當然要有中方主席水平,開幕式上我脫稿講,得到與會中外專家的好評。在直接用外語脫稿講以前心里多少還有點緊張,但是講了幾句后就不緊張了,心里想要好好講,講好講壞不是個人的事,要為國家爭氣,膽子就大了。營造創新環境和氛圍
我們要營造創新的環境,探索一種激勵科學家大膽創新和勇攀科學高峰的管理機制。資助研究創新群體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在考核南京大學物理系和廈門大學化學系的創新研究群體時,我按照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的意圖向他們介紹了我對群體的看法,其中有幾個觀點再說一下,我們不能用管理工業生產的方法來管理科研工作,不能用一般的科學管理方法來管理探索性很強的基礎研究工作,不能用管理懶漢的方法來管理科學尖子。中心思想是我們做的工作一定要讓這些優秀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尖刀班意識到他們擔負著中國科學發展的使命,要給他們創造寬松的創新環境,克服急功近利,要讓他們敢于和勇于攀登科學高峰。在南京大學我問他們的校長,你是要讓這些科學家“冒大泡”還是要他們“冒小泡”,南京大學的校長說當然要“冒大泡”。可是南京大學規定,正教授一年要有4篇SCI文章,少一篇扣獎金,這不利于創新。南京大學的王牧、廈門大學的田中群等等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科學工作者,我們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他們有什么困難我們要關心并幫助他們克服,不是要他們急于發表多少文章。我對田中群說,我們支持你3年,3年之內做出一些工作出來就很好了,如果3年時間太短,我們可以再支持你3年。他說5年還做不出什么,他自己也會覺得“我大概不行了!”,5—6年之內他一定要做出一些有份量、有創新的工作。給這些人加擔子,不只是要他們出多少文章,不是只考核他們,不是要給他們考勤(他們每天晚上都1—2點鐘回家),我們要真正關心他們的科研工作做到了什么地步,什么地方需要我們推他一把。自然科學基金委委內的專家在黨組的領導下一定要形成一個強烈支持研究創新的群體,要在全社會弘揚創新的意識,鼓勵科學家敢為人先,敢于做前人沒做過的事情,這種創新意識對科學家極為重要。光召同志在一次報告中講世界上的許多重大創新并不是在物質條件最好的研究所,實驗室中得到的,而是在創新傳統、創新意識很強的單位中得到的。
弘揚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
一個人有所成就必須要有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必須要有這種精神。光召同志在中國科協的一次報告中介紹了芬蘭的情況,我給大家介紹一1995年根據位于瑞士的一個國際管理機構(IMD)的調查,芬蘭的國際競爭力排名為世界第18位,1998年上升為第5位,1999年再次提升為第3位,而芬蘭的人力資源排名第一,反映了芬蘭高等教育的水平和勞動者的素質的提高。到了2001年,由聯合國開發署的2001年《人類發展報告》中,芬蘭的人均科技成就指標排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在《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00年度世界各國競爭力排名中,芬蘭也是超過美國,位居第一。從1995年到現在,我國雖然在科技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和芬蘭比較起來,我們就沒有任何值得自滿的理由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芬蘭只有以森林為原料的造紙業比較發達。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芬蘭重視在發展傳統產業中引進技術,注重創新,使木材加工、造紙機械、紙和紙漿、冶金等產業取得較快進展。至20世紀80年代初,芬蘭出口產品中,木材占15%,紙漿占30%,金屬制品占25%,電器與電子產品占4%。80年代后,芬蘭抓住世界信息技術興起的機遇,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大力投資教育和科技,新建技術學院25所,建立國家研究與發展基金,在貿工部下設立技術發展中心,以NOKIA為代表的一批大公司也大大加強了R&D的投入。1997年,芬蘭R&D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73%,僅次于日本和瑞典。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使芬蘭出口受到嚴重沖擊,經濟出現衰退,GDP累計下降15%,失業率由1990年的4%猛增到1994年的18.4%。但困難并沒有壓倒芬蘭,而是促使芬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從以資源為基礎向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到90年代后期,芬蘭出口產品中,通訊和電子工業的份額占重要位置,NOKIA在這期間作為電信巨人崛起,戰勝了美國的MOTOROLA和瑞典的愛立信,成為世界最強大的移動通信公司。
芬蘭只有514.7萬人,不到北京人口的一半,氣候寒冷,除森林外,沒有其他重要自然資源。芬蘭歷史上長期成為瑞典和俄國的殖民地,多次遭受外國入侵。在二戰期間,就兩次和蘇聯作戰,一次和德國作戰。二戰后,芬蘭還因為反擊蘇聯入侵初期與德國結盟而成為戰敗國,承擔戰爭賠款,并成為戰后國際上唯一完成所有戰爭賠款清付的國家。一個自然資源不足的戰敗小國,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以世界第一的競爭力崛起于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不能不令我們感到深深的敬意。芬蘭的崛起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內因,那就是芬蘭所擁有的唯一資源——高素質的芬蘭人。他們熱愛祖國,具有團結一心向現代化進軍的堅強意志;他們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崇尚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高尚道德;他們依靠現代管理,面對國際市場的嚴酷競爭,進行不斷創新的追求和超越。長期深重的民族災難鍛煉了芬蘭人民堅強不屈、艱苦奮斗的性格,形成了芬蘭人高度的愛國心和團結合作的品質。反思我國科技發展歷程,芬蘭成功的實例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
勇敢創新探索無止境
創新是以新破舊,但這經常是得不到人家的理解和支持的,因此自己要有堅強的意志。自然科學基金委就是要支持這種有堅強意志、敢于和勇于打破條條框框的科學家。
吳健雄女士在做β衰變試驗證明李楊的理論時,當時美國的物理學會理事長都說不可能做出來,說她的工作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吳健雄女士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堅持自己的觀點,勤奮工作,連圣誕節都在做試驗,最后終于成功了。我的一位原蘇聯老師普朗克和切連柯夫、塔姆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獎。切連柯夫發現γ源在水中發出一種藍光,來找普朗克一同討論,普朗克找到他那位當時任蘇聯科學院院長的老師詢問,老師說那就是一種熒光。而這兩位年輕科學家都認為不是熒光,熒光沒有方向,而這個藍光有方向,他們沒有聽從老師的意見,堅持自己的觀點,當天晚上找來了理論物理學家塔姆,塔姆覺得不像熒光。這三個年齡都不足30歲的年輕人經過幾個晚上的研究得出結論:γ射線在水中打出一個電子,電子的速度超過了水中的光速就發出了這種藍光,即后來稱為“切連柯夫光”,因此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獎。普朗克和我說,我們非常尊重老師,也很感謝老師,但是不能認為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對,都要聽老師的,否則他就得不到諾貝爾獎了。王淦昌先生痛失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當時原子核物理學處在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發現用釙的α射線照射鈹的時候發出一種穿透力很強的射線,射線的穿透力很強,不可能是帶電的,應該是中性的。法國的科學家認為是個超過50兆電子伏的γ射線,當時在德國的王淦昌先生認為可以在云霧室作個反沖試驗來驗證,試驗基本思想構思好了,找老師借試驗設備,老師覺得做不出來,工作沒有意義。王淦昌先生聽老師的話放棄了試驗,但是在英國的查德威克在云霧室做了這個試驗,證明射線粒子的質量是1,他把它命名為中子,查德威克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我們不能說老師對他們有什么惡意,或有意阻撓,只是老師沒有做過,老師不理解。世界上的科學家一定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果學生不超過老師,后人不超過前人,怎么能夠發展?這也是與時俱進。
世界上的科學發展不應該是一個收斂的函數,而應該是一個發散的函數,因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在不斷的深化,世界才能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工作人員就是要積極、熱情地支持和鼓勵創新,特別鼓勵科學與技術的原始性創新,推動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 上一篇:我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論文
- 下一篇:科學與技術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