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教育改革論文

時間:2022-05-31 06:14:00

導語:科學發展觀教育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教育改革論文

摘要:會計作為能夠為各行各業提供智力支持的學科專業,如何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如何解決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沖突與協調,是會計學本科教育面臨的難題。本文從科學發展觀視角,提出了會計本科教育改革有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全面系統的分析和解決問題,促進會計學科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會計本科教育改革一、科學發展觀及其在教育領域的指導思想(一)科學發展觀的含義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中共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沙掷m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二)科學發展觀在教育領域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應用于教育領域,其指導思想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以人為本。人是教育發展的主體,發展要靠人,教育發展的目的更是為了人。強調以人為本,既植根于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土壤,又來自現代教育實踐。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教育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科學教育發展觀的重要目的。二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科學教育發展觀的基本內容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全面是指各個方面都要發展,協調是指各個方面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可持續強調教育發展進程的持久性、連續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科學教育發展觀的重要體現。三是全面推進教育創新。在觀念創新上先人一步,在體制創新上優人一等,在機制創新上高人一籌,在實踐創新上快人一拍,集中力量突破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謝維和,《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二、科學發展觀視角的會計本科教育現狀分析《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2005年11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個新聞會上介紹說,中國在校大學生從1998年的600多萬人增加到現在的1400萬人,已經位居世界第一。而據統計,早在97年全國高校在校生共590萬時,讀會計專業的人數已達58萬之多,每10名在校生就有一名在會計專業學習。盡管如此,實際真正滿足市場需要的會計人才仍然缺乏。這就說明會計教育存在問題,而且問題還是一系列的。(一)會計本科教育目標不明確,未能貫徹“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目前,由國家統一規定的高等學校本科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在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經濟管理部門,學校,科學機構從事會計學的實際工作和本專業教學、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边@一目標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缺陷:一是片面強調會計人才的專業化,不適應對會計人才通用型、應用型的要求;二是作為本科教育目標定位過高,實際上達不到;三是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與??啤⒀芯可g沒有層次差異,其教學內容只有廣度的判別而沒有深度的差別,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太大區別。究其原因主要是會計教育界未能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根據職業界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建立會計教育目標并隨之加以調整,職業界在新形勢下對會計人才需求的變化和不斷變化著的需求也缺乏暢通的渠道傳達到教育界,造成教育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憑感覺來決定怎樣教育學生,造成會計教育目標的模糊性和盲目性。(強培東,《會計之友(A)》,2005。)(二)教學內容不合理,不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盡管我國近年來非常重視大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使他們在專業基本知識、外語能力與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卻在長期以來忽視了對其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具體體現在:[1][2][3][4][5][][]一是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不注意培養學生的知識維度,這主要表現在:(1)課程的整體結構不合理,專業課越開越多,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通用性基礎課越來越少。會計專業課程從過去的五、六門增加到十多門,而一些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課程卻越來越少。(2)課程設置缺乏整體規劃,不同課程之間尤其是專業主干課之間重復較多。例如,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在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決策等方面存在較多重復。而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貨幣時間價值、長期投資決策、存貨管理等方面存在嚴重重復。此外,同一課程教材的不同版本之間存在著內容、體系的重復。(3)一些重要的課程,如財務分析、會計制度設計等課程存在明顯遺漏。二是教材內容不完整,呈現給學生的往往只是現成的知識,而知識如何來的,知識與現實的經濟生活、與企業實際有什么聯系,在實踐中有什么具體運用卻很少涉及。通常對會計制度解釋較多,理論分析很少,這使得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難以提高,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種現象在西方會計教學中也同樣存在,正如薩博內克所說:會計教育者似乎覺得有責任使教材設計覆蓋不斷增加的會計原則和標準,而不是培養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事實上,法規正是依據這些基本理論制定的。這樣的結果就是會計系學生在畢業時僅僅知道一系列被隔離起來的法規,而不知道這些法規的目的,也不知道會計在經濟上的廣泛應用,這就使他們在處理非常規業務時一籌莫展。(Subotnik,《Issuesinaccountingeducation》,D1987。)對本科生而言,學習會計理論有助于幫助其對會計實務進行解釋、分析并對會計實務進行合理的預測,從而加深其對會計知識的理解。三是實踐教學環節薄弱,不重視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目前在我國,企業、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等會計職業界和學校聯系松散,沒有一個固定長期的合作關系和聯系機制,因而使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不能形成一個良好而持久的遠行機制;其次,由于經費緊張,環境限制太多,也阻礙了實踐環節的有效實施;再次,由于課程安排不合理,擠掉了實踐環節的時間,因而總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即使有實踐環節效果也不大。(袁水林等,《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1。)此外,廣大的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缺乏實踐經驗。許多都是從校門到校門,他們雖然接受了理論知識的系統訓練,也可能參與了一些科研項目,但絕大多數都沒有承擔過具體的會計工作,沒有對實際問題的感性認識,這就進一步導致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三)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新當前會計本科教育教學方法單一,仍然是“填鴨式”課堂講授教學為主,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沒能科學地運用案例教學,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大多數院校,上課時以講授代替了問題討論,在考試時以一些記憶性的問題和選擇題代替了分析性的問題。如果翻開會計教材,就會發現,每一個問題和每一道作業題都有一個無需證明的正確答案。這種教學方法,會誤導學生認為:“會計是同數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個問題都有唯一正確答案”。而實際上會計處理的是復雜的人際關系,會計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會計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處理非確定局面時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三、樹立科學會計教育發展觀,促進會計學科可持續發展會計,作為能夠為各行各業提供智力支持的學科專業,如何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如何解決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沖突與協調,是會計學教育面臨的一大難題。要推行以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為宗旨,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具有科學創新精神的人才為目標,是強調實踐能力、注重創新精神的會計學本科教育的鮮明時代特征。[][][1][2][3][4][5][][](一)樹立科學會計教育發展觀,推動會計本科教育改革步伐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是教育和教學,指導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是教育觀念,而教育觀念又是從教育實踐活動中產生、形成和發展的,反過來它又指導教育實踐。因此,本科院校應轉變會計教育觀念,由傳統教育觀念向“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轉變。該觀念下,學校管理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著眼于培養學生服務未來社會的綜合能力。1、正確處理師生關系,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會計教育主體觀傳統教學的最大弊端在于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放在從屬的、被動的地位。科學會計發展觀要求在會計教學中以學生為本,主要表現為: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會計教學,并把學生的發展情況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主要標準。2、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會計教育質量觀傳統的會計教學是以知識為中心的。當今社會,知識急劇膨脹,科技日新月異,電腦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任務,一個人重要的已不是他記住了多少知識,而是當他需要知識時,知道用什么手段到哪里去獲取。因此,會計教育的著力點必須由知識的傳播繼承轉向激發學生創新。(郭淑芬,《北方經貿》,2003。)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和適時性很強的學科。隨著當前會計服務多元化趨勢的增強,在企業會計及財務活動中,管理咨詢、經營審計等所占比例日漸擴大,人們希望會計人員不僅僅是一名技術人員,更應當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高的洞察力、判斷力以及良好的交際能力和溝通能力。會計人員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一多元化、高層次的要求。因此,會計教育在強化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更關鍵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也就是說,會計教育應樹立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二)重構教育目標,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學校要在終身教育教學的大系統構架下來思考本科教育教學的坐標。當今,會計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一定時期內會計規章制度也在不斷更新,作為會計本科生,在有限的四年學習期間不可能學到今后工作需要的所有知識和技能。英國技術預測專家詹姆斯.馬丁的研究發現,人類的知識在19世紀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紀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紀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大約每3年增加一倍??茖W技術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催生出許多新興的經濟業務,如遠期合約、期權合約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必然要求會計對其進行確認、計量和報表編制等會計處理,而在校學習的時段內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會計教育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具有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所應具備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要使其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些能力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技能:表達與交流才能、溝通與合作才能、信息處理與決策才能、邏輯與智能才能;二是知識:一般性知識、現代工商管理知識、稅務與法律知識、會計專業知識;三是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與職業道德。(三)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論其他環節建設多么到位,沒有科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改革都是一句空話。因此,必須做好教學內容的改革工作。1、科學進行知識體系設計大學本科會計教育要達到培養學生掌握合理的知識結構的目標,必須進行科學的知識體系設計。建立適應學生個性差異和潛能差異需要的必選與自選相結合的課程體系。不僅要開設一些課內思想道德教育,如馬克思主義、思想道德修養等,還要開設一些課外思想道德教育,如舉辦各種思想道德宣傳;不僅要注重基本理論的培養,還要注重基本技能的培養;不僅要開設會計專業課程,還要開設相關專業課程等,而且這些知識結構的設計要多方論證,廣泛調查,適當征求學生的意見。[][][1][2][3][4][5][][]2、抓好教材建設,創新教學內容會計學教材在編寫之前,必須明確課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必須從系統觀出發,著眼于整體來建設部分項目,必須打破高校教學對固定書本和教材的過分依賴,要適當引入會計領域的一些新觀點、新方法在企業應用的典型案例;要將作為導讀導教的教科書與大量的指導閱讀書有機地結合起來;還要留好“接口”,便于修改和重新組合內容。教材的形式應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啟發學生思維,便于使用先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反映會計學課程的特色。3、豐富實踐教學內涵實踐教學也是會計學科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在校內,應該建立會計學實驗室,既可以是手工會計實驗室,也可以是電算化會計實驗室,當然最好是兩者兼而有之。但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其目的都是通過模擬會計環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挖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校外,應該與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企業聯手,建立多個實踐教學基地,把課程搬到企業中,使學生真正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使其有機會接觸社會,接觸自己未來的崗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各種能力。此外,有必要豐富教師們的實踐知識,讓教師將其對實際問題的感知傳授給學生,通過這種間接的方法提高學生對實際工作的認知水平。作為會計教師應在掌握現代會計理論知識的同時,深入理解和研究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豐富實踐經驗,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迎接社會的挑戰,才能完成黨和人民所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具體操作思路是:“請進來”和“送出去”。“請進來”是指學校可以將實業界的一些理論水平較高且具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人整合進教師隊伍?!八统鋈ァ笔侵笇W??梢园才艑iT的時段讓教師們到企業掛職鍛煉,或鼓勵有條件的教師在企業兼職,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從另一側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四)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動的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體系1、創新教學方法科學會計教育發展觀要求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實現現代化教育技術與手段的結合。在新的教育思想下,不斷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如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問題導向教學法等。以問題導向教學法為例,這類教學方法以問題為起點,思維訓練為核心。該方法是從提供背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幾個方面來組織和實施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教師應先對課程知識進行梳理,提出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連同搜索的背景資料一并交給學生(或指導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由學生在審查資料的過程中去探尋,去爭論、進而引出應有的結論。如在《財務管理學》“長期籌資”部分的教學中就可以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可先提出“上市是否是所有企業的必然追求?”這一問題,并讓學生自由組合,形成正反兩方,敦促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有關籌資的書籍、期刊、文章等資料,并指導他們整理出能夠支持自己論點或反駁對方論點的內容,然后用4課時組織小組內部的交流、討論,通過討論發現新問題,再進行新一輪的資料搜集與整理,最后用2課時由正反兩方推薦的代表進行辯論。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引導問題討論不斷走向縱深。2、創新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種媒體進行授課、指導、考試,結合網上資源的建設,使教師能夠相互交流、相互借鑒教學經驗,使學生能夠更及時、更方便的獲取所需知識,達到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如會計學原理教學,可將大量的憑證、賬簿、票單融入課件,增強講課過程中學生的感性認識;在財務會計教學中,可運用多媒體播放不同類型企業生產運作的背景資料、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會計工作的基本流程,并適時讓學生在計算機上模擬賬務處理、報表編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財務管理教學課件,可編入現有的財務分析軟件,并通過直觀、形象的人機對話方式進行籌資、投資等決策的實況模擬,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1][2][3][4][5][][]參考文獻:[1]郭淑芬:《創新教育視野中的大學本科會計教育》,《北方經貿》2003年第9期。[2]謝維和:《科學發展觀與教育改革》,《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3]袁水林、王東升:《21世紀會計教育改革構想》,《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1年第4期。[4]Subotnik.Whataccountingcanlearnfromlegaleducation,Issuesinaccountingeducatio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