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校綠色設計探析
時間:2022-02-22 03:38:26
導語:未來學校綠色設計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結合某大學教學樓項目,圍繞“未來學校”綠色設計宗旨展開思考,探討如何營造開放空間,生態空間,富有創造力的空間。教學樓設計強調建筑與室內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從環境入手,逐層深入理性分析。室內整合設計在延續建筑語言的基礎上,創造了更加多元的空間并引入智能化,對重點空間的量、形、質進行深入刻畫,以期使其滿足大學未來辦學和未來使用者的要求。
關鍵詞:未來學校;開放空間;綠色
近幾年頻繁參與教育類建筑項目——從國際幼兒園,到縣城中學,甚或一線城市的大學,人們都在強調“未來學校”的教育概念。顧名思義,未來學校是實施未來教育的學校,因此需要在設計上結合未來的發展進行科學化和人性化相結合。
1設計宗旨:是誰的未來學校
但是什么是未來學校、未來教育,教育工作者們是否有成熟的考慮?設計師們是否在設計中真實展現?綠色設計理念如何運用其中?首先,使用者是誰,我們建造的是誰的未來學校?2014年,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簡稱WISE峰會)對645位世界各國教育專家進行了關于“2030年學校”的問卷調查,提供了對未來教育的認知[1]。近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在線內容將成為最重要的知識來源,第二是實體學校,第三是社會和人際環境,第四是工作場所,最后為文化機構。學習將成為終身學習,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習的指導者,課程內容將更為個性化以適應每一位學生的需求。1.1開放性空間——交流,容納。教學環境是為了教學活動所設計的,教學環境設計的實際使用者是教師和學生。然而現階段最大問題在于,真正的環境使用者并未參與教學環境的設計,同時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溝通。需要運用包容性的設計手法,增加開放性空間,使不同人群的認知與需求更好地在教育空間中得到改善。從室內環境維度而言,開放空間有雙重含義:對狹小空間進行改造,以達到擴大空間的效果;其二,創造隱形的活動延展空間以此激勵學生的創造能力。空間應多元化,充滿活力,增加開放式空間。課程的多樣化,導致教學空間不僅僅是四墻落地,應靈活、多變,適應多學科交融。桌椅移動性更強,便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1.2采光充足,視野通透,融入自然——綠色空間。自然是人類之友,人們從自然中得到感悟,將自然融入建筑,用體驗創造場所,顛覆了一味追求機器效率的工業化空間設計,打破了室內外的空間界限,激發了學生們的靈感,讓空間更富有趣味性,美而不奢。1.3與技術相聯系——激發創造力。科技和網絡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新的學習環境需要與多種先進技術相結合空間,方便學生適度運用各種技術手段進行學習交流。在現實生活中,對未來學校的想象更多依托于科技。時至今日,一個使用電子白板或者是iPad的教室,與傳統使用黑板的教室相比并無實質性的變革,只是看上去更為現代。設計師應該牢牢把握未來教育的核心,以對未來教育的全面認知去設計表達建筑的語言,在理解未來教育本質的同時,對不適合未來教育的學校,需要因地制宜,通過設計盡可能地發揮其特長,而非盲從而迷失自我[2]。
2設計過程的思索
通過分析某大學教學樓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客觀地展現了現階段教育面臨從傳統教育到現代教育,然后再到未來教育的轉換,設計從傳統構思到現代語言再到與未來接軌的這一過程。2.1綠色建筑生態形成概念。在一期校園規劃中,該教學樓為四面圍合式的合院空間,空間封閉,缺乏變化,不利于營造積極的校園空間。在進行二期教學樓設計時,教學樓形體西側及南側景觀被開放,普通教室呈L型條形布置,階梯教室、報告廳等大空間則散布于地面。形體沿景觀對角開放,自然空間滲透進建筑,同時底層大空間靈活布置獲得良好采光。形體的延伸,使教學樓內部生長出有節奏感的序列空間,明確了建筑的內界面。在斜向通廊內,通過臺階連接不同標高的臺地,化解基地內的高差,形成多變空間的同時,也是對土地的尊重。將原規劃的排洪溝設計為親水景觀帶,優化校園的空間品質。教學樓則經過一系列推導,形成的功能體塊直觀地表現了空間關系(圖一)。立面設計上既考慮與一期項目的呼應關系,同時打造屬于其自身的建筑特色。立面色彩為紅磚延續了校區整體規劃中“學院紅“的校區主要色彩,并與東南側的圖書館在色彩上形成統一(圖二)。建筑通過設計手法,將教師、學生及參觀者帶入教學空間,變化的形體,高低錯落的空間,增加了探索的趣味性。水系的自然引入,讓建筑與環境相融合,激發了學生們的創造靈感。2.2室內對綠色建筑概念的延續。室內設計從以下3個要點出發,構成金字塔式有機整體:2.2.1室內延續建筑語言,在風格上保持統一,紅磚為主。以門廳為節點,承上啟下,注重交流空間,尊重自然。2.2.2滿足空間的使用需求以及考慮多元化空間在此次項目中實施的可能性。2.2.3注重空間的使用對象,體現空間的高效性。這座教學樓共4層,其中大教室(可容納80~120人)共49間,中教室(可容納60~80人)共33間,小教室(可容納50~60人)共17間。每間教室容納的人數很多,教室的聲學、光學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發現:過度的混響會妨礙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提高音量,容易產生疲勞感。同時,混響時間過長的教室中,在教授每4個單詞中,學生只能準確地接受3個,缺失高達25%的內容。因此需要選擇吸聲及隔聲性能良好的材料。學習過程中燈光照度同樣重要,設計推導了在同樣平面布局下,縱向布置燈具和橫向布置燈具對空間的影響,結果表明縱向布置燈具光照覆蓋課桌需要42盞燈,而橫向布置燈具需要34盞燈。橫向布置燈具不僅數量少,從經濟角度看節省開支,在同樣高度下照度也更均勻。門廳作為交通節點,是學生交流的重要場所。其中門廳主要集中在首層,其次是地下一層和二層,面積從大到小共12個。除此之外還有走廊之間的休息區,都是此次設計的重要節點。經過多次方案探討、SU模型的反復推敲和修改,延續了建筑的紅磚語言,門頭與學校特有元素符號整體設計并配有學生休息交流座椅,使空間完整并充滿活力。在此重要空間提供非正式區域,可以增加學生們的社交空間,使未來教育的綠色理念貫穿其中。2.3智能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智慧教室是基于互聯網技術,集智慧教學、智慧管理于一體的新型現代化智慧教室系統,是推進“未來教室”建設的有效并重要組成部分。此次項目的智慧教室均在講臺處配有兩個采用雙投影融合的顯示方式。還有一個采用3×5模塊的55寸拼接屏顯示方式。每間教室兩側墻體及后墻體各安裝一塊86寸的觸控一體機。在顯示屏靠近窗戶一側,安裝兩臺高清攝像機。教室后墻體安裝3臺高清攝像機。每間教室配有4只音箱。其中教學樓4個主要大廳設置成績打印機和查詢機。智能化設備是未來學校綠色設計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更重要的是其如何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應用——不僅是增加設備數量,更應增強教師與學生們的互動。因此建議通過設置可移動家具,讓課堂變得更活躍。不只是教師教,學生看,而是通過演示、表達、探討等方式讓這些智能設備發揮最大的功效。
3專業配合
在建筑方案初期,室內專業就已經介入到空間規劃中,到建筑初步設計階段,室內開始進行重要的空間梳理和完善,進行教室平面方案的推敲,門廳及走廊間節點的設計,考慮與室外建筑與景觀的融合,并投入到效果圖的制作。因此到機電專業配合時,室內就已協助建筑完成了空間的深化設計,反提方案與圖紙轉化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減少后期施工圖階段各專業間圖紙的調整,重要的是讓設計方案發揮其最大的功效,達到預期的設想,使項目的落地性更強。
學校建筑,實屬百年大計,一旦建成很長時間無法重建。校園空間、建筑群體及室內空間形塑體現設計建造者對教育理解,對使用者的關懷。但是現階段校園空間建設往往流于格式化,觀賞性大于功能性,不能體現學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對學生們的教育收效甚微。因此,未來學校綠色設計的建設需要教育者、設計師以及環境使用者多方溝通,從教育觀點出發結合設計專業知識來看待學校的建設問題,以取得更好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未來學校的15個變革可能[J].教育,2017(Z1).
[2]程薇,凡正成,陳桄,等.新興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挑戰思考:我們很少正視我們失敗的地方——訪國際資深教育技術學學者邁克爾•斯佩克特教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06).
作者:張九都 單位:中旭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學術期刊出版模式與理念分析
- 下一篇:綠色建筑大數據平臺及管控機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