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歷史文化仿古建筑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21 10:48:04
導語:公園歷史文化仿古建筑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柳州市蟠龍山公園園林小品以“明清風貌、粉墻黛瓦”的仿古建筑為特色,設計結合地域特點,秉承尊重歷史文脈的理念,體現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賦予傳統建筑語言新的生命力。對公園文脈及其背景下衍生出的仿古建筑設計進行分析,希望可以讓更多有意義的仿古建筑在園林景點開發中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關鍵詞]公園;傳統文化;仿古建筑;文化建設;建設融合
1 引言
蟠龍山公園位于柳州市柳江之東,園內三峰臨江綿延,形如蟠龍。柳州民間有云:“東有寶塔西有鶴,南有馬鞍北有鵲?!斌待埳焦珗@以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同時也是負有盛名的柳州“古八景”之一。園內規劃建設有歷史、道教、佛教、儒家等文化區域,呈百家爭鳴之勢。仿古建筑作為歷史、時代、人文文化的載體,對園林景觀營造有著重要的意義[1]。文章以蟠龍山公園為例,對園內母子雙塔(文光塔及蟠龍塔)、盤古廟及王氏山房等仿古建筑進行分析,淺談公園歷史文化背景下的仿古建筑設計,以此引發一些對園林小品的設計思考。
2 公園歷史文化背景與基礎建設融合的意義
近年來,許多地區為響應政府對旅游開發的號召,盲目建設大量無意義的仿古建筑。更有甚者,仿古設計不參考營造法則而建,使其形式不倫不類??v觀中國園林發展史,亭臺樓閣之設計與公園景觀的營造相輔相成,且成熟的建筑設計能夠提升公園文化品質,帶來經濟效益[2]。仿古建筑的設計應遵循傳統營造法則和裝修、裝飾構件,將其與現代結構、施工、材料、技術相結合,使仿古建筑再現古建文化特征的同時,免去許多后期保養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耐久性和抗震性[3]。但如果仿古建筑的建設沒有依托任何文化歷史背景,只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盲目地生搬硬套,就猶如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對于公園的基礎建設,如果沒有考慮其中文化背景,也發揮不出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無法延續歷史的發展。所以公園發展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基礎建設風格相互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3 公園歷史文化背景下仿古建筑案例分析
為弘揚柳州傳統文化,反映地方與民族特色及配合柳州市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需要,經柳州市政府研究決定:在尊重歷史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蟠龍山園內,按清代古塔形式修建母子雙塔(文光塔及蟠龍塔)、仿清式廟堂重建盤古廟及王氏山房,并提倡修舊如舊,保留其文化精華。
3.1蟠龍雙塔設計重建
3.1.1文化歷史背景分析
蟠龍山主峰上原殘留有一座六邊形古塔石基,是柳州文人興建的風水塔。該塔始建于乾隆年間,系六邊形樓閣式磚砌寶塔,塔身連帶基座高15m,低層直徑6m,基墻厚1.10m,塔身逐層收分,出檐短平,塔內中空,可拾級而上,登高望遠。相傳文人張寶于清代道光年間游歷柳州時,曾作《龍城話舊》一圖,圖里便描繪有此座古塔。據悉,該古塔毀于抗日戰爭初期,后曾加修鋼筋混凝土頂作為碉堡。3.1.2蟠龍雙塔設計分析1993年8月,柳州市園林局在古塔原址上重建寶塔,并賦名“文光塔”,是七層六邊閣樓式仿古塔,鋼混框架結構;六角攢尖頂,飛檐翹角,檐角掛吊鈴,迎風叮當,余韻悠長;頂上設夜明燈,青灰色琉璃瓦;塔身水磨清磚飾面;基座設5級臺階,欄桿為花崗巖飾面,其形制沿襲原古塔形式風貌。該塔高20.13m(含寶頂高1.14m),底層直徑6m,面積約286.40m2,坐東朝西。隨后,次峰頂上仿照文光塔之形式,又新建“蟠龍塔”一座,為七層六邊閣樓式仿古塔,鋼混框架結構,六角攢尖頂,綠色琉璃脊,脊上飾有仙人走獸三座,塔高26.28m(含寶頂高2.5m),基座直徑6m,青磚貼面,形制古樸。該塔與文光塔遙相呼應,奇巧秀拔,民間素有“母子塔”之美喻,見圖1。
3.2盤古廟設計重建
3.2.1文化歷史背景分析中國神話傳說以盤古開天開篇,為繼承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民俗文化,柳州各界人士自發在蟠龍山下興建盤古廟一座,成為地方有名的歷史文化古跡和民俗文化景觀節點。據悉,盤古廟建成之后,每逢佳節客似云來焚香祈福,吃齋祭祖,撞鐘祈福。此廟曾于清代重修,但又以毀于后世。3.2.2盤古廟設計分析1994年,柳州市園林局呼吁各界愛國人士捐贈,于蟠龍山次峰之巔重建盤古廟。該廟坐南朝北,鋼筋混凝土結構,硬山頂,屋面青灰琉璃瓦,正脊花飾造型古樸,青磚砌筑墻體,單進門廊,面闊一間,寬9.90m,進深6.60m,高7m(臺基至屋脊),深臺基。建筑面積約150m2,山墻設計有豐富的彩繪、浮雕等裝飾,廟門、窗牗均鑲嵌花木格,古色古香。廟中供奉盤古神像,神像后方繪有壁畫。左右兩側塑有各類神像,其身后繪制神話故事,以一組代表中華民族的“創世”圖,激發起炎黃子孫的愛國情懷和豪情壯志。3.3王氏山房設計重建3.3.1文化歷史背景分析明代柳州文士王啟元、王啟睿兄弟曾隱居于蟠龍山西峰臨江山腰,在此讀書筆耕,并賦名“王氏山房”。王啟元自幼好學,一生勤于律己,立志考取功名。其26歲中舉,63歲中進士,命正六品官,曾授朝廷翰林院檢討,明熹宗朱山?;实凼穼W侍從。王啟元告老還鄉后,作《重修府學碑記》:“柳之山川甲天下,蓋天地開辟而已然矣?!泵鞔煜伎陀凇痘浳饔稳沼洝分?,有記載曾訪游蟠龍山王氏山房,見山房高懸山崖,三間小樓,北臨絕壁,下俯柳江。遺憾的是,該建筑于明末清初,因戰亂而荒蕪倒塌。3.3.2王氏山房設計分析1995年8月在明代原址上重建的王氏山房是一座懸挑在山邊的2層兩進鋼混仿古建筑。該建筑依山就勢而建,占地面積30m2,歇山頂,屋面飾以青灰琉璃瓦,出檐深遠,其勢欲飛。外墻飾以仿古青磚,再現當代“高懸翠微”的氣勢。為紀念王啟元在此發跡,山房中懸掛雕刻“地以人傳,書館江山饒勝概;賢因學著,雞窗燈光殘年”字樣的楹聯,以激勵后人勤學奮進。王氏山房屋建設完成后,營造出雋永、深邃、險要的環境,成為懷古尋幽的又一美景,見圖2。圖2王氏山房
4 公園文化歷史背景與仿古建筑設計融合的成效
蟠龍山公園園林建筑的設計之初,即考慮到與深厚的歷史文化結合,彰顯民族文化特色,依山就勢而建,營造有豐富人文內涵的游園特色。蟠龍雙塔尊重歷史、延續歷史,雄居山巔、相互對景成趣,更是成為柳州地標。王氏山房以其歷史文脈和自然山勢作為設計出發點,凸顯古、雅、懸的游歷感受。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積極推動文化建設發展的大背景下,蟠龍山公園的建設長久以來依托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著重通過對建筑景觀的修復和重建,始終堅持“修舊如舊”的建設原則,再現柳州市厚重歷史文化遺址、旅游景點和人文景觀,對柳州市適應旅游發展、對外開放,滿足市民文化休閑生活的需要以及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蟠龍山公園自建成以來,成為極具地方特色的開放性公園,周邊遍植紫荊花海,與人造瀑布相得益彰,成為柳州市城市名片之一,市民及外地游客在此游歷過后皆身心愉悅,紛紛贊不絕口,見圖3。圖3蟠龍公園景觀
5 結語
中國古建筑以實物的存在形式,長久屹立于中華大地之上,充分體現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涵先人的聰明才智及人文素質,是全人類的重要遺產。仿古建筑的發展對于園林景觀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其項目的發起,一定要充分考慮項目緣由、背景及建設的必要性,緊密貼合及深耕其文化脈絡[4]。對于仿古建筑的發展,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下,尊重歷史、沿襲歷史,采用傳統建筑的建造樣式,結合現代先進的設計、材料、施工技術,才能讓仿古建筑在重新煥發傳統古建筑魅力的同時兼具現代結構的可靠、安全等特性,這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先進技術最好的結合。
[參考文獻]
[1]董科兒.城市生態公園設計的前期分析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2]張靖,董雅.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城市研究,2014(6):46-50.
[3]李東杰.淺析古建筑文物的修繕與保護[J].北方文學,2017(4):132-133.
[4]柴澤俊.修繕保護古建筑文物應予重視的幾個問題[J].古建園林技術,2011(3):12-14.
作者:莫丹玉 江燦 梁子賢
- 上一篇:知識圖譜生態建筑研究趨勢分析
- 下一篇:居住小區規劃建筑設計研究
精品范文
8公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