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生態景觀設計范文
時間:2023-08-16 17:40: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園生態景觀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城市濕地公園是一種獨特的公園類型,是指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具有濕地的生態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態保護、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閑游覽為主要內容的公園。它具有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增強防洪排澇能力、提升城市景觀質量、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科研教育和審美、優化完善城市形態等重要功能,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城市的“生態肺”,也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國內的濕地公園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原生態濕地的修復和保護,濕地公園的功能研究和評價,人工濕地的水凈化處理、景觀價值的評估,城市濕地景觀的生態建設和生態旅游的評價等當面。其中雖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杭州西溪濕地,鏡湖國家濕地公園、上海崇明島西沙濕地公園等。但在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中,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濕地的生態和景觀游憩功能,處理好兩者的矛盾是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本文以南寧心圩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生態恢復及景觀設計工程為例,淺析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一、項目背景與概況
心圩江位于南寧市西部,發源于武鳴高峰嶺,地形由斜坡地帶流經盆地匯入邕江,形成北高南低,中上游為高峰林區植被良好,下游為平原區地形平坦。近年來由于建設和高新產業的發展,沿江兩岸已成為開發熱地,局部建筑物較靠岸坡,加之人為活動破壞,形成兩岸岸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穩定性較差。心圩江河道為河漫灘地貌,漫灘兩側以上為邕江Ⅱ級階地,地形較為平坦。規劃用地總面積為103.8公頃,其中現狀水域面積為20.73公頃。
二、項目規劃理念及目標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應以濕地的自然復興、恢復濕地的領土特征為指導思想;以恢復濕地的自然生態系統并促進濕地的生態系統發育,提高其生物多樣性水平,實現濕地景觀的自然化,為濕地群落動植物創造適宜的群落生境為主要目的;同時在濕地不受破壞的前提下,適當規劃為游人提供多樣性的游憩空間,最大限度發揮其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閑娛樂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從而保證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本次心圩江綜合整治生態恢復及景觀設計工程是建立在促進南寧市內城市濕地保護,消除河道原有水污染現象,提高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質量的規劃原則基礎上的。規劃目標是將心圩江河道建設成為有豐富河川自然景觀,協助城市河流恢復自然生態和環境功能的城市濕地公園。“溝通水系、生態優先、合理利用、持續發展”,是心圩江環境綜合整治的“總方針”。
三、項目規劃設計原則
1、功能性、科學性與景觀性相結合
城市濕地系統作為人造的高效的污水處理系統,其功能性與科學性是整體規劃的首要考慮原則。對于人工濕地景觀而言,在重視景觀表現形式的同時,首先應注重其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應發揮的功能。濕地是個運動著而非靜止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涵蓋了水文、城市生態學、生態工程學、產業生態學及物種適應等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生物過程。因此要建立一個具有自我維持以及自我發展能力的人工濕地生態系統就必須要科學對待濕地的生態構成。在對人工濕地進行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依據城市污水特點,科學地進行景觀規劃、植物種類選擇及配置。
2、以人為本,生態優先
濕地公園的生態功能,是凈化空氣、凈化污水、涵養水源、改善小氣候環境。同時,作為城市綠地,濕地公園也為市民提供一個舒適、怡人的親水、觀景、游憩和科普教育的場所,增進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此,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應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原則,遵循生命的規律,盡力做到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資源;對生境的改變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圍;注重濕地環境的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建立;注重材料的循環利用以減少對能源的消耗,科學設計,減少維護的成本;發揮自然的自身能動性,建立和發展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等。
3、合理利用和協調建設原則
規劃應充分考慮濕地系統中動植物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濕地開展休閑與游覽、科研與科普活動;同時應嚴格限定濕地公園中各類管理服務設施的數量、規模與位置,體現自然元素和自然過程,減少人工的痕跡,使城市濕地公園的整體風貌與濕地特征相協調,體現自然野趣。
4、特色性原則
挖掘地域、人文、植物特色,利用景觀手法加以表達,對提高城市濕地公園的活力、趣味、文化品味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心圩江環境綜合整治的景觀設計應充分凸顯嶺南地域特色,體現廣西的民俗地方特色。綜合空間布局、植物選擇、造景手法等多方面考慮,通過道路規劃、空間景觀劃分與植物造景巧妙而有機地融合,創造出一個環境優雅、景觀豐富、適宜持續發展的城市濕地公園。
5、可持續發展原則
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自然狀態下的河岸帶常表現為物種豐富、結構復雜的自然群落形式。因此植物種植設計是濕地保持生態性的根本。許多濕地規劃后由于長期的人為破壞、管理難度和管理疏失,使得植物生態系統結構受到破壞,濕地失去其應當發揮的作用。為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在規劃初期,就應當充分考慮依據景觀生態學原理,模擬自然河道生態群落結構,注重鄉土植物的運用,堅持“適地適樹、生物多樣性”的原則,營造穩定的植物群落,增強城市濕地自然生態恢復功能, 防止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災害,實現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四、景觀設計思想和方法
1、順應地形,因勢利導
“順應基址的自然條件,減少施工能源物質消耗”是綠地規劃的重要基本原則。本案由于河道岸線較長,空間跨越大,因此設計規劃中根據現狀地形、高程特點、征地情況等劃分了不同的景觀功能區域。在局部位置采用微地形處理,以增加豎向視覺的節奏變化。利用蜿蜒的游覽步道串聯起一個個景觀空間,通過虛實、開合的空間變化設計形成多元的游覽空間單元,達到“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
在駁岸的處理上,本案設計中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自然河道本身的美感。設計中只在親水平臺處局部調整河岸線,同時通過水邊植被的疏密種植、景石的搭配擺放等多種方式,弱化、柔化局部生硬的河岸線,使其更加自然、柔美。在需要保護土固坡的河灘等濱水地帶,設計盡量不使用傳統的混凝土腳注或砌塊方式,而是改用“土工籠”等新型材料。既保護了河灘,又未隔絕與土壤的聯系,還可為蝦蟹等水族提供覓食繁殖的場所。這樣不僅能達到較好的景觀效果,而且還能為保持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有利的場所。人們將看到的不是一片混凝土框架的水池,而是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充滿自然野趣的水景。
2、開閉結合,人車分流
1)開敞空間――活動廣場、親水平臺
在心圩江環境綜合整治整個規劃中,親水性設計是一大亮點。水景對人來說有著與生俱來的吸引力,親水性設計就是順應人的這種天性。本案中在河道沿岸設置了不同的親水、活動廣場,并在水邊設置人性化的警示標志,使人們能夠在較為開敞的空間,以較為開闊的視野近距離與水“親密接觸”,觀賞兩岸樹影婆娑、碧波蕩漾的美景。同時出于安全性的考慮,規劃中的親水性設施以觀水、賞水為主,而避免直接接觸水的戲水性設施。
2)半開敞空間―― 疏林草地
通過局部種植高大挺拔的特大喬木疏林,實現景觀視線的通透感和空間感,不僅能營造具有一定空間圍合感、寂靜的休憩思考空間,同時也能成為良好的景觀節點和活動場所。
3)密閉空間―― 密林
通過喬、灌、花、草的合理配置組合形成密林,減少人類的活動范圍,為野生鳥類、昆蟲提供一個優良的棲息地。而林中布置的一些隨地形起伏、蜿蜒曲折的汀步,能使游人享受“林間漫步、曲徑探幽”的野趣。
4)人車分流,減少污染
公園整體劃分為五大區域,每個區域均設有主入口和停車場及公車站。公交車站與停車場的設置充分保證了公園的可達性,方便了游人。園內的交通線路分為主園路(包括搶險道和環湖路)、次園路(即林中小路和汀步)。主園路貫通整個園區,可供游人步行或自行車游覽不同的景區;林間步道蜿蜒曲折,隨地勢靈活穿梭在濕地景觀空間內部,使游人能“零距離”接觸和了解濕地景觀。
3、立足鄉土,適地適樹
植物種植設計是濕地保持生態性的根本。濕地公園的植物種植配置應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恢復和保護、景觀效果以及水質凈化等多重功能的要求。在植物種植設計時應根據不同植物品種對氣候、土壤、水分的需求等生態習性特征的差異進行栽植環境的設計。應特別注重鄉土植物的運用,減少或避免外來物種,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此外,植物品種的選擇除了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外,還應有適應能力強、抗逆性強、易于管理等特點。
1)豐富植物群落
通過水生、濕生、林地植物群落的組合搭配,喬、灌、草、花多樣配置的方式,創造多樣化的生境,招引各種昆蟲、鳥類、魚類等,增強景觀的觀賞性,構建生態結構的完整性,提高抵抗外界破壞和干擾的能力,有利于生態系統的恢復和持續發展。
2)突出地域特色
南寧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豐富,雨量充沛,植物資源種類繁多,終年適宜植物生長,“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開”,被譽為中國的“綠都”。綠化樹種絕大多數為熱帶科屬種類。本次心圩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選用的植物品種有200多種。其中大部分為常綠喬木、棕櫚科植物等,以突顯熱帶風光的南國特色;也有部分秋色葉樹種作為特色樹種,以營造特色的秋季景觀。同時為了兼顧其它季節的景觀,合理配置一些觀花、觀葉、觀果、香花、蜜源、招鳥等植物,以形成豐富的季相景觀。
3)植物品種的選擇
(1)鄉土樹種為主,如:扁桃、秋楓、小葉榕、木棉、羊蹄甲、火焰花、鳳凰木等;
(2)凸顯亞熱帶景觀的棕櫚科植物,如:大王椰、老人葵、霸王棕、糖棕、紅刺林投、蘇鐵等;
(3)兼具景觀及果樹功效的樹種,如:扁桃、木菠蘿、芒果、荔枝、人心果,蓮霧、銀杏等;
(4)秋色葉或變色葉樹種,如:紅葉烏桕、尖葉杜英、大葉杜英、落羽杉等;
(5)香花植物,如:白蘭、廣玉蘭、四季桂、米仔蘭、含笑等;
(6)臨水、水生植物,如:水松、水杉、垂柳、濕地松、香蒲、蘆葦、花葉水蔥、荷花、傘草等。
五、景點景觀設計
心圩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景觀設計為表現廣西本土的民族文化內涵,規劃了一系列的帶有濃郁廣西民族特色的景區:風雨廊橋、蘆笙歡歌、鼓樓踩歌、銅鼓甬道、隔水對歌……從這些景觀的名稱上,就可以感覺到一股濃郁的廣西少數民族的本土風味。特別是“隔水對歌”的水上舞臺,生動地再現了壯族男女對歌的場景。相信這些景點建成后,不但能為市民提供休閑活動場所,還能創造了一個高品質的濱水生態環境,成為真正為人所用的城市河居空間,使心圩江成為未來南寧西部新區的“綠色走廊”。
六、結語
本文中所舉的心圩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生態恢復及景觀工程的景觀設計案例雖然有著其個別性,但其在生態景觀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上,體現了一定的共通性,對其它城市濕地景觀設計具有一定借鑒和推廣使用的意義。當然,景觀的最終形式并不單單只出于對生態因素的考慮,社會、美學和功能需求的因素也是相當重要的,缺乏美感或者不符合社會和大眾需求的“純生態”的景觀設計在實踐中是難以實現和有長遠發展的。因此,景觀設計師應該以生態原則為基礎,追求景觀品質、社會及人文價值等多方面的共同提升,做到“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生態價值與社會價值、人文價值兼顧,才能使自然生態與社會發展及人類生活相互促進,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思元,牛萌. 濕地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以上海崇明島西沙濕地公園為例[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07):137-138.
[2]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試行).
[3]李桂媛,陳池,鄭江英.濱水景觀設計生態理念的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SWCC.2006(11):53-54.
篇2
關鍵詞:生態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研究
在生態系統中,濕地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通過對濕地的保護以及再開發,可以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并且還能讓整個城市的生態景觀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在當前的工作中,相關部門十分重視對濕地的保護以及開發問題,希望可以將其達到更好的利用效果。當前,城市建設中濕地公園不斷興起,但是為了營造一個更加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加強設計方面的管理,我國城市濕地公園在設計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相關設計者更加應該從實際的情況出發,將濕地公園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這樣才能促進城市的整體形象得以進一步的提升。希望在本文的論述下可以為今后的工作帶來幫助。
1 我國濕地景觀現狀
在我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城市化進程正處在不斷加快的過程中,所以人們對濕地景觀的重要性引起了一定的重視,進而需要對相應的設計加以進一步的完善,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需要再次整治濕地以及對其進行合理的設計,在很多城市濕地公園建設的過程中,只是將其當作一個觀光的目的地,所以局限在挖池塘以及種植植物等單一的層面上,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濕地公園的整體設計效果是極為不利的,并且也與對濕地的保護工作存在一定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濕地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無法從根本上滿足濕地建設的要求,也不能幫助改善日常環境。
2 城市濕地公園景觀功能
在城市濕地公園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體現出生態功能的要求,與普通的公園相比,濕地公園在生態性方面更加脆弱,所以只有加強對濕地公園基礎性的保護工作,才能保證最大化的體現其生態屬性。生態屬性是生態濕地公園最基本的屬性,可以起到調節生態環境的作用,并且也為動物提供了一個可以棲息的場所,在生物多樣性方面是十分豐富的,保證城市區域的平衡性發展。其次是為人們提供一個休憩的場所,這是一個具有獨特性質的公園場所,與一般的城市公園相比是獨具特色的,但是其本質是公園,公園的性質就是娛樂休閑,因此濕地公園必然也具有這方面的功能,相關政府單位在對濕地公園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注重這方面功能的發揮。第三是具有教育功能。在城市公共綠化的過程中,濕地公園是其中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通過綠化建設,可以滿足人們對日常活動的需要,對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并且濕地公園具有特有的自然環境特征,可以讓人與環境變得更加和諧,對于自然景觀可以實現重新構建的效果。因為在濕地公園中蘊含了十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所以可以以此榛礎開展各種生態教育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3 城市生態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3.1 功能分區
在進行城市生態濕地公園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對其區域進行不同的劃分,本文以某省的生態濕地公園設計為例,從綜合性的角度考慮,進而制定出合理的分區計劃,主要將該生態濕地公園分為四個主要的區域。第一個區域是生態濕地保護的核心區域,在這個區域中主要種植加具有特色的植物,并且為一些動物提供一個棲息的場所,將棲息地封閉起來,以降低外界因素的不良影響。第二個區域是濕地科普教育區。該區域內有濕地植物認知園、自然探索體驗園、蘆葦蕩、觀鳥塔和濕地研究教育中心等。體現濕地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自然景觀,讓游客對濕地生態體系和文化進行認識和了解。三是生態觀光體驗區。其主要為游客提供生態體驗場所。包括生態農莊、燒烤莊園、農田景觀和蔬果采摘園等。其通過最大程度發揮生態濕地公園的景觀價值和文化屬性,以豐富生態濕地公園的整體價值。最后是濱水會所區。為游客提供休閑場所,使其得到身心的放松。
3.2 道路系統設計
該濕地公園設置了兩個出入口和停車場,其道路交通系統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和水上交通。道路材料選擇和交通工具都以環保性為主,避免對生態濕地公園系統的破壞和干擾。在該濕地公園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將主干道控制在3m,采用柏油路形式,在其單側設置高桿燈,高桿燈高度為6-8m,雙側設置自然排水溝。次干道為2m柏油路,并在道路兩旁放置觀光座椅,滿足游客的休憩需要,道路兩側設置自然排水溝。游步道用礫石或者石板進行鋪設,將寬度控制在1m左右,并設置照明燈,為游客提供漫步休閑場所。而水上交通采用木棧道和游船兩種形式,既達到了返歸自然的效果,又能夠讓人們在湖面上觀光美景。
3.3 植物設計
植物設計對城市生態濕地公園景觀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態濕地公園植物設計既要注重植物種類的多樣化,又要重視鄉土植物的應用,以提升整體設計美感。設計師要將區域性植物種群應用到濕地公園景觀設計中,確保植物多樣性和生態景觀設計的層次性;結合景觀的多樣化訴求,注重不同類型植物的配置,為鳥類和動植物營造一個完善的棲息場所;對喬灌木和濕生植物等具有濕地特色的植物進行種植。設計師要對生態濕地公園具體情況進行明確的認識,進而選擇與其匹配度比較高的鄉土植物和水生植物。
3.4 水系設計
水系設計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城市生態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效果,并改善濕地公園整體環境。水系設計涵蓋水環境整治和駁岸設計兩個方面的內容。相關負責人在城市生態濕地公園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對其水環境進行保護,建設自然式生態效能沉淀池,對水體進行過濾,最大程度降低水體污染,改善水質。同時,避免濕地公園養護過程中,化肥和農藥對水體造成污染。駁岸設計包括三種類型:自然生態駁岸、硬質駁岸和可變駁岸。設計人員要結合具體水系設計訴求,對駁岸類型進行合理規劃和選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重點對城市濕地公園的景觀設計展開了論述,在城市發展建設的過程中,生態濕地公園的建設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城市的現代化發展意義重大,希望在本文的論述下,可以實現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相處,同時,也能帶動生態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這對于今后城市格局的構建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綠色;生態;和諧;發展
中圖分類號:J0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20-0135-01
作者:熊玥
生態工業園區是繼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之后我國的第三代產業區,最具環保意義和生態綠色概念。何為生態工業園區,美國Indigo發展研究所ErnestLowe教授曾提出過他的觀點,即生態工業園區是一個由制造業和服務業組成的企業生物群落,它通過對資源和環境要素的有效利用,來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雙重優化和協調發展。下面就設計理念和主要內容兩個方面對生態工業園區景觀進行分析研究:
一、生態工業園區景觀設計理念
(一)生態理念
生態設計一詞,已被設計師們倡導了很久,幾乎所有的設計中,無論是景觀還是建筑都離不開“生態”。然而當運用到工業園區景觀設計中,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不僅考慮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還可以將工業園區景觀設計作為完善大自然能量循環的一個手段,充分體現工業園區作為城市有機部分的自然生態特征和運行機制。
人類始終是萬物的主體與操縱者,所有的設計最終都是為了人類服務。“以人為本”概括了人的重要性,設計中應處處體現對人的關注與尊重,營造最合適的空間。景觀設計觀念拓展的重要之處在于完善人的生命意義,超越功能主義進入人性設計,超越外在感受進入精神享受。
二、生態工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主要內容
(一)生態防護綠地規劃
長期以來,國內外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置物是造成自然環境污染的主要問題,因此合理規劃園區綠化不但可以提高綠地率,同時可以更有效的凈化園區內的空氣,隔離和吸收有害氣體等。
(二)視覺景觀的塑造
工業園區的綠化設計與其他類型的綠化項目同樣需要巧妙地安排地形、園路、構筑物、水體與植物等設計要素之間的關系,形成良好的視覺景觀,從而塑造舒適化、人性化、生活化的工業園區景觀環境,提高生產者的生活質量,增加人們的歸屬感,促進園區的全面發展。影響工業景觀的視覺元素有許多,如工業建筑的形態、材質、色彩,廠區空間結構及自然景觀等等。然而自然景觀是視覺景觀塑造中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同的植物形態可以塑造不同的空間形態,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不同的植物形態進行配置從而塑造一個良好的自然景觀空間結構,如:大型植物即喬木從形態上可以分為:紡錘形、圓柱形、展開形、圓球形、垂枝形等。下面就展開形、圓球形和垂枝形舉例說明一下。
1、展開形
這類植物有水平生長的習性,寬高度基本一致。展開形植物能使設計構圖產生寬闊和外延感,從而引導人們的視線沿水平方向移動。廠房建筑大多是高度不大,體量較大的平頂建筑,展開形植物能很好的協調各個建筑單體之間的關系,使整個建筑融入一個環境中。
2、圓球形
這類植物沒有明顯的方向傾向,在設計中可以很好的協調整個布局,將其他樹形強烈的植物統一在一起,并且能很好的與環境融合,將環境和自身統一起來。
3、垂枝形
因為枝條向下,這種植物具有明顯的向下的方向性,可以將人的視線向下引導。
三、本土文化特色
本土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當地文化的特色,是歷史文化軌跡發展的根基。對歷史的尊重是對文化民主的體現,對文脈的繼承也是對自我身份的確認。水土孕育文化,文化影響經濟從而造就特定的風土人情,本土文化代表著當地沉積了多年的精神內涵,只有很好的挖掘、繼承、彰顯和運用優秀文化傳統,區域經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樣,工業園區的景觀規劃也是如此,只有充分尊重城市、區域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從中提取獨特的文化基因并進行合理的繹導,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才能展現時代的風貌,達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篇4
【關鍵詞】濱水生態公園;規劃布局;規劃方法
中圖分類號:TU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0-254-01
一、濱水生態公園概念
濱水生態公園是指臨近水體區域而建,專為居民提供觀賞、休閑、游憩、文化交流的公共綠地。濱水生態公園的生態環境對城區布局、改善生態環境、創造怡人的生活、發展空間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規劃布局布局
“兩軸”、“五心”、“六片區”
兩軸:以公園西入口廣場至水上舞臺東西向軸線作為景觀主軸,主要景觀節點沿主軸布置,依次為主入口廣場、水上噴泉、麒麟閣、水上舞臺。北入口至公園中心的高臺建筑為景觀次軸。這一主一次兩條景觀軸共同構成整個公園的骨架。
五心:公園中心的高臺建筑為一心、公園西入口廣場為二心、游船碼頭為三心、南湖賓館為四心、水上舞臺為五心。五心即五個主要景觀節點,通過景觀主軸聯系起來,豐富了公園的景觀骨架。
六片區:整個公園分為六大功能區。分別是水景區,利用挖湖的土方堆起的山及山頂的高臺建筑以及水上舞臺,垂釣平臺。生態密林區,種植景觀林為主,起到美化環境,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入口景觀區,開放的廣場形成大氣的公園形象,雕塑廣場體現出整個公園的靈魂,水中音樂噴泉成為這個景觀序列的。休閑娛樂區,包括拉膜廣場、麒麟山莊、游船碼頭;南湖賓館,在公園的西北角布置集商務洽談,住宿接待,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四星級賓館。觀景區,在公園的東南角堆起假山,成為公園的至高點,山上的觀景亭也成為了欣賞景觀的最佳位置。
三、濱水生態公園景觀規劃方法
(一)道路交通規劃
1.三級道路網設計
全園道路系統采用自然式布局,把各景區、景點串聯起來,形成道路網絡。路網規劃由陸上游與水上游組成,全園分一級、二級、三級道路形式。
一級路形成環路,貫通全園,并聯系各主要景點,大都與水相臨,增加融合性。路寬4米,可通車,方便公園管理施工、消防。
二級路為連接各景點的紐帶,路寬3米以自然線形為主,根據景觀需要的不同選用不同的鋪裝材料和鋪裝形式,如紅石板、透水磚、沙石等,并根據功能需要采用變斷面的形式,如轉折處不同寬窄,坐凳、坐椅處外延邊界,園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寬窄不一,曲直相濟,園路多變,生動而有活力。
三級路1.2-2米寬,是各區內的游覽步行道,作為紐帶聯系一、二級道路及全園各主、次景點,路面采用接近自然樸實無華的天然材料,如卵石、天然塊石等。通過行走卵石路,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又不失園林一景。
公園停車場共兩處,結合主出入口位置進行綜合設置。
(二)豎向規劃
公園現狀地勢平坦,為增強公園的吸引力,著力營造山水自然風光特色,在公園東南部設有主山體,高度10米,為植物景區造景創造條件,同時成為公園的制高點和主要觀賞面的綠色背景,其他區域適當設計1.0-1.5米不等的高低錯落、連綿起伏的山丘和緩坡,并點綴景石,用以分割空間,組織交通。這些地形的設計,豐富了園林空間層次和變化,使公園更加貼近自然,穿行期間,可領略同一景觀的變幻。
(三)駁岸規劃
整個湖面的駁岸規劃以自然式緩坡駁岸為主,整形式平臺駁岸為輔,自然式塊石駁岸和自然式卵石駁岸并存,追求一種自然原生的狀態。
(四)給水和排水規劃
1.人工湖用水通過超級支渠引入的黃河水和人工蓄水兩種方式。
2.生活用水連接市政管道,公園噴泉、跌水用水利用河水循環使用。
3.公園消防用水,需合理的引進供水管網布置和配套工程設計。
4.綠化灌溉用水,直接利用河中水,并根據植物的分布,制定不同的灌溉方式,如噴灌、滴灌等先進設備技術,避免綠地漫灌用水,杜絕浪費。
5.各類廣場及公園管理區采用組織排水和自然排水相結合的方式,其余區域以自然排水為主,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沿地面自然排放入人工湖中;生活污水和廢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五)植物景觀規劃
綠化規劃設計在整個環境規劃設計中處于極其重要的位置,是整個環境設計的核心內容之一。
植物規劃總體做到:“綠樹蔥翠、百花爭艷、四時有景、多方景勝”。植物的配置,以適地適樹為原則,以深根性或根系發達的鄉土樹種為主,考慮有經濟價值的樹種,并充分考慮季相變化,喬、灌、藤、草、花配合,復層群落式栽培,落葉樹與常綠樹并重,彩葉樹與芳香樹種配合,形成三季觀花、夏秋觀果、冬季有綠、季相豐富的特色景觀。
主要樹種有:銀杏、紫葉李、地被菊、紫薇、旱柳、泡桐、榆葉梅、荷花、香蒲、玉蘭、側柏、合歡、水蔥、垂絲海棠、國槐、等。
(六)夜景規劃
公園主要道路設置高桿燈,其余道路和景點設置庭院燈、草坪燈、照樹燈、地埋燈、線型燈等景觀燈具。采用多回路的照明系統,平日照明與節日照明分層次控制,達到實用、經濟、美觀的綜合照明效果。游船碼頭、麒麟閣、水上舞臺、麒麟山莊等主要景點在景觀照明上突出夜晚的燈光效果。公園夜色中的景觀照明,使公園更顯活力,人們在夜色公園中因美麗的夜景而心曠神怡,整個南湖公園處在流光溢彩之中。
(七)緊急避難場所的規劃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口的過度集中,健全城市防災系統已成為一項不容忽視的艱巨任務。在城市各類防災系統中,公園綠地是一種既能為城市居民提供自然游憩空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同時又能發揮避難疏散重要作用的場所。公園大型綠化活動場地、綠化停車場、廣場設計為緊急避難場所,包括西側主入口廣場、北入口廣場、拉膜廣場、樹蔭停車場等,平時是休閑娛樂的場所,災時作為棚宿區。
參考文獻:
[1]魏強.城市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研究[J].魅力中國,2010(1).
篇5
關鍵詞:城市公園;濱水環境;生態設計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標識碼:A
一、生態設計的原理
生態設計簡單地說就是在設計中重視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協調主要是指保證物種的多樣性,減少資源的掠奪,維持生物生存環境的質量,通過保證生態環境的正常工作來提高居民生活環境的質量,促進社會與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涉及的方面比較廣泛,不僅包括設計理念的生態性,還有材料的選擇、節能環保等等細節工作。生態設計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體現當地特色
生態設計一定要重視設計的原始性和地方性,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進行相應的設計,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設計效果。首先要尊重當地的歷史文化,將歷史文化與生態設計結合在一起。其次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例如陽光、水、土壤以及地形等,將不同的自然資源結合,能夠更好地實現生態設計。最后是合理地選擇當地的物種,這樣的物種不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生長環境,還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成本。
2、保護資源
保護不可再生資源是實現生態設計的基礎和前提,盡量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設計中有意識地樹立保護資源的理念。設計中保持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合理科學地利用光、風等資源,引進先進的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還要充分利用當地廢棄的資源,為這些廢棄的資源賦予新的功能,這樣的設計方式可以大大減少其他資源的利用。
3、體現自然
隨著經濟建設腳步的加快,人們與大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特別是城市居民很難感受到大自然的風光,因此在城市公園設計中要體現自然,讓居民在城市中也能體驗自然。這樣的方式在改善環境的基礎上,還讓人們樹立了正確的環保觀念。
二、城市公園濱水環境生態設計的重要性和內容
(一)城市公園濱水環境生態設計的重要性
水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城市居民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很容易接觸到水,水資源在整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設計應用中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現在很多的城市為了增添美觀,會在很多的廣場前設置一些噴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新意。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我國的水環境也受到嚴重的破壞,水資源缺乏現象越發明顯,人們開始意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水資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了水資源人們根本無法生存,經濟更不能得到發展。城市公園是城市居民接觸大自然的主要場所,與水環境也有緊密的關聯,所以加強城市公園濱水環境的生態設計十分必要,為城市今后的生態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城市公園濱水環境生態設計的內容
城市公園濱水環境的生態設計主要包括維持當地水資源自然面貌的特征、水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以及協調水資源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等工作,為城市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1、維持水資源自然地貌特征
為了加快城市建設的步伐,人們過分地開發水資源,給當地的自然地貌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整個城市水資源的穩定和功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使得城市受到水澇災害危害的可能性增加。要想真正發揮水循環系統的作用,必須要恢復原始的面貌,維持水資源自然面貌。
2、水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城市水資源受到污染已經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很多濱水環境的城市中的水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湖中的動植物越來越少,城市環境更加惡劣,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面對這種情況相關的部門必須要采取積極的措施解決水資源污染的問題,嚴格控制工廠排放的污水,恢復水資源的生態功能。
3、協調水資源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
工業革命以來,為了實現經濟的發展,很多的城市不惜損害環境的生態功能,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水環境的破壞。隨著濱水環境污染情況的加重,如何處理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成為城市發展首要解決的問題。水環境與經濟發展是相互作用的關系,只有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同時還能為居民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
三、城市公園濱水環境生態設計的方法
(一)岸邊環境的設計
岸邊環境的設計是整個生態設計的基礎和前提,岸邊環境是聯系濕地和陸地的紐帶,在實際岸邊環境時要盡量保證自然狀態,這樣的設計可以促進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發展。岸邊環境的設計的關鍵在于駁岸的設計,駁岸設計要遵循結構穩定性原則、地域性原則以及親水性原則,前兩個原則主要是保證建設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后一個原則是為了凸顯當地的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不同的原則會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一般駁岸的處理方式分為自然原型駁岸、自然型駁岸以及人工型駁岸三種,不同的處理方案會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但是設計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證生物的多樣性和水環境的質量。岸邊環境的設計可以根據實際的環境設計相應的小橋和道路,既可以讓人們接觸各種濕地環境,還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還可以在公園內設計一定的親水設施,吸引人們接觸大自然。
(二)濱水植物的設計
植物是生態環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既具有生態意義還具有觀賞價值,所以加強植物的設計是生態設計的重中之重。濱水植物的合理與否直接決定了城市公園濱水環境的生態功能,所以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一定要將具體的濕地環境與設計原則結合在一起,才能制定出最佳的設計方案。城市公園中的濱水植物有觀賞型和凈化污水型,不僅要營造出良好的觀賞環境,更重要的是發揮植物凈化污水的作用,提高水質。植物的選擇十分重要,首先要了解各種植物的屬性和預期會達到的效果。優先選擇當地的植物,外來的植物品種需要長時間適應生存的環境,還會給當地的植物造成威脅,所以盡量減少外來品種。其次是要保證植物的搭配,植物之間的合理搭配不僅可以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不同植物之間的功能也能實現互補,增強植物整體凈化污水的能力。
(三)濱水生物生存環境的設計
濱水生物也是濱水環境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魚類、鳥類以及兩棲類,不同生物對于生存環境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異,所以要根據生物具體的情況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生存生物棲息地的設計首先是選擇地方,盡量選擇較為隱蔽的地方,避免生物受到人類的干擾;其次是了解植物與動物之間的聯系,引進相應的植物體系,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最后是根據生物的生活習性來設計相應的棲息地,設計出來的棲息地要保證食物鏈的穩定,整個生態系統能夠正常的運行,還要講棲息地進行分類,可以分為觀賞區和保護區。
四、總結
總而言之,要想真正實現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的健康協調發展,必須要重視自然環境的生態設計,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城市公園濱水環境的生態建設要從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本地的水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實現經濟和自然環境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梁.城市濱河公園景觀改造設計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2.
[2]夏偉靜.城市生態水景觀設計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2.
[3]劉錚.城市公園生態設計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2.
篇6
[關鍵詞] :生態景觀 美學 文化
當今,“生態景觀設計”、“自然美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所推崇。生態景觀設計不僅僅改善了生態環境,其同時反映了生態文化、地方性文化的特色。隨著科學和景觀學的進步,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有新的景觀格局的規范標準,但景觀文化內涵將永遠是我們設計的靈魂。因此,對于景觀設計師來說,生態景觀設計最主要的挑戰不僅是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而是要體現出生態文化概念,體現出當地的文化底蘊與美學價值。
一、生態景觀中的美學價值
生態景觀特指由地理景觀(地形、地貌、水文、氣候)、生物景觀(植被、動物、土壤和各類生態系統的組合)、經濟景觀(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土地利用、產業過程)和人文景觀組成的多維復合生態體。它不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觀,還包括了無形的個體與整體、內部與外部、主觀與客觀間的系統耦合關系。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生態設計只是停留在“解決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環境品質與美學的要求日益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審美觀念逐步影響到周邊生態環境的景觀格局。Mozingo認為生態景觀設計應與文化和美學相結合。文化內涵與美學價值是當今生態景觀標志性的特點。尤其是在都市化地區的生態景觀,更應該強調生態,美學和文化領域之間的共存(Mozingo,1997)。生態景觀中,美學的體現并不僅僅體現在景觀的外在與表面,人們對自然的審美觀點還來源于本身對美學的感知與理解力,文化背景和其對生活的體驗(Eaton, 1989)。正如Mozingo在她的文章里提到的:“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體驗,對生活與文化氣息的感受和理解是判斷景觀質量的基礎,生態與美學的融合將傳遞給人們生活的氣息,審美的感受。”(Mozingo,1997)
因而,現代生態環境設計的領域將不僅僅局限于生物圈、環境改善的范疇內,而需要與美學,審美共存。
二、生態景觀中的文化價值與其重要性
在生態與美學融合的同時,生態景觀是反映當地民俗文化,風土人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和農村,人們會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觀特色;熱帶地區與寒冷地區的不同的景觀特色更讓人一目了然,這即是景觀體現出的不同的文化特色。在城市中,生態景觀往往反映出設計師們的意圖,形形的景觀元素,例如模紋景觀,植物景觀標識等,其不僅僅體現一個城市、一個農村、一個風景區的特色,同時還包括了對市民與年輕一代的教育意義,給人們傳遞各式各樣的文化信息。Lyle在她的文章里也提到:“自然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自然與生態環境是人類文化的一面鏡子,自然揭示了人類的想法與社會文化特征(Lyle, 1994)。”生態景觀設計應在自然與人類文化中掌握平衡。因此,在處理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中采取合理和正確的方法。
綜上所述,在生態景觀設計中,不僅僅要體現“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理念,“生態美學”與“文化內涵”均是同等重要的,其體現了我們的社會文化與對美學的感知,它是我們社會形象的體現。景觀形象的抄襲和仿效將讓我們背離自己文化特色。我們要延續我們自己特有的生態景觀形象,要繼承與發揚已有的景觀文化傳統——從鄉土文化到民俗民風,實現景觀美學的提升與當地文化創新。在接下來的段落,我將以澳大利亞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為例,闡述生態景觀設計中美學與的文化的體現。
三、澳大利亞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生態景觀設計
項目概況
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第三期 ——從Doncaster路至Springvale路,1997年建成。以Jackie Ross和Tract為首的設計師們在東部高速公路兩側設計了一個7公里長的生態公園(圖片1),公園總面積約為400公頃。作為高速公路第三期擴建的一部分,設計師們在高速公路兩側設置了一系列不同高度,紋理,色彩的混凝土隔音墻。隔音墻將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分為內外兩部分——內部為高速公路段,外部為景觀生態公園。生態公園包括5個濕地,超過17公里的自行車道,大大小小的景觀節點與Koonung生態河道形成了東部高速公路兩側的綠色走廊(圖片2)。此外,設計師利用內外景觀對比與特色隔音墻打造的手法幫助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保持警覺,提高駕駛樂趣,給駕駛員以公園散步的感覺。同時,根據當地風俗,景觀植被特色,項目對兩側的生態公園進行了生態改造與修復工程。
當工程完成后, 高速公路兩側生態走廊的水渠與Koonung河道被重新修復。大大小小的濕地與河道相連,環境改造工程將Koonung河道內的污染物和沉積物引入濕地內的生物降解池進行分解與吸收(圖片3)。生態補救方案同時還包含美學和社會的益處,設計師利用道路與河道開挖的土方在高速公路南側創建了一個山谷公園,營造了很多沿途的風景與景觀節點,提供給附近居民騎車上班的自行車道。生態公園內400萬棵植物全部來自當地的樹種(圖片4)。魚類與其他生物已逐漸回到生態公園中,經修復的河道與動植物群落重新建立起當地自然生態系統。
(2)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隔音壁內側的景觀美學
墨爾本東部高速公路被其兩側的隔音壁分割成內外兩個迥然不同的空間——隔音壁之內的高速路,隔音壁之外的生態綠地。景觀與環境設計的創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設計師的美學理念與對生活的體驗。在高速公路內外,設計師創建了兩種不同的景觀體驗。 (5 Figure.)
篇7
關鍵詞:生態設計 和諧平衡可持續性發展
一.研究的背景
在當代,隨著環境質量的急劇惡化和全球資源的減少,人們對未來發展越來越焦慮,這種焦躁不安直接影響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使其不能正常發展。所以,景觀設計作為緩解二者關系的有效途徑,對于生態目標的追求已經超過對其功能性與藝術性的注重,生態設計是景觀設計發展到今天的必然趨勢。是城市能夠持續性發展的良好的鎮定劑。
在歐洲“景觀”一詞最早是出現在《圣經》里面的,它是被用來描寫皇城的美麗景色。可以說它是在視覺美學的角度上誕生的,并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仍然堅持以視覺美學角度來理解景觀。然而,景觀生態學思想的誕生給了人們不小的沖擊,它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詮釋景觀與生態的關系。
早在1939年,德國著名的地理學家Troll就提出來“景觀生態學”的概念。他把景觀看作是“人類生活環境中空間的總體和視覺所觸及的一切整體”。景觀生態學就是把地理學上研究的自然空間關系與生態學上研究的生態功能方法相結合,即研究景觀整體的結構和功能,是一個總體的范疇。他提出景觀生態學是研究生物的最高層次的生態學。
生態景觀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
2.1生態景觀的重要性
如果說農耕時代的景觀設計是人類對自然景觀的對抗過程,而工業時代的景觀設計是人類對其自身創造的工業化景觀的消極對抗過程,以信息社會為背景的景觀生態設計則是要人類對整體景觀的各元素進行主動安排和協調的過程,這意味著人們不再將單一景觀元素作為設計對象,而是同時把構成景觀整體的所有元素都作為設計點和目標,最終使景觀系統結構和功能達到整體優化。
由于現實生活中環境的逐漸惡化,生態景觀逐漸為中外設計者所關注,對它的研究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而日益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城市景觀,作為城市的外部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的有機體,是人類活動的重要的室外場所。城市景觀作為連接自然與人類生活的主要媒介,它的景觀構造直接反映了人們生活環境質量的高低。
目前我國城市建設正在快速的發展,城市環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城市系統在自然演變與城市發展間的相互關系更加脆弱。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走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道路,才是城市及城市景觀的出路。
加強城市的生態景觀設計,對我們居住環境的改善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社會成員的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加強自身的生態理念的培養,因為有了一個根深蒂固的理念,才能更好的督促我們的行為,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從而使我們的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生態景觀的重要性是可持續性的,它不是占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一條長遠的道路,關系到我們的子孫后代。
2.2 我國目前的現狀
相對于國際上的景觀生態學研究而言,我國景觀生態學的發展歷史還很短暫。從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的學術刊物上才正式出現了景觀生態學方面的文章。目前,中國正面臨這一景觀設計革命的挑戰。
中國現在環境面臨的問題:
(1)城市人口急速膨脹,居民的基本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因此生態設計就被放到了不顯著的地位上,使得不被人所重視。
(2)戶外集中的大面積的休閑空間非常缺乏,這就造成了人們在工作中承受的壓力無處宣泄,造成廣大居民身心不能得到舒緩。
(3)土地資源極度緊張,因此想通過大面積的綠地來緩解環境的途徑較難實現。
(4)財力有限,對林地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不到位。
(5)自然資源有限,整體的自然環境比較脆弱。
(6)外來文化的入侵,使得自己本身的文化得不到充分的認識與利用。
諸多原因都導致了走城市的生態景觀設計這條路的重要性及它的艱巨性。
所以,采用逐步實施城市的生態景觀設計方案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三.生態設計的基本原理
景觀生態設計它的基本原理:
自然優先的原則:設計時要以保護自然為前提;既要劃定預留出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又要防止城市開放空間中自然生態景觀的喪失,借以來根據其承載力來設計人們的活動空間,以確保人與其他生物共生的開放空間。
.整體設計的原則:景觀生態設計是一個對人類環境整體的設計,它考慮的因素是綜合性的,而不是僅僅指的一小塊孤立的景觀。景觀生態設計最終的目的就是使環境整體得到和諧。
設計適應自然的原則:在設計師設計時要遵循自然本身的“設計”,最大程度的做到因地制宜。好的設計就像為某人量身定做的衣服,如果換了主角,就不合身了。同理在做綠化設計時往往會出現為了視覺的美觀而生硬的栽培不符合當地環境的樹種,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傷害。
《爾雅-釋地》有:“邑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墑”這種同心圓式景觀類型劃分方式反映了人為活動強度在自然景觀基相中的遞減關系,是現代景觀生態學中景觀類型劃分模式的原始模式。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景觀只是打著生態的旗號,而它的本質仍然是以觀賞性和利益為主,遵循自然的理念在設計中占得比例少之又少。
在國內生態設計的案例中,最為成功的要數成都的活水公園了。
優秀案例分析
成都活水園,占地24000多平方米,它位于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公園形狀是一“魚”形,象征活力和健康,也成了該設計的亮點之一。游人往往從魚嘴而入,走向魚尾。而沿著河岸又恰好在公園散步,游賞全景。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護"為主題展示國際先進的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污水的城市生態環保公園,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中由“濁”變“清”,由“死”復“活”的生命過程。整個過程全都是依靠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沒有一點現代工業的痕跡,利用水力學,生物學等原理,原本死氣沉沉的水隨著游人的腳步,在一個個池子中流過,一點一點變清,顯得是那么的自然,毫不做作。
成都活水公園主要由“人工濕地生物凈水系統”、“自然森林群落模擬”和環保教育館三個主要部分構成。其中,“自然森林群落模擬”這一景觀是廣泛分布于公園各處綠地中。隨著凈水系統和自然森林群落的組合運用,讓“公園”的功能得以更完善地體現和發揮,在多是人造混凝土景觀周圍布置令人舒適的綠色植物,不僅可以作為與凈水系統相對應的軟質景觀,而且也具有分割限制游覽空間的作用,讓公園的多功能性和人與自然魚水難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總結
作為景觀設計師,他所做的事情不僅僅是讓設計出的作品多么美麗,視覺上多么震撼,他最主要的工作是滿足人們的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能夠和諧,使兩者達到平衡,使人們的生活質量達到最優質。因此,景觀的生態設計是設計師必須遵循的原則,人脫離自然而獨立存活的可能性是零。大自然對與我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對于現在一些人對自然不節制的破壞行為,最終會導致我們承受不了的后果。
只有堅持城市的生態景觀設計,堅持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的原則,我們的生活才會如魚得水般舒適。
參考文獻
[1]俞孔堅等.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與原.中國園林,2001(06)3一10.
[2]程里堯.環境藝術是大眾的藝術.環境藝術,1988(0l):4.[3]高黑,倪琪.當代景觀設計中的生態理念與手法初探.華中建筑,2005(04127一130.
篇8
關鍵詞:旅游景區;原則;生態景觀
Abstract: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 the ecological design idea is appli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ic landscape. The goal i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to meet people's leisure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o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urpose and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as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expound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scenic spot design.
Keywords: tourism scenic area;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
中圖分類號: P90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旅游對于大眾來說不再是奢侈的偶然,近十年來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收入的提高,工作性質的單一化以及交通的日益便利性。越來越多的人更愿意通過旅行來放松心情享受生活,通過對不同國家及地區的人文、自然景觀了解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身心。大到某個國家的旅游規劃與宣傳(如東南亞的泰國、新加坡等),再到某個區域、某個城市的旅游項目拉動(如拉薩、海南、馬爾代夫等),小到山川溪流、地質公園、溫泉度假等。現在的旅游項目層出不窮、活動各具特色,無不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爭相觀摩、一覽風采。隨著旅游業的蓬勃興盛,對景觀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設計不僅僅是藝術化地傳達景觀美化,而且還要考慮景區的經濟性、特色性、主題性以及可持續性。這就要求研究旅游產業的獨特需求,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景觀服務。
1 旅游景區景觀生態設計的目標和原則
1.1 景區景觀生態設計的目標
將生態設計的思想應用于景區景觀的建設中,其目標就是保證景區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在協調景觀的保護與開發利用關系的基礎上,順應和利用自然發展規律,通過一系列生態設計手法營建生態、美學和游憩功能良好的景觀格局,在滿足人們休閑游憩活動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達到景區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
1.2 景區景觀生態設計的原則
(1)體現景區的地域、人文特征
首先,區域自然條件是因地制宜設計的基礎,是景觀特色的體現,設計中要注重尊重景區自然演進的過程和鄉土材料的使用,將帶有場所特征的自然因素融入在新的設計之中。其次,一個適宜于景區的景觀生態設計,首先應考慮當地傳統文化給予的啟示,再結合現代景區發展的需求,延續與創新傳統文化,才能使設計作品有立足和發展之地。
(2) 充分利用與節約自然資源,減少能源消耗
景區景觀生態設計中,要注意摒棄掠奪式的開發,合理地利用自然的過程、廢棄的土地、原有材料或新技術等,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本,達到減少資源消耗的目的。
(3)建立完善的景區生態系統,讓自然做功
讓自然做功這一原理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系統自身的能動作用,減少設計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在景區景觀生態設計中,讓自然做功就是要尊重和保護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規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對原有環境的負面影響,充分發揮自然系統的能動作用。
(4) 顯露自然,維護地區整體山水格局的連續性
景觀生態設計強調不單設計景觀的形式和功能,而是通過自然元素及過程的顯露,讓人們感到自然的過程,以喚起人們對自然保護的意識。景區往往是一個區域水系、山體植被生長的重要空間,應在其設計中注重維持自然的山水格局,起到維護地區整體山水格局連續性的作用。
(5) 保護和建立多樣化的鄉土生境,創造豐富的景觀
生物多樣性維持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健康和高效運轉,景觀生態設計就是要尊重、保護和建立多樣化的鄉土生境。大多數的景區都是處于多種動植物棲息的邊緣地帶,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有意識地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作為重要的設計指標,通過保留、恢復、再生等多種方法,創造豐富的景觀。
2旅游景區生態景觀設計的個案分析
1998年,世界上第一座以水為主題,集水環境、水凈化、水教育于一體的活水公園在成都建成,它的修建源于成都府南河污染的治理工作。整個公園呈魚形設計,以魚水難分的成語借喻水是生命之源,在模擬自然生態的基礎上,構建人工河流生態系統,展示河水的自然凈化過程,喚起人們對水環境的關注和保護。
在公園的設計中,生態景觀設計的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2.1外型設計因地制宜
活水公園所處地段人口密集,河岸狹窄,河岸離護河通道的距離不足300m,公園的魚型整體設計充分考慮地形,巧妙地將長條狀外型有機地溶入到了狹窄的河岸地段。
2.2構思突出地域文化
“因水而興,也因水而亡”,是成都這座城市與水的密切聯系的真實寫照,活水公園體現出了這種親水的關系,整體的魚型設計突顯出了魚與水之間的聯系,隱喻了成都人與水的依存關系。
2.3充分展示自然生態的能動作用,維護生物多樣性
公園中建立了完善的人工生態系統,旁邊府南河的部分河水穿過公園,依次流經厭氧池、流水雕塑、植物塘床、養魚塘等水凈化系統,最終經過大自然的洗禮重歸府南河,水由濁變清。盡管每天只能凈化200m³的河水,但清晰、完整地演示了污水的沉淀、吸附氧化還原、微生物分解等污水凈化過程。
生態系統的核心部分由6個植物塘、12個植物床組成。外形仿造了黃龍寺五彩池的景觀,種有浮萍、鳳眼蓮、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蘆葦、香蒲、茭白、傘草、菖蒲等喜水植物,周邊伴生有各種魚類、青蛙、昆蟲和大量微生物,充分地體現了對生態多樣性的維護功能。
2.4 建設、管理過程中強調公眾參與
對府南河整治的提出緣起龍江路小學的同學給市長的一封要求救救母親河的公開信,在公園的修建、管理的過程中,非常重視聽取公眾的意見,爭取公眾的理解和支持,這一系列的舉措,對于一個公園長期的管理和維護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2.5 積極的生態、環保宣傳,具有教育意義
作為全世界少數幾個在城市中心建造的水源生態處理場所,活水公園是難得的環境教育范本,公園的解說牌上,以中英文對照的方式說明如何通過自然作用凈化水的過程。該設計對于吸引游人,尤其是兒童,并對其進行環保宣傳教育大有裨益,讓孩子們切身感受森林與水的關系以及大自然的力量,景觀在帶來美的同時,向人們傳達出一種生態、環保的理念,激發其對于自然環境的關注與熱愛。
如今,活水公園已經成為成都市民活動、休閑的理想去處,公園曾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際環境設計獎等多項榮譽,目前,國內已逐漸有一些仿建的實例,如上海的夢清園、世博園西區的后灘公園等,都采取了生態凈水模式,該模式還將在未來運用于更廣泛的景區和城市建設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世博園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全球108個備選案例的激烈競爭中,成都活水公園是最早入選的案例之一。在世博園試運行的6b內,活水公園就吸引了數萬人,人氣頗高。該展例還是世博園永久保留的案例之一,隨著世博園和后續參觀人數的增加,將會吸引更多的游人,這份榮譽讓成都活水公園名聲在外,讓更多的人知曉、了解成都、四川的生態景觀建設,向更多的人傳達生態環保的意識和理念。
3 結語
總之,旅游景區生態景觀設計是以生態原理為基礎,目標是實現景區的建設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其對保持、加強景區的景觀特色和質量,維持景區可持續發展,提高區域整體生態環境質量,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生態系統都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篇9
因此,房地產商也隨著市場的利好以及公園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敏感瞄準了概念地產(主題地產),如景觀主題地產、環保主題地產、文化主題地產、休閑主題地產、智能主題地產等,房地產商的營銷開始從單純的賣樓盤轉向更多地關注環境和文化,倡導社區新的生活方式。開始“以景觀公園的名義”做地產,景觀公園的“出鏡率”也越來越高,“景觀公園牌”已經成為一張市場競爭的王牌。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的房地產居住小區與園林景觀的開發結合,以及住宅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兩者還沒有完全的結合在一起,兩者之間仍存在的許多問題與不足住處,沒有真正的實現房地產與園林景觀互動。
一、房地產住宅小區開發與園林生態景觀結合的背景原因
經過調查分析[1],房地產開發與園林生態景觀結合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都市人向往自然舒適的愿望日益強烈,返樸歸真的心態使都市人要求居住區既在城市中處于出行的方便位置,又要求它能作為獨立的空間所具備盡可能多的“自然性’。
2、房地產開發商在近年的房地產規劃設計中,基于綠化已開始注意到園林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認識到了適當運用園林生態景觀能起到營造環境、調節氣溫、渲染環境、豐富生活空間等諸多作用。而且隨著這種物業暢銷所帶來的利益的驅動,他們加大了房地產開發與生態景觀結合的力度。
二、房地產開發與園林生態景觀的關系
許多學者認為,園林生態景觀密切結合房地產住宅小區和其他所有面世或尚未面世的市場產品一樣、都是房地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與階段的產物,它為市場提供新鮮養分的同時,并且并不意味著達到最優或終結,而是有助于房地產物業的自身完善和發展。
園林生態景觀是從生態學中抽象出來的概念[2],它以自然為基礎,以學習、研究、享受風景和動植物等為目的,以在受到干擾比較小或沒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區域為活動范圍。聯系到房地產業,選擇和營造良好的園林生態環境是人居的首要條件。運用到現代房地產業中,對于人居生態環境而言,要求我們特別注意居住區和自然環境的結合和協作。
本人認為居住區的生態環境應是:
①具有較好的日照、空氣和通風條件,遠離釋放有害氣體的工廠及鐵路等有強烈噪音的地段。
②在綠化設施中,要考慮生態綠化和景觀綠化的結合,多栽一些可以釋放有益氣體或可以減少塵埃的樹種。
③住宅單體設計要注意日照和穿堂風、保溫和節能等生態問題。
④室內綠化設施對改善住宅的生態環境也有著很好的作用。
三、為什么房地產開發要與園林生態景觀結合
專家們認為,房地產開發與園林生態景觀結合有著十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隨著工業經濟發展的成熟和新型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人們在日益緊張的工作生活之余,將越來越趨向于以生態休閑的方式消除疲勞、舒適身心。在這種新形勢下,與園林景觀結合的房地產物業對于房地產開發商或潛在的消費者來說,都意味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在現代房地產業中,開發與園林景觀結合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注意眾多房地產,就會發現其中或多或少地提到了“園林生態環境”的概念,有的則以園林生態居住區自稱。人們選擇房地產物業,將物業的園林生態環境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素和決策依據。城市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才能發揮城市特有的聚集經濟與規模效益,但同時又不能無序擴張,因為,無論從經濟、生態還是從社會的角度出發,生態環境過大都與可持續發展成負相關關系。
四、房地產開發與園林生態景觀結合的趨向定位
房地產業的發展與園林生態景觀的發展,之間必然存在許多困難、多種矛盾和沖突,所以這就需要這兩者之間的協調,而其中關鍵又在于合理的定位。因為定位是房地產銷售策劃的核心。房地產的銷售策劃必須跟隨消費者的欲望趨向,找準自身的園林景觀趨向定位,以合理而高效的形式、技巧去謀求消費者的青睞。
在房地產營銷策劃過程中,園林景觀趨向定位策略的決策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直接決定著房地產銷售策劃的訴求重點,并成為房地產市場劃分消費者市場,進行系列宣傳的基礎。
關于房地產開發與園林生態景觀結合的趨向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3]:
1、功效定位法。從房地產物業的功效的角度定位是滿足消費者“上帝”心理需要的一種方式。
2、市場定位法。每一種房地產物業,一般都有特定的目標市場,把產品推向有利的市場,必然要在消費者“上帝”的心目中留下印象。
3、利益定位法。從利益的角度定位,就是針對特定的房地產消費市場,強調房地產物業的利益與好處。
4、名牌定位法。
⑴功效定位法,這種方法主要是突出房地產物業的特殊功效,吸引有園林生態景觀需求的消費者。而且,這種功效必須是舉一反三的,越具體越好,才能深入“上帝”的心,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上海的望春都市花園,它在做望春都市花園銷售策劃時,強調的不是自己的一般功效——居住休息,而強調的是一種感覺、視覺、聽覺上的功效。這樣它的銷售策劃功效定位非常準確,迎合了消費者將家庭和花園合二為一的心理需求,同時與望春都市花園名稱環環相扣。
⑵市場定位法,關鍵要對市場進行定位,制定他所要面對的目標,特定人群。例如,上海的國際華城以事業有成的白領階層為目標市場,所以其開發就比較側重于成群的別墅區,適宜觀光度假、修身養性,而且推出買別墅送游艇的促銷活動;同時推出假日出租業務,室內裝修考究,能夠體現居住者的身份和氣派。
⑶利益定位法,這些利益與好處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必須是真實的、實實在在的,能夠滿足消費者“上帝”的心理與生理需求。例如,北京亮馬河大廈的銷售策劃,迎合了消費者對水景的需求,在“宜人的環境”上大做文章:綠色掩映,亮馬河波光粼粼,令人心醉神怡。
⑷名牌定位法,在如今的品牌經營社會中,有許多產品是名牌,許多企業名氣很大,它們的名字就成了一種名牌,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和很高的聲譽。追隨名牌,不僅包括對名牌產品的追隨,也可以包括對知名度高的企業的利用。例如,廣州麗江灣以“水邊的香格里拉”為賣點,以香格里拉飯店這一旅游行業知名品牌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為云南三大生態旅游產品之一的香格里拉的名牌效應,營造了一個房地產名牌產品。
五、園林生態景觀對于房地產住宅小區的啟示
園林生態環境應成為房地產物業開發的主導思想。由此看來,園林生態景觀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時期發展和完善房地產的思路。[4]
主要有如下具體的啟示:
(1)對于與自然園林生態景觀結合緊密的房地產物業,應該盡可能地利用自然賦予的優勢,在兼顧景觀效果的同時,重點落在結合朝向、風向、防止江河帶來的噪音等方面考慮房地產物業分布的合理位置與必要的設備構件上。
(2)對于仿自然的園林生態景觀的房地產,應避免嘩眾取寵,一味地追求自然園林生態景觀的規模。自然生態景觀暗含著這樣一個要求,即在房地產開發中,應避免過多的人工層次的修飾。我們從不排除適當的自然生態景觀能起到豐富空間范圍和調節小環境氣溫的作用,但一旦面積過大,則挖池造山平地的舉措本身是對生態的一種破壞,得不償失。所以,對于這一類房地產物業,重點應放在如何協調好自然生態景觀與其他環境的關系,合理地發揮自然生態景觀的作用.當然,關于房地產物業的本體建設仍不能放松,通風、采光、防污染等與居民息息相關的問題仍應放在開發商的重要考慮范圍之內。
六、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的意義
作為住區小區,住宅環境是不可再生資源,住宅的開發空間也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在住宅小區設計中,景觀設計的巨大功能也就顯得非常重要和無與倫比。
因為景觀既可以打通各個功能區的連接,使大型中央綠地服務住宅區的功能得到充分體現,使樓盤的商業價值得到最大提升,又能促進周圍住宅的發展,進而產生巨大價值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七、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環境的規劃應該包括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及人文環境等。設計需要堅持以下三個原則:人性化原則、協調性原則、整體性原則[5]。
1、人性化原則,人是居住小區的主體,是具體的使用者,只有最大程度地滿足人的需求,才能使居住小區的活力得以再生,因此,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景觀園林環境設計之中,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及社會關系與社會心理方面的需求。
2、協調性原則
居住小區的園林景觀規劃要與周圍的自然、人為環境相互協調,充分利用規劃設計手段,將景觀與住宅、道路、公建配套、市政配套進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組合,創造有序流動的小區空間系列。“人—建筑—環境”在規劃設計中予以充分的體現。
3、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是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的“靈魂”。通過整個小區的園林景觀空間組織、住宅建筑群體布置、小區的整體色彩等,構造小區的整體形象。同時,也要保證彼此間的協調,強化社區總體特征,形成自然、幽雅、有序的社區空間環境。
目前在我國國內,設計行業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資質、資格制度。從而導致了一種現象: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建筑,但誰都可以做景觀。而實際上,景觀設計要求的是做大范圍的小區景觀規劃,而不是等建筑建好了再進去栽花種樹這樣簡單的事情。所以我國的景觀實施過程非常不完善,過程簡單,設計師僅僅是被動的安排一些類于花草樹木的景觀實施過程。
八、結語
一個住宅小區景觀環境的好壞,不僅反映規劃設計水平,也是居民文化素質、文明程度的反映,又是社會管理、物業管理水平的反映。從住宅小區的不平衡發展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性發展,反映了我國住宅建設中“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的更新和建設的良性發展。在做好建筑設計的同時,優化居住小區的整體景觀環境質量必將成為今后的發展方向。
因此,在現代商品房的建造中,住宅區園林景觀不僅具有物質的屬性又具有藝術的屬性,是供給業主享用的環境空間。在山石、樹木的組合過程中,結合人的智慧,營造出一個藝術化的空間,優秀的園林景觀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特殊商品。自從景觀建設與房地產結合在一起,生活的外延也逐漸豐富起來,人們開始體會到園林景觀的深刻內涵,買房,已不僅僅看建筑的質量,也開始關注小區內園林景觀建設的好壞,買房,買的是一種環境,更是一種生活,所以,“買不買房看環境”的客戶,在業內已經非常普遍。
我們要認真對待、設計住宅小區的景觀設計,每個住宅區要有適合自己的園林景觀,營造出有特色的居住環境。同時房地產商們也要跟上目前房地產住宅小區與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避免誤區;社會上也要大力培養我們需要的高級景觀人才,他們不僅要懂得綠化工程、花苗養護,更要懂得綠色經營管理與景觀設計,這樣才能使房地產住宅小區與景觀密切聯系,使兩者互動,真正達到小區景觀對房地產業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應月芳,楊林.談生態景觀與房地產開發的結合[J].城市開發,2000,6.
[2]張躍西,汪海.生態經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104-108.
[3]吳明玲.建筑是人類的精神導師[J].房地產世界,1999(5):54-56.
[4]杜偉.房地產營銷策劃十要點[J].企業研究,2000(1):24-27.
篇10
關鍵詞:公園;人工濕地;植物景觀
Abstract: the artificial wetland is the park of appears more landscape for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tland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wetland plants benefited from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ark wetland plants the flaws of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artificial wetland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park; Artificial wetland; Plant landscape
中圖分類號:J52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人工濕地景觀,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生態、經濟環保的水體景觀已在各類公園中得到了實踐,公園中人工濕地景觀的表現得益于濕地植物的選擇與應用,本文通過總結植物應用時需注意的若干問題,提煉亮點和歸納不足,為人工濕地的植物選擇與應用提供參考。
1人工濕地及濕地植物概念
1.1 人工濕地
公園中的人工濕地,是模擬自然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人為營建的濕地生態系統,各類公園中所造的水體或改良的水體,如池塘、湖泊、河流等均可納入人工濕地的范疇[1]。
1.2 濕地植物
公園中的濕地植物,是指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和一定生態功能且能適應水生和沼生環境的植物[2]。
2人工濕地植物選用現狀分析
2.1人工濕地植物選用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人工濕地生態景觀建設中,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濕地植物的選擇種類,還是濕地植物的應用方式,都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擴展和提升,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仍需值得關注。
2.1.1應用類型單一
在當前人工濕地植物類型采用上,常以挺水植物應用為主,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應用為輔[1]。
2.1.2缺乏合理搭配
就人工濕地中植物群落建構而言,缺乏美學和生態學原理指導,多以單一種類成景為優勢,蓮,荷,應用占主導地位。
2.1.3冬季景觀單調
目前,選用的濕地植物多數屬冬季葉枯型,冬季早春常綠品種應用相對較少,缺少季相變化,冬季景觀單調。
2.1.4 植物景觀營造雷同
這一現象在新建的人工濕地中尤為常見。
2.2人工濕地植物選擇與應用探討
植物是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也是景觀組成的重要因素。對人工濕地進行設計時,即要考慮植物種類的多樣性,也要考慮所營造植物群落的穩定性。植物選擇時,即要滿足各自的生態習性,又要考慮對水體污染物處理的能力,兩者互相補充;同時兼顧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的藝術手法,根據植物的姿態、葉色、葉形、花色、花期等進行和諧配植,取得優美的景觀構圖。要營造高質量的人工濕地植物生態景觀,必需在選用植物上加大并加深研究。
2.2.1觀賞特性高
所選擇的人工濕地植物需具有較高的觀賞特性,如個體外形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可觀花、觀葉或莖桿等,并且整個植物群落營造的景觀效果能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
2.2.2具水質凈化功能
人工濕地的建設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改善城市過于單一化的生態系統,促進城市良性生態環境的建設,并產生顯著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因此,所選用的濕地植物應該有凈化人工濕地水質的作用,如能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態的營養物質、吸附和富集重金屬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質等。
2.2.3營造的植物群落具有穩定性
在人工濕地植物的應用搭配中,應盡可能多選擇生長周期長,生長速度較慢的植物種類,這樣營造的植物群落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方便維護管理。
2.2.4配置講究生態、景觀并重
應用于人工濕地中的植物即要有景觀價值,又要有生態意義(抗污染、凈化水體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園林景觀類型多樣性,豐富園林空間[2]。兼具景觀與生態功能的濕地植物材料,在園林水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結合周邊景觀的基礎上探討如何合理布置各類濕地植物,形成美觀且具有生態價值的景觀很重要,其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1) 立面設計在進行植物景觀配置時,除了應遵循圖案美觀、線形流暢外,還要考慮立面上的景觀與生態合理配置[3]。如將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配置在同一水域的同一個水區中,不僅物種多樣性可增強水生植物的群落穩定性,維護更為長久豐富的水生植物景觀,同時對水體防止富營養化或重金屬污染可起到更大作用,實現水生植物在生態水景中的重要意義。
(2) 巧用色彩人工濕地中的景觀可以通過植物色彩的組合,表達或熱烈、或寧靜、或開朗、或內斂的情緒。在進行濕地植物配置時應考慮不同植物葉色及花色的組合效果。
(3) 質感搭配植物材料的質感是指植物表現出來的質地,比如軟硬、輕重、粗細、冷暖等特性。植物的質感有精細、中等、粗糙三類[4]。不同的植物外觀表現出不同的質感,使人們產生豐富的心理感受。精細型質感的植物表現出柔軟、纖細、婀娜多姿;粗糙型質感植物則表現出強壯、剛健,往往成為視覺的焦點;中等質感的植物則作為以上兩種類型的過渡,將整個濕地植物景觀統一成一個整體。
(4) 注意冬季景觀營造因冬季枯草期的出現,濕地植物冬季至初春景觀普遍比較單調,應充分利用習性不同的濕地植物群落間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預,解決冬季人工濕地景觀綠化問題。浙江地區,濕地植物絕大多數為落葉性狀,只有少數表現出常綠特性,因此在景觀設計中必須補充與改善現有濕地植物種類,營造較好的人工濕地冬季生態景觀。
2.2.5選用合適的生態配置模式
園林中的人工濕地常以不同形式存在,常常有其作為個體的獨特性,在進行植物選用時,應充分尊重場地現狀進行合理設計配植。
(1) 寬闊水域的濕地植物應用該種配置模式以營造濕地植物群落景觀為主,主要考慮遠觀,植物配置注重整體大而連續的效果,濕地植物應用主要以量取勝,給人一種壯觀的視覺感受。
(2) 小面積水域的濕地植物應用小水域主要考慮近觀,其配置手法往往比較細膩,更注重植物景觀單體的效果,對植物的姿態、色彩、高度有更高的要求。該種類型的人工濕地注重水面的鏡面作用,故植物應用不宜過于擁擠,以免影響水中倒影及景觀透視線。水面上的浮水植物與挺水植物的比例要保持恰當,否則易產生水體面積縮小的不良視覺效果。
(3) 河流式人工濕地植物應用對于河流式人工濕地,可在岸邊布置一些挺水、浮水植物,如再力花、水蔥、睡蓮等,來柔化河道邊緣生硬的駁岸。兩岸的濕地植物景觀營造要求所用的植物材料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彰顯出節奏與韻律。
2.2.6建立評價體系
對于快速發展的人工濕地事業,必須盡快的在城市綠地系統中建立一套有關濕地植物景觀分析與評價的科學體系,為人工濕地植物景觀營造提供一個參照。
3結語
濕地植物是人工濕地中重要的一個因子,加快人工濕地的建設,必須注意植物的選擇與應用,植物選擇與應用的好環,直接影響著人工濕地景觀建設效果和生態效益的體現。濕地植物的配置不僅僅是一個觀賞效果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關系人工濕地生態系統是否穩定的問題;唯一時的視覺享受比較短暫,利用美學原理和生態學原理進行濕地植物配置,才是人工濕地植物生態景觀設計中應遵循的原理。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開發選理出一大批適合當地生境,又具有較好生態景觀效果的濕地植物,促進人工濕地生態景觀建設這一領域的快速健康發展。
四、參考文獻
[1] 駱世明,吳銀寶.人工濕地植物篩選的研究[J].草業學報,2004,(5):39-45.
[2] 李志炎,唐宇力.人工濕地植物研究現狀[J].浙江林業科技,2004,(7):56-57.
- 上一篇: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下一篇:經濟學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