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濕地公園管理模式

時間:2022-04-02 11:03:51

導語:淺析濕地公園管理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濕地公園管理模式

摘要:從完善管理制度、創建考評體系、探索監測體系、構建宣教體系的角度出發,介紹了蘇州市濕地公園管理模式。從確保濕地公園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到制定量化考核方式,再到提高濕地公園科研監測和科普宣教水平,闡述了具有蘇州特色的濕地公園管理之路,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濕地公園;管理;蘇州;生態文明建設

蘇州被譽為江南水鄉,境內河流縱橫,湖泊密布,眾多的江河湖田賦予了蘇州豐富的濕地資源。全市有太湖、陽澄湖等300多個湖泊,有長江、京杭運河等2萬多條河流,自然濕地總面積2687.62km2,全省排名第三,內陸湖泊濕地面積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市有濕地公園21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8個、市級7個。濕地公園是濕地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地區濕地保護成效的展示區、濕地保護理念的展示點。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濕地保護與修復、城市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數。蘇州經過近幾年的探索,以建設“健康的生態濕地城市”為目標,不斷強化濕地公園監管,走出了一條具有蘇州特色的濕地公園管理創新之路,對促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建章立制,完善濕地公園政策體系

1.1加強制度建設。2012年2月,頒布實施了江蘇省首部地方濕地保護法規《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規定了市級濕地公園的申報程序,強化了林業主管部門對濕地公園的監督管理職責。2012年還配套出臺了《蘇州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規范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創新提出濕地公園星級動態評定制度。2016年6月,印發了《蘇州市濕地保護規劃(2016-2030年)》,建立濕地公園淘汰退出機制,使全市濕地公園總量維持在20個,不斷提升濕地公園質量。1.2健全管理體制。在全省率先成立獨立建制的濕地保護管理站,負責全市濕地保護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成立由政府部門和科研院所專家組成的蘇州市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為開展濕地公園監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組織保障。全市濕地公園均由所在地縣級市(區)政府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公園的保護和管理工作。1.3嚴格紅線監管。2013年6月,蘇州市市政府公布《蘇州市級重要濕地名錄》(102個),將市級以上濕地公園全部納入市級重要濕地紅線管控范圍。嚴格執行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紅線,濕地公園每年開展兩次自查評估,禁止未經批準擅自開展不符合總體規劃的建設內容。2017年起,委托專業單位采用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每年對全市21個濕地公園開展濕地面積變化動態監測,規范濕地用途管理,對隨意侵占濕地的行為進行嚴格監管。

2明確目標,創建濕地公園考評體系

2.1探索生物評價指標。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生物評價指標,提出“濕地好不好,鳥兒說了算”,用鳥類多樣性、水環境質量和宣教工作3項指標作為考評依據,對全市濕地公園在同樣標準下進行綜合評估排名、評定星級,通過每年的《蘇州市濕地保護情況年報》向社會公布,并報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主要領導,也向相關部門、市民發放宣傳,促進了各級濕地公園爭優創先的良好氛圍。2.2創新考核評估模式。從2017年開始,對市級以上濕地公園實行建設管理自查評估常態化,每年開展自查評估2次,自查評估圍繞濕地公園的建設規范、科研宣教和濕地恢復情況等內容,要求公園對存在的問題排出負面清單和整改時間表,蘇州市林業局針對自查情況和實地抽查情況2次通報給屬地政府。對連續兩年存在突出問題并整改不到位的濕地公園,提請市政府撤銷其市級濕地公園牌子或提請上級撤銷其省級、國家濕地公園牌子,強化濕地公園的行業指導監督。

3科學修復,探索濕地公園監測體系

3.1統一監測標準。2018年2月,了《蘇州市濕地公園科研監測和濕地宣教指南(試行)》,明確濕地公園開展常規鳥類多樣性和水環境質量監測,并對監測內容、方法和頻率進行了統一,鳥類多樣性監測要求國家濕地公園每月監測一次,省級濕地公園兩月一次,市級濕地公園每季度一次,水環境質量監測每月一次。每年統一時間報送數據,并對報送格式進行了規范統一,為開展濕地健康評估提供數據支撐,同時作為濕地公園考評的依據。3.2構建監測網絡。在太湖三山島國家濕地公園內建成“江蘇太湖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設置了張家港沿江觀測點、同里濕地公園、天福濕地公園等20個市級濕地監測點,形成全市“1+20”濕地監測網絡。濕地監測以鳥類多樣性、水環境質量為主要內容,選取大型湖泊濕地、中小型湖蕩濕地、沿江灘涂濕地等不同類型生境,開展長期和系統的監測研究,為濕地公園的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數據。3.3運用監測數據。通過對鳥類、水環境等連續監測發現的問題,科學指導濕地公園采取分區管理、恢復濕地植被、營造鳥類棲息地等措施,更好地保護濕地生態系統。例如,昆山天福國家濕地公園在鳥類觀測中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短耳鸮,以此為保護目標開展了棲息地修復,同時為鳥類和其他生物營造更豐富的生境。改造后公園鳥類種數增加57%,成為濕地公園棲息地修復的典范。

4講好故事,構建濕地公園宣教體系

4.1建立濕地自然學校。以“感悟自然規律,學習守護濕地”為宗旨,以“一個部門、一支隊伍、一套課程”為基礎條件,創建蘇州濕地自然學校。目前,已成立天福濕地自然學校、同里濕地自然學校、沙家浜濕地自然學校等10所濕地自然學校。同時,成立濕地志愿者隊伍,目前已達70多人,主要致力于濕地公園的課程設計、生態講解員培訓、濕地水鳥觀測等,并組織編寫《我的濕地秘密:鳥兒篇》《蘇州四季野花》《蘇州常見鳥類66種》《蘇州常見蜻蜓、蝴蝶、水生植物卡片》等科普讀物和鄉土教材,為濕地自然學校的活動提供支撐材料。4.2加強宣教人才培訓。2014年起,每年舉辦全市濕地公園宣教培訓班,逐步建立蘇州環境教育系統培訓體制,啟動環境教育人員資質認證機制。培訓體系課程采取學分制,每套課程修滿并考核通過后,給予結業證書,修滿相應學分后,將授予“蘇州市濕地環境教育講師”初級、中級、高級證書,證書在全市濕地公園通用。2018年,蘇州市濕地站聯合昆山天福國家濕地公園和臺灣環境友善種子團隊,共同建立“蘇州昆山天福實訓基地”,成為蘇州乃至全國的濕地保護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刈哉竭\營以來,已承辦國家林草局8期、江蘇省林業局1期、湖南省林業局1期、蘇州市濕地站4期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6期,共20期培訓班。4.3加快提升宣教能力。借助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加快學習發達地區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常熟沙家浜、昆山天福、吳江同里、太湖湖濱等國家濕地公園均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臺灣關渡自然公園、臺灣環境友善種子等團隊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宣教能力明顯提升。全市濕地公園開展的自然教育活動從2015年的55次增長到2019年的357次,常熟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將紅色文化資源與綠色濕地資源結合,形成了“沙家浜紅綠新學堂”環境教育產品,成為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19年,常熟沙家浜、昆山天福和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被中國林學會授予全國首批“自然教育學校(基地)”稱號,吳江同里國家濕地公園入選13家精品自然教育基地。5結語濕地是蘇州重要的生態名片,濕地公園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圍繞制度建設、考核評價、科研監測和科普宣教的內容介紹了蘇州當前的濕地公園管理模式。目前,濕地公園已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我們將繼續積極探索,把濕地公園建設好、保護好、宣傳好,努力打造成生態文明建設的蘇州樣板。

作者:周婷婷 李欣 張影宏 朱錚宇 單位:1蘇州市濕地保護管理站 2江蘇太湖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