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景觀設計案例分析范文

時間:2023-08-01 17:39: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園景觀設計案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公園景觀設計案例分析

篇1

現代景觀創意設計是一個涉及面很廣泛的實用設計,所以相應的案例分析在具體研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將從國內著名公園景觀創意設計來進行案例分析,主要案例為上海后灘公園創意設計。

上海后灘公園是2010年世博園的核心綠地景觀,也是探索上海城市發展與自然之間的協調關系的重大課題,該設計榮獲2010年ASLA唯一年度大獎———杰出項目獎。后灘公園的分區可以概括為“三帶一區”,即濱江蘆荻帶、內河凈化濕地帶、梯地禾田帶和原生濕地保護區。濱江蘆荻帶位于場地北側,是由種植蘆葦和荻草而形成的生態濱河岸線,整體自然而親切。內河凈化濕地帶位于場地中部,主要是與黃浦江水相通的人工濕地,通過各種水生植物建立起濕地生態凈化系統,為世博園區提供景觀用水,是后灘公園的核心內容。梯地禾田帶則利用防洪堤與濕地之間的高度差,形成錯落的梯田,其中可以種植五谷與經濟作物,是公園的過渡地帶。原生濕地保護區完整保留了場地內濱江原生態灘涂濕地,建立濕地保護區,為動物提供棲息地。由此可見,后灘公園的創意化設計要素主要是圍繞在生態因素之上,如何建立城市與自然之間的協調關系是其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設計上的一個重大突破與創意。因此,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要實現創意化的突破,必須兼顧景觀的生態原則、文化原則、功能原則,實現既有功能,又有文化內涵,還具有生態友好性特點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景觀創意設計元素

1現代景觀創意設計中的園路

在現代景觀創意設計中,園路設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園路是引導人們在景觀區中進行玩賞的駐足空間,其設計與景區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相結合而共同組成園林景觀。所以,園林道路也是園林的脈絡,它的規劃布局以及走向必須滿足其使用功能,并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例如,在國內著名西溪濕地公園中,其園路設計就非常具有創意特色,一條50m寬的多層式綠色景觀長廊將環繞保護區,猶如一條綠色的綢帶,“綢帶”自外而內由常綠高喬木、低喬木、灌木、草本植物、水邊植物五個層次組成,不僅可觀賞,還有著提示漫游線路、限制隨意進入等導引功能,因而其創意化設計兼顧了景觀的審美特征以及功能性質兩個方面,并實現了完美的結合,如圖1所示。再如,德國里姆景觀公園的園路設計,用筆直的路徑和軸線切過大塊的草坪,打破原來單一的靜止狀態,產生流動的感覺,同時也產生層次空間的變化,給人們一種規整又不失協調的感覺。園路設計首先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則,需要因地制宜而有明確的方向性,因為作為園林的導向脈絡,其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游人的景觀體驗。在園路設計中,主路要能貫穿整個園區,聯系到各個風景點,從而形成景區的骨架,而支路和小徑則可以蜿蜒綿長,以增加游賞情致。此外,園路設計還必須要遵循協調原則,即其設計要與周邊的環境相吻合,彼此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整體的景觀設計。但是園路并非只能進行中規中矩的設計,除了主次分明和協調原則以外,園路還可以進行各種創意變化,例如在整體走向上具有一定彎曲度,創造出視覺上的層次感,或者在園路兩旁進行一定的裝飾和點綴,使其更具對比與協調,營造視覺的感染力。

2現代景觀創意設計中的鋪裝

地面鋪裝在現代景觀創意設計中也很重要,它是指用各種材料對地面進行鋪砌裝飾,其鋪裝范圍較廣,包括園路、廣場、地坪等等。地面鋪裝在景觀設計中具有劃分和組織空間的作用,可將整個景觀區域的各個空間連成整體,而且鋪裝還能避免地面泥濘難行,為人們提供良好的休息場所。例如,在西溪濕地公園中,其鋪裝設計就極具創意特色,西溪公園采用的是普通的磚石進行鋪裝,但是其設計卻與眾不同,將一塊塊磚石進行有序的排列,形成“西溪濕地”這幾個漢字,既有導向作用,也很有創意特點。德國里姆景觀公園草坪中的鋪裝很有創意,幾塊石碑坐落在草坪上,更加顯示出硬質與軟質的對比,因其與眾不同而產生了分離感。這一構成要素暗示著一種領域性的空間,非常巧妙。景觀創意設計中的鋪裝設計在具體實踐中需要關注質感、色彩、尺度等方面的設計因素,好的鋪裝設計既有指引功能,又具審美意境,可為整體景觀增添設計效果。創意化的鋪裝設計還可在其紋路上進行豐富想象,使得一般材質性的鋪裝設計更具視覺審美感。

3現代景觀創意設計中的水景

水體景觀設計是現代景觀藝術中的設計難點,但也常是點睛之筆。水的形態多種多樣,設計師如果能在景觀設計中充分、合理的運用水景的特點,那將會給整體景觀增添更多的情趣。例如,在國內著名長興仙山湖公園中,其仙山湖水域面積約為10km2。湖中有一長堤貫穿東西,將整座湖分為南、北兩片。仙山湖景區由仙山和仙湖兩個自然的山水組成,仙山湖景區生態環境非常的優越,植被、濕地、動物以及人文構成了一個豐富的生態鏈,其地貌景觀非常的獨特,各種生物豐富而繁茂,還云集了很多非常珍稀的天鵝在此安家,這是極為難得的自然生態現象,在視覺上有著極強的創意化特征,給人帶來了清新、自然、舒暢的感受。現代景觀創意中的水景設計不僅需要明確水景是為觀賞還是嬉戲等功能以外,還需要注重與整體空間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只有考慮因素周全的水體設計才能給整個景觀增添色彩。

4現代景觀創意設計中的植物

植物是現代景觀創意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植物的景觀是單調而又乏味的。在具體的景觀植物設計中,設計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植物類型進行適當的設計與規劃,并遵循相應的形式美規則,如對比與協調原則、均衡與穩定原則、比例與尺度原則、節奏與韻律原則等等。例如,在長興仙山湖濕地公園的植物設計中,其創意設計也主要根據生態化元素進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長興仙山湖濕地歷史悠久,在多年的人為干預和自然演化中,逐漸從原始的原生態濕地演變為次生態濕地,因此植物種類的豐富性會給整個生態系統帶來重大的影響。仙山湖的規劃遵循“生態優先、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植物復種、有害植物清除等措施,對仙山湖濕地的植物資源進行了科學的保護和恢復,從而打造浙江特有的濕地生態品牌,全面提升浙江的生態、環境質量和國際旅游名城品位。因此,整個濕地公園不僅僅在規劃原則上具有創意性,而且還形成了一種品牌效應,非常獨特。再如:俞孔堅教授設計的天津橋園公園,利用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復過程,形成不同水位和鹽堿度條件相適應的植物群落,將地域景觀特色和鄉土植被引入城市,獨具特色。因此,植物設計必須遵循相應的審美法則,找到與整體景觀之間的平衡點,這樣才能使得景觀設計變得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但是,植物在景觀設計中也可進行各種創意化設計,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審美和生態習性,設計師如果根據這個特點和栽植地的生態條件相結合,考慮局部與整體的效果,合理配置,也可做出很多創意變化,最普通的如將植物本身進行一定的排列形成各種圖案,或者將不同植物的顏色進行一定的編排,也能創造出具有豐富的視覺效果和創意化特色的景觀設計。

篇2

景觀設計類課程教學有其特殊性,理論內容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培養較重要,筆者提出按“理論+專題”教學,理論為基礎,結合專題實訓,并結合就業市場,確定由理論講解和設計訓練兩個主要模塊。每一部分都有其目標性、啟發性,讓學生逐步理解此學科在專業中的教學特色與程序,緊貼現在景觀設計課程的現實意義,掌握專業設計方法。

(一)基礎理論專題

景觀設計屬于實用類藝術,研究與表現的是三維空間設計,在教學中規劃設計原則、設計方法、設計程序是必須掌握的知識。課程可以分為幾個專題:

1.古典園林景觀專題,對于古典園林景觀的的認識,主要結合不同的時期的景觀形式介紹。搜集資料,讓學生對所選的特定時期的景觀進行分析,以論文的形式提交作業。加強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科的歷史發展做簡介的教學方法。

2.景觀設計程序與表現專題。了解景觀設計的流程,從草圖到方案體現出理論知識的細節,在設計表現中如何應用。逐漸使學生對課程形成完整的認識體系。

3.景觀設計的具體內容專題。授課教師應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分析,選出有重點、難點知識,并按照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及思維方式,系統性地對知識點歸納,結合景觀實際案例,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了解世界景觀教育發展的趨向,以及國內景觀設計的現狀,根據目前發表的景觀類教材及資料,總結出課程學習中較合適的理論框架:

(1)導論(國內外景觀的歷史發展現代景觀的形成);

(2)設計元素(山石、植物、水體、建筑等);

(3)結構及功能分析(空間劃分、景觀流線、景觀節點、中心景觀區);

(4)景觀設計表達(通過美學原則,應用藝術表現手法進行方案呈現);

(5)單項實訓(庭院、公園、住宅區、廣場等)。

(二)景觀設計實踐專題

課程內容堅持以增強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為導向,按照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規律調整各部分前后程序,使之更加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盡可能多結合景觀設計新思維、新觀念進行設計體現,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并結合作品展示,同時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其中設計實踐的內容以單項設計、公園景觀、居住區景觀等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更貼近的內容為主。整套的設計方案包括總體設計圖和詳細設計圖。總體設計圖包括設計說明、總平面圖、景觀分布圖、功能分析圖、交通分析圖、主入口設計圖(平面、剖面、透視圖)、效果圖。詳細設計圖包括地形標高設計圖、地面鋪裝設計圖、照明設計圖及植物的配置圖、鳥瞰圖及材料的列表。總平面圖展示了方案的總體布局,包括山、水體、植物、建筑物的布局。設計說明完整地闡述設計者的設計理念,說明構思,深化設計主題。功能分析圖清楚地將整個區域劃分為幾個區域,結合設計構思分析各區域的合理性。如何運用植物、建筑、山石、水體等園林物質要素,以一定的科學、技術和藝術規律為指導,充分發揮其綜合功能,因地、因時制宜地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形成有機的景觀,以便創造衛生、舒適、又沒的生產、生活環境。因此,既需要學習景觀設計的構成要素、風景構圖等等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又需要學習景觀規劃的專業知識。教學中結合教學和實踐,讓學生全面了解現代景觀的發展趨勢,了解景觀有哪些要素,并通過設計創意景觀,從而把握景觀設計的設計要領,為將來從事景觀設計打下牢固基礎。

二、景觀設計實訓內容

在現階段景觀設計教學存有的問題中,怎樣通過實訓或者專業訓練使得教學方法更加合理,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實際需求,教學效果更加明顯顯得尤為重要。在景觀設計教學中,結合小區規劃課程教學進行了“專題式”教學實踐。通過側重點不同的四個專題進行了教學實踐。從局部到整體,從小尺度設計到大尺度空間設計,循序漸進,讓學生感受景觀設計的各部分表現。

(一)單項設計

針對道路鋪裝、植物景觀、山石造景、水景、建筑形體設計分別進行練習,主要鍛煉學生對景觀設計的意識,形成對基礎理論的緊密結合,同時對于學生的手繪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例如進行某庭院設計,繪制平面圖,在繪制中理解景觀元素的應用,空間劃分方法等設計理論,結合平、立面圖設計,體會景觀立體空間的變化,繪制效果圖。

(二)居住區公園設計

居住區公園相對綜合性公園面積較小,由于公園這一景觀分支,既類似中國古典園林和西方古典園林源頭的樣態,也是現代景觀由19世紀工業革命后,美國發起保護自然景觀的城市公園運動的主旨,可為藝術類景觀專業著手訓練的、有關綠地規劃和生態發展層面的設計類別。公園設計中要求的尺度不是太大,但在公園景觀設計中會把前面的單項設計加以應用。嘗試運用景觀設計原則和方法,由被動到主動思考。逐漸練習其對于場地空間的宏觀把握和設計能力。

(三)居住區設計

在景觀元素和小尺度的公園設計基礎上,更進一步的景觀要求是有關人與景、人與人這兩對密不可分關系相協調的實訓內容,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在設計中居住區設計是應該掌握的實訓內容,所以,可虛擬或者選擇一些附近樓盤進行訓練,也可以選擇有特色的居住區景觀進行設計練習。從對方案的構思,到分析已有的方案,把設計過程遇到的問題,聯系實際提出解決方案。在居住區設計的作業中,要求學生尊重設計原則,發揮設計靈感,從自然環境中找出設計雛形,講求藝術,但也注重使用功能,創造適宜的居住環境,將主題與風格相結合,合理處理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四)綜合性設計的要求

公園、居住區是環境藝術類專業景觀設計練習的內容。總結公園、居住區及其他類似空間的特征,設計元素與空間如何更好地處理。從形態處理、主題創意及生態理念,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與景觀實用性相結合,營造更加宜人的環境。教學實訓中分成若干小組,模擬設計公司的流程,了解景觀設計程序。在景觀設計中,有借鑒有創新。在景觀設計表現環節,要求學生采用手繪表現,鍛煉其手繪表現能力,后期結合軟件進行修改和排版。實訓成績綜合以下進行考核:設計創意、設計表現、設計說明、版式及打印效果,團隊合作等,考核內容和方式以全面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為目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內容,更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的考核,對圖紙繪制的考核,也不局限于考核學生應用某一種工具,綜合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對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效果。以上的方式能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但學生設計能力創新能力不夠,需要在實際項目中完善,在實習和畢業設計中采用多種方式鼓勵,引導學生參與實際項目,培養學生的設計和團體交流,在實踐項目中注重設計內容,設計程度上要提高方案設計能力。

三、結語

篇3

關鍵詞 居住區規劃景觀設計綠色住區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什么是建筑?這個問題看似容易,卻難以回答全面,畢竟,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都離不開建筑。顯然,與我們最密切相關的建筑,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居所,我們日常生活之地。

居住區整體環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在物質社會發達的當今,人們對居住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需求,于是有進步。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房地產對于居住區的開發,均以環境優良為加分項,景觀設計在居住區規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使景觀設計與居住區規劃相得益彰,成為了規劃設計師們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1、居住區規劃

居住區規劃的定義為:對居住區布局結構、住宅群體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務設施、綠地和游憩場地、市政公用設施和市政管網各個系統進行綜合的具體的安排[【1】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1】。

居住區的出現可追溯到春秋至漢的里坊制,當時說的“里” ,(“里”在北魏以后稱為“坊”),也就是居住集中區。雖然里坊制采用封閉性管理措施,但作為居住區規劃的雛形,棋盤式的街道將城市分為大小不同的方格的最初形態,與現今的居住區道路系統組織作用相仿。而接著出現的里弄、街坊、鄰里單位等居住區形式,均構成了居住區規劃的演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根據居住區規劃的歷史演變,不難看出,住區景觀從里弄屋宅的門前大樹,到街坊的街頭綠地,再到鄰里單位的綜合開敞綠地,最終形成了現代居住區的景觀環境體系。

圖1里坊制 圖2里弄

圖3街坊 圖4鄰里單位

圖5現代居住小區

2、居住區規劃中的景觀設計

居住區規劃如同一個結構完整的系統,由住宅建筑、道路交通、服務設施及公共綠地等組成。如果說住宅建筑、道路交通、服務設施是居住區的硬件,那景觀環境就是軟件,她的設計風格是否與住宅建筑風格相協調、她是否能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親和場所、她是否體現真正的綠色環保……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居住區規劃中景觀設計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故此,對于居住區規劃中景觀設計,與公園景觀設計等將有很大區別。

居住區景觀的設計包括對基地自然狀況的研究和利用,對空間關系的處理和發揮,與居住區整體風格的融合和協調。包括道路兩側綠化的布置、水景的組織、路面的鋪砌、照明設計、小品的設計、公共設施的美化處理等等,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義,又涉及到視覺和心理感受。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注意整體性、實用性、藝術性、趣味性的結合。

首先,應注重居住區整體環境景觀的風格統一性。

隨著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景觀設計的風格不再單一,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開始關注人們不斷提升的審美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即使業界倡導適地設計,但歐陸風格、法式園林風格、美式自由風格等,還是占據了景觀設計的一席之地。當然,中國式園林風格及現代簡約風格也常見于大型的樓盤中。

為了使景觀環境能為居住區錦上添花,除了使景觀風格與居住區規劃設定的風格相統一外,景觀設計自身的風格選擇也不宜種類過于多樣。例如,現代風格的住宅適宜采用現代景觀造園手法,而地方風格的住宅則適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歷史語言的造園思路和手法。即使在大型樓盤中出現多個不同主題的景觀分區,風格也應該統一于一個方向,做到多而不亂。

圖6歐陸風格 圖7現代簡約風格

第二,應營造“親民”景觀,突出景觀環境的共享性。

景觀設計除了美觀要求外,“親民”也很重要。住區的景觀最大的作用就是為居民所享用,從花草樹木,到亭臺軒榭,以及水體景觀,均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為前提;景觀環境共享性的越大,越有利于達到居民歸屬領域良好的效果。因此,環境景觀應更加關注景觀環境的共享性,不僅為人所賞,還為人所用,使居民生活更舒適性,并創造自然、親近、宜人的景觀空間。

第三,應重視居住區景觀環境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住區景觀環境功能的發揮,故此,植物配置不僅要遵循科學性,而且要講究藝術性,力求科學合理的配置,創造出優美的住區配套景觀效果。

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與其他要素如水體、建筑、住區道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3、案例分析――湛江公園一號商住小區規劃設計

湛江公園一號商住小區從優良的地理優勢和景觀條件出發,突出“城市里的公園,公園里的房子”的生態住區理念。

(1)景觀體系概況

規劃采用中央綜合景觀開放空間的景觀布局模式,使住宅、商業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圍繞3.5萬平方米的大型中心園林展開。對于如此大面積的綜合住區景觀體系,如何把景觀元素通過有效、創新的手法組織起來,并使之受到住戶的歡迎,成為本住區景觀設計的首要問題。

規劃最終通過“三條軸線+五個景觀節點”,并配以豐富優美的植物搭配,構成住區的景觀體系:景觀主軸園林空間從東往西依次為入口廣場區、中心廣場區、親水平臺、景觀湖、湖岸眺望臺、主題公園廣場區、以及位于最高的水潤園,共七大景區領域。多層次的立體景觀設計,打造出極具魅力的大型住區園林空間。

圖8湛江公園一號商住小區規劃設計總平面圖

圖9湛江公園一號商住小區規劃設計景觀構成分析圖

(2)景觀細節分析

――東西向主軸

入口廣場為對稱構圖,圓弧形鋪地配以高大的景觀樹,打造簡潔、大氣的入口空間。進入小區內部,與之對景的是一個大型中心廣場。廣場西側是一個約3000平方米的景觀湖,并設置親水平臺,為居民提供休憩戲水之地。軸線往西,通過湖岸眺望臺,直接對景于中央景觀的核心――主題公園廣場。此廣場采用中心向外發散式的橢圓形構圖,形成整個小區景觀的視覺焦點。同時,幾何感強烈的平面構圖,結合曲水流觴的景觀水系,使整個景觀環境既尊貴大氣又溫馨親切。

――西北―東南向次軸

本軸線從小區西北角的次要入口進入,經百草園至小區泳池,再經景觀湖達中心廣場,最后結束于東南角的下沉廣場處,總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小區泳池同為景觀的一大亮點,它與自然山石相結合,設置休閑游憩區、兒童戲水區、成人鍛煉區等幾個功能區塊,增強了小區居民對中心景觀體系的參與感。

――植物配置

住區綠地是人們休息、游憩的重要場所,為了創造舒適、優美、潔凈的綠化環境,應分考慮樹種的選擇及其配置,才能達到綠化、凈化、美化的效果。

此次大型中心景觀的植物配置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豐富,有變化,避免種類單調,配置形式雷同。樹種選擇和配置方式做到可適合不同綠地的要求。如在住區主要道路兩側以喬木為主,選用花灌木為陪襯;在車行與人行的交叉口,道路邊要配置色彩鮮艷的花壇;在集中綠地的入口處和重點地方,種植體形優美、季節變化強的植物,如珊瑚樹、火棘等常綠灌木,這些花色艷麗、紅果累累的花灌木,能起到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果,更能顯示出綠地的整體美;在住區內部分半私密的庭院綠地中以草坪為基調,適當點綴些生長速度慢,樹冠遮幅小,觀賞價值高的低矮灌木。

圖10湛江公園一號商住小區植物配置效果圖

――綠色住區

小區住宅設計運用了多種節能設備,如節能反饋電梯、雨水收集系統、太陽能景觀燈等等。其中,太陽能景觀燈在造型選擇上與周邊綠化、景觀環境相融合,共同為居住區的綠色環保建設加分。

圖11 景觀視線分析圖(上圖)

圖12 景觀節點意向圖(左圖)

圖13 景觀設計效果圖(下圖)

4、設計感想

篇4

關鍵詞:廢棄工業廠房;景觀改造

1.國內廢棄工業廠房的現狀

廢棄工業廠房在城市特別是工業大城市的構造中占主要地塊。20世紀90年代,隨著城市產業逐漸向服務業轉型,出現了許多廢舊工業廠房,工業廢棄地。而新的城市規劃也有意識地將新建的廠房規劃成片,或者移到郊外,則剩下的零散舊廠房失去了其原有的價值,往往和居民區夾雜一起,顯得格格不入。并因為長時間的空置,無人管理,漸漸成為破敗的景觀。

2.廢棄工業廠房景觀的改造的意義

①開發工業廠房的獨特魅力,從文化角度上,舊廠房環境的生命痕跡在改造后得以適當展示,既保護城市的歷史文脈的延續,又整合破舊的廢棄廠房環境,使得廢棄工業廠房和四周環境協調發展。②參照國外近百年的實踐經驗,可以得出:利用促進保護,將大規模的廢棄工業廠房改造和再利用作為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則,擯棄大拆大建的建設方針,才是為更為經濟、節約成本的方式。③廢棄工業廠房拆卸的建筑垃圾不可自然降解,重建亦會加劇新的環境污染。改造從生態角度來說,則更為健康。符合保護環境的原則。

3.廢棄工業廠房景觀改造的原則

①追求與周遭環境緊密相容的原則:從設計基準入手,對廢棄工業廠房進行綜合分析,從自身擴大到周邊的設施、環境。全面規劃,強調景觀的整體優化原則。②立足于景觀和生態,強調整體秩序美、整體優化的原則:舊景觀和新景觀和諧共生。③強調景觀的特色原則:特色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歷史特定的地區的反應。環境景觀特色主要反映在當地的生活中,特色是指分布于某一地區而不能在其他地區出現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形象、形式。④生態、社會、經濟3大效益相結合的原則。⑤保留其內在蘊含的精神原則。在改造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去注意蘊含在工業廢棄廠房內部的文化素質和情感元素。這些廢棄工業廠房曾經承載著我國經濟騰飛的重任,而且其架構上更多地采用了具有當時時代特征的材料、設計,代表了當時的工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應該與當代景觀元素相結合,給予其更好的展示平臺。

4.案例分析

岐江公園是將國外工業時代遺址改造理論介紹到國內的一次很好的嘗試,本文借助岐江公園這個例子,對這方面的景觀設計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4.1公園概況

岐江公園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區,園址原為粵中造船廠舊址,曾是中山人最為驕傲的國營企業。公園由粵中造船廠舊址改建而成,獲得了全美景觀設計大獎(2002HonorAward,ASLA),是工業遺產保護項目的杰出代表。

作為一個有近半個世紀歷史的舊船廠遺址,過去留下的東西很多:從自然元素上講,場地上有水體,有許多古榕樹和植物群落,以及與之互相適應的生態環境和土壤條件。從人文元素上講,場地上有多個不同時代船塢、廠房、水塔、煙囪、龍門吊、鐵軌、變壓器及各種機器,甚至水邊的護岸,廠房墻壁上的“抓革命,促生產”的語錄。正是這些“東西”渲染了場所的氛圍。

4.2公園設計理念

4.2.1返璞歸真。(1)自然系統和元素的保留:原有其自然資源,例如水體和部分駁岸都保留原來的形式。為了保留江邊十多株古榕,同時要滿足水利防洪對過水斷面的要求,而開設支渠,形成榕樹島。(2)構筑物的保留:對船廠原有的鋼結構、水塔等有特色的建筑進行保留。一個紅磚煙囪和兩個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結合在場地設計之中。(3)機器的保留:大型的龍門吊和變壓器,許多機器被結合在場地設計之中,成為豐富場所體驗的重要景觀元素。

4.2.2增減相宜。原有場地的“設計”畢竟只反映過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當時的審美和價值取向,從藝術性來講,還需加以提煉。中山岐江公園在設計上可謂集百家之長:首先利用原有的嶺南園林的特色環境;其次,在整體格局上借鑒了西方傳統幾何式園林,在此基礎上運用現代的手法加以調整。通過增與減的設計,在原有“設計”基礎上產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藝術化地再現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戲劇化地講述場地的故事,和更詩化地揭示場所的精神。將原有和新增加的巧妙地結合到一起。

4.2.3再生的設計。A材料的再生:包括大量鄉土野草的使用,鋼材的使用;B形式語言的再生:包括工業設計中的直線,方形,米線結構和重復的秩序;C空間的再生:為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生理及心理再生提供空間;D精神的再生:最終通過上述3種再生設計,講述故事,深刻城市的記憶,創造現代精神。

通過設計,在這11hm2的土地上,設計師們不僅保護了中國近代史的生動畫面,再現了中山市市民往常生活的工業時代,也賦予了這些工業遺產以當代意義與價值。公園建成后所得到的各項大獎,說明了該作品總體上是成功的。

篇5

關鍵詞景觀危機;景觀規劃與設計;教學;生態設計

中圖分類號S7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2-0328-01

目前,我國城市人口劇增,工業集聚發展,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城市面臨占用大量土地、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住宅擁擠,水泥硬化嚴重、居民身心健康受到威脅的景觀危機。景觀規劃與設計是解決城市景觀危機的重要學科,該學科以探究人與自然的關系,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標而進行空間規劃、設計及管理的學科。以往,該課程教學多注重設計規范、空間布局、構圖美學等景觀感受層面以及大眾行為心理層面的教育,忽視生態設計層面的教育。要在景觀規劃與設計過程中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地關系,實現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貫徹生態設計的思想,通過生態設計,提高城市品味和環境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景觀規劃與設計教學中,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3個方面采取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向學生灌輸生態設計思想,以加深學生對相產理論的理解。

1尊重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規劃設計結合自然

尊重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指在景觀規劃與設計時應以場所千年來的自然過程為依據,詳細調查分析城市場所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自然要素,設計源于區域自然要素的分析[1]。如美國景觀設計先驅奧姆斯特德借鑒英國自然式園林設計的紐約中央公園,注重用鄉土樹種營造森林景觀,并模仿自然界的湖泊和草原,建造自然田園風光,公園內樹蔭大道及中央林蔭廣場,平坦開闊,四周有足夠的樹蔭,游人最喜歡停留,坐在這里只閑看過往的行人都是一種樂趣。重視自然和鄉土性在美國景觀設計大師哈普林的作品中也得以體現。比如美國演講堂廣場,哈普林從俄勒岡州瀑布山脈中的瀑布和森林的自然景觀中獲得靈感,瀑布及跌水部分采用較粗獷的暴露的混凝土飾面,水瀑層層跌落,最終匯成十分壯觀的大瀑布傾瀉而下,水聲轟鳴,樹林茂密,藝術地再現了大自然中的壯麗水景,在城市環境中為人們架起了一座通向大自然的橋梁。美國景觀師施瓦茨設計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聯邦法院廣場,廣場上水滴狀的鼓丘來自于當地典型的冰丘地形,鼓丘上種植的矮小的短葉松,來自于該州北部森林中一種常見的矮小的先鋒鄉土樹種。俞孔堅團隊設計的上海后灘濕地公園,在對后灘自然環境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灘的回歸、五谷禾田、工業遺存和后工業生態文化”的構思理念,其中以蘆葦、荻、香蒲、水蔥、梭魚草等水生植物營造自然濕地,打破以往的水泥護岸,使灘回歸;在江灘的自然基底上,選用了小麥、水稻、油菜、向日葵江南四季作物,并運用梯田營造和灌溉技術解決高差和滿足蓄水凈化之功效,營造都市田園,喚起大都市對鄉土農業文明的回味,重建都市人與土地的聯系。保留舊工廠的碼頭遺址,營造水上花園與蘆荻觀景臺,保留舊工業廠房之鋼構,演繹為空中花園和酒吧游憩之所,向游人展現工業遺存和后工業的生態文化[2],該設計獲得2010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杰出設計獎。

2滿足生態平衡要求,營造和發揮良好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目前,城市景觀規劃與設計僅停留在“綠化、美化、彩化” 以及游憩與觀賞的功能上,只限于為城市“涂脂抹粉”,而忽視生態服務功能的營造和發揮[3]。

2.1生態系統具有調節氣候的服務功能

在寒冷地區,景觀設計時盡量采用落葉植物與常綠植物搭配,保證冬季陽光充足、夏季遮擋陽光。在熱帶地區或熱島效應顯著的中心城區,可增大植被面積,擴大水面,利用自然因素創造有利的微氣候條件。比如貝聿銘設計的達拉斯聯合銀行大廈噴泉廣場,在設計時考慮當地氣候炎熱,利用水和樹結合設計,讓行走于廣場中的人們感覺如同穿行于森林沼澤地,清新涼爽。

2.2生態系統具有凈化大氣和水體的服務功能

植物生態系統因為具有巨大的樹冠和濃密的枝葉,不僅對大氣顆粒物(尤其是PM10和PM2.5)有很好的捕獲作用,而且對工業區排放的SO2、NOx、FH、Cl2等有毒氣體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所以在火電廠等工業區周圍應該建設較寬林帶,在城市道路兩側,為降低汽車尾氣污染,應該選擇耐干旱耐瘠薄的樹冠高大樹種,吸收有毒氣體,捕獲大氣顆粒物。城市濕地生態系統具有凈化水體的服務功能,比如上海后灘濕地公園,引入黃浦江的水位劣Ⅴ類水,經過公園水生植物生態系統過濾后,將混濁的劣Ⅴ類水變成清澈的可供世博園飲用的Ⅲ類水。

2.3城市生態系統具有吸納雨洪和消減風浪的服務功能

近年來,城市雨洪災害已成為困擾著我國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漢等地的難題。城市雨洪公園的建立為城市雨洪災害防治提供了市政管網建設不能解決的生態途徑,(下轉第345頁)

(上接第328頁)

比如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沿海濕地公園的建設對消減風浪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浙江黃巖永寧公園被譽為“漂浮在風浪上的公園”。此外,沿海地區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恢復對維持濱海生態系統生產力、消減臺風與海嘯方面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態系統在廢棄物的降解和脫毒(比如國內外的垃圾山和垃圾處理廠公園)、土壤的改善和再生及水土保持、提供美感、文化和智慧啟迪以及提升人文精神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服務功能。

3保護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維持城市生物多樣性

目前,景觀破碎化和島嶼化是快速城市化和人類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動不可避免的產物,對生物多樣性有巨大的負面影響。要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維持動植物生存最小的生境斑塊面積和斑塊的異質性,在斑塊之間構建有利于動植物遷徙和擴散的廊道[4]。因此,城市景觀規劃與設計要以景觀生態學為指導,找出景觀結構與功能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將已破碎化的景觀通過公園、道路、居住區、濱水區、廣場、小游園等綠地系統的重建連接成更具可持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保持和維護鄉土動植物種群及其生境的多樣性,保持有效數量的鄉土動植物種群;保護各種類型及多種演替階段的生態系統[5],如美國的城市公園運動和英國的大倫敦綠地規劃。另外,植被作為生物棲息地的基礎,在生物保護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各類景觀規劃設計植物群落配置過程中,要根據物種的生態位原理實行喬、灌、藤、草、地被植被的合理配置,并且選擇各種生活型(針闊葉、常綠落葉、旱生、濕生、水生等)以及不同季相變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建立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長期穩定共存的具有物種多樣性的植物群落,如紐約中央公園的植物群落配置[6-11]。

4參考文獻

[1] 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M].黃經緯,譯.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2] 俞孔堅.2010上海世博園:后灘公園[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 吳師強.運用園林生態學基礎理論建設生態園林城市[J].熱帶林業,1996,24(3):125-131.

[4] 尹海偉,孔繁花,祈搖毅,等.湖南省城市群生態網絡構建與優化[J].生態學報,2011,31(10):2863-2874.

[5] KONG F H,YIN H W,NAKAGOSHI N.Urban green space network development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Identification based on graph theory and gravity modeling[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0,95(1-2):16-27.

[6] 呂鵬.現代園林設計發展趨向研究――“無設計”[J].北方文學:下,2013(3):116-117.

[7] 劉銳.淺談綠色設計[J].北方文學:下,2013(3):218.

[8] 劉爽.景觀生態設計初探[J].山西建筑,2013(9):206-207.

[9] 侯德財.生態建筑設計與建筑設計生態化趨勢[J].建材與裝飾:中旬,2013(2):1-2.

[10] 陳金香.園林生態設計探討[J].建材與裝飾:中旬,2013(2):13-15.

[11] 張慧,王淮梁.論地域文化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承載與再現--以池州市香格里拉濱河公園景觀設計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45-46.

基金項目 河南省第八批省級重點學科專項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 彭舜磊(1974-),男,河南駐馬店人,講師,博士,從事景觀規劃與設計教學及生態學研究工作。

篇6

關鍵詞:園林景觀 人性化 設計

1 概述

1.1 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概念 人性化設計是由人體工程學發展而來的,最早起源于歐美國家。是在工業社會中人們開始大量生產和使用機械設施的情況下,人們探求人與機械之間的協調關系時產生的,它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有40多年的歷史。如今,人性化設計已經應用于建筑和室內設計、園林設計專業領域。園林景觀的人性化設計是指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人的生理結構以及群體不同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性格特征等需求因素,對設計對象分類優化,使之更加適用、更加舒適,以使使用者或服務對象能得到最佳使用體驗和滿意度的設計過程和方案。具體體現在以人為本,不但要滿足各層次、各年齡階段人的生理需求,還要關心他們的心理需求、行為需要、情感需要。目前,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常常會忽視人性化的問題,沒有做到實用第一,景觀第二。 如很多設計師只可以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或只關注景觀節點的設計,而不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其空間布局、內部設置等,忽略了人在其中的心理感覺、行為模式、行為習慣等。很多景觀設計都不講求實際用途,一味的追求美觀,導致景觀的功能性缺失,毫無人性化。

本文通過借助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通過案例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如何進行景觀人性化設計的問題,也希望本研究可以為以后的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帶來啟示。

1.2 人性化設計的理論及原則、方法 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從場址選擇、空間布局、植物造景、園林小品等方面充分的體現人性化的內涵。園林的人性化設計主要依照環境行為學、環境心理學和景觀生態學的相關理論,遵循公共性、領域性、舒適性、安全性、和諧性和識別性等設計原則。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場址的各項基地條件,從人的行為和心理需求入手,遵循設計原則,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營造豐富的植物景觀和具有特色的園林小品,是進行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的有效途徑。

2 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地調查的過程中還發現了公園、廣場、居住區在人性化設計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總結如下:①對其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考慮不全面,如周圍建筑的風格、周圍環境的氛圍、其所在環境的主題表達等;②對使用者的心理、行為感知方面考慮不夠,如環境的遮蔭度不夠、休息設施的舒適度不夠等;③功能、使用需求考慮不合理或不夠,如區域的重疊使不同的使用者易產生相互干擾,在活動區休息設施、停車區域等考慮不夠;④交通設計不夠合理,如道路死角的出現,交通的阻隔等;⑤親和性不夠,如標識的語言等。

3 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的發展建議

3.1 注重景觀的尺度和造型的合理布置 在景觀的人性化設計上,不論是植物還是小品都應該盡量的采用使人感覺親切的尺度與造型,比如休息坐凳的高度一般在45厘米左右、游步道為120厘米左右等,另外景觀小品、綠地輪廓等要采用自然曲線,忌用直線、尖角的景物,以免造成屆住者心理上的不適。應從游人使用的心理、行為各角度全面考慮,盡量滿足其各項心理需求,為人們營造舒適、宜人的環境。

3.2 體現景觀的情趣性和實用性 好的景觀應是非常具有情緒化的,是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參與性的,例如居住區、公園等在綠化時,綠化率不僅要達標,更重要的是要讓人能進去觀賞與游玩;植物種類也應多樣化,三季有花、四季常綠,使其具有情趣性,這樣才可以稱為人性化設計。再如有些地方建筑了羅馬式柱走道,看起來豪華氣派,但是這樣既不能擋風遮雨,也不能坐下休息,徒有其表,實際上卻無大用處,缺乏實用性。我們在設計當中應達到山可登、石可坐、水可賞的效果。在交通道路設計時應保證其通暢性與完善性,能夠使游客方便快捷的到達各周邊區域而不需繞路。

3.3 強調人文精神,體現景與情的結合 在設計中應注意文化內涵的體現,使設計與周圍環境統一和諧,兩者融為一體,烘托環境氛圍、體現環境主題等,尊重民俗傳統,承接歷史文脈。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個地方的人都有其獨特的生長環境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民俗習慣和審美觀念。景觀的設計對游人親切、友好,在細微之處體現對游人的關懷。因此不管是公園還是廣場等,在景觀設計時要有人文精神方面的設計,這樣才會使景觀的內涵和游人的思想感情發生共鳴,才能達到情與景相結合的宜人效果。

3.4 重視風景綠化的質量,達到裝飾與美觀的效果 重視綠化質量,首先要達到相關規定的綠化面積,滿足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就要考慮質量了。第一要注意植物種類的搭配,注重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結合,使景象有層次感、有厚度、有色彩,使不同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構成一個和諧有趣、穩定壯觀的立體植物群落。第二要注意平面綠化與垂直綠化的結合,長廊、建筑外墻、花架等可以用攀爬方面的植物或懸垂式植物加以修飾,達到裝飾美化的效果。第三要注意植物的合理布局,比如喬木不能離建筑物太近,避免遮擋陽光、阻擋通風。在種植上還應注意利用對景、借景等手法,形成美觀的景觀效果。第四要注意植物在時間上的搭配,包括速生與慢生結合,不同季節不同的觀賞植物結合。

參考文獻:

[1]劉鑫山.現行園林景觀設計公司的技術管理[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許先升,潘惠貞.園林設計人才培養途徑探索[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6(02).

篇7

關鍵詞:美好鄉村景觀;城市設計;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S731文獻標識碼: A

1 美好鄉村景觀設計與城市設計

1.1關于美好鄉村景觀、美好鄉村景觀設計的基本認識

美好鄉村景觀區別于鄉村景觀,景觀組成上應是側重于鄉村聚落形態空間以及與鄉村聚落形態空間毗鄰的生態山水格局、歷史人文形態、農業生產景觀在物質形態空間的整合;景觀內涵上表現為集歷史見證性、村莊特色、標志性風貌與品質于一身,展現生態之美和人文魅力的鄉村文化與自然生態環境高度融合的景觀綜合體。

故,美好鄉村景觀是構成鄉村形態和風貌特色的重要內容,也是使鄉村得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特征與形象要素。關于美好鄉村景觀的設計,強調不僅注重鄉村的自然生態、地理特征,還應體現鄉村景觀的歷史文化內涵,在遵循審美性、地域特質性及歷史文化傳承性的基礎上重點梳理美好鄉村景觀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存在方式以及與鄉村的空間、肌理關系。

1.2美好鄉村景觀設計與城市設計

在筆者看來,美好鄉村景觀設計在思想方法、整體目標的設定及價值取向上,與城市設計存在內在的空間關聯。蘊含文化傳統、歷史肌理空間特征的美好鄉村景觀作為城市設計中關注的特質性所在,它的保護、傳承與發展需要通過城市設計這一手段更好地得以維護和落實。

(1) 思想方法上

美好鄉村景觀設計,實質上是一個注重鄉村自然地理特征,體現鄉村景觀歷史文化的設計,強調在遵循審美性、地域特質性及歷史文化繼承性的基礎上重點梳理場地內的美好鄉村景觀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存在方式以及與鄉村的空間、肌理關系。

城市設計是基于鄉村自然地理特征、歷史文化和現狀相關問題把握基礎上的鄉村景觀文化、藝術、審美的表達,它注重從村落意象關系的分析入手,把握鄉村整體空間的歷史文化性、美好鄉村景觀的特質性,從戰略上來確立城市設計的基本命題,并以此指導空間形態設計。

(2) 價值取向與整體目標上

美好鄉村景觀設計的根本目的在于美好鄉村景觀歷史文化內涵的表達和文化藝術審美品質的提升,價值取向是鄉村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城市設計的整體目標與核心價值在于美好鄉村形象特色的體現與美好鄉村景觀特質空間的生成與發展,強調鄉村歷史文脈的延續與傳承。由此看來,美好鄉村景觀設計與城市設計在整體目標與價值取向上存在內在的空間契合。

2 美好鄉村景觀城市設計的基本觀點

(1)美好鄉村景觀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實質上是一個基于美好鄉村形象特色體現與美好鄉村景觀特質空間生成與發展下的城市設計問題。應在城市設計思想方法的指導下,把握鄉村整體空間的歷史文化性、美好鄉村景觀的特質性的同時,突出美好鄉村景觀形態空間的文化、藝術、審美。

(2)美好鄉村景觀城市設計,其空間生成的特質是基于美好鄉村景觀歷史信息的可讀性。設計應從戰略高度來審視把握“美好鄉村景觀特質性”與“特質性生成下的文化傳承發展”間的相互關系。美好鄉村景觀特質性的審視需要以敏銳的認知力,對場地內的景觀空間歷史脈絡進行梳理,尋找它們的形態結構、該結構形成原因以及與地域特征的關系;而特質性生成下的文化傳承發展,不只是復古與懷舊,也不是對歷史肌理空間地簡單復制,而是要處理好文化傳承與時展品質的關系。

(3)美好鄉村景觀城市設計應從戰略與空間設計兩個層面來展開:

1、戰略層面上,基于鄉村自然地理、歷史人文整體意象感知的基礎上,結合現狀存在的問題,通過美好鄉村景觀空間特質的比較、篩選和提煉,進而確立具有功能、文化、藝術、審美的美好鄉村景觀城市設計命題。

2、空間設計層面上,應在傳承與發展鄉村歷史文化內涵、提升整體鄉村景觀品質的命題指引下,首先把握設計中的核心問題;進而對美好鄉村景觀空間進行空間構筑,梳理歷史見證性場所空間與文化傳承意義的文脈延續空間的內在有機關聯,確立設計的具體內容;最后是具體形態空間設計,在具體形態空間設計中,應重點把握集地域特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于一體的美好鄉村景觀功能與形態空間的塑造。

3 美好鄉村景觀城市設計技術路線

4 案例分析――安徽東至元甲山美好鄉村景觀城市設計

4.1城市設計戰略層面的把握

4.1.1 元甲山基本概況

元甲山村地處安徽省東至縣泥溪鎮,與江西彭澤浩山鄉毗鄰,坐落在皖贛交界新嶺梅山腳下,村莊已有千年歷史,三面環山,流水繞村,一萬多畝生態天然林形成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源于該村千年古村落的歷史淵源,又考慮到美好鄉村建設的現代品質性需求,項目從城市設計的角度,把握元甲山鄉村整體空間的歷史文化性、美好鄉村景觀特質性的同時,突出美好鄉村景觀形態空間的文化、藝術、審美。

4.1.2 村落意境感知

(1)自然地理環境特征

元甲山莊地處東至縣泥溪鎮元潘村,三面環山,四面環水,自古有“峰巒疊翠、曲水環流”的美譽。一萬多畝原始生態天然林,終年潺潺流水,四季鳥語花香,山莊有:“玉蘭迎春、曲水環流;明山煙雨、雙峰晚秀;新嶺松濤、龜鯉爭流;古杏似桅、虎嘯群山”等自然景觀。由此構成了山水聚落的優美生態景色。

(2)地域歷史、文化意境感知

地域歷史文化是鄉村的靈魂,它以有形的或無形的方式融入到鄉村的各個部分,是鄉村特色打造的源泉。元甲山地域歷史文化包含獨具特色的“船型”村落形態、飽經滄桑的歷史遺存、風格古樸的傳統民居,加之深厚的耕讀文化、徽州文化,它們作為元甲山村莊歷史發展的文化積淀,反映出鄉村的地域文化內涵。

4.2美好鄉村景觀城市設計命題的確立

基于對元甲山自然地理環境特征、歷史文化意境的感知,結合對鄉村歷史肌理的分析與美好鄉村景觀要素的審視與提取,將美好鄉村景觀城市設計命題確立為:營建集山水田園、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旅游文化與時代精神風貌的,獨具文化特質與文化傳媒形象品牌的當代中國美好鄉村景觀的城市設計。設計從解決村莊建設的現狀主要問題與建設發展的核心問題入手,通過對美好鄉村景觀特質要素的挖掘與提取、歷史見證性景觀場所空間的營造和文化傳承意義鄉村建筑景觀的建構,將城市設計與美好鄉村景觀設計、歷史文化保護互為整合,以突出美好鄉村景觀形態空間的文化、藝術、審美。

4.3 美好鄉村景觀形態空間設計

4.3.1 整體景觀空間構筑――山水田園意象的強化

源于對村落水系歷史與時代品質、村落原真性體現等目標的把握,以及生產、生活水域在村落營建的歷史發展中融入元甲山村民的情致――船與帆的村落歷史形態空間的思考,整體景觀空間建構應重點突出環村水系生態、田園、自然的品質,對部分節點空間,加強水口、水圳場所空間的構筑,努力建構“山水村落”的生態田園環境意象。

4.3.2 特質形態空間設計

(1)歷史見證性景觀場所空間的營建

1、自然景觀場所空間的營造――百年玉蘭場所空間

百年玉蘭位于村東公園,也是東側進入元甲山的第一界面,從現狀來看,作為第一界面,相對來說缺乏標識性;村東公園內樹木種植散亂,村口的百年玉蘭處于其他樹木的包圍之中,位置并不凸顯。

基于現狀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保留村口生態公園,在空間上凸顯百年玉蘭,并結合百年玉蘭營造元甲山村口門景標志性場所空間。村口門景的打造是以元甲山歷史文化內涵與歷史建筑形象特質的特色形象建構為目標,運用元甲山傳統民居建筑房屋內部結構與外部山墻形態的形式組合凸顯“村”的意象;青條石肌理的踏步高臺和百年玉蘭隱喻“船態”、“桅桿”,從而突顯元甲山村落“村在船上”的地域歷史特質性。

2、人文景觀場所空間的營造――王家花廳場所空間

源于王家花廳作為元甲山歷史遺存建筑文化藝術的見證性空間,設計應注重保護歷史文化遺存的歷史真實性及其周邊環境風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續性,凸顯花廳地域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整體空間環境的文化、藝術和審美。

① 空間形態物化

24天井的花屋建筑群,如今只剩一方殘垣斷壁,保留那方殘垣斷壁,既體現出花廳的歷史性、可讀性,又展現其真實性。利用構架對墻體做加固性處理,同時以殘垣斷壁為背景,在其周邊新建亭廊。通過亭與廊的結合、亭廊與水景的結合營造場所空間,并力求“殘垣、斷壁、亭、廊”的歷史空間品質與整體空間外部環境的整合性與協調性。

② 場所空間景觀環境營造

亭廊與水景的結合,形成庭院空間,同時兩處圓雕的點綴,一人經商回家,一處女人帶孩在家,使整個空間靈活有度,體現出徽商榮歸與徽州民居的古韻風采。

(2)文化傳承意義的文脈延續景觀空間設計

元甲山的民居建筑設計整體風格在采用現代化功能布局、新形式、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基礎上傳承了地域文化特色:建筑形態上沿用了當地雙坡屋頂與人字形山墻以及折線式馬頭墻的組合;雨棚形式以元甲山民居建筑山墻元素為母題;整體建筑色彩上傳承了元甲山傳統民居建筑的白色涂面搭配青磚墻面的立面色彩肌理;住宅主房與附屬房的組合以及附屬房之間的組合形式,亦是沿用傳統民居建筑的典型方式。

鄉村民居建筑設計,是對地域性建筑肌理的傳承與發展。設計從當地的傳統建筑文化中提取元素,并加以總結、概括和提煉,從中引申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村民住宅。建筑形式方面,廣大村民喜歡“現代化加鄉土味”的建筑,即用現代建筑材料、建筑技術,建造具有明顯地方特質的建筑,因為現代化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而“鄉土化”則可激起村民們對大自然,對他們所熟悉的當地環境、傳統和歷史文化的親切感。

5 結語

探討美好鄉村景觀設計的目的,就是保護美好鄉村景觀的完整性和文化特色,改善目前雜亂無章的美好鄉村景觀現狀,挖掘鄉村歷史文化資源,體現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并致力于美好鄉村整體環境的文化、藝術、審美,這也是筆者行文的意義所在。可謂任重而道遠,本文研究僅僅是漫長路途的一站,寄希望拋磚引玉,以期美好鄉村景觀設計問題的更多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俞莉莉,郝日明;鄉村景觀對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啟示;金陵科技學院院報;2008(24)

【2】吳益芳;鄉村景觀文化表現手法初探;青海農林科技;2010(3)

【3】劉黎明;鄉村景觀規劃的發展歷史及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農村生態環境;2001(17)

【4】吳強;文化遺產歷史空間保護與城市設計――以安徽東至堯渡老街歷史街區保護規劃與城市設計研究為例;城市規劃;2007(5)

【5】吳強;試論區位空間選擇下的城市設計;城市規劃;2005(4)

篇8

關鍵詞:城市濱水區,生物多樣性,規劃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waterfront city advantage, to provide good landscape, in the city that has the cha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welcomed by people. The city waterfront planning principles, with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Park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area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city waterfront planning for biodiversity.

Key words: city waterfront, biodiversity, planning

由于有自然景觀的優勢,濱水區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觀空間,在為城市中最具有魅力和特色的地區,倍受人們歡迎。事實上,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由于濱水地區的重建和開發項目的重要性,濱水地區的景觀設計一直是世界各國景觀設計的焦點所在。

1 城市濱水區的概念及規劃原則

城市濱水區是指“城市范圍內水域與陸地相接的一定范圍內的區域,其特點是水與陸地共同構成環境的主導要素”,作為城市與江、河、湖、海接壤的區域,它既是陸地的邊緣,也是水的邊緣。城市的濱水區有濱河、濱江、濱湖和濱海地區。城市濱水區生態系統以自然生態系統為主,一般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另外由于城市濱水地帶在城市中獨特的魅力,往往又成為市民休閑集會的場所。所以,城市濱水地帶的自然生態系統又屬于受人類活動強烈干擾的自然生態系統。

城市濱水區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要遵循整體優化原則、尺度原則、遺留地保護原則、異質性與多樣性原則、結構與功能人本化原則、地域化原則等原則。

2 我國濱水區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公眾參與意識的淡薄

公眾參與主要體現在前期規劃和后期評價中。在我國濱水區規劃設計的綜合調查階段,調查的內容涵蓋廣泛,強調的是對工程技術資料方面的調查,當地也涉及到對民意的調查,但沒有以文字的形式確定下來,設計體現的更多的是行政部門的意志。

2.2開發模式照抄照搬,缺乏地方特色

隨著國際化日益趨同的項目開發充斥世界,人們忽視了許多潛藏當今城市濱水區復興背后的因素(包括政治、經濟和歷史發展條件等),具體的實踐存在模式照搬和抄襲現象。

2.3公共空間不連續

目前我國濱水空間存在嚴重的圈地現象,濱水地塊的開發商總是想辦法把水岸納入到自己的私有領域內,造成公共開放空間的割斷,市民不能自由進入,或者和城市其他公共空間缺乏合理的銜接和過渡,妨礙公眾活動的自由性和連續性,對形成優良的城市景觀和觀景休憩公共綠地造成極大障礙。

2.4護岸設計極端單一化

我國的濱水景觀設計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強調對水域空間的治理。為了徹底制服水患,鋼筋混凝土的河堤年年在加高,塊石堆砌的護岸比比皆是,河道裁彎取直,淤泥被清除,完全被水泥硬化。這樣的護岸對于應付夏季突發洪水確實著重要作用,但是阻礙了人與水體的親近性。

2.5親水空間設計落后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水域的水位變化平緩,但也有很多地方如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汛期江、河水位變化依然很大,人們雖然考慮了修造親水平臺,但很少根據當地具體情況設計,簡單的平鋪直敘,缺乏序列空間的轉折點和,毫無特色可言。

3 上海世博園案例分析

3.1 概況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園區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地處南浦大橋與盧浦大橋之間,跨越黃浦江兩岸,由浦西、浦東兩部分組成,是黃浦江兩岸開發、舊區改造和產業布局調整的重點地區⋯。世博園區規劃用地范圍為5.28km2,其中浦東部分3.93km2,將建白蓮涇公園、世博公園、后灘公園等綠地、濕地與水系景觀 I,具有生態保健、親水游憩、水上休閑等功能,有利于形成高質量的城市景觀和環境,展示生態型城市的發展理念 。

3.2 景觀水體生態生物群落配置

3.2.1景觀水體生態生物群落配置基本原則

自然性原則景觀水體是由生命系統和多種生境構成的嵌合體,其生命力就在于豐富多樣,在上海世博園規劃的生態構建中,遵照自然界各生物共同相處、分層利用資源的法則,并運用豐富多樣的物種有機地形成一個綜合生態服務功能強的穩定系統。

地域性原則在物種選擇與水體形態構建中,體現上海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并因地制宜,創造具有時代特點和地域特征的空間環境。盡可能使用本地物種,必要時經過嚴格科學評估,避免盲目移植外來物種。

生態性原則將先進的生態技術和科技成果運用到水體景觀的塑造中去,有利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構建過程中應盡量保持現存良好的生態環境,改善原有不良的生態環境。

持續性原則在生態要素構建中會產生生態需求和功能定位之間的矛盾,應積極尋求可持續發展模式,使水體景觀利用的結構、格局和比例與規劃區的自然特征、發展及管理相適應,以達到景觀的整體優化利用。

經濟性原則在景觀水體生態要素構建中,還必須考慮經濟的合理性,用最經濟的方法獲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的建設效果,將技術經濟風險減少到最小,同時還要防止生物入侵以及生物棲息地被破壞等生態風險。

3.2.2景觀水體生態生物群落主體空間構成

根據上海地區以及水系水土的生態特征,結合水生植物種類的生態生理特性與生態效應,先期以耐污染性較強,具有凈化水質功能的沉水植物為主,并移植兼有景觀生態作用的挺水、浮水與漂浮等其他物種,然后種植對污染敏感性強,且生長易控制管理,季節上相互銜接的水生植物,并為水生動物創造良好生存條件。

3.2.3景觀水體生態生物群落結構

注重水生物種的配置結構、時空結構和營養結構,發揮水體生態效應,增強水體景觀價值應注重低鹽度下水生生物物種的配置結構、時空結構和營養結構,并防止咸潮通過黃浦江進入世博園水系可能對水生物造成的一些影響,在本底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設計水生動物的生長模式(種類、數量、雌雄比、個體大小、食性、生活習性、放養季節、放養順序、病害防治等)。針對水生植物的生長特性與微生物生長的條件,因地制宜地栽種或移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與濕生植物等,同時改善微生物生長的條件,優化微生物的載體形態和結構,有效增強土著微生物的活性,發揮土著微生物的作用。

4 對我國進一步開發城市濱水區的思考

篇9

在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4年底公布的第二批9個新職業中,景觀設計師榜上有名。

景觀設計是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而興起的服務型行業。近幾年來,我國的城市和生態環境建設日益受到重視,景觀建設成為城鎮建設的重要內容,景觀設計及其建造業逐漸成為熱門話題。

景觀設計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工作。在我國城市化建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城市、人口與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態壓力:諸如人地關系如何協調,人們的居住環境如何優化,如何有效地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等問題,急需有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景觀設計人員,通過他們的辛勤勞動,運用他們所掌握的園林綠化、城市規劃、環境美化設計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提出較優的解決方案,設計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保護方案,合理開發利用我們賴以生存的寶貴的自然資源,創造優美宜人的人居環境。

景觀設計是一門關于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其工作范疇包括室外造型藝術的一切:如城市總體形象設計,城市與區域生態基礎設施規劃、自然地和歷史文化遺產地的規劃和設計、城市廣場、公園、校園規劃、小區環境設計、街道景觀及園林綠化設計等等;以及室外的植物種植配置和環境小品:如雕塑、亭廊、水池、花架、園燈、桌凳、噴泉、假山、鋪地欄桿、垃圾箱的設計等,甚至還涉及到人未來的歸宿――墓地,也是景觀設計的范疇。

景觀設計越來越受到歡迎和重視,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反映出人們對生活環境景觀質量的要求正日益提高。在國外,景觀建設已是城市公共生活空間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景觀行業形成了注冊考試制度等一系列完整的職業制度。在我國,景觀設計及其建造業雖然尚在初步形成中,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但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已嶄露頭角。

二、景觀設計專業人才極其匱乏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從事景觀設計及其建造業的人員約500多萬人,其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僅占3.5%。從目前景觀設計人員的現狀來看,無論是在政府主管部門工作的公務人員或企事業單位環境景觀建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還是在設計院、所從事專業設計工作和技術管理者,或者是在專業學校和大專院校從事景觀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城市投資和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景觀建設施工及施工管理者,他們大多畢業于城建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林業院校的園林系或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專業,嚴格意義上講都是轉行而來的,他們所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城建院校畢業的偏重建筑和規劃,林業院校畢業的偏重植物生態,藝術院校畢業的偏重小品、造型等,形成目前景觀設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景觀建設整體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盡管近幾年由于人才需求的導向,相關大專院校開設了景觀設計專業,但由于該專業設置的年限短,師資力量缺乏,精品教材不多,學生的素質和專業知識水平離實際要求相差很遠,遠遠不能滿足本行業對應用性、復合型、專業化、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加之剛畢業的學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其設計理念、設計水平離社會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真正擔當重任還有個鍛煉提高的過程。因此目前在職的景觀設計人員繼續教育刻不容緩,其緊迫性已十分明顯地擺在我們面前。

三、景觀設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當前,繼續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新興的服務型行業,景觀設計人員的素質提高必須通過構建學歷后教育體系,發展繼續教育,以盡快提升從業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一)景觀設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

就景觀設計者所從事的工作范疇而言,涉及到室外造型藝術的許多要素,具有很強的職業性質,其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包括建筑學、植物學、生態學、園林學、氣候學、社會學、美學、地理學、環境科學、城市規劃、設計方法論等多學科的知識。

2、表達能力和空間設計能力的提高。景觀設計需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要能結合地形地貌及建筑進行相應的景觀環境設計,要有過硬的手繪能力,并能熟練使用相關的設計軟件,具有較強的繪圖表達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3、審美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景觀設計是一項創造美的工作,對于整體的環境審美要求較高,要培養設計者豐富的想像力和創新力,具有強烈的審美意識和能力。

4、協調溝通能力的養成。現在的景觀設計越來越復雜,要求越來越高。任何一個景觀設計都需要一個團隊共同完成,要讓景觀設計者逐步形成富有責任心和團隊合作精神,能聽取并合理采納甲方的意見與要求,具備較強的溝通及協調能力。

(二)景觀設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途徑

根據目前景觀設計人員城市化、年青化、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又具有局限性等特點,加之景觀設計學科的教學大綱、專職師資隊伍、教材建設尚不十分成熟,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現階段景觀設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途徑一是通過網絡教育,二是舉辦各類專題研修班。

目前我國的網絡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蓬勃發展。網絡教育具有突破時空限制和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兩個明顯的特征。它不受地域和時空限制、不受師資力量和培訓基礎設施的限制,實現信息渠道的開放。它可以運用錄音、錄像、實物投影、幻燈、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有利于啟迪受教育者的創新意識。通過網絡途徑對目前從業的景觀設計人員進行提高專業技能和設計水平的繼續教育,培養他們新的設計理念,更新設計思想,應成為當前景觀設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

除網絡教育外,還可以通過舉辦各類專題研修班,以緩解當前景觀設計專業人才奇缺的現狀。各類專題研修班的9幣資應來自有關高校、政府主管部門以及國際知名設計公司等具備實踐經驗的優秀人員,教學方式可采用理論研討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還可根據教學需要到現場進行教學,或到發達地區參觀考察,甚至到境外和國外學習,使受教育者及時掌握國內外景觀設計的最新理念和發展變化趨勢。這種專題研修班具有短平快的特點,可以充分討論,相互切磋,各抒已見,是景觀設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好方式。

篇10

關鍵詞綜合醫院 外部景觀 分析 外部空間 環境

中圖分類號:TU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些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 醫院管理者與設計者開始更多地關注購進先進醫療設備和構筑現代化的醫療建筑, 以此來減少疾病的感染幾率和提高醫療效率, 花園等醫院的外部景觀則成為難得一見的便利設施。對于很多綜合醫院而言,雖然它們往往占據了城市的中心地段, 享有便利的交通, 卻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與挑戰: 寸土寸金的經濟壓力、 嘈雜的治療環境、 更高醫療質量的市場需求、吸引保留優秀員工的軟性要求等。

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只是簡單地觀賞特定形式的自然和花園景觀就可以在5 m i n , 甚至更少的時間內明顯改善患者的壓力狀況, 而若在更長的時間內甚至還可以提高醫療效果, 如減少止痛藥的攝入量和減少住院期[1]。此外,有助于康復的、宜人的自然風光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提高醫院的品質形象。

1.案例分析

1.1北醫三院分析

北醫三院位于北京中北部,地處繁華的北四環內,因此醫院占地面積較小,而人流、車流密度較大,我們小組一行五人經過多次走訪調查,得到對北醫三院的以下分析:

1.1.1 院區建筑布局分析

北醫三院原院區建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由于建設前期缺乏總體規劃的統一指導,院區總體占地面積較小,建筑布局凌亂分散,各種功能之間關系不夠清楚,院區內建筑多為平房或低層樓房,占地面積過大,使得院區小而雜亂。

1.1.2 道路系統分析

由于地窄人稠,留給機動車停留及行車空間極少,主要停車場為地下停車場,有少量露天停車位,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混合,院區內各種人流、車流混雜,相互交叉,缺少有效的交通流線組織,缺少明確的標識導向系統。以新門診樓前的大型廣場為例,地下停車場出口與露天停車場出口及醫院入口形成沖突,極易造成擁堵。住院部前的車道較窄同時未標識成單行車道,長導致錯車緩慢以及對非機動車和行人的威脅。

1.1.3 院區綠地規劃分析

用地面積不足是我國大中城市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此問題在北醫三院尤為嚴重,由于地處繁華地段用地緊張,北醫三院綠地面積嚴重不足,硬質景觀居多,高大建筑物南面向陽處極少綠植,既影響美觀也致春夏秋季曝曬,相反高樓間綠地有多棵大喬,偶爾空出的綠地種植上草坪和一些低矮的灌木,導致春秋冬季寒冷,另外少有的綠地間不注重灌喬草的合理配植,景觀層次單一,缺乏病人休閑游憩的場所。

1.1.4 院區景觀小品及服務設施分析

北醫三院由于用地面積小,景觀小品較少,現有的小品也未考慮到病人的活動心理和身體需要,且設置的位置也不盡合理,只是象征性的一種擺設,使用率低下。北醫三院西側有一木質廊道和花架,但年久失修,木質材料已出現裂痕,不但不能使用,甚至有安全隱患。院區內也很少設置桌椅供休息,我們在走訪調查中發現,有病人到戶外散步時,總是沒有可以停下來休息的地方,只能到路邊席地而坐。

1.2三〇九醫院分析

三〇九醫院坐落北京西山腳下,南接皇家園林頤和園,北靠百望山森林公園,西臨西山風景區,東銜京密運水河。地處北京郊外的三〇九醫院遠離嘈雜的城市鬧區,擁有較大的占地面積以及良好的小氣候,因此院區內景觀效果良好,不失為大城市醫院的典范。

1.2.1院區建筑布局分析

三〇九醫院始建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院區總體占地面積較大,建筑布局明確功能清晰:院區東部門診樓前有一半圓形水池廣場,南部為一中式古典園林,中部為院區主體建筑,北部為一開敞廣場,住院部位于院區的西部,遠離街邊,營造出安靜的氛圍。

1.2.2道路系統分析

由于建院初期規劃以及近些年的擴建導致外部空間減少,而原有停車場多為露天停車場停車位較少,再加上院區入口較狹窄以及就診患者數量較多,造成三〇九醫院的入口處擁堵,常常一堵就是個把小時;進入院區以后,由于缺少明確的標識導向系統或標識不明顯,院區內的車容易誤駛入其他車道造成擁堵。

1.2.3院區綠地規劃分析

由于地處郊外,三〇九醫院綠化面積較高,景觀要素運用較為恰當:門診樓前帆船的造型巧妙地將水體和樓前廣場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滿足患者的游憩休閑功能,還能有效地改善醫院的環境質量;同樣,院區南部的中式園林則給患者和家屬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廊道與水體相結合,地形高低起伏,水體景觀與廊道綠植相互襯托對比,更顯景觀層次的豐富性。除此以外,三〇九醫院內還分布著各種形式的小型庭院以供人休憩,如中式的三友亭、日式的枯山水,以及歐式廣場等,植物種類也相當豐富,據我們調查統計,僅僅南部花園的植物種類就多達四十種。

1.2.4院區景觀小品及服務設施分析

相比調查的其它醫院,三〇九醫院內部景觀小品更多寓意更加豐富,以門診樓前廣場為例,帆船以及門的造型給患者以積極向上的暗示,水體景觀設計利用建筑小品和噴泉相結合的形式,給患者以平緩、安靜的氛圍,水池內的噴泉設計時則有意識地利用色彩變化,加強和豐富空間的氣氛,給患者和家屬在視覺上以沉穩寧靜、幽雅明快的感覺。院區南部的百草園將上百種藥用植物的形態特征、藥用價值以圖示的形式畫在了廊道頂上,這種具有深刻意義的景觀小品讓患者和家屬更愿意駐足停留。除此之外,院區內其他景觀小品也借用積極向上的事物來暗示,如三友亭中的歲寒三友,歐式廣場上的雕塑都成功的弱化了醫院緊張的氣氛。院區內服務設施也較為完善,在進入游園以及廣場均有無障礙通道方便障礙人士同行,院內木質座椅也很多,方便病人及家屬休息。

2.結語

對于醫院而言, 醫療的過程絕不應僅僅局限于建筑內、病房里, 合理的景觀對患者的康復、 家屬的心情和工作者的工作狀態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隨著人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不僅是醫療技術的發展,景觀也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參考文獻:

[ 1]UL R I CH R S . Health benefits of gardens in hospital [EB/OL]. [ 2009- 07- 10]. http : / / p la n terra . co m .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