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人民物質價值衡量論文

時間:2022-09-09 08:22:00

導語:人民幣對人民物質價值衡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對人民物質價值衡量論文

論文提要:繼2006年我國部分行業產品價格有所上升后,2007年、2008年又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壓力趨于加大;而人民幣升值壓力最初起源于國際社會,但國內經濟基本面、匯率制度、經濟政策也構成了升值壓力的重要來源。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分析,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自信用貨幣產生以來,通貨膨脹就成為影響一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通貨膨脹,經濟學界始終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權威的說法是1987年出版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中,英國著名經濟學家萊德勒和帕金將其定義為:“通貨膨脹是價格持續上漲的過程,或者從等同意義上說,是貨幣不斷貶值的一種過程”。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布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美元兌人民幣的價格自公告之時起調整為8.11元/美元,人民幣升值了2%。這一標志性的事件,拉開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的序幕,并大有越演越烈之勢。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為7.0752元/美元。

一、我國出現通貨膨脹壓力的原因

對于通貨膨脹的成因,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主要有四種類型:需求拉動型、成本推動型、混合推動型和結構性通貨膨脹。另外,在開放的經濟環境中,通貨膨脹的國際間傳遞也是一國(地區)出現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筆者認為,我國現階段出現的通貨膨脹壓力不能簡單歸為上述幾種類型中任意一類。其既有需求擴大導致供不應求的原因,也有成本價格上升引起的產品價格上漲。具體分析,我國現階段通脹壓力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糧食、豬肉、能源等商品價格上漲過快,產生成本推動的通脹壓力。本輪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糧食、豬肉、能源等商品價格大幅上漲。這些商品既與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工業生產的上游產品,當其價格上漲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傳導到下游產品。由于這些產品的產業關聯度強,其價格上漲會導致諸多產品價格的上漲。

2、貨幣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壓力增加。貨幣流動性過剩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并對價格上漲形成了強勁的推動力。我國貨幣流動性過剩主要是由貿易順差過大、國際熱錢不斷涌入、信貸規模擴大等因素造成。

3、經濟增長速度過快,固定投資過熱。自2003年以來,我國GDP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加快的趨勢。2007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了11.5%。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是通過固定投資的高速增長實現的。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一直存在局部過熱現象,部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4、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及股市的財富效應。由于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帶來了居民收入的增加。特別是近兩年,國家大幅提高了公務員、教師等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的待遇;2004年以來出現的“民工荒”使得農民工工資有所提高,國家推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使得農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帶動了消費的增加,繼而對價格的提升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

人民幣升值這一現象是多個因素、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產物。其中,內因是關鍵和根本,而外因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簡言之,人民幣升值是歷史的必然,而非偶然。

1、內因

(1)國際收支順差。雙順差是人民幣升值的重要源頭。若一國收入大于支出,即國際收支出現順差,這意味著該國外匯市場上匯供給大于需求,因此外幣將貶值,而本幣必將升值。我國近年來持續出現雙順差現象,就2007年上半年而言,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雙順差格局。其中,經常項目順差1,62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8%;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902億美元,增長132%。因此,人民幣在下半年,甚至明年繼續出現升值預期就不為奇了。簡言之,雙順差是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根本所在。

(2)外匯儲備。外匯儲備過多表明:在外匯市場上供給大于需求,同樣會引起外幣貶值以及本幣升值。我國2006年2月外匯儲備高達8,751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的國家。外匯儲備反映了一國國際支付能力和外債償還能力,具備充足的外匯儲備是保持一個國家經濟穩定的重要指標。然而,由于機會成本的存在,所以并非越多越好,太多的外匯儲備反而會導致資源的極大浪費。

2、外因。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持續施壓成為人民幣升值的外因。根據馬歇爾-勒納條件,只要滿足出口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與進口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之和大于1,那么本幣貶值就能改善貿易收支。因此,他們施壓逼迫人民幣升值,目的是維護其本國的利益。他們企圖通過阻礙中國商品過大規模地進入其國內市場,打擊中國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以美國為例,實施“弱勢美元”政策,力圖扭轉其國際收支逆差局面。

三、政策建議

鑒于我國目前面臨的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是由諸多因素導致的,筆者認為,緩解當前通脹壓力也應采取“一攬子”措施。

1、實施多種貨幣政策的“組合拳”出擊面對國內出現的通貨膨脹壓力。國家已經采取了一系列貨幣政策進行調整,如央行2007年已經連續10次上調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普通存款金融機構將執行14.5%的存款準備金標準。根據我國當前資本泡沫迅速膨脹的現狀,筆者認為應該實施貨幣政策的“組合拳”出擊。央行應繼續提高利率水平,并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形成穩定的緊縮性政策預期,抑制貨幣需求,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投資過熱現象降溫。同時,應輔以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央行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動,適時適量地出售有價證券,以緩解貨幣量供應過度的局勢,還可以向部分貸款數額增加較快、流動性充裕的商業銀行發行定向央票進行貨幣回籠。

2、針對特殊行業采取相應的財政、稅收政策以調整供需結構。本文所說的特殊行業是指對通貨膨脹壓力的產生起主導作用的行業。鑒于房地產行業和生豬養殖行業供不應求的結構問題是我國此次通貨膨脹壓力產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將上述二者歸為“特殊行業”。

3、逐步調整外貿政策。貿易順差導致我國基礎貨幣供給增加,減少貿易順差自然成為解決貨幣供給過度的強有力手段,即要控制出口,擴大進口,并適時適度地促進人民幣升值。

在控制出口方面,2007年我國已經對出口退稅作出了3次調整。鑒于我國出口以高污染、高耗能和低附加值產品居多的現狀,筆者建議加大出口退稅結構調整力度,在現行稅率調整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大取消出口退稅率的資源型、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的數量,并相應上調資源稅。在擴大進口方面,重點對象應該是國內短缺的資源、原材料和高精尖設備,因此對這類產品的進口關稅可作適當下調。公務員之家:

4、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力度,防止資本快速進出。為了控制流通中的貨幣數量,防止國際游資進出對我國資本市場造成巨大沖擊,應當加強對國際游資出入境的監管力度。筆者建議借鑒國外的做法,如對以非直接投資形式流入的外國資本實行半年期的沒有補償的儲備要求方案,超過半年后方可使用;對以非直接投資形式流入的短期外國資本征稅,比如對外國資本投資本國股票征收1%的稅;或者限制短期外匯信貸或持有外匯頭寸的規模。通過以上做法可緩和國際資本迅速進入我國資本市場引起價格的哄抬,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短期內的撤離行為引起的經濟動蕩,保證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穩定性。

此外,還要搞好相應的配套改革措施:一是改革現行的結售匯制度。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很充裕,不僅足以保障對外貿易活動的需要,而且也為選擇更加寬松的外匯管理制度創造了條件。因此,適時調整強制結售匯制度,實行意愿結售匯制度的條件已經成熟。目前,可先進一步放寬所有出口收匯企業的留匯額度,再逐步變一些項目的強制結售匯為意愿結售匯;二是改革現行儲備制度和儲備政策,減少經常項目順差。可以增加進口石油等戰略物資儲備,減少外匯儲備;增加企業和個人持有的外匯,減少國家的外匯儲備等。這樣可以減少經常項目順差,既可緩解資源壓力,又可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三是運用市場機制緩解由外匯儲備增加所引致的基礎貨幣投放量增加問題。可考慮通過將中央財政在中央銀行的債務證券化回籠一部分發行在外的貨幣,以及將央行現有的一部分外匯儲備資產證券化等措施,對沖由外匯儲備繼續增加給貨幣政策造成的壓力。在鼓勵資本流出的同時,加強對資本流入的管理,改變資本流出和流入不對稱的狀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進口先進的機器設備、一些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到海外投資的同時,抑制一些不必要的資本流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主要參考文獻:

[1]保羅·薩繆爾森,蕭琛譯.宏觀經濟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2]樊彩躍.中長期保持“高增長、低通脹”面臨的主要問題[J].宏觀經濟管理,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