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02 11:26:00
導語:人民幣國際化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制度開始了改革到2007年5月18日央行擴大了人民幣匯率彈性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波幅從±0.3%擴大到了±0.5%。人民幣的第一次國際化征程在中國經濟大潮的推動下似乎即將到達了一個拐點。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改革;拐點
1人民幣國際化的概念
貨幣國際化是指一種貨幣在國際范圍內發揮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價值儲備等貨幣功能,最終成為被國際市場廣泛使用和持有的國際貨幣的過程。衡量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就是看人民幣在國際范圍內具備國際貨幣的特征和功能的程度,其度量指標由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和價值儲備的國際化指標以及國際經濟政策工具的指標這四大指標構成。
2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
要了解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發展里程。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20世紀70年代中,人民幣匯率分為人民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率和對蘇聯等東歐國家貨幣的匯率。
首先,人民幣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率。1949年至1972年間,人民幣對西方國家匯率是以國內物價對比為依據來制定的。從1973年到1980年則根據“一攬子貨幣”以及我國政府政策要求具體制定。
其次,人民幣對蘇聯等東歐國家貨幣的匯率。人民幣對前蘇聯盧布首先采用人民幣、盧布對美元的套匯匯率來確定,后來再采用黃金平價的辦法來確定。人民幣對其他東歐國家貨幣的匯率,是采用人民幣對蘇聯、東歐和蒙古等國的貨幣匯率,經過雙方貨幣對盧布的匯率套算來確定。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外貿經營體制的改革,人民幣匯率也進行了改革。1979-1993年是匯率雙軌制階段;1994-1997年屬于浮動匯率制階段;此后匯率基本穩定。
1997年開始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席卷了幾乎整個亞洲,很多國家的經濟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一蹶不振,但中國憑借其高強度的國家外匯管制以及得當的政策措施免于此劫。但也陷入了將近5年的內需不足和增長放緩。在朱镕基總理一手操刀下,中國痛定思痛,開始了大刀闊斧的金融改革以及國企改革。但是困難重重,成果可喜亦不夠理想。隨后不得不施以一系列的宏觀調控,鼓勵刺激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可喜可賀的是,在國際經濟復蘇以及內需拉動作用逐漸顯現等其他因素的拉動下,國民經濟開始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但是,持續的增長帶來的不僅僅是國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外匯儲備在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以及股市、樓市大量吸引國際熱錢進入等的作用下大幅上升,一萬億似乎不是什么值得眷戀的關口,一萬五千億也只是時間問題了。從2003年開始,國際上就不斷的有各種各樣的壓力要求中國進行金融改革,尤其是外匯制度改革。
在經過了漫長的博弈之后,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外匯制度改革成了一個開始。在隨后的半年內,又陸續推出圍繞匯率形成機制這一核心涉及匯率水平調整、外匯交易品種、匯率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措施。2007年5月18日,央行又推出新舉措,擴大了人民幣匯率彈性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波幅從±0.3%擴大到了±0.5%。
從2005年開始,人民幣在股市的牛氣沖天,樓市的升升不息,CPI的灼灼逼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新高不斷等等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出現了對內貶值對外升值的雙面人民幣,人民幣正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人民幣的對內貶值和對外升值是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并存的直觀表現。”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與人民幣尚未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兩大特殊因素,決定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僅限于相對貨幣之間(如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人民幣匯率升值很難達到提升國際購買力的效果,反而會由于外資的涌入,導致流動性泛濫,進而使物價上漲,引發人民幣對內貶值。
結合眾多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每一種貨幣在其國家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大環境下,出現對內貶值對外升值的雙面貨幣現象是其國際化的一個前兆。今天的人民幣我們很難排除這種可能性。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的人民幣的正處于這個關鍵的拐點上,人民幣國際化已不再是幻想。
3社會各界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反應
就目前而言,人民幣的國際化我們尚且不能感受到其真正的意義所在。當然這也就只局限于我們普通老百姓。或許我們感覺人民幣升值是件好事,但為什么我們目前深有體會的卻是物價的不斷上漲呢?人民幣升值了為什么我們的錢反倒不值錢了呢?
其實,人民幣升值也僅僅是人民幣相對于美元、日元和港元等貨幣的升值,相對于歐洲貨幣甚至是貶值的。也就是說那是一種在相對貨幣之間的升值,而不是絕對的升值。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兌歐元貶值了約3%。并且,同期美元指數貶值9.2%。這暗示著人民幣兌美元自匯改以來的升值其實是美元等個別貨幣貶值的結果。
首先,生活在底層的工薪階層以及廣大農民,他們對于這種似乎不著邊際的升值并不會有什么反應。因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對他們生活、工作的影響是微乎其微或者說是非常間接的。但是實際上,人民幣的持續堅挺給中國普通民眾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人民幣升值后,海外原材料進口價格將更便宜,石油和原材料價格上升對經濟的影響將有所減弱,百姓可以分享更便宜的海外商品。此外,隨著人民幣國際購買力增強,中國百姓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出國旅游和求學。
其次,對于大量的中小企業來說,如果他們不是直接或間接從事外貿方面的生產貿易活動的話,他們對人民幣目前的境地不會過多在意。
再者,對于那些大型企業以及一些直接或間接從事外貿生產貿易的中小企業來說,在大部分以美元結算的國際貿易活動中,由于匯率上漲、人民幣相對升值以及美圓持續貶值的影響,其生產經營活動會受到一定影響。也是他們對人民幣的升值最為敏感。
最后在目前中國國際貿易發展迅猛,國民經濟出現過快甚至過熱勢頭,在貿易順差以及外匯儲備劇增的情況下,世界上部分國家的政府機構或者非政府組織出于對自己國家經濟以及自身利益的顧慮擔憂,開始利用現有的國際貿易條例和慣例,針對中國的貿易行為和商品進行有意或無意刁難。自從中國加入WTO,2006年成為中國受到國際貿易糾紛最多的一年。而目前,這種情況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諸多矛盾可以瞬時爆發。政府一方面針對國民經濟過熱的勢頭,先后利用金融財政手段進行干預,十七大更是將控制目前的經濟勢頭列為今后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之一。另一方面,面對接踵而來的貿易糾紛,出于維護國家利益以及保護公民利益,政府不得不馬不停蹄地奔赴各個國家地區,協調處理相關事件。
4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源
在目前,人民幣在外匯市場上有升值壓力;而在國內貨幣流通領域中,則存在貶值壓力。之所以出現這種雙面貨幣的現象,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其中緣由。
首先,近十年來,由于此前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外匯是由中央銀行負責兌換成人民幣給出口部門。伴隨我國的貿易總額的持續大幅上漲,貿易順差也水高船漲。2006年超過1000億美元的順差,如此大的外貿順差,本身就會造成對外匯的巨大需求。另外,由于中國投資環境的持續改善,國際資本不斷涌入中國進行投資,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伴隨這些國際經濟活動不斷增強。兩方面結合在一起,從而引起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受到追捧,雙順差導致人民幣的匯率穩步上升,尤其是對美元的升值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其次,從2002年開始,有大量的不明外來資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熱錢”涌入國內。“熱錢”通常可以用外匯儲備的當年增量減去貿易順差及外商直接投資這個辦法來粗略估計。這些“熱錢”還是需要被中央銀行或者黑市兌換成人民幣,然后才能進入國內投資。近年來,從合法或非法途徑進入中國境內的“熱錢”已經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的國民經濟,從中國樓市、股市等領域的火熱及瘋狂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中國的經濟正在被一個巨大的幕后黑手影響著。
有大量的用于對外直接投資,這樣在外匯市場對人民幣造成了巨大的升值壓力。
還有就是全球經濟的失衡。目前,全球的經濟失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美元發行不受約束,全球流動性大大增強,致使真實經濟與虛擬經濟加大背離;二是美國持續的高消費與低儲蓄率,造成其財政和國際收支賬戶雙巨額赤字;三是我國高儲蓄、高投資、出口導向和消費不足等導致的生產能力急劇擴張和國際收支巨額盈余;四是全球貿易形成了美歐地區以美國為主的凈進口和亞洲地區以我國為主的凈出口持續擴大的格局。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隨著經濟實力以及政治實力的提高而不斷上升,人民幣借助這波經濟浪潮“奮起直追”,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經濟對于國際經濟發展以及政治格局的影響已經引起了諸多大國強國的重視甚至擔憂。
5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本與收益
人民幣的國際化是我國經濟長期增長和政治實力提高后的必然選擇。人民幣國際化不僅有利于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發展,也意味著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可以通過參與制定國際金融規則來實現國家長遠利益和經濟目標。但與此同時我國也要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
①獲得鑄幣稅收益。鑄幣稅收益是人民幣國際化能夠帶給我國的最大收益。
②促進我國金融業的體制改革。
③降低匯率風險。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后,人民幣可以成為國際結算的主要貨幣之一。
④節省外匯儲備。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之后就可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減少了我國對外幣儲備的需求。
⑤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貨幣的國際化是一國綜合經濟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本。
①遭遇“特里芬難題”。“特里芬難題”是償還能力與持有者信心之間的兩難境地,任何一種貨幣來充當國際貨幣時都存在“特里芬難題”。
②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弱化。人民幣國際化之后,因為一個高度開放的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場和貨幣價值的穩定是國際貨幣的基本標準,根據“三元悖論”(是指一個政府不能同時維持匯率穩定、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的獨立,而只能在三項中選擇兩項),政府只能在維持匯率穩定、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三項中選擇兩樣,這樣人民幣就面臨著失去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的代價。
③投機沖擊成本增加。人民幣國際化將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國際化后的貨幣將很容易成為一種傳導工具,其他國家的經濟危機、金融風險會沿著人民幣引入國內,使本國經濟遭受外來沖擊。
④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貿易順差大國,本幣升值對眾多出口企業的負面影響是無法回避的。
通過上述分析,在目前情況下,我們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應該對收益和成本進行分析驗證,把握好這個“拐點”,采取科學合理的策略穩步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6人民幣國際化的出路
縱觀國際經濟發展歷史,結合眾多發達大國的貨幣發展道路來看,當一國經濟實力增強以后,本國貨幣必然要走國際化道路。人民幣在目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其國際化必然是我們應當考慮的事情之一。
一國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必須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硬通貨,能在世界范圍內自由兌換、國際結算、國際儲備和執行價格標準。目前,在世界范圍作為國際貨幣的貨幣有美元、英鎊、馬克、日元、法郎、瑞士法郎、歐元、SDR等不足10種,比較通用的有美元、馬克、日元和歐元。在信用貨幣制度下,一國貨幣在沒有強權壓力情況下被其他國家廣泛接受,應具備四個基本條件:一是流通條件,即雄厚的經濟基礎和高度開放的經濟、金融體系;二是調控條件,即足夠完善的銀行體系和充分的貨幣清償能力;三是穩定條件,即相對平穩的宏觀經濟政策;四是保障條件,即強大的政治力、軍事力等為基礎的綜合國力。
從目前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雖說人民幣的國際化還有一定道路要走,但是由于憑借著國民經濟的強大后盾以及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人民幣的國際化并不是沒有可能的。
首先,要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的開放。針對目前我國金融體系結構以及制度上存在的不盡合理之處,我們不應該避而不談,我們應該以2008年北京奧運為契機,積極改革,引入國外先進的金融管理體制,深入開展廣而精的改革。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的調控機制。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提高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加大力度培育和完善外匯市場,改進和完善中央銀行的匯率干預機制,減少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頻率。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創造條件,積極推進中國經濟向全球擴張。保持匯率的穩定,對應付金融危機具有關鍵性的作用。人民幣的升值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路徑但不是唯一途徑。所以,針對目前的情況,中國政府應該對外匯慣例制度進行完善改革,以保持匯率的穩定,防止因匯率受到某些國家以及國際游資的影響而大起大落,從而引起國民經濟的震蕩。
其次,要加快金融市場和國際化金融中心的建設。高度開放和發達的金融市場和金融中心將使一個國家,包括其貨幣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核心和樞紐,它是一個國家貨幣進行國際兌換和調節的重要載體和渠道。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除了上海和香港勉強能夠符合條件之外,我們很難再找出其他好的例子。但是,鑒于目前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對于金融市場的需求是巨大的,這是一個很難的的機會來發展我國的金融事業。所以,對于上海以及香港,政府應該在政策和財政上給予一定的傾斜支持,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創造物質條件。除此之外,對于北京、廣州等外資集聚的城市,也應該加以重視,積極營造氛圍,鼓勵金融企業立足一線城市,逐步發展,并向內陸地帶擴張。
再者,我們要改變我國的投融資觀念和制度。漸進開放資本項目,實行走出去戰略,鼓勵我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在貨幣政策方面,考慮降低存款利率或者提高貸款利率。在大量引入國際資本的同時,我們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但是在新的階段,除了我們要繼續引入優質國際資本促進國內高新產業發展之外,我們還應該盡快完善相關政策,鼓勵支持有實力的國內企業積極“走出去”,加大對外投資力度。
還有,就是改革現行的儲備制度和儲備政策,加大戰略物資儲備,減少經常項目順差。對于石油以及重要礦藏資源我們應該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國際市場行情允許的前提下,積極利用已有國際資源,實行大量進口,減少國內相關資源的消耗,緩解國內相關市場對這些重要資源的敏感程度,為國民經濟打好“預防針”。
另外,縮小我國勞動工資成本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內在原因之一是我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中共十七大召開之后,中共當局已經開始重視工薪階層特別是大量廉價農民工勞動力的薪酬福利問題,將最低報酬制度落實到社會各個層面。盡管在中國當前的情況下,這樣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優勢,但是卻能夠從長遠角度出發,解決當前緊張的勞資關系以及敏感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緩解現在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輿論以及政治壓力,減少相關貿易壁壘。
最后,時刻注意貿易平衡問題。目前中國的貿易順差持續大幅增長以及外匯儲備數目龐大而結構不合理是導致當前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點上,政府應該運用多元化的政策鼓勵國內有能力公有制以及私營企業積極實行“走出去”的戰略,促進自身外匯儲備的消化。另外,出于對國內相關夕陽產業的及時淘汰和規范若干能耗大污染嚴重的行業,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以及優化產業結構,對相關行業實行出口關稅措施,引導其向對社會有利的方向前進。
7小結
無論日本、歐盟、墨西哥還是巴西,他們的發歷程都表明,本國貨幣與美元“全球化”列車捆綁在一起會失去貨幣政策的主動權和獨立性,市場動蕩也必然是本幣國際化的最大破壞因素。因此我們應該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盡量避免歷史重演。我們的人民幣有能力也有信心避免其他貨幣在國際化過程中遭遇的“美元困境”,自主走出前所未有的國際化道路。我們應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穩步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把握好這個難得“拐點”,在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國際化創造條件。
相信在我國持續增長的國民經濟的推動下,加上我們的企業積極相應全球化的競爭,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會相應的提高,最后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不再是理想。從來我們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者,我們不畏懼人民幣國際化甚至中國國際化過程中的困難,我們有信心也有實力在前人歷史教訓的教導下,積極探索,實現我們民族振興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肖順發.論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匯改的人民幣升值[J]金融經濟,2007.
[2]孔繁榮.當前人民幣升值的成因、影響及緩解對策分析[N].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
[3]張燕,雙面人民幣:“見怪不怪”國際金融報[N].2007-09-12.
[4]鮑銀勝.評論:人民幣何以對外升值對內貶值[N].上海證券報,2007-09-06.
[5]鄭可.人民幣升值,幾家歡樂幾家愁[J].新財經,2007,(1).
- 上一篇:區環境保護局職能配置工作方案
- 下一篇:民政局加快發展旅游規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