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檢驗技術的應用
時間:2022-12-23 11:27:07
導語: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檢驗技術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我們根據職業崗位能力、素質要求完善課程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能力培養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建立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課前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課堂基于臨床實際案例的分析—課后碎片化考核、科普宣傳—實驗課程翻轉課堂—第二課堂補充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獨特的成績評定體系和完善的教學質量反饋系統,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及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醫學檢驗人才。
關鍵詞: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混合式教學模式;課程思政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作為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在整合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和臨床輔助診斷課程內容中起到關鍵作用。該課程以臨床常見病發病機制及生物化學檢驗指標為主線,將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指標與疾病診斷、監測和預后等結合起來,是連接基礎知識與臨床應用的橋梁課程。“00后”大學生在信息來源豐富的大環境中成長,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相對枯燥、陳舊的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其學習需求[1-2]。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單一,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能力。教育部前部長陳寶生表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發展之本,要以本為本,加強一流本科教育。教育部下發《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再次強調嚴把學生考試和畢業出口關,落實“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的系統部署,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3]。我們吸取國內外經驗,針對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開展了一系列改革,不僅滿足教學需求,也是對教學觀念和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4-9]。
1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以培養醫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能力,提升醫學人才崗位勝任力,培養高層次、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醫學檢驗人才為目標,與社會要求相契合,將“一引領、雙導向、三級”(培養高層次、具有創新精神的醫學檢驗人才為引領,成果導向和立德樹人思政導向,布魯姆目標教學分類劃分三大層級,即記憶與理解、應用與分析、創新與評價)教學理念融入教學改革和創新過程,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將混合式教學引入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教學,構建課前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課堂基于臨床實際案例的分析—課后碎片化考核、科普宣傳—實驗課程翻轉課堂—第二課堂補充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獨特的成績評定體系和完善的教學質量反饋系統,實現基礎與臨床、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1.1混合式教學設計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混合式教學分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階段。課前,根據學前引導完成線上課程資源學習、繪制思維導圖和完成課前測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中,先以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再針對臨床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掌握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指標的意義;利用翻轉課堂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通過過程考核了解學生學習效果;通過知識點和思政要素的融合,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后,通過科普宣傳、文獻閱讀、碎片化考核及第二課堂,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見圖1)。
1.2在線課程建設及應用
教學團隊緊跟學科前沿,對課程知識點進行提煉,以生物化學檢測技術和疾病為主線,確定線上授課內容,線上課程共21個章節,涵蓋“檢測方法評價”“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應用技術”“組織、器官和系統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等知識點。參考資料為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臨床生化檢驗學》以及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等經典教材。我們提煉了59個理論知識點,針對每個知識點錄制一段視頻,時長控制在10分鐘內。有些章節設有課堂討論和思維導圖繪制比賽,每個章節均安排針對課前預習的“牛刀小試”檢測和隨堂測驗的碎片化考核,每次20道題。構建課程試題庫,主要是客觀題(單選題和多選題),共2217道題,附有參考答案與解析(見表1)。
1.3翻轉課堂展示及匯報
實驗教學在本課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培養等都是在實驗教學中完成的。以往本課程的實驗課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教師講、學生動手操作,其弊端在于學生操作后并不了解實驗目的,不明白實驗設計過程。對此我們進行改革,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預實驗檢測以及課堂教學過程。提前將學生分組,每組3~4人,參與一項實驗的全部過程,包括實驗準備、與實驗教師一起進行預實驗設計、參加集體備課,熟悉和了解實驗過程后,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制作PPT,對實驗原理和操作進行講解,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該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將傳統實驗過程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有助于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實驗技能。
1.4課程思政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加強醫德醫風教育,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注重加強醫者仁心教育,在培養精湛醫術的同時,教育引導學生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溝通。課程思政要注重價值主題契合知識點,素材選擇有滲透性,思政融入有適度性。課程思政的關鍵是建立教學素材庫,包括凝練價值主題、豐富素材類型和媒介形式。價值主題可以是宣傳黨的政策、與健康關聯、與臨床關聯、與科研關聯、批判性思維、職業修養和創新精神等。圍繞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收集相關素材,素材類型盡量豐富,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單調。課程思政的素材可以是熱點新聞、時事政治、學科榜樣、人物事跡、里程碑事件、紀念日和憲法法規等。如在講授電解質檢測時,以新冠肺炎疫情為切入點,介紹目前國內外疫情控制形勢,結合檢驗專業特點,分析當前我國核酸檢測能力和疫苗制備能力,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發奮圖強,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1.5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相對于課堂教學而言的,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第二課堂是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形式更加多樣,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本課程中我們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如舉辦檢驗技能大賽、基于課程的演講比賽、實習生系列講座、本科生科研實習、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等。第二課堂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了科研興趣和創新思維。我們鼓勵早臨床、早實踐,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
2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傳統的考核評價主要通過期末考試對學生進行評價,只能反映短期內學生的學習效果,考核評價方式單一,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應注重學習過程考核以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的考核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占40%)和終結性評價(試卷考核,占60%),每個環節都進行多元評價,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形成性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
3混合式教學效果
本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成效主要體現在: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實現了對學習效果的多元化評價,培養了學生綜合素質。學生平時成績為90~100分,總成績為80~90分,絕大多數學生較好地掌握了課程內容,80%的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表示滿意。
4結語
通過對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團隊的職業素養得到了較大程度提升,教學工作也初見成效。對于未來,我們有信心針對教學要求,形成更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建設高質量課程,為社會培育優秀的本科醫學檢驗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婷梅,尹一兵,馮文莉,等.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8):38-39.
[2]許飛,金磊,陳林軍,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創新實踐課程建設的構思與措施[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9,40(8):1016-1018.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A].教高[2019]6號.
[4]許會靜,張磊,劉微,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251.
[5]劉欣.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與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7):46-47.
[6]郭宏偉.“互聯網+”高等教育環境下微課資源建設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4):141-145.
[7]陳瑩,謝常寶,王真真,等.新時期大學生對醫學檢驗課堂的期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2):42-43.
[8]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9):18-24.
[9]尹苗,李逢慶.《細胞生物學》課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8,40(2):1-8.
作者:楊歡 藍婷 陳瑩 李曉 王忠誠 李洪春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醫學技術學院
- 上一篇:醫師規范化培訓三優教學團隊建設特色
- 下一篇: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