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能力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24 05:42:00

導語:學習能力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能力研究論文

有些學生,表面上看又精又靈,老師和家長也都認為他不笨,一天到晚,一年到頭,課一堂不少上,作業一點兒不欠帳,可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最終人們給他的評價是“浮精神”。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些學生學習不好呢?普遍認為,這些學生的認知能力即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上存在著薄弱環節。因此,學生要改善自己的學習狀況,應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

一、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動的一種積極狀態,表現為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種獨立的認知過程,但卻伴隨著一切認識過程而發生,并貫穿于過程的始終。人在注意著什么的時候,就在感知著什么,記憶著什么,思考著什么或想象著什么。注意力是智力活動的警衛,是學習的先決條件,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條件。

1.注意的特點

注意的對象是注意的中心,其余的對象有的處于注意的邊緣,多數處于注意的范圍之外。當你對某一刺激注意時,對選定的刺激可以獲得清楚的知覺;而對注意目標之外的刺激的反映則模糊不清,甚至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注意的最突出特點是具有選擇性。注意從其發生來說,是機體的一種定向反射。巴甫洛夫認為,人在發生定向反射的時候,在大腦皮層上會出現一個與之相對應的優勢興奮區域,這個興奮區域就是興奮中心。這個興奮中心就像黑暗中的手電筒光束一樣,始終對準注意對象。興奮中心的周圍區域,處于一種抑制狀態,這種規律被稱為誘導規律。如果把優勢興奮中心看成是一個“發光點”,那么,周圍區域則是圍繞著它的“陰影”。

優勢興奮中心的存在以及誘導規律的作用,說明在人所遇到的各種對象和現象中,有許多刺激物是被抑制起來了,未受到注意;而另一些刺激物則被加強,形成注意的中心。加強優勢中心的興奮,也就加強了皮層其他區域的抑制。因此,一個人對于某個對象注意越集中,那么,對于其他對象也就覺察得越模糊。這就像我們去火車站接人一樣,當你注意力全集中在所要接的人身上時,成百上千的旅客盡管從你眼前路過,你卻不在意。這使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始終把注意力指向學習內容。

2.注意的種類

注意通常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兩種類型。人在注意某一事物的時候,在許多情況下是不隨意的,既沒有自覺的目的,也不加任何努力。比如,聽到消防車的笛聲,就不由自主地去看。這種注意是無意注意。無意注意雖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引起的,但是也決定于人的本身狀態。一切事物,如果它們跟滿足需要有關,如果它們跟人的興趣相符合,如果人對它們抱有積極的、特別是富有感情的態度,那么,它們就很容易成為人們無意注意的對象。其中,興趣是無意注意的源泉。可見,一個一心向學的人,一個對求知抱有積極態度的人,一個對學習感興趣的人,可以通過無意注意隨時隨地攝取知識。

有意注意或隨意注意,是自覺的、有預定目的的注意。人的這種有意地集中和保持注意的能力,是在勞動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有意注意常常服從于活動的任務和目的。對待事物的興趣,特別是穩固的興趣,也支配著有意注意,但是在有意注意中,注意和興趣的關系常常是間接的。人對于活動的直接結果可能沒有興趣,但是對于活動的最后結果有興趣。這種間接的興趣,即關于結果的興趣,幾乎存在于自覺進行的每一件工作中。只靠直接興趣和無意注意,是不可能進行長期學習和工作的。越是不感興趣的事,有意注意就越顯得必要。有意注意的特點和作用,對于學生所進行的艱苦的、單調的、重復性的學習具有特殊意義。

3.注意與學習的關系河南安陽小屯村,是殷代的都城。以前,這里的農民在耕地時經常發現一些骨頭和龜甲,稱其為“龍骨”,作為中藥出賣。1899年,在北京清政府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于一次服中藥時發現“龍骨”上有類似篆文的刻畫,大為驚訝。他是金石專家,精通銅器銘文之學,知道其中有名堂,于是到藥鋪查問“龍骨”的來歷,并選了一些研究,成了鑒定、收藏甲骨文的第一人。

同為“龍骨”,為什么農民注意到的是它的經濟價值,醫藥商注意到的是它的藥用價值,而王懿榮卻發現了它的考古價值?由此我們可以引發出一個問題,即人的注意與事物之間的關系問題。人對某一事物是否注意以及注意的程度如何,主要取決于以下三種因素:

一是熟悉度,即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這是親合心理的外現,某些老年人喜歡看京劇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新奇度,即新奇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這是好奇心的外現,人們愿意看熱鬧就是這個道理;

三是重要性,即重要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這是興趣、愛好、情感、需要在發揮作用,科技工作者能長年如一日地致力于常人看來枯燥乏味的研究工作就是這個道理。所謂重要與否,不在于刺激的本身,而在于其是否符合個體的需要或動機。凡是你有強烈動機追求的對象,當其出現時,就會引起你的注意。在上述與注意相關的三種因素中,“重要性”對于研究注意力與學習的關系最具有實際意義。因為,對于學生來說,所學的知識絕大多數是不熟悉的,并且也不像電視節目那樣具有誘人的新奇感。學生對學習內容是否高度注意,關鍵在于自己的學習動機。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要通過提高注意力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必須對所學內容保持高度注意(選擇),而要始終對所學內容保持高度注意,必須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認真制訂并嚴格執行學習計劃(動機),通過自我約束使注意的中心始終指向學習,并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地鍛煉和發展自己的注意能力。現實生活中,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上不去,主要是對學習的注意力差。課堂上老師講課他精神溜號兒,課后看書、做習題、想問題總是走神兒,往往表現為愿意發笑,愿意接話乃至于抬杠,愿意做鬼臉或耍怪態,試圖以此來表現自己的聰明,贏得同學尤其是異性同學的歡心,到頭來落得個“浮精神”的下場。這樣的學生,尤其應該在鍛煉注意力上下功夫。可以通過自己與學習好的同學比賽、自己與自己比賽、自己與時鐘比賽等形式來鍛煉自己的注意力。還可以把自己分成兩個自我,一個是學習的自我,另一個是監督的自我,時刻讓那監督的自我去檢查那學習的自我,看他是否在做與學習無關的事。久而久之,注意力必將大大增強,學習成績也會因而大有長進。二、觀察力地質力學的創立者李四光,之所以能在科研中不斷有所發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他曾經說:“觀察是得到一切知識的一個首要的步驟。”觀察力是在感知能力基礎上產生的認知能力。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參加的知覺。正因為觀察中有思維參與,所以有人將觀察稱為“思維的知覺”,并把觀察中的思維能力稱做整體觀察力的核心。

1.觀察的作用觀察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感知的高級形態,是人的智力活動的源泉。只有對事物觀察得全面、精確,才能迅速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和本質。描寫景物的詩歌、散文,解說事物的說明文,敘述真人真事的記敘文,都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物理課、化學課中的實驗,離開了觀察幾乎就失去了意義。

觀察也是科學發現的重要途徑之一。要想當科學家,首先要當觀察家。華佗看見被蜂子蜇了的蜘蛛到青苔上去蹭而發現了治療蜂毒的方法;弗來明看到實驗的碟子里長出了一團團青綠色的霉花,而碟子里的葡萄球菌幾乎全部死亡了,因而發現了青霉素;伽利略靠觀察發現了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發現了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發現了金星、水星的盈虧現象,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發現了銀河由無數恒星所組成;魏格納靠觀察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仿生學中的發現、發明,無一不得益于觀察……

2.觀察的方法

(1)比較觀察法:比較是認識客觀事物最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很多事物,如果孤立地看,往往不能深刻、全面地認識,但與同類事物一比,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說:“有比較才能有鑒別。”俗話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事物的大小、多少、長短、粗細、遠近、高低、厚薄、深淺、真假、善惡、美丑等等,都可以通過對比觀察來得出結論。在生活中,區分雙胞胎的長相可以用比較觀察法;在自然科學中大量的實驗,如生物學中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實驗,化學中催化劑的作用實驗,物理中加速度與力和質量之間關系的實驗,都是用比較觀察法;醫學中藥物的作用、療效實驗一般要用比較觀察法;心理學、教育學中,幾乎所有的實驗都用比較觀察法……

(2)依序觀察法:客觀事物無論是動還是靜,其存在和發展都有一定的順序。我們觀察事物按照這種順序進行,容易把握,表述時也容易被別人所接受。人們已經認同的觀察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事物的總分順序。時間順序如:從過去到現在,從早到午到晚,從白天到黑夜等等;空間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后,從大到小,從內到外或從外到內,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從仰視到俯瞰等等;總分順序如:從整體到部分,從全景到特寫,從群體到個體等等。在依序觀察過程中,物可以是靜的,也可以是動的,觀察者也可以或靜或動。

比較觀察法和依序觀察法,是兩種主要的觀察方法。在實踐中,不論采用哪種觀察方法,都要與觀察任務相聯系,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通過思維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揭示事物的現象與本質。

3.注意培養觀察能力觀察力是一種能力,也需要培養才能增強。除了教師、家長給出題目、下任務注意培養外,學生自己也應該注意培養觀察力。其途徑主要有以下三條:

(1)樹立觀察意識,隨時隨地觀察

生活中處處有知識,事事有學問,細心觀察,不但可以增長知識和才干,而且還可以增強自己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下面這9個問題,你細心觀察了,就可以回答上來,否則,就說不到點子上。沒有細心觀察過的同學可以用心去觀察,鍛煉觀察能力。

①什么樣的發型適宜于什么樣的頭型、臉型?

②什么樣顏色的衣服適宜于什么樣的膚色?

③胖人與瘦人的神態、體態、動作有什么區別?

④男人和女人騎自行車時最主要的體態差別是什么?

⑤什么樣的舉止大方?什么樣的行為舉止丑陋?(各舉出三例)

⑥什么樣的動作瀟灑?(舉出三例)

⑦把一杯水倒入一杯食鹽中會發生什么現象?

⑧早晨初升的太陽和中午的太陽有什么區別,為什么?

⑨班級里學習好的學生有什么缺點,學習不好的學生有什么優點?

(2)把觀察與學習文化課結合起來

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上課,如果把觀察與學習文化課結合起來,會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不僅上物理課、化學課、生物課等可以通過教具演示和實驗來進行觀察,培養鍛煉觀察能力,上語文課同樣可以學習、鍛煉觀察能力。

朱自清的《背影》中描寫父親為他穿過鐵道買橘子的情景,把父親的穿著、動作如實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讀來如臨其境,頗受感染。文中寫道:“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出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這段文字,是用白描的手法表達父子親情的。同學們在學習時,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體味一下當時是怎樣觀察“父親”買橘子的情景的。

朱自清的《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寫景散文。課堂上講這篇散文,一般多從語言優美、結構精巧、情景交融這三個方面來總結它的特點。如果我們從審美觀察這一角度去看待這篇文章,就會學到作者觀察景物的經驗。作者來到梅雨潭邊,一眼望去,首先得到的是對梅雨潭綠整體特征的直觀感受:“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這種感受有顏色、有質地、有形狀。梅雨潭的綠為何如此“醉人”、“奇異”?作者很自然地在思維的導引下由概括走向具體,由綜合進入分析,引起更細致的觀察:一是著眼于波紋,“她松松地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從中看出綠潭波紋漣漪之美;

二是著眼于波光,“她滑滑地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從中看出綠潭波光亮、滑、軟、嫩之美;

三是著眼于綠潭波色,“她又不雜些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從中看出綠潭波色純、深、溫潤之美。

(3)把觀察與寫作文結合起來在整個學生時代,作文課是伴隨學習生活始終的,如果能把觀察與作文寫作結合起來,不僅

會使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大大提高,而且還會使作文寫得有血有肉。

有時盡管你對某方面的生活已經很熟悉了,但你再仔細觀察,還會有新的發現,啟發新的靈感。法國著名小說家莫泊桑學習寫作,便是從學習觀察入手的。他的老師讓他同時觀察10個車夫的動作,以此為內容,寫10篇各100字的文章。莫泊桑經過一番訓練之后,文思大進,后來常常舉以教人。

寫“小兔”就去觀察小兔,寫“柳樹”就去觀察柳樹。這樣帶著任務和目的去觀察,去寫作,比坐在屋子里冥思苦想省時省力,比直接參考別人現成的文章印象深刻。

三、記憶力

記憶是學習的表征,沒有記憶便無從肯定是否學習了。記憶力是學習知識的基礎。人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記憶力。如果把人的綜合能力比作一根鎖鏈,那么,記憶力便是這鎖鏈上的重要一環,如果把人的能力比作一座寶塔,那么,記憶力便是這座寶塔的塔基。有了記憶,人才能積累經驗;沒有記憶,一切心理的發展,一切智慧活動,都是不可能的。

1.記憶的分類記憶主要以回憶和再認兩種方式表現出來。例如,以前聽過的歌曲,若能不看歌詞、樂譜把它唱出來,便是回憶;若別人唱出來時才能確認是以前自己學過的,便是再認。考卷中填空、概念解答等,是測試回憶能力的;判斷、選擇等,則是測試再認能力的。再認要比回憶容易些。

不僅感知過的事物能保持于記憶中,而且思考過的問題、理論,接觸事物時體驗的情緒,經過練習做過的動作,都可能記憶。就內容來說,記憶可分為感知形象記憶、語詞概念記憶、情緒記憶和運動記憶四種類型。例如,游過北海公園之后,可以想起白塔的形象,就是形象記憶;對抽象的概念——“心理”、“理性”等意義的記憶,就是語詞概念記憶;入學的第一天,特別興奮,開學典禮的場景現在還歷歷在目,這是情緒記憶;多年前學過的游泳、騎車、溜冰等現在還都會,這是運動記憶。

人偶然感知過的事物,閱讀過的文獻,在一定情況下體驗過的情緒,倉促間做的動作,當時并沒有意圖記憶它,但是有不少可以記住,事后可以回憶或再認,這叫做無意識記。人有許多知識是由無意識記積累起來的。比如,關于居住地點附近的情況,日常生活經驗、諺語、傳說、笑話、故事等。在接觸時多數沒有意圖記憶它們,卻無意中都記住了,而且成了人的知識、經驗的組成部分。包括人所接受的教育活動中的許多內容,也是通過無意識記來實現的。所謂“潛移默化”,就是無意識記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發揮作用的結果。無意識記具有很大的選擇性。在生活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與人的興趣、需要、活動目的和任務適合的事物,能激起情緒活動的事物,常常容易記住。這類事物常常是只要經歷一次就可牢牢記住。對于大多數復雜、單調、枯燥的文化知識來說,單靠無意識記是遠遠不夠的,而應該重點依靠有意識記。

有記憶的意圖或任務,因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按一定的方法、步驟進行識記,稱為有意識記。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記是更重要的,對于需要學習的知識、技能,都必須進行有意識記。在一般情況下,有意識記比無意識記效率要高得多。

2.怎樣提高記憶力

人們幾乎都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在沙灘上用干燥的沙子堆土堆,一邊往上堆,一邊往下流,風兒略微一吹,土堆就變得又矮又平。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知識的積累。如果記憶力不好,自己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便會像沙堆一樣,盡管做出了努力,也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有人學外語,學了幾年乃至十幾年,而單詞量總是停留在5000左右的水平上,是何緣故?主要是記憶力較差。中小學階段,需要記的東西比較多。絕大多數學生為記憶上的壓力而苦惱。前邊學的知識記不住,后邊的學習就會遇到障礙。表現為反映遲鈍,老師講課有些聽不懂。如果記憶的欠帳太多,再聽老師講課就難以聽懂。怎樣提高自己的記憶力呢?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告訴我們,要提高記憶力,至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調好光圈。照相機只有對準物體,調好光圈,才能攝出清晰的像來。記憶也是如此,要想記得快、記得準、記得牢,必須明確記憶任務,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心想把它記住。為什么司機的記路能力特別強?就是“光圈效應”。

二是不要欠債。一個企業,如果債務太多,就會被債務的利息給壓垮;一個學生所欠記憶的債務過多,也會令其感到學習任務特別繁重。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對所學的內容及時歸納整理,該記憶的盡快記憶,使之化為內儲知識。不要等到總復習時再去突擊記憶,因為突擊記憶不僅不利于提高記憶效果,而且還會使平時的學習障礙重重。總的原則是:學習知識要做到記憶先行。課堂上能記住的不要等到課后,課后能記住的不要等到單元復習,單元復習能記住的不要等到總復習。平時要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時間對所要記憶的內容進行反復循環記憶。

三是要保持和增強大腦記憶機能。作為學生,要保持和增強大腦機能,首先要科學地安排飲食、睡眠,注意勞逸結合;其次是經常堅持記憶鍛煉,每天都記一些新東西。這樣做,不僅可以增強記憶效果,使內儲知識的總量不斷增加,而且還可以使大腦得到鍛煉,不斷提高記憶能力。

四是要采用一些巧妙的記憶方法。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一種事物如果成為智慧活動的對象,它就容易清晰地被感知,深刻地被理解,與其他經驗形成聯系,因而被較好地識記。系統地記憶所學知識的最基本方法是“單元網絡法”,即把那些相互聯系的內容看成是一個單元,歸納整理成知識的網絡。然后,采用一些巧妙方法靈活記憶。例如,有關素質教育的內容,在教育類書刊中有各種各樣的提法,但只要你注意分析歸納,就會發現素質教育的內容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面向全體受教育者,旨在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我國進行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就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步驟。

二是要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些中小學提出了“七會一有”的口號,即會做人、會求知、會健體、會勞動、會審美、會生活、會創造,有特長。這正是對素質教育有關內容的具體表述。

三是要培養學生主動求發展的意識和求發展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根據社會進步的需要,不斷通過自我完善和提高,求得自我發展,從而實現社會的最佳效益和個人的最大效能。這些內容還可以進一步概括為“兩全一發展”,即:第三次全教會,又賦予素質教育以新的內容,即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四、想象力

1.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礎上經過腦的思維加工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科學的想象力是知識的源泉,一切創造性的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因此說,想象力是最有價值的創造因素。不僅如此,想象力也是人們學習知識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沒有想象力,怎么能知道分子、原子的構造?怎么知道電子在金屬中流動?怎么憑一本教課書來學習幾何學?

2.想象的分類想象通常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兩種類型。沒有特殊目的、不自覺的想象叫做無意想象。例如,隨著別人的講述而不由自主地想象故事情景,看到天上的云朵而想象那是什么動物在奔跑等。帶有一定目的性和自覺性的想象叫做有意想象。例如,按課堂教學要求,想象地球怎樣繞太陽旋轉,月球怎樣繞地球旋轉;想象三個平面怎樣相交于同一條直線等。夢是無意想象的極端情況,科幻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等是有意想象的極端情況。

按想象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想象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兩類。再造想象的特點是根據詞的表述或條件的描繪(圖樣、圖解、說明書等),在頭腦中形成這一事物的形象;創造想象的特點是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的形象。例如,畫家、演員根據《西游記》這部書中對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人物形象的語言描繪將其再現于紙面和舞臺上,靠的是再造想象;《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及其以前的民間藝人對上述人物的塑造靠的是創造想象。

3.想象的形式

(1)現實事物的拼合。比如,從人物性格來講,《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是人與猴的拼合,豬八戒是人與豬的拼合。

(2)現實事物的變形。比如,《聊齋志異》里的許多情節,雖然人鬼狐妖變化無窮,但都與現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科舉考試、著裝用具、生活方式等,都是當時或前朝人們社會生活的再現。

(3)集中共性典型化。比如,諸葛亮是聰明人的典型,智慧的化身;關羽是忠義的典型,理想武將的化身;包公是清官的典型,人間正義的化身。

4.怎樣開發想象力開發和培養想象力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遵照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原則進行想象。比如,學習電壓、電流的概念,先想像水位、水流是怎樣一種情形。

二是要加強想象訓練。想象力也是一種能力,需要不斷訓練才能增強。同學們在平時可以做如下一些想象:

①想象自己是一名班主任老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和修養;學生調皮、不聽話、故意氣你怎么辦?

②想象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孩子已上初二了,就是不愿意學習,一玩起來就忘乎所以,你怎么辦?

③想象自己早戀了,并且不能自控,最后造成了一種不可收拾的后果怎么辦?

④想象自己因為貪玩兒或因為早戀而影響了學習,最后沒有考上高中或沒有考上大學,回到家里很落魄,同學見到你很冷淡,社會上的人也瞧不起你,怎么辦?

⑤想象自己像比爾·蓋茨、葛魯夫一樣,憑借自己所具備的別人難以與之相競爭的能力、特長,創辦了一份實業,向國家納稅,向母校捐款,得到家庭、社會的擁戴和贊羨,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滿足?

⑥想象30年之后,別的同學事業有成,衣錦還鄉,倡議搞一次同學聚會,自己卻衣不入時,言不得體,接到請柬后進退兩難的情景。

⑦想象自己參加了一個科學家大會,出席會議的全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有牛頓、愛因斯坦、法拉第、笛卡兒、沈括、張衡、居里夫人等,他們都在講述自己成功的故事,你該說點啥?

⑧想象你父母很有錢,可以夠你吃穿用好幾輩子,并且全部由你繼承了,你不想吃苦了,不想念書了,寧愿當一個“飯桶”,飽食終日。整日出沒于酒館舞廳,吃想吃的,穿想穿的,玩想玩的,盡管有人罵你是“白吃飽”、“廢物”、“多余人”、“公豬”或“狐貍精”,你全不在乎。突然間戰爭爆發了,一卷子錢買不了一卷子手紙,你家的所有不動產也變成了廢墟。戰爭結束了你還要繼續生活下去,怎么辦?

五、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憑記憶和想象對客觀現實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正因為思維具有概括地、間接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性質,所以通過思維,人就可以認識那些沒有直接作用于人的種種事物或事物的屬性,也可以預見事物的發展變化進程。比如,人不能直接感知光的運動速度,但通過實驗可以間接地推算出光速。由此可見,思考的領域要比感知的領域廣闊得多。

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都離不開思維;因此,人們稱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語言的理解與表達,事理的分析與判斷,問題的推理與求解,文藝的創作與制作,科學的創造與發明,無一不依賴于思維。

1.思維的分類

通常把思維分成復制式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兩種類型。數學家高斯6歲初入學時,教師給全班學生的算術題是:1+2+3+4+5+6+7+8+9+10=?同學們都采用教師教過的傳統的累加方法,惟獨高斯采用了新方法:1+10=11,2+9=11,3+8=11,4+7=11,5+6=11,然后將5個11加起來,結果與別人相同。在這里高斯的思維方式屬于創造性思維,而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則屬于復制式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思維的最高形式,它包括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兩種形式:集中思維又稱求同思維,是指對多個可能的結果進行比較作出最佳選擇的思維過程。它對解決問題的作用是產生一個答案。發散思維亦稱求異思維,是指從給定的信息中產生出各種各樣新的信息的思維過程。這種思維在解決問題時是從多方面尋找一切可能的答案,它往往不遵從常規,沒有范圍限制。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中心環節,同人的創造力的形成有直接關系。而逆向思維又是求異思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湯姆森和歐內斯特·盧瑟福一共培養出1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關鍵因素在于這些富有創造力的天才們知道如何運用思維方法。

2.思維的作用

人們所學的知識,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應用性知識,就像實用技術一樣,可直接用于指導人們的實踐;另一類是功能性知識,它的主要作用是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間接地指導人們的實踐。后者與人的思維能力的增長密切相關。教科書的絕大多數知識屬于功能性知識。學習這些知識,可以鍛煉和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才能學好這些知識。因此,有經驗的教師都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鍛煉思維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和內容。

一個人思維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思維品質的優劣。優良的思維品質,具有深刻、靈活、獨立、批判、敏捷、廣闊、嚴謹等特性。高品質的思維能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也能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神奇。同理,善于思維的學生,會使看似復雜的學習內容變得簡單;也會使看似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如果不是通過思維,去認真分析、深刻領會、系統把握學習內容,很難有好的學習成績。例如:有這樣一道題:“用6根火柴作出4個等邊三角形,使其每邊都由一根火柴構成。”思維較膚淺的同學會拿出6根火柴在平面內擺來擺去,結果還是擺不出來。善于思維的同學就會想:三角形有3條邊,4個三角形有12條邊,火柴只有6根,這就意味著每條邊都是共用的。這樣一分析,思維就打破了在平面內尋求答案的定式,而從立體方面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于是,一個“三棱體”就出現在腦海中。通過思維,還可以將各學科知識的“點”、“線”、“面”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網絡。這時的知識不再支離破碎,而是像一株株小樹一樣,哪是主干,哪是支干,哪是樹枝,哪是樹葉、花朵和果實,清清楚楚。

3.怎樣訓練思維能力

除了在正常的教學中教師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外,作為學生本人,也應該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思維訓練。

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是思維的基本方法。其中,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能力,是大多數學生的弱項。另外,由于學校教育偏重于傳輸固定的、惟一答案的知識,學生習慣于由給定的已知條件去尋找惟一的結論,思維的方向上偏重于求同思維,偏重于復制式思維。因此,學生有必要重點在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能力的培養上,在創造性思維上,在創造性思維中的發散思維上多做一些訓練。

獨立地給文章分段,找出文章的層次,并且表述出每一意義段的段落大意,可以直接鍛煉分析與綜合能力。

給語文教科書中的文章改題目、改開頭、改結尾,對每篇文章進行縮寫或擴寫,指出文章的總體結構,修改文章;給各種事物下定義、命名改名,都可以直接鍛煉抽象與概括能力。

歸納出物體的多種用途,是訓練發散思維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一類物體常有一般用途,如磚用做建材,硬幣用于購物。回答這些并不難,難的是突破頭腦中的思維框子,想出一般用途之外的更多、更新、更奇的用途。如磚除了砌墻之外,還可以墊床腿、砸東西、打狗、磨紅粉、制磚雕、壓東西……硬幣除了購物外,還可以打投幣電話、當圓規、占卜、當導體、收藏、考古……

從歷史上看,善于獨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個特點:一是博學;二是善問,什么事情愿意追根問底;三是富于鉆研精神,重視思想方法。你在這方面做得怎么樣?

注意力是學習的先決條件,記憶力是學習的基礎,思維能力是學習的一把利劍,觀察力和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源泉。這五種能力會在學習實踐中,會在有意訓練中得到不斷增強,而你的學習能力也將隨此五種能力的增強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