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退行性病變骨科護理論文
時間:2022-04-15 10:48:11
導語:膝關節退行性病變骨科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護理對照組術后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
1.1.1心理護理
膝關節退行性疾病的病程較長,且發展緩慢,具有極明顯的多樣性與長期性。老年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臥床時間較長,行動不便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會衍生出不良情緒,例如緊張、焦慮、恐懼等,因此護理人員要詳細觀察老年患者的心理波動變化,及時進行疏導,以盡快穩定患者情緒,并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耐心的溝通交流,以詳細患者的病史與病情發展情況,并注意語氣的和善與語言的淺顯易懂,通過對患者的積極、主動關心,改善較為緊張的護患關系,避免護理人員的低落情緒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護理人員詳細詢問患者的病情變化與病程,并詳細向患者介紹手術程序,通過成功病例的介紹,來顯示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治療方法的成熟性,以消除患者的顧慮與不安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最大限度的減輕患者的手術恐懼度,提高患者配合醫生治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1.1.2感染護理
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大,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明顯,術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會發生感染,因此需要引起醫護人員的重視,若是患者發生感染的話,會造成手術的失敗。患者傷口無壓痛或者是壓痛輕微,但是患者一活動,會增加膝關節的疼痛感,造成患者傷口的紅腫與體溫上升,要引起護理人員足夠的重視。術后護理人員需對老年患者的傷口與體溫進行詳細觀察,并對患者的引流管進行詳細觀察,避免傷口處出現血腫,一旦發現存在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以得到有效處理,而傷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護理人員需協助醫生進行清創處理。
1.1.3術后護理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治療以改善與恢復膝關節功能為主。術后,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與麻醉反應進行詳細觀察,特別是患者足趾活動與肢遠端的血液循環情況,并把患者患肢抬高20~30°,有利于患者靜脈回流,大大降低患者的肢體疼痛。同時,護理人員要觀察患者傷口是否存在腫脹或是滲出液情況,并對患者傷口繃帶的松緊性進行觀察。術后在放置好引流管后,需對患者膝關節進行持續灌洗。對患者的術中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切口出血等情況進行觀察,術后1d可使用冰袋冷敷,以起到止痛、止血的作用。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使用止血藥物與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出血與感染發生率。若是患者的膝關節存在關節積液或是明顯腫脹,可進行穿刺抽液。
1.1.4康復訓練
術后患者麻醉效果消失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跖屈運動與踝關節背伸等運動進行指導,并對患者下肢肌肉進行輔助被動按摩。在術后1~2d內,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小腿肌肉收縮與股四頭肌收縮等多種下肢功能訓練。同時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的訓練,并活動骸骨,術后3d,護理人員即可建議患者進行屈膝活動,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大大縮短患者的術后康復時間。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與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指導患者開展下床活動訓練,并根據患者的實際康復情況,嚴格控制下床活動量與下床活動強度,保證患者在下床活動中感覺不到疼痛與疲勞最為理想。
①股四頭肌收縮。護理人員需重視患者股四頭肌的鍛煉,預防患者出現潛在性膝關節不穩定的情況。術后24h,需保持膝關節休息,并將患者膝關節墊高約30°,進行收縮鍛煉,開展背伸裸關節練習,盡量保持伸膝姿勢,時間為5s,200次/d,分4~5次完成,以鍛煉股四頭肌的收縮功能;
②膝關節功能鍛煉。患者的膝關節鍛煉使用被動關節活動完成,初始角度設置為20~30°,以5~10°/d的頻率增加,1h/次,2次/d。患者在使用被動關節活動機鍛煉后,可下地活動,以鍛煉患者膝關節的伸屈,患者可在病床旁進行重力鍛煉關節屈膝,并保證被動活動與屈曲兩者之間角度的同步性,但是膝關節鍛煉需遵循無疲勞、無痛苦的原則。
③直腿抬高鍛煉。患者保持平臥姿勢,伸直腿抬高,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首次可以30°開始,隨著鍛煉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但不能超過45°,患者在抬高腿后,需靜置5s,然后再緩慢放下,5~10min/次,每間隔2h進行1次。
1.1.5出院指導
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進行詳細介紹,并一再強調出院后來院復診的重要性,并要求患者根據制定的康復訓練方案進行有目的性、有計劃的康復訓練,以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減輕患者的后遺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2護理效果判定標準
優:關節腫痛完全消失,且功能與活動范圍皆正常,正常工作與生活;關節腫痛消失,活動范圍大大改善,但關節功能受到限制,且在活動后存在疼痛,休息后消失;差:患者的關節腫痛、活動范圍以及關節功能無改善或者是存在病情加重情況。
1.3統計方法
使用SPSS14.0軟件分析數據資料,計量資料使用(x±s)形式表示,檢驗使用t,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
2討論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在老年群體中較為多見,但尚未明確病因與發病機制,與患者代謝、損傷、年齡以及肥胖等存在密切關系。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群體中會出現生理退化,積累性關節磨損更為嚴重,是造成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出現的主要原因。而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老年患者的病理改變以滑膜炎癥與軟骨退變為主,而軟骨退變生成的產物會對滑膜造成刺激,促使其發生改變,增加患者疼痛感,而滑膜滲出會增加關節內壓,影響關節血流,導致疼痛明顯。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老年患者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術后需進行護理,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指導其進行鍛煉活動,在不增加患者負擔的基礎上,嚴格控制活動量,以降低關節內出血與關節粘連的發生幾率。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老年患者在治療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的開展。而狐貍工作需要與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老年患者的治療模式相配合,以保證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老年患者臨床治療的順利進行,增強老年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在老年患者的康復訓練過程中,科學系統的功能康復訓練不僅能夠有效松懈患者的粘連,降低術后粘連的發生率,而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環情況,緩解患者下肢組織的攣縮狀況。術后功能鍛煉,能夠提高患者軟骨營養的供應量,降低術后創口的出血幾率,加快患者關節滑液的循環與吸收,有效緩解患者創口的水腫情況,預防形成下肢靜脈血栓,減少肌肉萎縮的發生率,提高患者下肢肌肉群的協調能力。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老年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功能鍛煉方案與康復訓練方案,以盡快恢復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在該次探究過程中,隨機抽取該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療的157例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老年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術后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與分析。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為91.1%,對照組為74.4,存在較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張炎珠等的探究結果保持一致。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在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老年病人骨科護理中的應用,不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護理優良率,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而且大大改善了患者膝關節的功能與活動范圍,保證患者術后可進行正常的生活,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壓力,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在臨床治療中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
作者:羅洪娥單位:云南省臨滄市人民醫院骨科
- 上一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論文
- 下一篇:工信委黨委黨建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