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護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2 04:56:00

導語:早產兒護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早產兒護理分析論文

1早產兒的主要生理病理特點

1.1體溫調節功能差早產兒體溫中樞發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快;攝入能量少,體內糖元儲存不足,產熱少。汗腺發育不好,體溫調節功能差,體溫極不穩定,容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環境溫度過低容易出現體溫不升,環境溫度過高又容易出現發燒。[3,4,5]

1.2呼吸不穩定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穩定,肺和支氣管發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容易并發肺透明膜病,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和頻發的呼吸暫停,導致呼吸衰竭,是早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3,4,5]

1.3消化功能低下早產兒吸吮、吞咽能力差,經口喂養困難;消化道和消化腺發育不全,消化功能差,不恰當的喂養會造成喂養不耐受,甚至壞死性小腸炎,出現進行性腹脹;胃容量小,賁門括約肌松弛,易發生胃、食道返流,出現溢奶、窒息現象。[3,4,5]

1.4免疫功能低下早產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來自母體的抗體、補體含量較少,故抵抗力差,極易繼發感染危及生命。[3,4,5]

2早產兒的護理

2.1保暖護理保暖是對早產兒具有特殊意義的重要護理措施,對早產兒采取的任何治療和搶救措施均應在保暖的前提下進行。[6]

2.1.1控制環境溫度由于早產兒體溫不穩定,容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會造成早產兒體溫異常,因此對環境溫度要求較高,應設早產兒專室,控制室溫在24℃~26℃,晨間護理時,室溫應提高至27℃~28℃,相對濕度應保持在65%~75%,以防失水過多,并減少空氣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濕度過低,會使早產低體重兒蒸發量加大而散熱,影響保暖效果,故需每天檢查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同時定期通風換氣,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另外,室內備新生兒保暖箱、藍光箱、電動吸引器、心電監護儀、呼吸機、搶救車,必要時可進行氣管插管、吸痰、心肺復蘇等。[7,8,9]

2.1.2保持中性溫度中性溫度是指患兒處于該環境溫度下,既能使體溫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又能使其代謝率最低,耗氧量最少。臨床上主要是通過暖箱來提供中性溫度的。暖箱的溫度和濕度均是根據早產兒的體重及出生日齡來調節。一般來說,體重越輕,胎齡越小,所需箱溫和濕度越高。一般出生3d,箱內濕度可達70%~80%,1周后降至55%~65%。溫度調節,一般體重在2000g~2500g者,暖箱初始溫為28℃~30℃;體重1500g~2000g者,箱初始溫度30~32℃;體重1000g~1500g者,暖箱初始溫度32℃~34;<1000g者,暖箱初始溫度34℃~36℃;使患兒體溫保持36.5℃~37.2℃之間,晝夜波動勿超過1℃,在這個溫度時機體耗氧、代謝率最低,蒸發散熱量亦小,隨著其天數的增加,暖箱溫度漸降1℃~2℃。對臨床癥狀不穩定的患兒,為了便于操作,可將患兒置于輻射臺上,根據體重設置好輻射臺溫度,使用塑料薄膜遮蓋患兒體表,以減少熱量散失及不顯性失水,根據病情適當增加輸液量,防止脫水熱的發生。低出生體重兒在暖箱內一般不宜全裸,可著尿布及單衣,以防輻射增加,一切護理操作應盡量在暖箱中進行。每小時測量體溫1次并作好記錄,根據體溫高低調節箱溫,同時加強巡視,確保箱溫穩定,防止以外事故發生。[11,12]

2.1.3皮膚接觸取暖胡寶俊[13]報道:正常嬰兒分娩后和母親肌膚接觸30min,除可促進母乳喂養、增加母子感情外,還可以借助母親的體溫取暖。經臨床護理實踐證明,母親自身的體溫比暖箱要好得多,并且使出生的新生兒在寒冷孤獨、不適應的環境下,再次裸體接觸母親溫度、濕度適宜的皮膚,接觸胎兒期熟悉的母親的心音、呼吸音,能使早產兒產生一種安全、舒適和滿足的心態,有利于嬰兒保持生命活動,促進生長發育,同時還能促進母親早泌乳,利于母嬰健康。董俊梅[14]認為:如不具備暖箱條件,可采用膚溫傳熱的方法,把早產兒抱于母親懷中緊貼母親皮膚保暖,一般1h~2h后體溫能升至36~37℃,此方法既經濟實惠,又利于增進母子間感情。

2.2呼吸管理生后6h內必須嚴格監測呼吸情況,觀察患兒的面色、口唇、四肢末端的色澤,對有呼吸困難的患兒應給予氧療。氧療時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氧氣要加溫、加濕,氧濃度為30%~40%,不宜長期持續使用。一旦缺氧癥狀改善應立即停止吸氧。臨床資料證實長時間吸入60%的氧可帶來新生兒肺損傷,導致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近年來,國內早產兒視網膜病屢見報道。吸氧的同時應監測血氧飽和度,保持在95%以上。如出現呼吸暫停應予以物理刺激,如拍打足底、托背等處理。對出現頻發呼吸暫停或肺出血的早產兒應配合醫生給予氣管插管接呼吸機,同時做好呼吸機管道護理。[15]

2.3喂養護理

2.3.1喂養方式對不伴有消化道疾病的早產兒,主張早期喂養,出生體重在1500g以上,無發紺、窒息者,吸吮反射良好的早產兒,可直接吸吮母乳;出生體重在1500g以下,吸吮反射欠佳,吞咽功能尚好的早產兒,可用滴管喂養;吸吮吞咽功能差的早產低體重兒,改用鼻飼管喂養。高玉先等則主張:①體重在1300g~1500g的小兒,吸吮能力和吞咽功能較差,但胃腸功能尚可者,可采用間歇胃管法,即用注射器垂吊式,操作時奶液自針筒利用重力作用自然流入,不可用力推入;②不能耐受間歇胃管法喂哺及有缺氧癥狀或呼吸困難者,可采用持續胃管法,即用輸液泵將乳品1日量以1mL/kg·h~2mL/kg·h速度勻速注入,在使用該方法時,必須保證胃管的正確位置,加強巡回觀察,4h更換奶液1次,并檢查胃殘余情況。對有發紺、窒息者,可適當延長喂養時間,由靜脈補充葡萄糖,防止發生低血糖及高膽紅素血癥。[12]

2.3.2喂養量奶汁首選母乳,其次是雀巢早產兒配方奶或惠氏早產兒配方奶,出生體重小于1000g者1h喂1次,開始量為1mL~2mL,每天隔次增加量為1mL;1001g~1500g者1.5h~2.0h喂1次,開始量3mL~4mL,每天隔次增加量為2mL;1501g~2000g者2h~3h喂1次,開始量5mL~10mL,每天隔次增加量為5mL~10mL;2001g~2500g者,3h喂1次,開始量為10mL~15mL,每天隔次增加量為10mL~15mL,每日測體重1次,及時調整喂養量,使體重保持在每日增加10g~30g為宜。[12]

2.4預防感染早產兒實行保護性隔離,護士必須有嚴格的消毒隔離意識,從點滴做起,防止交叉感染而危及患兒生命。進入病房人員均應更換專用鞋、帽和工作服。每次接觸患兒前洗手、帶口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患呼吸道疾病的醫護人員不得進入病房。病室每天通風換氣3次,每室安裝空氣凈化器。每天使用消毒水擦拭暖箱內外側面,每周更換清潔暖箱一次,每月對病房實行封閉熏蒸大消毒一次。每月定期做空氣、物體表面以及醫護人員手指細菌培養,發現疫情立即進行終末消毒處理。[9,10]

2.5康復護理

2.5.1撫觸由專業人員根據患兒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進行撫觸。黃葉莉[16]等報道,嬰兒撫觸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醫療護理技術,是通過醫護人員或父母對嬰兒非特定肌膚施以輕柔的愛撫。多年的國內外研究表明,撫觸可以促進嬰兒的生長發育,提高機體的免疫反應性,同時也增進親子感情,提高嬰兒的情商。溫和的撫觸可增加迷走神經活性,伴隨著胃腸道的胃泌素、胰島素分泌增多,使食欲增加,同時減少嬰兒焦慮和不安,增加睡眠時間,兩者均利于體重增加和體格發育。柯國瓊[17]等對400名足月正常嬰兒進行了對照研究,結果發現420d時兩組嬰兒頭圍、身長、體重、神經系統等有極顯著性差異,撫觸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撫觸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局部溫度,改善營養,有利于凝固脂肪軟化和加速血液循環,有利于預防新生兒硬腫癥的發生。撫觸刺激通過一系列反應能升高5-羥色胺的水平,從而減弱應激反應,增強免疫應答。湯麗娟[18]研究報道,新生兒撫觸可以明顯縮短新生兒第1次胎糞變黃時間和有效降低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高峰期的經皮黃疸指數,即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降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發生率以及核黃疸發生的危險性。可見,撫觸有助于嬰兒體格生長發育,增強嬰兒的免疫力,促進嬰兒神經系統的完善,增進親子感情等。總之,嬰兒撫觸是一種對嬰兒健康有益的、簡便、實用、安全有效且值得廣大醫護人員推廣應用的新技術。

2.5.2健康教育在早產兒出院時應建立健康聯系卡、制定健康教育計劃、開通健康咨詢熱線,指導家長正確喂養和早期干預,并定期跟蹤觀察及早發現問題,改善遠期成長目標,提高早產兒存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01.

[2]崔焱.兒科護理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78-79.

[3]程玉娥,吳曉英,陳玉秋.早產兒的生理特點及護理[J].職業與健康,2004,202:154.

[4]季武蘭.淺談低出生體重兒的護理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711:1342.

[5]王翠英,孫花,邵欣胤.出生低體重嬰兒護理體會[J].職業與健康,2004,207:155.

[6]趙時敏,孫建偉.小兒急救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

[7]費獻民.518例早產低體重兒臨床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4,123:108.

[8]李士娜.極低出生體重兒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4,113:359.

[9]王青.105例早產兒的臨床護理經驗[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77:834.

[10]李春蘭.54例早產兒的護理體會[J].重慶醫學,2004,334:550.

[11]卓燕芳,郭惠敏.低出生體重兒的體溫管理體會[J].海南醫學,2004,151:105.

[12]高玉先,張葆榮,李春艷.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喂養方式與體重增長關系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9:653.

[13]胡寶俊.30例早產低體重兒的護理體會[J].現代中醫結合雜志,2004,1318:2494.

[14]董俊梅.早產兒護理、治療新觀點[J].航空航天醫藥,2004,153:168.

[15]朱清碧.極低出生體重兒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3:273.

[16]黃葉莉,霍世英,蔡偉萍,等.國內外嬰兒撫觸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04,44:14-16.

[17]柯國瓊,林小燕,黎寧,等.改良撫觸方法促進嬰兒生長發育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4:278-280.

[18]湯麗娟.撫觸對新生兒黃疸影響的臨床觀察與分析[J].護士進修雜,2002,1712:941-942.

【摘要】根據早產兒體溫、呼吸、消化、免疫等生理和病理特點,綜述了早產兒的護理進展,強調加強早產兒保暖、呼吸管理、喂養、預防感染及康復等環節護理的重要性。

【關鍵詞】早產兒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