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學生管理與事務對比研究

時間:2022-05-30 03:25:04

導語:本科學生管理與事務對比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科學生管理與事務對比研究

[摘要]學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構成部分,在高校實現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西安石油大學ACA現象的分析,以及對國外學生事務和國內學生管理模式的比較,借鑒其先進的理念和經驗,促進工科院校學生工作的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ACA;學生事務;學生管理;對比研究

習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并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而學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構成部分,在高校實現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和內容是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不同的時期也會面對不同的問題。預計到2019年,高校毛入學率將超過50%,我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這種形勢下,高校錄取人數持續擴張、學生素質差異化嚴重、高校發展速度相對滯后等突出問題,使傳統的學生管理方法已不能滿足社會現實需要。相反,發展水平相對較高,與我國存在較大經濟文化差異的一些發達國家,在學生管理方面有一些有效的工作思路值得借鑒[1]。我國學者將“學生管理”界定為“由專門組織和人員從事的,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指導學生正確行為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英國則定義為“為學生提供支持服務”,目標為“培養學生通用技能,提高學生自我發展能力,改善學生福利”。英國高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建立綜合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重視學聯在學生事務中的作用。美國沒有“學生管理”的說法,更多地稱這種非學術性的事務工作為“學生事務”[2]。西安石油大學作為一所工科院校,管理類學科并非其主干學科,但基于其重要性和發展規模,該校于2013年引入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ACA課程,開辦ACA實驗班。該班制定專門的培養方案,采用“學歷+國際注會證書”的培養方式,以期充分發揮ACA的國際平臺和該校會計學專業教學優勢,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ACA實驗班借鑒國外學生事務模式,以區別其他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管理模式,表現出獨特的ACA現象。

一、基于學生事務模式的ACA現象

(一)ACA專業培養特點ACA專業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國際化視野和就業競爭能力為目標,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因材施教,培養中、高端的國際會計精英型人才,促進優良學風、校風的形成,為構建高級會計人才培養平臺奠定基礎。因此,ACA專業呈現不同于其他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特點。1.師生比合理師生比優于其他管理類專業。ACA專業培養計劃中,其ACA會計的課程占大量學分,而這些課的授課老師,采用校外機構配備與校內優秀教師結合的方式,每位老師每學期的授課任務非常集中,一個人一般不超過2門課程,每門課授課也不超過50人,專業教師加課現象普遍。2.培養重過程ACA培養方式受到歐美培養方式影響,對過程教育較為嚴格。如LAW這門課,某位教師采用周考方式,平時成績占期末總評的70%,每周成績與其他高校同年級班級進行對比。與其他管理類專業相比,ACA學生作業量較大,ACA教師對作業批改、輔導用時較長。3.考核極嚴格ACA教育極為重視誠信,對考試作弊0容忍。同時,考試費很高,考試不通過會增加成本。每名同學每門課只有4次機會,如果4次都未通過,將無法完成該階段的考核,對學生壓力較大。4.就業形式較少ACA學生就業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個是出國深造,故ACA學生普遍雅思成績較好,但雅思學習也占據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另一個是會計事務所。ACA畢業生簽約其他工作單位的反而較別的管理類專業少,該校第一屆ACA實驗班畢業生共42人,其中出國和簽約會計事務所共19人,占45%。5.對GPA要求較高由于無論是出國還是會計事務所,均看重學生的GPA,導致ACA學生平時學習較為刻苦。故ACA學生普遍具備高強度下的學習能力,有刻苦學習的決心,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毅力。(二)ACA現象1.學習過程ACA是平均學習時長最長的專業,也是在校課程最多的專業。除了完成課表上的安排外,ACA教師還會主動在學生課余時間采用教室集中授課或網絡直播解題方式加課輔導。另外,學生采取小組化的學習方式,每組設有小組長,負責督促和檢查組員作業完成情況,并組織開展組內討論。2.管理過程ACA專業是管理效果較低的專業,與其他管理類專業相比,它呈現以下表象:部分學生是由其他院系轉專業過來的,還在原宿舍居住,使得宿舍分布不集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強,崇尚個體自由,使得班委作用不明顯,核心能力較弱;從大學第二學期開始,ACA專業課的加入,使得學生對學校各類活動不夠熱衷,參與積極性明顯下降;學生主見較為鮮明,對利益訴求能力強。3.引導過程ACA專業沒有相關專業人士負責,仍由學工干部負責,但相比其他管理類專業而言,輔導員、班主任的作用不明顯。ACA學生對自身的優劣勢認識得更清楚,能更好地進行自我約束和激勵。對ACA學生的引導不能借鑒其他專業,只能參考國外高校。另外,ACA專業費用較高,招生時家庭經濟條件也作為選拔條件之一,故而該專業學生享受國家和學校資助很少。4.學習效果ACA專業學生的平均績點明顯高于其他管理類專業。在2016~2017學年,該校共有4名管理類本科生獲得國家獎學金,其中2人為ACA專業學生,占50%。ACA專業采用全英文教材,雙語授課,對學生英語水平要求較高。該專業學生的四、六級通過率明顯高于其他管理類專業。通過ACA的學習,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明顯加強,目標較明確。

二、學生事務與學生管理的區別

與其他管理類本科生不同,ACA專業學生呈現出獨特的現象,這與管理模式的不同相關。前者采用國內普遍的學生管理模式,而ACA借鑒了國外學生事務模式。兩種模式在多個方面有著明顯區別。(一)工作理念不同學生事務強調個人本位,注重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把每個學生看作是具有獨立意志的自由個體。學生事務工作劃分較細,對學生的個人發展更具針對性,學生主體性更強,使學生個體自由與多元化發展的特點十分突出;而學生管理強調社會本位,側重于國家德育工作的要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重群體,輕個體,重管理,輕服務,提倡統一性,不提倡多樣性,喜歡用統一的方法、單一的標準來評價和指導學生[3]。(二)工作模式不同學生事務是一級管理,在校領導中設有直接負責人,部門設置較獨立,在其內部按照服務種類進行專業分工,直接面向學生服務,表現出較高的專業化特征;而學生管理實行校院(系)二級管理、黨政合一的運行機制。在校一級,主要由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以及學生工作部、校團委負責。在院(系)一級,主要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院領導以及學生管理辦公室、院團委負責。學生管理模式行政導向明顯,缺乏個性化服務,學生的主動性難以調動[4]。(三)工作內容不同學生事務注重學生課外活動和非學術性事務,主要包括學生活動、教學輔助活動、生活輔助活動和其自身管理等方面,呈現多樣化;而學生管理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務的管理服務,主要包括學籍管理、校園規范、課外活動、獎懲等方面,是對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的管理過程,控制性更強[1]。學生管理模式對學生的約束以獎懲為主,而學生事務模式側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服務[4]。(四)管理隊伍不同學生事務人員專業水平較高,具備相應的文化層次和行政管理能力,并將其作為一種專門的職業。依據崗位職責,學生事務人員可以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不同級別人員具備不同的學歷和實踐經驗[5];而學生管理人員,以專兼職的輔導員、班主任為主,大都畢業于不同專業,學生工作專業化程度較低。有些管理人員未經培訓,倉促上崗,經濟地位低,職業穩定性不高[4]。《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43號令)規定,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但實際上,有些輔導員所帶學生數遠遠超過200,工作壓力大,職業認可度低。

三、啟示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日趨復雜,傳統的學生管理理念和體制已很難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其改革與創新已刻不容緩。通過分析基于學生事務的ACA現象,對比學生事務和學生管理的區別,可以得到如下的啟示,為工科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指明方向。(一)明確文化差異,規避價值觀滲透風險國外學生事務模式基于歐美的價值理念和文化基礎而構建,存在現實問題,但其工作理念、方法都對國內學生管理有著借鑒意義。強烈的服務意識、相關人員的專業水準、規范的制度體系、學生的參與度等方面都值得借鑒,但在借鑒的同時,需要正視文化差異,以免將一些做法引入國內而導致“水土不服”。工科院校不能僅僅為提高工作效率而盲目學習,在做學生事務工作時,一定要謹記立德樹人的宗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規避歐美價值觀滲透的風險[3]。(二)加快學生管理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步伐在學生事務模式中,其相關崗位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程度較高,值得借鑒。工科院校應當將學生管理作為專門的職業,并成為學校整體工作的重要一環。工科院校在組織招聘輔導員時,經常考慮其理工科背景,期望輔導員與所帶學生專業相近,但缺乏管理的專業性。著重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學生管理工作隊伍,是高校亟待完成的任務之一。應當要求相關人員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和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應保證其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工科院校應當按照教育部要求配齊配強輔導員隊伍,將輔導員培訓納入學校整體規劃,建立符合規定的培訓體系和晉升體系,進一步加快職業化、專業化步伐。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多,國際化辦學的不斷深入,國內學生管理工作者還需按照“國際視野,專業支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才能為培養國際化人才做出貢獻。(三)增強學生服務意識,為學生參與管理提供機會學生事務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輕管理,重服務,弱化行政職能,提倡學生自我管理和參與學校管理。而學生管理模式在諸多方面對學生管得太嚴太細,服務意識不強,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工科院校應當借鑒學生事務,在重視學生遵守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服務意識,給予學生更大的管理和發展空間[4]。許多高校為增強學生工作服務功能,貼近學生,逐步建立了“心理成長指導中心”“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就業指導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大學生維權中心”等為學生提供服務和幫助的機構,學生可以根據自我需要,選擇相應機構尋求幫助。很多學生可以通過勤工助學崗位、社團工作、志愿者身份來參與學校的管理,增強自我管理意識,鍛煉自我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姜皓.中外學生管理工作研究綜述[J].中國培訓,2016(22):78.

[2]范寶祥.中英高校學生管理模式聚焦[J].教育與職業,2011(10):100-102.

[3]徐璐.文化差異視野下的中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比較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2):85-90.

[4]邱微靜.中美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探究[J].嘉應學院學報,2008,26(4):104-107.

[5]劉敬敏.中美高校學生工作與學生事務的比較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5):69-71.

作者:武威 袁會會 劉冰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