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資流通企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24 09:23:00
導語:物資流通企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國的經濟正處于發展時期
中國經濟發展到大概GDP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將是一個黃金時期。但從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的經濟發展肯定也是不平衡的,肯定有一定的波動,黨中央、國務院就是要把握一條——不要出現經濟的大起大落,經濟發展的過冷、過熱,就要采取宏觀調控的手段。所以,現在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存在著一種矛盾心態,一方面認為,中國政府進行宏觀調控過度的干預經濟,中國不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另一方面,世界經濟發展又離不開中國,七國首腦會議讓中國參加,叫“七加一”,就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在討論一些重大經濟問題時,都要聽聽中國的意見,為什么?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總量大,如果中國的經濟出了問題,比如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波動幾個百分點,會影響整個國際的價格波動,就像人們所說的“你打個噴嚏,別人會跟著你感冒”,所以,我們要盡量防止中國經濟大起大落。在這個時期,中國經濟正處于發展期,目前的宏觀調控,是經濟上漲期中的一個短期調控,不能講經濟要往下滑,不應該是這個概念。從1978年到2003年,中國的GDP平均年增長9.4%,在未來10-20年里中國的GDP增速應該能夠在6%到8%之間,這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就GDP的增長而言,可能在有些年份會高一些。有些年份可能會低一些,這是很正常的。那么影響和決定中國經濟發展這一黃金時期有這樣幾個因素:
一是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的這盤棋里,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棋子,就是說現在整個世界經濟結構正在調整。一方面,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制造業大量轉移到中國,主要是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的素質相對比較高,中國已經具備了逐步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條件。中國的高速公路建設居世界第二,航空、港口、鐵路的建設以及信息產業的發展都非常快,還有我們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方方面面都具備了這樣的條件。近幾年,外國評論中國是吸引外資最好的國家,中國這幾年都排在第一,美國排在第二,現在印度也上來了。另外,中國進出口貿易大量增加。大量的進口,主要是滿足或平抑國內市場的需求和外國資本進入中國形成產業的需要;而大量的出口,相當多的是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企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如果中國的社會不發生大的動蕩,中國在全球經濟這盤棋里“重要棋子”的作用就不會再改變,那么,這種格局非常強調的一條就是要穩定,上面要穩定,下面也要穩定;如果中國社會不穩定,很多外資就會流失,很多事情會發生變化;如果我們繼續保持穩定,這種經濟格局就決定我們的經濟總量。
二是中國經濟已進入重化工時期。大家可能沒有很好的研究,中國現在已進入重化工時期,許多方面發生重大變化。以鋼鐵為例,大家回想一下,1958年提出“大煉鋼鐵”,鋼產量要達到1800多萬噸,那個時候簡直不可思議,怎么達得到呢?現在一下子2億多噸上來了,如果這樣,中國就成了一個鋼鐵大國。現在許多人搞不明白,為什么需求那么大呢?除我剛才講的經濟整體發展是一個因素,我們在研究美國和其它國家鋼材的需求量時,大概GDP人均達到1000-3000億美元之間,對鋼材的需求量都是成倍的增長,這也是一種規律,中國是有13億人口的大國,人均鋼材沒有多少,還大大低于其它國家。目前對重化工來講,鋼鐵、石化、汽車工業、建筑業以及一些其它工業,國內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一方面要提升國有鋼鐵企業,如寶鋼、鞍鋼、武鋼,很多鋼廠都在進行技術改造,另一方面國家也必然會鼓勵民營鋼鐵企業發展,發展鋼鐵工業有三大要素,一是在靠海有深水港;二是靠近原材料最佳的供應地;三是需求量大。所以,為什么河北人準備到寧波去搞個大鋼鐵企業呢?唐山也想往這方面發展,現在首鋼也準備搬遷到沿海地區,廣西的防城港、北海都是深水港,進礦砂是個最佳的地方,搞個1000萬噸大鋼廠不是不可能,這是一種變化。石化工業也同樣,我們感到不可思議是中國現在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家之一。如果石油進口中斷,中國經濟就麻煩了。現在南京金陵石化,上海石化等一連串石化工業在沿海都起來了。對汽車工業來講也是如此,你別看現在汽車不好銷,為什么?不是大家沒有錢,目前中國汽車的需求量太大了,只是等著進一步降價,現在進口車不好賣,其實都在等待,原因是我們國產的、與國外合資生產的汽車,它的利潤空間的確比較大,還可以降價的,我們說這并不是沒有需求,而且需求還是很大。目前北京的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200萬輛,上海的保有量80多萬輛,上個牌照費用非常高,看來長期用控制的辦法可能不行,最好的辦法是加強管理。新加坡的城市交通并不擁擠,但進到新加坡城里的小汽車是另要加費的,城里的停車費等雜七雜八的費用非常高,貴得要命,所以新加坡人到城里時,車都是停在城外,是打的進城上班,這是一個管理問題,并不是一個需求問題。對今后來講,汽車的需求量肯定很大,不要看到今年汽車不好銷,就停止投資,現在汽車還沒完全進入農村家庭,在日本和其他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幾乎農村家家都有幾輛小汽車,中國現在還沒有這個條件,但中國總有一天會有這樣的條件,所以汽車的需求量很大。目前的建筑行業也是一樣,現在大量的基建項目,水泥等建筑材料需求也非常大。進入重化工時期,的確GDP增長的速度加快了,生產資料的需求量絕對是很大的,但很多方面需要調整。中國還不是一個世界制造業中心,因為中國的制造業與已經是制造業中心的美國、日本、德國差距太大。差距大在什么地方呢?在設備制造上,日本走的一條路是叫“引進、國產化、出口”,而中國走了“引進、落后、再引進”這樣一個惡性循環的路,2003年進口的機械設備近1000億美元,占了我們當年設備投資的30%,裝備我們國內重要工業企業的設備基本上都是進口的,這支撐了我們中國的制造業。擁有中國自己知識產權的設備到底有多少?包括我們的小轎車,又有幾項是我們自己的知識產權呢?大部分汽車制造技術是國外引進的,“紅旗”、“中華”是我們中國自己搞出來的。但不管怎樣,對物資企業來講,進入重化工時期對生產資料的需求的確在增加。
三是中國城市化建設在加速。過去我們國家有一條政策,農民固定在農村,發展鄉鎮企業也是“村村冒煙”,還是在農村,存在著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區別。前年,我到印度訪問的時候,了解了一些情況,印度的城市化速度比我們快得多,它沒有什么城市戶口、農村戶口的區別。我們的城市化建設很慢,但在工業化時期它必須要解決一個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問題。現在有1億5千萬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總之要有一條出路,出路就是提高城市化率,把這些農村富余勞動力消化到城市里去。所以許多外國人講,到中國各個城市去看,一年一個樣,到處都是工地。重慶也是一樣,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到處都在建設、改造,一年一個樣,你們今晚去看看重慶的夜景,非常漂亮。今年5月,我到臺灣去了一趟,它的城市面貌跟我想象的差很多,對臺中和高雄兩個城市印象還可以,其它地方的城市面貌并不怎么樣,我問他們:“臺灣的人均GDP很高,大家都有錢,為什么城市不改造改造”?他們說:不行,我們跟大陸的體制不一樣,臺灣從城市到農村的土地都是私有的,不是國家所有。臺灣農民的土地是私有的,城市的住房是私有的,住房所占的土地也是私有的。大陸的土地是國家所有,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城市住房雖然私有化了,但土地仍然是國家所有。在大陸城市化建設是成片改造,政府一個令,當然不能強迫搬遷,要做好工作,一批批改造的很快,采取的辦法比較多,現在人口制度也在改革,這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這種城市化發展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也很大。
現在我們國家是處于經濟的上升期,過去小平同志講的太重要了,除了世界大戰,我們要一心一意地搞經濟建設,這是非常正確的,對中國來講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期,加快經濟發展。現在大家都在預測,今后中國絕對不得了,是一個世界大國。現在中國是一個大國,但不是一個經濟強國,應該說機遇對我們非常好。我認同這樣一種觀點,我們現在的宏觀調控,不是供過于求的宏觀調控,而是資源約束性的宏觀調控。什么是資源約束?如果是這樣的經濟發展不做宏觀調控,不繼續實現調控,我們的石油、煤炭、電力、運輸,這些都跟不上,所以必須要進行這方面的控制。比如鋼鐵、水泥,要控制,并不是我們沒有需求,而是沒有資源,用電緊張,用煤緊張,過去說我們鐵路運輸有富余,而現在鐵路又運煤,又運糧食,忙得一塌糊涂,資源約束我們必須進行控制,過去我們說糧食多的不得了,兩年產量下降就不行了,必須要進行調控。
這是各省市物資流通企業發展面臨的第一個有利形勢。
(二)流通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一般講,生產資料流通屬于批發領域,生產資料流通企業也搞了一些零售業、餐飲業、房地產業等,但總體上是個批發商,是流通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流通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地位越來越高。同志曾講過,現在中國已經發展到了消費通過流通決定生產的時期,只有大流通才能適應大生產,只有大規模的流通才能促進大規模的生產;朱镕基同志講過,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后,流通問題最重要,只要把流通領域的問題從理論到實踐解決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就建成了;李嵐清同志講過,中國流通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吳儀同志也講過,沒有流通的現代化就談不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可以說是把流通這個問題已經提到了最高度。但在國民經濟的實際運作中是“兩張皮”,就是“重生產、輕流通”,不管是國家計委也好,國家經貿委也好,通通都是如此;不僅國務院的一些部委如此,各個省也是如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的會議上,同志講到,現在“重生產、輕流通”的烙印很深,仍然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說,雖然我們進入到了消費通過流通決定生產的時期,但是“重生產、輕流通”的烙印還很深,影響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這是一種現實。10月16日在京西賓館,我作為專家的身份出席了由商務部部長主持的專家座談會,在此之前,我還參加了張志剛副部長主持的會議,我把流通問題歸納為六個低。第一消費率低。目前中國的消費率不到60%,國外的消費率一般都在70-80%,低于國際消費率10%以上;第二流通對國家經濟建設貢獻低;第三流通的效率低;第四流通的集中度低;第五流通過程中的信用度低;第六市場體系的綜合發展程度低。我們的市場體系是商品市場含要素市場,要素市場的發展跟不上,特別是我們的金融市場,根本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例如銀行的許多方面不能市場化。現在流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怎么辦?商務部怎么辦?今年“兩會”期間,許多代表提出,商務部的成立解決了一個內外貿不統一的問題,但商務部成立后,內外貿一體化并沒有邁出實質性的步子。我們的生產資料流通誰來管呢?應該是商務部管,但商務部又有多少力量抓生產資料流通呢?在這次會上大家討論研究了商務部該怎么運作。講過“外事無小事”,進出口貿易里面有大量的外事,現在一些國家動不動就喊反傾銷,也夠煩的,比如說,我們煉鋼用的焦炭緊張了,就減了出口,西歐國家聯合起來對付中國。外貿不僅涉及經濟關系也往往涉及國家關系。但中國是個內需主導型國家,中國的GDP增長絕對不靠出口,主要是靠國內的需求,靠國內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怎樣研究國內市場是個重頭戲。在這種情況下,按照商務部部長的想法,肯定外貿要抓,國內貿易要盡快改變局面。正在采取一些實質性的行動。
一是通過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的辦法,培育國內的一些大的流通企業。今后,中國流通業肯定是中小企業為主,因為每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要保護中小企業,主要是解決就業問題,就業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我們中國的失業率還是很高,不發展中小企業就業問題解決不了,但是真正主宰世界經濟的是現在全球6.5萬個跨國公司,這也是個事實。中國前100個最大的批發、零售企業加在一起,比不上美國沃爾瑪一家,這怎么能與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相匹配。吳儀副總理說,我們必須要抓一些大的流通企業。所以商務部抓了20個流通企業,下一步還要擴大,把國資委和外貿系統的擴進來。目前在20家大型流通企業中,物資流通企業有浙江物產、廣東物資、天津物資、安徽徽商,物美連鎖(原物資系統辦的連鎖零售企業,總部在北京)還有上海百聯,是上海商業與物資合在一起的,所以我說物資流通企業進去了5個半。在20家大型流通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民營企業。
二是推行新的流通方式。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都是新的流通方式。對于現代物流,可以分為物流企業與企業物流,物流企業的形態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運輸型物流企業;第二是倉儲型物流企業;第三類綜合型物流企業。例如:中遠、中外運、中鐵都是運輸型物流企業;中國儲運總公司等都是倉儲型的物流企業;寶供、大田、南方、宅急送等都是綜合型物流企業。我們物資系統今后所形成的物流企業,大部分是以倉儲型的物流企業為主,依托倉儲發展我們的物流業。物流業是一個服務性產業,涉及的部委很多,國務院決定建立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十三個部委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參加的部級物流發展協調機制,在“十一五”規劃里,將有一個“十一五”全國物流發展規劃,在西南地區肯定要形成以重慶、成都、南寧、昆明為中心的一個物流區,規劃中有9個物流區,這是其中的一個。
這是各省市物資流通企業發展面臨的第二個有利形勢。
三是加大了流通的立法與信用體系建設。這個問題我就不多講了。
(三)國有企業改革處于沖刺期
我們國有企業的改革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家調查系統對企業家的調查,對國有企業的改革是最不滿意的,一方面,我們的市場經濟叫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外國人問:市場經濟前面加“社會主義”四個字是什么含義?我們講有含義,我們中國的市場經濟與外國的不一樣,國有經濟為主導,國有經濟為主導并不意味著國有經濟不改革,十六大非常明確:有關國計命脈的我們可以搞國有獨資;非國計命脈的基本上是民營化、股份化,搞成公有制的其它形式。黨的“十六大”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今后,我們所有國有企業都是有限責任公司,對我們現在所有的國有流通企業都面臨一個民營化和股份化的問題。我們再大也大不過銀行吧,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這些銀行都在股份化;中國工商銀行與重慶市通過“打包打折”方式處理不良債務,降低負債率,所以股份化與民營化是出路。
以上這三個方面,對我們各省的物資企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必須抓住這個機遇。
二、各省市物資流通企業面臨的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物資系統通過25年來的大調整,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格局,可以這樣來描述,省市以下的物資企業基本上改制完畢,省市物資集團形成了公有制為主導,非國有企業為主體,大型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為龍頭,中小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當家的總格局。進入21世紀,各省市物資流通企業逐步進入新一輪的發展期,做大做強,加速發展,做不大的已經開始逐步萎縮,兩極分化。總體上來講,已經進入了新的一輪發展時期。
(一)在新一輪發展時期,物資企業發展有四種形態
第一種是向綜合商社的模式發展。比如說安徽徽商集團,朝著綜合商社的模式發展,原有的生產資料的貿易是它的一大主業;第二個是原有的物資集團把商業集團兼并了,第二塊的業務是零售業;第三塊就是農村生產資料的連鎖經營,在全省推行“農家福”的經營連鎖,深受政府的支持,國家發改委去考察后,在給國務院的報告中對這一創新做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徽商集團是依托供銷社的,倉儲資源和網點資源,進行全省的農用化肥、農藥、種子等的供應,現在正在考慮農民的糧食、棉花的收購,這形成了一個系統;第四塊就是房地產開發,徽商集團與民營和外資合作,大概占30%的股份,目前已起步了三年,它想把它做成安徽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第五塊就是涉足金融業。徽商集團主要是以生產資料的經營為主業,其它的也在做大,向著綜合商社的方向發展。
第二種是堅持以原有的生產資料經營為主業來發展。比如浙江物產,它的主業就是生產資料經營,有少量的生活資料經營,現在也在發展現代物流業、電子商務等,但是原有的生產資料經營主業不能變。今年經營額可達到400億。
第三種是通過新的流通方式來發展。比如廣東物資,第一是汽車搞全省連鎖,銷售量全國第一,浙江也比不過它;第二就是向現代物流業發展,主要是鋼材的配送中心,量非常大;第三就是搞電子商務,大量的資金投向信息平臺。另外,廣東物資還搞了幾個大市場,在廣東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辦法就通過現代流通方式來重新整合資源進行發展。所以,他們提出要把廣東物資培育成為大批發商、大零售商、大物流商、大市場集成商。
第四種是以自己為核心形成供應鏈。天津物資集團就是采用這種模式,以自身為核心鏈接上游企業與下游企業,鏈接金融企業與生產企業,形成供應鏈,所以他們的銷售增長特別快。
原物資部部屬的一些物資企業,現在變為兩大集團,一個是華星集團,一個是誠通集團。誠通集團明確定位是一個物流集團,因為中儲公司、集裝箱公司、金屬材料分銷等都在它那里,還請了美國科爾尼咨詢公司給它定位,就是中國的一個大物流公司,所以它現在向著中國一流的物流企業方向發展。華星集團是以汽車貿易、房地產、金融、設備制造的方向發展,華星集團在國資委里管的企業中有一個特點,即除了集團幾個領導干部外,其它員工全部進行了國有身份置換,但代價要比你們高得多。另外,華星集團是國有獨資,但集團下屬企業全部進行投資主體多元化,相當多的企業是民營企業控股,都是掛在華星集團門下,當然這種模式在國資委也有很多爭議,但什么東西都可實驗,比如以前認為國有獨資企業不能設董事會,后來國資委認為國有獨資也可以設立董事會,現在誠通集團就是國資委在國有獨資企業設立董事會的試點企業。以上我講的幾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模式,但主業都沒有變。
(二)省市物資企業八個熱點、難點問題
第一個是產權制度改革。對產權制度改革,我們的觀點非常明朗,我不主張我們省市的物資企業建立國有獨資企業,沒有必要,都要進行民營化或股份化,不能說省里面物資企業不是國有獨資了,這個省里的生產資料供應就完全癱瘓了,不可能。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通過改制怎樣做大,全國做大的20家流通企業,相當一部分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做大,國家也照樣扶持,不是只有國有的才扶持,是一樣的政策。只要你做的大,可以成為龍頭企業,可以成為跨國公司,不管所有制。所以,在今后產權制度改革上,應該是經營者逐步持大股。
第二個是怎樣處理債務問題。債務問題是企業比較難辦的問題,也在采取多種辦法來解決。第一種辦法就是將債務捆綁之后,交給銀行的資產經營公司。第二種辦法就是政府采取措施,減免或注入資金。如重慶物資集團通過轉換土地性質的辦法,增加了6000萬的注冊資金;上海物資集團一開始的確很困難,上海市委、市政府在討論上海物資集團還要不要存在,但后來考慮到上海物資集團的確在計劃經濟時期對上海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市委、市政府給了上海物資集團一些政策,特別是在債務問題采取了一些扶持措施。第三種就是想辦法通過由外資、民營企業或其它股份制企業入股注入資金,減少資產負債率。另外,也可以采用資產置換的辦法。目前相當多的物資流通企業采用“脫殼”的辦法,就是把原公司放著,將優良資產剝離成立新公司,新公司與原公司無任何經濟關系。經過這10年時間,企業的債務問題我認為在許多地方基本上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路也走出來了。
第三個是職工置換身份問題。我主張有條件的企業一定要進行國有職工身份置換,國有企業今后不可能承擔職工的無限責任。但是有一條,我們在職工身份置換的時候,只要有條件,應該善待職工,能把水平提高的要盡量提高,我講句心里話,整個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的國有職工是做了重大貢獻的。現在有許多人想不通,比如老紅軍、離退休干部,過去是把腦袋放在褲腰帶上,現在才掙幾個錢,而現在許多小年青掙的很多,幾百萬、幾千萬,他心理不平衡,我們說這是一種社會進步。改革開放也是一樣,很多的一些國有企業過去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改革是必然的,國有企業現在這種體制在阻礙經濟的發展,必須改革,但我們的國有職工的確是做了貢獻的。所以我們在改革過程中,在職工身份置換過程中,只要有條件應該善待職工。物資系統在職工身份置換過程中,我還沒有聽到發生一些大的請愿、靜坐等不穩定的事件,小的問題是有的,說明廣大職工是非常理性的,通情達理的。
第四個是核心競爭力問題。核心競爭力是有一定的固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而變化。物資系統的核心競爭力基本上是我們原來的主業,但相當一部分已被淘汰,比如原來黑色、有色、汽車、木材、機電、建材、農機、再生行業等,現在大部分的物資系統只有一、兩項,其它的都放棄了,因為其它的不能形成盈利點,抓幾項來形成它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成都物資公司的餐飲業就搞的不錯,它可能成為一個盈利點,有些地方搞旅游業來形成它的盈利點。所以,物資企業在調整過程中一定要抓核心競爭力,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該放棄就要放棄。
第五個是新的流通方式問題。我們必須知道現代流通業也是一種生產力,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連鎖經營、傭金等都是現代流通方式,我們要適應這種變化,利用新的流通方式,大家在這方面多想想,要有一個認識。
第六是關于企業文化問題。企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前到日本和韓國考察時,看到日本和韓國的企業把西方管理和我們中國的“孔孟之道”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有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非常大。我們傳統的那套管理方式已經不太適應今天企業的發展,必須有所創新,我們的職工應該是一個整體。我們在研究德國的企業文化時,每年員工的培訓經費是多少,完不成任務是屬于違法的,員工的培訓是一種法定的權利,使所有員工有一種高素質,這是一種企業文化。現在一些國家都是鼓勵員工創新、提合理化建議等,把企業員工當作一種很重要的力量,在西方管理學當中叫行為科學,就是研究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在日本考察我感受特別深的是,我們中國過去的人事管理部門,就是根據領導的任務,那里有幾個編制,我給他調過去,這里有幾個編制,我給他招聘過來,而國外的人事管理部門就是研究你這個人,要是你在崗位上只能發揮60%的積極性,那絕對不行的,為什么40%的積極性發揮不出來?第一崗位不合適,第二知識量不夠。怎么辦?第一給你調換崗位,可能會發揮80%的積極性;第二你缺知識,給你培訓、充電。這就是我們人事部門的責任,這里面很多都是包含企業文化的理念,也包括服務理念。我們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企業文化是沒有服務理念的,所以到現在為止,上海的企業服務理念要比北京好得多,上海的市場經濟是在解放前就開始形成了,而北京大量的都是政府官員和家屬,上海滿街都有夫妻店,但是在北京,你吃早飯是很難找到地方的。我在內貿局工作時,我主管餐飲業,我提了一個要求,用2-3年的時間把全國所有的餐飲業全部民營化,他們說這樣能行嗎?我們有好多餐飲業都是國有的,都民營化怎么行?我認為餐飲業用不著國家來辦,沒必要,為什么?當時我有一個體會,我到許多民營餐飲店去服務都非常好,但到國營餐飲店去,吃的和服務態度都不行,到時就關門,民營的到半夜還在開著。現在餐飲業基本上都民營化了,服務也是一種企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最高境界。
第七個是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源開發問題。我們要研究企業文化,怎么樣去創財富,怎么樣發揮人的積極性,并給合理合法的待遇,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很容易把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源混在一起。員工叫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層叫人力資本開發,在勞務市場上一般的勞動力,根據能力可能一個月值3000元,而經理人員可能在市場上是年薪100萬,因為他不是一般的資源而是一種資本。進入市場經濟以后,大家都逐步認識到這一點,因為一個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股份制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它并不是所有的職工決定這個企業命運,而是企業的經營者決定了這個企業的命運。
第八個問題是關于黨的工作。各省市的物資企業應該繼續加強黨的工作,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要保證黨的政策的貫徹和執行。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確是思想多元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有基本的目標,黨組織必須要在任何企業和單位保證方針和政策的貫徹落實。中國要不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回答是肯定的,但我們要總結前蘇聯解體的經驗教訓,我們不能一講政治體制改革就向西方學習,美國有美國的模式,中國有中國的模式,現在一些外國國家領導人到中國來學中國的模式,對美國威脅最大是中國模式,不是中國的實力,中國的經濟實力對它威脅不大,而中國模式在世界影響很大。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照樣可以使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極大的改善,中國模式和美國的民主模式是可以抗衡的,當然,我們還要去提高,我們很多地方是不完善的,包括黨內的腐敗、政府的腐敗,的確存在很多問題。黨的十六大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們要認真貫徹和落實。我們搞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離開了這個宗旨,搞改革是沒有任何目的的。也就沒有一個支撐的基礎。我們各省市物資企業的黨委,要很好的研究這些問題,怎樣提高我們的執政能力,提高對企業領導能力。
以上這些問題大家平時都在思考,都有很好的經驗,今天,我講了一些我個人的意見和看法,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謝謝大家!
- 上一篇:廣電局年度培訓計劃(省)
- 下一篇:綠色物流發展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