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宣傳材料翻譯文化差異

時間:2022-06-11 04:27:00

導語:旅游宣傳材料翻譯文化差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宣傳材料翻譯文化差異

當今社會,旅游業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產業,發展迅速并對經濟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要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就是旅游文化的宣傳和旅游景點的推介。因此,旅游海外宣傳資料的漢英翻譯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準確,生動,形象的景點介紹譯文會讓外國游客用眼睛欣賞風景之時,也能夠用心體會到濃郁的文化。由于西方游客與中國人在思維方式、語言特征、文化底蘊等方面的不同,這就要求旅游景點的英語翻譯在傳達游覽信息的基礎上必須與文化聯系起來,從文化差異的視角來看待旅游英語翻譯。

一、旅游文化的重要性

旅游的核心之處在于文化感受,壯麗山河、秀美風景不僅讓外國游客陶醉其中,滿足了感官上的愉悅享受,更重要的是親臨體驗了異國他鄉的歷史文化和地方風情,了解了其中獨特的文化氣息。旅游宣傳資料成為推介這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重要媒介,濃郁的民族氣息自然而然地滲透其中,體現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旅游不僅是生態旅游,也是文化旅游,在游覽中陶冶情操,豐富知識,體驗文化。旅游語篇是文化的載體。吸引游客、喚起他們參觀景點的興致,并激發其參與游覽的樂趣,這是旅游英語翻譯的目的所在。與此同時,還要增加游客對地域歷史風俗習慣的了解,傳播中國文化精髓。文化內涵的翻譯傳遞就成為旅游資料語篇翻譯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為漢英兩種語言和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而種種不同必然要反映到旅游資料的翻譯中。自然山水風景和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旅游文化特點,我們要利用旅游英語弘揚民族精神。在翻譯時,不僅要進行兩種語言的轉化和對比,還要考慮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要注重文化的準確傳達,使旅游英語成為不同文化背景下游客之間的精神紐帶和交流橋梁。

二、旅游英語中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跨文化意識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的一種認知標準和調節方法,或者是對文化的一種敏感性,跨文化交際本身就是不同文化的交際雙方以語言為媒介,通過信息源———編碼———信息傳遞———解碼———反饋等環節所構成的一個雙向信息交換的動態過程。旅游本身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文化交流,這種文化溝通是旅游活動的基礎和依托,旅游資料中都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外國游客在感受理解游覽地獨特文化的同時,也把自己國家的文化習俗帶到景區所在地,使地區間的文化差別日益縮小,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跨文化交際變成一種需要。為外國讀者和游客提供實用的游覽信息,包括歷史文化信息,這是旅游資料翻譯的根本目的,在旅游服務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宣傳資料翻譯實際上是代表源語文化的譯者與代表譯語文化的外國讀者之間的跨文化交際。由于不同文化在諸多方面存在差異,例如文化取向、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認知行為、社會規范等,因而有可能造成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相互溝通受阻,交流合作不暢。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看待旅游翻譯可有效減少由于不了解文化差異和文化特性而引起的語用失誤和交際誤解。旅游資料翻譯作為一種專門用途英語的翻譯同樣離不開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滲透,因此了解和研究文化差異有助于追求多元文化的協調兼容,洞察交際障礙與文化沖突的原因,同時探討有效的解決方法。

三、文化差異對比分析

1.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是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積淀下來的或是社會遺產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歷史文化、不同的地域自然環境會使生活在特定區域的人們養成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華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西方文化也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同一詞在東西文化中有不同褒貶義、聯想義及象征義。如“喜鵲”漢語報春,預兆喜事臨門,而英語指傻子,比喻話匣子,嘰嘰喳喳的人;“狗”漢語多貶義,而英語多褒義,指可愛的寵物、忠實的朋友;“龍”在中國是權力吉祥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卻是兇狠的惡魔。另外,這一差異還表現在以不同事物表達相同語用意義,如獸中之王在中國人心目中為虎,而西方則指獅子;富貴牡丹是中國人眼中的花魁,而浪漫玫瑰則是西方的代表。

2.民風民俗

文化的淵源不同,詞匯所承載的民族文化涵義也必然不同。由于兩國的民風習俗差異造成的詞匯空缺而導致不同程度的翻譯困難是合理的。附加上必要的注釋成為譯者在處理譯文文化轉換時常用的方法,以促進交流順暢,加強不同民族間的溝通。如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會在農歷五月初五當天賽龍舟,吃粽子。因為“端午節”是漢語中特有的詞匯,在英語中找不出與之相對應的詞語。那我們如何讓外國人在吃到粽子時懷有這種感情,我們肯定要加上必要的說明和解釋。又如SpringFestival,對外國人而言,因為西方文化中沒有“春節”所隱含的包餃子、貼春聯、放鞭炮、拜年給紅包等信息,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把它認為是春天的一個節日,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而已。而西方的傳統節日,如感恩節、復活節、圣誕節,西方人也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和民俗活動。另外,在民族風俗習慣的影響下,詞語表層的指稱意義與深層的言內意義不一致。在英國人的印象中,“西風”為英倫三島送去春天,故有“西風報春”之說,而中國詩句中的“古道西風瘦馬”則道出了蒼涼之感。漢語中的“東風”象征“春天,溫暖”,東風報春,萬物復蘇大地回暖,而英國的“東風”則是從歐洲大陸北部吹來的,寒冷凜冽,給人蕭條凄冷之感。對于不同生活習俗差異所帶來的不同影響力,譯者必須要仔細領會并融會貫通。

3.思維心理

中國人注重整體上的感觀認識,直覺思維占主導地位;而西方人關注邏輯思維,嚴謹縝密,理性心理占主要成分。例如,漢語旅游語篇先從不同角度廣泛描寫記述,言辭華麗文筆優美,主觀感受強,最后歸納總結出段落的重點,呈螺旋上升式。而英語旅游景介則注重客觀寫實,語言簡約而流暢,段落的開頭先有一個傳遞信息出發點的主題句,簡明扼要告訴讀者段落的主線和范圍,便于其理解和接受,呈直線式。漢語無論修飾語長短、繁簡,都放在中心語前面;而西方人則喜歡將介詞短語、動詞不定式、分詞、定語從句等諸如此類的修飾語放在中心語的后面,句式嚴密。中國人在待人接物上強調謙虛和褒揚,這是長期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這樣的文化心理導致中國產生了很多敬辭與謙辭,如恭候、令尊、貴國、拙作、高見等,可是英語里的toawaitrespectfully,yourfather,yourcountry,youropinion,my(poor)writing等并不是這些敬辭的完全語用等效翻譯。因此要譯者要熟悉西方人思維習慣和心理特征,牢牢樹立起跨文化交際意識,使得譯文符合目的語的思維表達方式,使譯入語讀者能夠準確理解。

4.語言特征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載體,漢英旅游文體獨特的語言風格也是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發展的結果,形成了中西方讀者各自喜聞樂見的形式。英語和漢語是這個世界上發展非常成熟的語種,英漢互譯有相當的難度,這一點尤其體現在詞匯選擇和句式運用上。例如,有的譯文把“精品游覽線”中的“精品”譯成essence,這里的“精品”應理解為“精選”而不是“精華、精粹”,最好譯成choice或well-selected。再如小吃“藕粉”不應譯成“lotusrootstarch”,這會讓西方游客想到吃多淀粉食物帶來肥胖的后果,所以應譯成“lotusrootpaste,powder或pudding”,讓外國游客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中國的古典文學一貫強調神韻、格調以及心境意緒的傳達,喜歡借景抒情,主觀色彩極濃。在語言上注重意合,語言形式零散,語法呈隱性。漢語講究中庸,推崇“不偏不倚”,喜歡大量使用四字成語,比如鶯歌燕舞、雕梁畫棟、槳聲燈影等。在介紹旅游景點時,大多使用描述性語言,托物言志,傾向神似,語篇優美華麗,用詞凝練含蓄,行文工整,聲律對仗,達到音、形、意皆美的效果。相比之下,西方傳統哲學強調分析型的抽象理性思維,英語重形式、重寫實、重理性,其句式框架嚴整,表達思維縝密、用詞強調簡潔自然、行文注重邏輯理性、描述突出直觀可感,在主觀與客觀的物象關系上更多地強調的是摹仿和再現。

5.語篇風格和修辭

漢英語言中謀篇布局、篇章風格、修辭方法等行文習慣的差異,就是漢英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價值觀和審美觀的真實反映。東方人擅長于整體性,富于想象依賴直覺。西方人則擅長于分析和邏輯推理,民族審美情趣看重簡潔嚴謹。在描述旅游景點的介紹中,英語旅游文體大多風格簡約,邏輯嚴謹,表達方式直觀通俗易懂,在旅游信息設置上,英語旅游文體重在明示,強調提供資訊的功能,內容準確豐富實用,通過對景點地理環境、服務設施等諸方面的信息傳遞突出客觀性與可靠性,在中文景介中經常出現的風光景色等描述性篇幅則用筆不多。一般來說,漢語旅游語篇常以邏輯關系和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先敘事描寫,后下結論,由遠及近,重心落在句尾,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大一統”思想和整體本位觀的影響。而英語旅游資料則是開門見山,先下結論,后記述,從近到遠,中心句和主題句常位于句首。另外,漢語旅游資料中形象生動的景點描繪語言往往與修辭緊密相連,在英譯的過程中也應注意通過使用修辭方法為游客提供更有趣、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材料,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明喻、暗喻、擬人等。綜上所述,旅游資源有了文化內涵才會具有靈性,才能給游客帶來特有的文化感受。旅游資料作為一種對外宣傳資料,起著傳達文化信息、促進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旅游英語翻譯過程中,有意識地注意到并深入了解中西思維方式及文化的差異,將旅游資料中所蘊涵的社會文化信息恰當、微妙而又辯證有效地傳遞出來,是保證旅游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對不同文化差異內涵的理解和合理處理,有利于培養譯者的跨文化意識,有助于提高旅游英語翻譯的準確性,更有利于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從而樹立起良好的旅游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