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需求調研研究

時間:2022-07-23 04:17:59

導語:工商管理人才需求調研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管理人才需求調研研究

1青島地區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狀況

1.1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行業特征及現狀

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的各項知識和能力的人才,因此具有就業口徑寬、就業范圍廣的特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策劃、市場分析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各項工作,所以需求行業沒有限定,涉及社會各層次各行業。在本次調查中,用人單位所屬行業遍布制造業、房產建筑業、金融投資、消費零售、外貿、政府機構、廣告媒體等行業,比例最高為消費零售業(21.2%)、其次為房產建筑業(15%)、第三為制造業(12.4%)。在這些單位中,12.4%的用人單位表示上年度沒有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其余87.6%的用人單位對本專業人才都有需求。從單位性質上來看,民營企業占了絕對數量,為調查樣本的57.5%;其次為合資企業,占21.5%;其他單位性質包括了國企(4.4%)、外資(4.6%)、政府機關(3.5%)、事業單位(2.7%)等。由此可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行業泛化,需求狀況比較樂觀。

1.2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數量及趨勢

從總體需求數量及趨勢來看,雖然歷年來對本專業的需求絕對量依然很大,但近年來工商管理崗位需求略顯不足、且呈一定的下滑態勢。以人社部委托中國人力資源市場網進行的2013年第一季度全國部分人才供求情況調查數據結果為例:用人單位專業需求情況排名工商管理專業高居第三位,但相比2012年第四季度,需求減少了3.2%,是所有職位中需求下降最多的。本次調查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有需求的99家用人單位中,本專業需求占單位人才需求總量比重以1%~10%為主,占49.8%;此外,1%以下的占了21.3%,10%~20%的占18.6%,20%~50%的占了10.3%。在這些平均單位規模約200人(對單位規模的調查顯示:20人以下的占23.5%、20~99人的占28.6%、100~499人的占28.5%、500~999人的占8%、1000人以上的占11.4%)的單位中,最近一次招收工商管理專業人才225人,平均每家單位招收2.3人,可見目前需求數量不大。另外,在需求趨勢表現上,主要體現為“穩中有升”(占34.5%),其次為“平穩”(占32.7%),此外還有7.1%表現為“急劇上升”、5.3%表現為“穩中有降”、“急劇下降”的僅為0.9%,可見從具體樣本調查而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趨勢還是較為樂觀的,這可能與調查對象主要分布于青島地區及周邊,與全國整體需求情況略有不同所致。

1.3需求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質量要求

本次調查選取了專業知識、外語水平、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執行能力、抗壓能力等九個維度,調查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在以上素質能力方面的要求。調查結果顯示,87家單位都選擇了“溝通能力”,占77%;其次為“團隊協作能力”,有67家單位選擇,占59.3%;另外有56家選擇了“適應能力”、52家選擇了“專業知識”、49家選擇了“學習能力”。在對以上因素進行重要性排序的調查中,得分最高的(排序第一位得5分、第二位得3分、第三位得1分)為“溝通能力”(284分)、其次為“團隊協作能力”(133分)、第三為“專業知識”(93分)、第四為“適應能力”(88分)。由此可見,用人單位最注重本專業人才在溝通、協作、適應方面的素質能力,同時對專業知識的要求也很高,整體質量需求體現為高素質、全面化。

2青島地區整體人才供給情況

2.1青島地區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供給數量

工商管理專業作為多年來的熱門專業,幾乎所有綜合類高校都設立了該專業。在青島地區23所駐青高校中,包括青島工學院在內的本科層次10所(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青島校區、山東科技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青島濱海學院等),全部設立了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規模較大。

2.2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層次及模式情況

從各高校對本專業人才培養層次來看,重點本科院校如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等著重培養的是工商管理高級專業人才,注重理論知識素養的培養,畢業生有相當一部分選擇繼續就讀研究生及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等;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包括青島工學院在內的各民辦高校,偏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著重培養本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畢業生勝任用人單位的崗位工作要求速度快、可塑性強。目前兩個層次的人才供給情況大致相當。

2.3需求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供給質量的滿意度

本次調查中,需求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滿意度評價顯示為:“比較滿意”占比重最大,為43.9%;其次為“一般”,為41.0%;選擇“非常滿意”的占13.3%;另外僅有1.8%表示“不太滿意”、“非常不滿”的為0。由此可見,需求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供給質量的滿意度整體較高,但差強人意的現象也較普遍,應該引起重視。

2.4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在素質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在本次對工商管理專業不足之處的調查中,需求單位反映最多的為“心浮氣躁、不扎實”,占51.3%;其次為“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占47.8%;第三位為“動手能力不強”,占45.1%;另外,“缺乏責任意識”(37.2%)、“抗壓能力較弱”(35.4%)、“團隊觀念較差”(26.5%)也是反映較多的問題。這與案頭調研中得到的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總體呈現出的不足較為接近(實際操作能力弱、知識匱乏、安于享樂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缺乏良好工作態度)。在需求單位提出的對本專業學生培養建議方面,很多單位提出了加強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可見,該方面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及迫切程度。

3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

3.1招生年限及畢業生人數

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自2005年建校伊始開始招生,目前已有5屆共996名畢業生。目前招生數量較為平穩,每年均穩定在250人左右。

3.2就業率及就業去向

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近年來就業率始終較高:2013年總體就業率75.56%(其中正式就業率46.67%);2012年總體就業率82.27%(其中正式就業率68.64%);2011年總體就業率95.74%(其中正式就業率75.53%)。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方面,根據2013年對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性質方面,64.5%的畢業生在私營企業工作,23.4%的畢業生在國有、集體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另有10.4%的畢業生在外資、獨資、合資企業工作;在用人單位規模方面,50%畢業生在50人以下和50~100人的小型企業工作,在100~1000人規模企業工作的占24%,另有7%的畢業生工作單位規模超過1000人;而用人單位所屬行業方面,則是和問卷調查結果相近,畢業生就業行業不固定,遍布國民經濟各行業領域。

3.3用人單位對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評價及反饋

從用人單位對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評價及反饋來看,主要還是對前述實際操作能力欠缺的反映較大;另外畢業生流動性較大、不夠扎實、不能安于現狀也是反映較多的一個問題;還有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系統全面、將理論知識靈活用于實踐的能力不強等。當然,用人單位對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能吃苦、團隊協作能力較強、思維活躍、有一定創新意識、社會經驗較豐富等方面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及肯定。

4基于社會用人單位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改革思路

4.1強化內功,打造地域性優秀教育品牌

學校品牌優勢與生源質量是相輔相成的。面對短期內還無法爭取到優質生源的現狀,青島工學院應從挖掘學校資源特色及現有學生資質潛力方面入手,爭取打造屬于自己的競爭優勢,進而加強宣傳、擴大影響,以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同時吸引優質生源,從而促進“生源優——培養精——就業好”的良性循環。可以依托當地資源,爭取多與當地政府及各用人單位合作交流,首先在當地建立并鞏固青島工學院的品牌優勢,獲得當地用人單位的認可,進而逐漸擴大知名度及影響力。

4.2修改舊版培養方案,重構教學體系,合理配置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

按照青島工學院《教學計劃修訂實施意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管理學院對工商管理2010版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本次修訂是結合教研室的研討記錄、社會單位需求角度、用人單位的意見、專家的意見和學生的評價等方面進行的綜合性修訂。2010版人才培養方案,沿襲了母體高校中國海洋大學的培養特點。學校自2011年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民辦本科高校后,首先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和《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高[2011]9號)等文件精神,全校上下進行發展定位討論,明確了學校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定位,根據培養定位,管理學院自2012年6月啟動修訂本科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歷時一年多,經過6次反復修改,完成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其中修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人才培養方案模塊的安排。人才培養方案中所有課程分為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含專業方向課程)以及創新與素質拓展課程四大課程模塊。培養方案的設置形成了“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理論講授與技能培訓相結合、政治、軍事、體育教育與素質、體質提升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科研活動與培養創新意識相結合”的“五結合”育人模式。(2)學分的設置??偟膶W分要求方面,青島工學院文科將從2010版160學分調整到2012版150~155學分之間。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分調整到153.5學分,培養方案中理論課程每16學時計1學分,實踐課程每16學時計0.5學分,按周計的實習、實訓課程每周計1學分。工商管理專業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最低修滿153.5學分,其中通識教育課程(環節)59學分,專業基礎課程(環節)31學分,專業技能課程(環節)55.5學分,創新與素質拓展課程(環節)8學分。其中專業選修課程至少3學分,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多選。而且,凡是2個學分以內的課程集中到半個學期開設,提高課程開設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3)實踐課程設置。為了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課程設置緊貼社會單位需求,并邀請相關學科、行業專家充分參與課程設置論證,突出管理學院各專業的實踐性特點,確保課程內容反映學科專業最前沿最實用的知識。2012年修訂過程中在第七學年加設了實踐課程。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項目管理專業在前面六個學期學習了專業基礎和專業方向課程后,第七學期主要突出實踐特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增加實踐課程學分,工商管理專業實踐學分占總學分的25.1%。日后將繼續調整增加比例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4)通識課程設置方面,規范、精簡、調整了通識教育課程,嚴格遵循國家關于思想政治課評估改革的精神,調整課程開設模式,如《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除講授以外,另外單獨開設2周的社會實踐課程,學生利用寒暑假通過社會實踐、撰寫社會實踐報告,完成社會實踐部分。通過舉辦時事講座的形式完成《形勢與政策》課程,逐步引進并建立《形勢與政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大學生就業指導》全國性的精品網絡課程,提升課程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5)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專業主干和基礎課程設置完整,為滿足學生就業需求,在專業技能課程模塊設置專業方向課程和一定數量的專業選修課程。工商管理專業設置了4門專業技能方向的選修課。

4.3明確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特色,改革教學方法

工商管理專業將總體培養特色思路確定為:“以能力為本位,以案例為依托,以企業模擬大賽活動為潤滑劑,以企業經營模擬實訓為助推劑,圍繞職業資格考試,以培養適應21世紀市場需求的新時代、具有綜合素質的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為最終教學目標”。圍繞工商管理專業能力本位的培養特色,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1)將理論課程與企業案例有效結合,實現“延展性課程”案例教學的靈活性。古今中外、成功與失敗、著名公司與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甚至校內的小店鋪、學生的創業小公司都可以作為課堂案例,課堂教室、操場或者商場都可以作為案例教學的場合,以便學生有效結合社會實際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切身地體會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

(2)將模擬實訓與企業經營模擬大賽有效結合。為更好實現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熟悉企業經營規則,在本科大四學年進行ERP軟件模擬運行的“企業經營模擬沙盤演練”的模擬實訓,讓學生扮演企業相關角色,切身思考企業的戰略決策,營銷策略,廣告策劃與財務管理等。該課程考核以小組對抗賽的結果作為學生的最終成績,讓學生更能體會市場的競爭的殘酷,以此激發學生潛能。

(3)將資格證考試嵌入課程教學,構建實用性證書培訓體系,提高學生行業資格水平。教師將用人單位普遍比較偏好或認可的各種職業資格證,如“人力資源師、營銷師、會計從業資格證、理財規劃師”等資格證的考試融入“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學、會計學”等課程內容的講授,以此突出所學課程的應用性,然后利用本學院教師專業對口的師資優勢組織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考前培訓,以提高考試通過率,盡量減少學生在時間、精力上的花費。這樣自然就增強了學生適應社會單位的能力。

作者:徐艷華張曉艷工作單位:青島工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