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建議范文
時間:2023-05-31 15:22: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商管理專業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工商管理,市場經濟中最常見的一種管理專業,一般指工商企業管理,是研究盈利性組織經營活動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的科學。
這個專業的范圍比較廣,所學課程也較多,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的很多課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門基礎寬的學科,個人可以就此根據自己的爰好選擇專業方向。比如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企業投資等。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二、現狀分析
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研究,管理學的不同學科的本科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相差懸殊,其中以管理科學、工業工程和工程管理的專業的管理學就業率最高,而勞動與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等學科就業率最低。就業率最高的專業比就業率最低的專業高出十個百分點。在綜合各年的各學科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和各高校的招生規模和招生計劃后,管理學中的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共事業管理三個學科被列為“黃牌專業”
三、應對策略和建議
1.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素質和進行合理職業生涯規劃。要不斷加強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儲備,例如利用業余時間學一門第二外語或考取劍橋商務英語證書等方式形成與眾不同的自身優勢,對將來就業大有幫助。另外,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及所處的環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不斷地尋找自身發展的新的生長點,理智地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從而避免求職時的盲目和錯失良機。
2.參與實踐鍛煉,嘗試自主創業。想一畢業就做職業經理人是非常難的事,不如從基層做起,積累經驗,為將來做管理打基礎。問卷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學生認為到公司實習很重要,像工商管理專業性不是很強,更需要實習,很多公司在公司在招聘時都重視求職者在大學期間的實習經歷,因此大學生應該利用節假日、寒暑假等課余時間到企事業單位參加實踐鍛煉,將基礎理論和實踐鍛煉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以適應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用人單位的需要。此外,如果在資金、心理狀態、管理經驗和自身素質都理想的條件下,畢業生可以充分研究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條件和政策保障,并開始嘗試自主創業。
3.大學生要學會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大學生應調整自己的選擇,順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嘗試選擇去具有潛力的二三線城市就業,避免扎堆,以致競爭激烈喪失就業機會,也可以選擇新興的、需求潛力大的非明星行業就業,例如,老年管理這個行業,可能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不是很理想,但是隨著老齡化現象的加重,該發展前景很大,市場需求增長迅速。
4.正確定位,調整期望值。大學生應該明確學管理畢業后不等同于做管理人員,大部分的企業和單位都不愿意把管理類的職位交給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所以畢業后要嘗試著從基層做起,積累經驗。另外,畢業生對就業的高期望值,不僅不利于就業,也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因此,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心態,根據社會的形勢,結合自身實際,正確定位自己,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制定一個相對明確、合理的求職方向和目標。
5.學校和學院應該使就業指導制度化。很多學生在擇業時表現出很大的迷茫,學校和學院應該使就業指導制度化,使學生在就業時能有一個權威的咨詢機構來咨詢。首先,可以開設專門的職業指導課程,由專職教師或職業指導專家擔任教學工作,全面系統地向學生傳授職業知識,幫助學生探索自我,了解職業世界,合理地設計自己接受教育的計劃和選定未來的職業。其次,將職業指導滲透入各門專業課程教學之中,任課老師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傳授具體的專門知識和技能,闡明這些知識與技能在職業領域中的應用,以及應用中所應遵循的各種規則。
四、結語
篇2
關鍵詞:工商企業管理專業 技能導向 課程體系
我院自1986年開設企業管理專業,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發展,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上多次改革,現在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精神,圍繞為“創業富民、創新強省”戰略實施提供支撐和服務,積極推行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全面深化以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為指向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長期以來,受傳統高等教育體制的制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還停留在傳統的模式上,跟不上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轉變的步伐。筆者通過走訪企業、召開歷屆校友訪談會、電話訪談等方式對我國企業常用的管理工作進行了調查分析,提出構建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思路,課程體系改革應以培養一線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培養方案及構建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就是要以技能為導向,以職業崗位發展為目標明確專業定位,以工作任務為線索確定課程設置,以職業能力為依據組織課程內容,以典型產品(服務)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以職業技能鑒定為參照強化技能訓練。所以說,以技能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抓住了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本質,打破了傳統的以知識為核心的學科課程體系,構建以技能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是職業教育課程領域的一次徹底變革。
一、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現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弊端
(一)現行課程體系顯現出“專才教育”模式的特點
據調查,我國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一般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滿足某一個崗位的專門人才,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專業課程設置過細、過專、過窄,對必修課的重視大大超過選修課,選修課不僅課時少,而且課程類別也比較單一,培養出來的學生共性有余而個性不足,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我院03年和04年級教學計劃偏重項目管理,05年和06年教學計劃偏重質量管理,其結果是學生就業面太窄,導致同學在校學到知識用不上,而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只能是邊干邊學,這既不符合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企業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與現代經濟發展狀況的差距較大
我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原來注重引進一些國外經濟管理的最新理論和實踐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設置了一些新課程,或對原有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修訂,比較典型的課程有項目管理、質量管理、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現代物流學等。這些課程的設置現在已不適應我院發展需要和工學結合的精神。誠然,我們要學習西方一些先進的、有益的理論和經驗,但是中國與外國的社會歷史文化不同,所處的發展階段也有很大差距,用傳統的經濟理論已很難解釋中國當前的經濟現象,用一種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難套用中國的客觀實際。
(三)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輕實踐能力的培養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是培養從事管理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一線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其教育必須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突出能力培養,重視實踐教學”。然而我國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育并非如此, 不同程度地存在“關門辦學”的傾向。在課程設置上,專業理論課的開設越來越多,而傳授應用性知識、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實踐環節受到輕視和排擠,有些課程設置了實踐環節,也僅僅流于形式。其結果是,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越來越差,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弱。
上述諸多問題是工商管理專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并暴露出來的。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需要一大批能夠應付日益復雜、國際化的具有專業理論知識的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從事中小企業管理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
一線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工商管理專業,其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關于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以技能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的具體做法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學對學生的實踐性、應用性要求高,原有的課程體系存在著太注重理論的學習,而忽視實踐環節。課程顯得既枯燥無味,又空洞乏力,導致學生雖滿腹經綸,卻只能紙上談兵,動手實踐能力較差,不利于學生在學習時具備綜合運用能力。因此,以技能為導向構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提高學生技能,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為社會培養型應用型人才
課程體系設置既要考慮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還要立足于未來,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將來隨著社會需要的變化而實現知識的自我更新。在課程結構上,打破過去的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層樓”的模式,建立公共基礎課、專業課、綜合實踐課、選修課的課程體系結構。由于管理類課程的理論教學要與實踐結合才能發展,才有意義,因此,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育必須解決專業知識的教學與實際操作脫鉤的矛盾,未來的工商管理教育必須改進教育模式,增加技能型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在實際中理解理論知識、掌握實際技能。具體表現在要讓學生掌握管理的實用性技能,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強學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為此,我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已建立了ERP實訓室、企業運營管理決策實訓室、人力資源管理實訓室,為實踐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在市場中廣泛尋求合作伙伴,建立幾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密切與企業的聯系,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發展企業與專業的良性互動關系。目前已與浙江興合集團特產公司、農資公司、下沙經濟開發區康師傅集團鼎新工廠、玫琳凱(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工學結合關系,這既有利于教師積極參與公司和商界的運作,從而不斷通過實踐來充實教學,又可使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更好的實踐條件。另外本專業獲得國家質量認證培訓中心“內審員職業”培訓考試基地資格,為學生職業技能提供有利環境,強化了技能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2.以就業為導向改革課程內容
配合課程體系的改革,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課程內容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課程內容改革的一個總體原則是課程內容從知識本位轉向職業能力本位。以就業為目標的課程設置,首先要求做到寬基礎:“寬基礎”就是所設置的課程不是針對本專業,而是針對同類職業崗位和職業群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而言的,教學內容不僅滿足當前本職業崗位對企業管理從業者的要求,還要重視其前瞻性,即未來本職業崗位對管理從業者的要求。課程設置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著眼于為繼續學習打基礎,著眼于專業技術訓練,著眼于轉崗能力和關鍵能力的培養。其次是活模塊:“活模塊”是指為適應管理類職業群所設計的知識和技能,以企業管理專業技術訓練為主,以技能考證專項訓練為導向,通過綜合化,沖破學科體系完整性的約束,充分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把工商企業管理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應用環境三者結合起來,融為一體,直接指向職業能力的提高。最后是人本位:“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學生個體人格,提高學生個體素質為目標的課程內容結構模式。它注重文理學科的滲透,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高。它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發展”,致力于完善學生的人格。
3.課程體系改革有利于教師教學方法創新
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決定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方向。在知識領域,基礎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專業課教學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在職業技能的培養方面,要提高創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專業覆蓋的崗位應具備的能力,以突出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對學生進行更多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課程實訓、校內模擬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要改變以往按教師的思路完成的傳統模式,選擇創造性思維的設計課程,讓學生在實習和教學實踐中獲得理論和社會實踐知識。熟悉行業的從業者應具備的工作和學習態度,轉變教與學的觀念。教師應創造學習環境,遵循高職高專的特殊教學規律,讓學生在職業訓練中學習,在學習中進行職業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實行以技能為導向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針對不同課程,任課教師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人力資源管理重點采用情景模擬式教學、管理學基礎重點采取互動式教學方、生產與運作管理重點采用“問題――自主探究解決”教學方法、而案例教學法廣泛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任課教師通過案例討論、案例書面分析報告、案例角色模擬、案例課堂演講、案例辯論等,提高案例教學效率,讓學生通過案例教學的體驗式和互動式學習,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團隊工作精神”,感受、體會和把握管理的真諦和精髓,提升發現、分析和解決管理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體系設置改革初顯成效
世界各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經驗以及中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現狀都表明,高職院校采用“專才教育”的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為了適應我國現代經濟社會對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應該把培養基礎知識夠用、具有職業能力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作為自己的目標。為此,以技能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實際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社會適應能力、為人處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本專業圍繞 “通專”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生既有企業管理從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又有某個具體職業特定知識和技能,為此我們圍繞通用管理能力開設《管理學基礎》《管理溝通》這二門課,在學生掌握通用管理能力前提下,根據企業對經營管理人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需要開設營銷管理、質量管理、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同時打破課程體系,開設專項實訓和綜合實訓課,包括職業素質拓展訓練、人力資源管理模擬實訓、客戶關系管理模擬實訓、企業管理綜合實訓、內審員職業資格培訓等,教學內容深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明顯,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明顯提高。特別是通過開設《企業管理綜合實訓》課程,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和創業策劃大賽,將企業實際經營管理系統或某些管理業務簡化,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擬實際經營情景進行決策,以整合管理理論知識,使學生在技能上達到:學會進行市場調查、信息收集、市場預測及市場分析;學會在企業不同部門、崗位之間的工作協調能力與溝通技巧;親身感受創業的艱辛、現實環境中競爭的殘酷性和科學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從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參與意識,客觀的看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懂得今后理性的去選擇職業和崗位,這些課程不但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出了很高要求,更要求他們具備很強的創新能力。
以上就是我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嘗試,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培養我國高技能、應用型工商企業管理人才作出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程春梅,楊守麗,張鳳新.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芻議 [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3,(1).
[2]向漢江.高職高專院校課程體系改革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4,(12).
[3]戴玉英,陳增良,沈清,高越明.護理專業構建以實踐技能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
[4]張必濤,肖旭.大學生就業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2).
[5]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探討省略/zhiye/070302/11453467.html.
篇3
一、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必要性分析
1. 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
( 1) 課程設置現狀
各大高校課程設置的大致情況是大一、大二年級以英語、數學、政治、語文等基礎課程為主,同時會進行工商管理專業相關學科如財務、法律知識的輔助學習,以做好充分的理論知識的鋪墊,有少數管理專業課程也開始進行; 大三、大四年級主要集中專業課的深入學習。從表面看,課程的設置是一個合理的循環漸進的過程,但我們忽略了大學生們已經具備的能力和他們所缺少的能力。在經過了高考的考驗后,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理論知識學習能力和考試能力,他們急需的是一個通過實踐掌握知識的平臺,而這個平臺就是大學。目前從全國一千多所本科院校來看,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還沒有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
( 2) 其他形式的競賽活動影響情況
為了促進人才的多方面培養,全國性的高校競賽和本校內的競賽活動絡繹不絕,與工商管理專業培養計劃相關的也是數不勝數。比如: ERP沙盤模擬大賽,工商管理案例設計和分析大賽,品牌推廣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我們首先對這些競賽活動的特點進行分析: 少數人員參加。參加這些競賽的一般是有過參賽經驗、學長帶領、老師指導及少數善于表現自己的同學,而大部分同學一方面由于對比賽的流程不熟悉、競賽的內容有疑問,另一方面對自身的能力有所否定沒有勇氣參加。宣傳形式較為簡單。校內競賽活動一般由學生組織和宣傳,形式有展板、校園網、班內通知等,但對于學生疑問的解答和參賽的動員形式基本被忽略,使競賽失去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對象。可見,其他形式的競賽活動對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影響力較弱。
2. 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需求情況
( 1) 企業需求
管理人才作為企業必不可少的人才類型占據著重要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新興產業、新興企業數量急劇增加,管理類型的人才需求也逐漸增加。企業管理人才可分為初級管理人才、中級管理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根據他們在金字塔的不同分布,各自擔負著不同的企業任務,在企業需求上,初級管理人才擁有一定的需求量,位于金字塔中部和頂部位置的中級和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但由于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較高,相關人才還是比較匱乏。
( 2) 學校需求
學校的職責就是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人才。最近,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各高校應該采取各種措施和行動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實踐是形成創新源泉的基礎,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是實現高校自身發展戰略和國家人才要求的重要途徑之一。
( 3) 個人需求
單純的理論性學習會影響大學生的投入和專注,甚至反感,而實踐是提高學習興趣最好的方式之一,使學生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達到深入理解和探索的程度; 另一方面,我國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對前途的憂慮、對自身適應社會能力的否定使同學們需要相應的實踐來應對當前的社會環境,以便于在以后工作中活學活用,快速適應。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路及結構
1. 確定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目標
以我國人才強國和科教興國戰略為指導,以教育部關于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相關規定為標準,以我國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為依據,依托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實際,確立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 通過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學業素質為前提,在學習管理相關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對企業的管理有一定具體的了解,加深知識的鞏固以達到掌握的目的; 創造敢于提問,善于交流的環境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專業知識應用、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 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積極實踐,利用學校或自己主動尋找實踐、實習機會,適應社會、企業的人才要求,促進就業; 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中各種問題的解答、提供大量相關資料、組織各種實踐活動的一站式平臺。
2. 確定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原則
( 1) 以體系性為基礎
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的安排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層次、順序,保證其設置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同時促進體系中各個組成部分能發揮較好的作用以達到預期目的。具體來說,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習是管理、經濟、法律、財務等學科構成的體系性學習; 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需要從掌握理論知識到深入實踐的循環漸進,遵循一定的層次性和階段性。
( 2) 以學生為主體
主體是相對客體而言的,哲學上指對客體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實踐的對象,為屬性所依附的實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各方面需求。具體體現在滿足學生獲得知識、豐富大學生活的權利; 滿足學生探索事物、實現創新的需求; 滿足學生互動交流、尋求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滿足學生了解新科技、新方法的好奇心; 滿足學生實踐知識、適應社會的需求; 滿足學生找到較好的工作、實現人生價值的需求。
( 3) 以實踐為主要內容
實踐教學體系不同于其他教學體系的核心就在于實踐。傳統教學體系主要以理論知識的教學為重點,以完成培養計劃為目標,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衡量標準; 而實踐教學體系主要是以改善教學體系為導向,實現就業為目的,以知識應用、思維拓展為內容,以實踐為核心。需要通過各種教學形式來體現實踐,如企業人員入課堂講課探討、項目設計等; 通過各種表現方式來體現實踐,如活學活用、團隊合作、企業參觀等。強調實踐,是我國教學體系創新發展,是應用意識提高的表現。
( 4) 以就業為目的
雖然構建教學體系是多種因素共同推動下的結果,但必須明確,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就業。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和人才能力要求設置合理的課程、制定相適應的培養計劃、集中各種優勢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培養出具有道德和文化素養、學用結合、具有創新精神、具有適應社會能力、適應企業工作環境的人才。
3.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 1) 課程設置結構
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課程的結構設置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根據上述的相關分析,課程的設置大致分為三部分,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其中實踐課程又細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在專業課程中的實踐環節和完全純粹的實踐環節.。
3) 實踐教學體系具體內容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采用將實踐融于課堂教學、將實踐融于模擬演練和實際行動三種方式。這樣的設置一方面豐富了實踐形式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在不忽略教育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注重工商管理基礎能力的培養。基礎是否扎實是影響最終成功與否的關鍵,工商管理專業要求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際管理案例分析,在使同學們了解各優秀企業的同時,對企業管理的方式進行思考和分析,傾聽不同的見解、形成自己的觀點; 同時,各種培訓中使用的思維訓練方法也可以組織大家在課堂上進行,提高大家對管理興趣的同時,開闊思維、轉變傳統思維定式,合作配合等要素也可以同時體現。
注重工商管理專業模擬的體驗。要使大家不僅在文字上了解管理,還要使大家能切身的感受和體會到管理到底是什么樣的過程。管理軟件實驗課、管理類模擬競賽和管理角色扮演可以更深的了解管理、以便于所學知識的準確運用。注重工商管理專業的實際操作。這個環節的實現比較典型的就是企業參觀和實習,學校要加強校企對接合作,為學生的實習提供良好的平臺和實踐資源,另一方面由于資金原因在各方面實行較少,那就是創業資金創項實踐,即給每個學生等額的自己,讓同學們利用自己的知識和各種能力去尋找創業項目,如果能最終獲利則創業成功。資金方面學校可以聯合一些合作企業或社會資助團體來解決。
注重工商管理專業科研成果的總結論述。在經過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之后,在本科階段同學們要學會對科研成果進行匯總和分析。科研論文寫作指導和項目規劃設計可以促進學生此方面能力的逐漸提高,同時也為畢業論好鋪墊。
三、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方法
構建專門實踐教學研究組。為保證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實現,需要構建專門的實踐教學研究組,這里邊要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師和學生會部分高年級成員,老師主要負責實踐活動的指導和籌劃,學長學姐帶領學生具體實施。同時,要做好各代課老師和全體學生的思想宣傳工作,提高實踐意識。
篇4
關鍵詞:企業 工商管理 培訓 加強 水平
隨著市場經濟的推入與發展,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當然,企業的快速發展也對企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逐漸成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而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作為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素質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使企業日益關注并加強工商管理培訓的工作。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之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了擺在企業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對此,筆者分析了現存的管理培訓中存在的一些滯后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有助于加強管理培訓的可行性建議,以期提高培訓質量,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與管理能力。
一、加強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意義
工商管理培訓是指通過學習金融、財務、營銷、經濟法、國際商務等知識,并提高管理人員在其崗位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的手段,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的能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關鍵是要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競爭實則是管理人員素質的競爭。提高管理水平則是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能力,這就需要依靠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來實現。而在我國市場經濟深入推廣的環境下,工商管理培訓更是極具意義。
首先,工商管理培訓是提高企業干部素質與管理能力的需要。據調查,我國大多數企業管理人員的學歷總體偏低,同時還有部分人員不是科班出身,因而不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與技能。通過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不僅可以彌補管理人員的工商管理理論知識空缺,還可以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訓是適應時展的需要。隨著我國加入了WTO,企業的生存發展環境已面向世界,同時,競爭也顯得更為激烈,從而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發展形勢。面對這樣的環境轉變,不斷加強工商管理培訓,培訓出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斷地更新能力以適應日新月異的形勢,緊跟時展的潮流。最后,工商管理培訓是企業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兩個根本性轉變”的要求,以順應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工商管理培訓正是實現企業轉變機制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培訓以幫助領導干部駕馭企業從而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總而言之,通過工商管理培訓,可以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使其掌握先進的管理理論知識與方法并運用到實踐中,從而改善企業管理水平,使企業的管理與社會、并與世界接軌。加強工商管理,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目前工商管理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就我國企業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訓現狀來看,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企業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沒有充分地認識到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企業領導往往會忽視管理培訓,并認為培訓是不必要的,使培訓得不到有效的開展,有些領導甚至會借故推托不參與培訓。二是培訓的師資相對落后。如果企業沒有形成一支高素質的培訓師資隊伍,就很難為培訓取得成效提供保障。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訓在師資方面的力量非常薄弱,主要表現為教師學歷低、教師相對缺少企業實踐經驗、業務素質低等。三是培訓方式單一。當前工商管理培訓仍然以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開展,形式、內容單一,培訓難以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培訓考核方式滯后。傳統的培訓考核方式與傳統的學校教學考核方式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往往都是以簡單的筆試考核為標準,也同樣會造成應試培訓的結果。
三、加強管理人員的工商管理培訓
鑒于工商管理培訓對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從新的高度上重新審視工商管理培訓,針對現存的培訓機制中存在的滯后問題而探討加強培訓的方式也是勢在必行的。
第一,轉變理念,加強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要加強工商管理培訓,首先要端正領導、員工等對工商管理培訓的態度,樹立正確的培訓意識,從根本上加強培訓意識。而提高對培訓的重視又必須先從領導干部內部抓起,只有在領導干部內部端正了對培訓的態度,才有可能在全企業范圍內開展培訓工作。
第二,要增強師資隊伍建設。可以說,改善工商管理培訓質量的關鍵就在于師資水平。提高培訓師資質量,首先要建立嚴格的工商管理教師資格的認證體系。對申請工商管理教師資格必須有一個嚴格的認證過程。應從思想政治、管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查評估。對已取得資格認證的培訓教師,也要對其展開有計劃的培訓學習工作,使教師在了解時代管理動態與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并運用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從而探討出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新思路。
第三,深化改革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相對來說,工商管理培訓層次高、內容復雜且任務重,培訓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改革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是必要的。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培訓要求培訓方式向多元化與現代化實現轉變。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工商管理培訓也應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把培訓工作現代化。此外,培訓還可以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如實施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講座式教學等等。因而,培訓的內容應當有針對性、有啟發性,還要求根據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更新培訓的內容,將培訓內容專業化、時代化。
綜上所述,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不僅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才隊伍,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還可以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因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鑒于此,對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訓現狀中的滯后因素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探討提高工商管理培訓質量的可行性建議、優化管理水平,是擺在我國企業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憲民,韓立,張鳳都.開展工商管理培訓的幾點思考[J].繼續教育與人事,2002(03).
[2]鄭軍.開展工商管理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1(01).
[3]李淑華.對企業工商管理培訓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04(12).
篇5
【關鍵詞】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一、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與不足
工商管理專業是近年來各個高校中發展較快的專業,但是由于社會需求的不斷升級,一些工商管理畢業生就業存在一定的困難,一方面學生找不到自己能勝任的工作,而招聘單位招聘不到符合崗位要求的工商管理人才。這種局面的出現直接反映了高校工商管理教學的現狀與不足。
(一)工商管理課程設計不科學
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通常是以理論授課與實踐課程兩部分組成,但理論課程沒能夠與實踐部分有效的結合,導致教學整體偏重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畢業生通常無法適應工作崗位的原因主要是高校沒有給教學提供試驗場地、設備以及資源等,直接反應出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不重視。教師也因為過重的教學安排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深入研究當前社會中企業的管理模式、運營模式,直接導致教師的實踐專業知識欠缺、落后。高校沒有跟關聯企業做好溝通,對于當前社會發展下,企業的崗位要求、人才的要求所知甚少。
(二)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中師資力量的欠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經濟結構不斷完善,工商管理理論與實踐得到了較大的上升空間。企業對于工商管理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高,以便可以勝任崗位中帶來的挑戰。但是目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中,教師們的實踐經驗并不多,對于企業崗位對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以及素質等要求并不太了解與重視,并且相當一部分教師更熱衷對學位的攻讀,與實踐能力掛鉤比較欠缺。對于教師的時間能力也沒有明確的考核規定,反而對論文、著述以及科研項目要求很嚴格,直接讓教師把教學重心偏離了實踐部分。
(三)工商管理教學考核不完善
工商管理對實踐教學的考核與理論知識的考核相比,不完善、不系統以及不規范等問題較嚴重,實踐考核的流程基本就是走形式而已。由于高校對實踐教學質量考核的系統不規范、不完善,直接導致教學與實踐存在較大的差距,學生實踐能力無法得到鍛煉,實踐教學質量無法提高,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直接受到影響。
(四) 校企合作、溝通缺乏
校企合作機制的建立是保證學生實踐課程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一般高校會建設實踐基地提供學生進行模擬的實踐訓練,但是校外的實踐機會比實踐基地的鍛煉更加實際、有效。但是學校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利益考慮,對合作企業制定有效的合作體制與執行體制,導致與企業合作的關系只停留在形式上,學生的實踐機會不僅沒有實現,合作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沒有得到提高。
二、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思路的改革
(一)教學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學校與合作企業應當根據雙方的資源、條件進行協商,針對學生實踐的時間情況制定有效的實踐模式、計劃,使學生的實踐課程有效的開展起來。并且根據校企雙方對工商管理人才理論、能力的要求與定位,制定對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計劃。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學校時刻關注企業對學生的評價與意見,檢驗學生對工商管理知識的運用以及實踐能力。企業也應當從市場、社會的角度ρ生提出培養的要求與目標,使得學生通過實踐之后能夠順利的步入社會。
(二)科學制定課程體系與內容
良好的、科學的課程體系是作為工商管理學科培養人才的基礎與核心。工商管理的傳統課程對于理論知識的要求比重太大,對實踐教學部分卻比較忽視。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一定是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輔相成的,應該多參見合作企業的實踐機會,接受企業中管理人員富有實踐經驗的建議,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
(三)提高工商管理教師的素質
培養專業型工商管理人才,必須要有實踐能力強大的教師團隊才能夠搞好學生的實踐教學,因此學校首先要開展教師的實踐鍛煉,特別是青年骨干教師,理論掌握扎實但實踐經驗缺乏。學校應當為青年老師提供掛職鍛煉的機會,到合作的企業中,在合適的部分擔任一定職務進行鍛煉。并且按照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協議安排老師到企業的基層進行輪崗訓練,學習企業管理的實踐課程。青年教師還可以運用在校的理論知識積極參與企業運營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與理論運用。
學校還可以聘請校外的專家、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作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客座教授,并且參與學科的教學,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客座教授學習到更多的實踐經驗與知識。這樣還可以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對理論學科學習的主動性。學校還應該增加客座教授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利用教授的豐富的經驗幫助學生們解答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課程設計問題、畢業設計問題等,也可以增加講座等活動,促進客座教授與學生互動的機會。
三、結語
培養專業的工商管理人才,校企合作是一個提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佳途徑,不僅可以提高人才的實踐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對社會崗位的適應力和競爭力。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的中心就是通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與社會的發展相結合。
作者簡介:沈雯(1988-),女,漢,江西九江人,本科,助教(初級),研究方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王超,劉靜. 行業背景高校特色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建設途徑探討[J]. 教育教學論壇,2012,(24):49-50.
篇6
中國一些院校于1982年開始引進歐美的MBA教育,1993年把工商管理學科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一級學科。至2004年,中國有343所普通高校設立了工商管理專業[1]。工商管理專業的蓬勃發展為中國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高級管理人才,然而,在培養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對中國普通高等院校經濟學、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現狀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從供需來看,總體平衡,但存在局部供給不足和局部供給過剩;從學生能力和素質看,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水平較差,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開拓創新精神、敬業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加強;從人才培養的過程來看,高校與實際部門缺乏聯系和交流,教學設施落后,對市場前沿問題關注較少和教學管理弱化,缺乏專業實習,忽視個性培養,人才“趨同化”現象日趨嚴重,教師數量不足且質量不高,缺乏案例教學,教學經費不足。[1]
針對這些問題,教育部高教司從宏觀上給出了5點政策建議,[1]其中,有四點都是如何突出辦學特色。本文從微觀上探析如何開展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教育。
二、目前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實驗時間不足。這由三方面原因引起:有些高校缺乏實驗室,沒有專門實驗教師;有些高校有實驗室,但對實驗課重視不夠,沒有相應的實驗教材,實驗時間不足;學生很少有機會使用大型企業軟件。目前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普遍存在一種誤解,認為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即可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實際并非如此。企業、政府等用人單位不是需要會考試的人而是需要能干實事的人。許多學生通過的計算機等級考試,但不會使用企業常用軟件、不懂數據庫的基本操作。
2·外語學而不用。中國大學生外語學多從小學或初中開始,共十年之久,從課時安排上看外語學習時間占總課時的20%左右,在學生業余時間中這個比例還更高些;然而,外語能力差,幾乎是中國非外語專業學生的通病。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測試辦法不科學,僅重視語法和詞匯的測試,不重視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二是因為測試方法導致教學環節設計不科學。教學的最基本功能就是為了達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考核標準。語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僅憑一張試卷考察學生的語法、詞匯、閱讀能力,并不能測試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很多非外語專業學生,不會利用所學外語進行口語交流和書面交流,許多學生連本專業外文文獻都看不懂,更談不上用外語寫作專業文章。三是沒有營造學習外語的環境。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啞巴外語”永遠提不高外語的應用能力。然而,目前外語教育并不重視語言環境的營造,有的學校外語課堂不能實現全外語教學,有的甚至是漢語占了大部分時間,學生缺乏用外語交流的機會。
3·通識教育未達目的,人文教育弱化。“傳統上,通識教育(generaleducation)主要包括人文教育、社會科學教育、數學和自然科學教育等。在當今信息技術日益發達,全球化和國際化愈益加強的時代,通識教育的范疇也相應地得到了拓寬,很多大學都將信息技術應用、外語、多元文化等的教育包括進去,并在通識教育中融入了跨學科、跨文化教育的理念,更注重通識教育的整合性、目的性和確定性。”[2](P243~245)韓玉志[3](P53~55)對中外工商管理類本科培養模式比較發現:從通識教育課占總學分的比例看,中國大學一般為33%,美國一般為46%以上,日本、加拿大和新加坡大學一般為25%以上,課程設置除“兩課”(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外,基本相同,一般都包括人文歷史、語言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而中國“兩課”、外語、計算機、體育一般占通識教育課的71.45%,所以提高學生人文修養和思維訓練的課程明顯不足。人文教育是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是“對人的改造、塑造和培育”。[4]目前的人文教育具有明顯的知識化、科學化、工具化傾向,存在明顯的政治化、意識形態化傾向,[5](P140~142)人文教育課時不足、課程的設置不夠科學。
而通識教育的目的“旨在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的人和國家的公民”,[6]其培養內容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6]中國的通識教育總體來看沒有達到目的,這是造成大學生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探究學習。其一,長期以來,大學教育仍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系統的訓練。其二,大學難以為工商專業提供專門的實踐平臺,而目前高校和企業缺乏聯系,難以通過企業管理實踐開展探究學習,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囫圇吞棗,缺乏由感性向理性升華的過程。然而,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未來面對的大多是企業、政府等部門中非程序化決策問題,更需要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5·缺乏有效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參與。高校和企業缺乏聯系的現狀造成了學校不了解企業的需求,學校缺乏企業提供的實踐平臺,學校得不到企業經營的數據和案例,企業得不到需要的人才等后果。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政府未能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企業積極參與高校的人才培養,引導企業向學校捐資,引導企業向高校提供研究實踐基地。另一方面,高校沒有主動走出去,與企業、政府接觸,了解彼此的需求,畢竟,高校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占主導地位。
6·專業課程設置不盡合理。教育部規定了工商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一般為專業基礎課,目的在于培養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專業方向課的設置上高校享有自,而高校沒有結合自身辦學的優勢,盲目跟風,專業方向上未能突出特色,導致學生培養的“趨同化”。
三、特色教育探析
根據上述問題分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教育。
1.重視試驗課程。建立專門實驗室,編寫專門的試驗教材,保證試驗課時,配備專門實驗課教師,提高實驗課的質量,嚴格實驗課的考試考查制度。
2.強化外語應用能力培養。提高外語教師的師資水平,改革外語的考試考核辦法,營造外語交際和外語寫作等強化外語應用能力的的良好學習氛圍。
3.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李曼麗[6]給出了中國大學本科通識教育的政策建議,我們認為,除此之外,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是面向人、事務的管理,其專業課中就包含有通識教育內容,管理心理學、管理溝通、企業家精神與企業成長、變革管理、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7](P56~63)等,因此,專業課和通識教育課程能夠有機地融合,需要研究的是,考慮二者融合的情況下,如何科學地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的教材如何改革,使二者互為補,充,從而強化通識教育,為學生打下廣博的通識基礎,使之成為高級管理人才。
4.改革教學方法。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是高級管理人才,因此必須從教學方法上改革以強化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組織能力,具體包括:第一,轉變教師學生角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努力改變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的現狀,使學生占主導地位、教師起引導作用,創造多種機會鍛煉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第二,開展探究學習。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適合于探究學習,我們面臨的問題大多來自于實踐,且具有非程序化問題的特點,這決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差異性,顯然,僅限于課堂講授的知識遠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要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使用已學知識、獲取新的知識、靈活應用各種知識。第三,小組團隊學習。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考評單位,小組內互助合作,小組間競爭合作。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團隊精神。
5.設計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參與。應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結合中國實際,通過稅收政策及行政管理手段,引導、鼓勵企業為高校捐資、提供試驗實習基地,鼓勵“定制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6.培養專業特色。專業特色的培養應從專業方向課程改革入手,結合大學的自身優勢和所處的區域優勢,具體包括:改革專業方向課程,突出工商管理專業特色。通識教育體現了不同大學在學生基本素養上的培養特色,而專業方向課程應體現同一專業在不同大學的培養特色,避免大學之間專業的“同質化”和人才的“趨同化”。充分利用大學自身的優勢資源,培養專業特色。每所大學都有其特色和優勢,將這些優勢與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可以形成工商管理專業的辦學特色。例如,有些理工科院校,在理工上有辦學優勢,可以將工商管理與之結合,目前已有高校吸收理工科的大三、大四學生進入工商管理專業學習,這樣,學生成為具有理工和工商管理知識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深受企業歡迎。結合區域實際,發揮區位優勢。每一個區域的產業結構不同,面臨的管理問題也不相同,這一方面為培養工商管理專業特色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一方面為工商管理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例如,在沿海地區,貿易和對外加工是其優勢產業,那么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須懂得對外貿易政策和法規。
篇7
關鍵詞:企業 工商管理 培訓 加強 水平
0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推入與發展,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當然,企業的快速發展也對企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逐漸成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而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作為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素質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使企業日益關注并加強工商管理培訓的工作。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之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了擺在企業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對此,筆者分析了現存的管理培訓中存在的一些滯后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有助于加強管理培訓的可行性建議,以期提高培訓質量,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與管理能力。
1 加強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意義
工商管理培訓是指通過學習金融、財務、營銷、經濟法、國際商務等知識,并提高管理人員在其崗位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的手段,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的能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關鍵是要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競爭實則是管理人員素質的競爭。提高管理水平則是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能力,這就需要依靠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來實現。而在我國市場經濟深入推廣的環境下,工商管理培訓更是極具意義。
首先,工商管理培訓是提高企業干部素質與管理能力的需要。據調查,我國大多數企業管理人員的學歷總體偏低,同時還有部分人員不是科班出身,因而不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與技能。通過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不僅可以彌補管理人員的工商管理理論知識空缺,還可以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訓是適應時展的需要。隨著我國加入了WTO,企業的生存發展環境已面向世界,同時,競爭也顯得更為激烈,從而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發展形勢。面對這樣的環境轉變,不斷加強工商管理培訓,培訓出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斷地更新能力以適應日新月異的形勢,緊跟時展的潮流。最后,工商管理培訓是企業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兩個根本性轉變”的要求,以順應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工商管理培訓正是實現企業轉變機制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培訓以幫助領導干部駕馭企業從而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另外,國家所確定的企業管理干部的新要求,也以工商管理培訓為內容,以達到先進的企業管理水平。從這一角度來看,工商管理培訓又是一項極具社會意義的工作項目。
總而言之,通過工商管理培訓,可以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使其掌握先進的管理理論知識與方法并運用到實踐中,從而改善企業管理水平,使企業的管理與社會、并與世界接軌。加強工商管理,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2 目前工商管理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就我國企業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訓現狀來看,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企業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沒有充分地認識到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企業領導往往會忽視管理培訓,并認為培訓是不必要的,使培訓得不到有效的開展,有些領導甚至會借故推托不參與培訓。二是培訓的師資相對落后。如果企業沒有形成一支高素質的培訓師資隊伍,就很難為培訓取得成效提供保障。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訓在師資方面的力量非常薄弱,主要表現為教師學歷低、教師相對缺少企業實踐經驗、業務素質低等。三是培訓方式單一。當前工商管理培訓仍然以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開展,形式、內容單一,培訓難以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培訓考核方式滯后。傳統的培訓考核方式與傳統的學校教學考核方式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往往都是以簡單的筆試考核為標準,也同樣會造成應試培訓的結果。
3 加強管理人員的工商管理培訓
鑒于工商管理培訓對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從新的高度上重新審視工商管理培訓,針對現存的培訓機制中存在的滯后問題而探討加強培訓的方式也是勢在必行的。
第一,轉變理念,加強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要加強工商管理培訓,首先要端正領導、員工等對工商管理培訓的態度,樹立正確的培訓意識,從根本上加強培訓意識。而提高對培訓的重視又必須先從領導干部內部抓起,只有在領導干部內部端正了對培訓的態度,才有可能在全企業范圍內開展培訓工作。而干部領導層則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分層次地對員工進行宣講,使員工明確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無論是領導或是各層員工,都應該轉變觀念,一改過去“培訓無效益”的觀念,把工商管理培訓當作一項投資,增強管理培訓工作的緊迫感與責任感,認識并理解只有開展工商管理培訓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潛能,進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總之,要拓寬視野、重新站在開發人力資源的角度上,深刻認識對全企業員工進行全方位開展工商管理培訓的現實重要性。
第二,要增強師資隊伍建設。可以說,改善工商管理培訓質量的關鍵就在于師資水平。提高培訓師資質量,首先要建立嚴格的工商管理教師資格的認證體系。對申請工商管理教師資格必須有一個嚴格的認證過程。應從思想政治、管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查評估。對已取得資格認證的培訓教師,也要對其展開有計劃的培訓學習工作,使教師在了解時代管理動態與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并運用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從而探討出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新思路。拓寬教師的來源渠道,廣泛吸納國內外的管理專家人才。同時,多參與國際形式的工商管理交流會,交流管理培訓心得。另外,通過鼓勵培訓教師開展課題調研也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除此之外,提高培訓教師對培訓對象的責任感與積極性也是很有必要的。總之,通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開展工商管理培訓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深化改革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相對來說,工商管理培訓層次高、內容復雜且任務重,培訓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改革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是必要的。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培訓要求培訓方式向多元化與現代化實現轉變。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工商管理培訓也應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把培訓工作現代化。此外,培訓還可以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如實施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講座式教學等等。通過培訓可以彌補干部的工商管理的理論知識,但也有人提出理論知識無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因而,理論聯系實際也是培訓的重點。除了實現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有側重地確定培訓內容也很關鍵。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管理人才對培訓也出現了個性化要求。有人強調理論思辨能力的培訓,也有人強調管理技能的培養,需求各不相同。因而,培訓的內容應當有針對性、有啟發性,還要求根據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更新培訓的內容,將培訓內容專業化、時代化。
4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不僅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才隊伍,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還可以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因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鑒于此,對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訓現狀中的滯后因素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探討提高工商管理培訓質量的可行性建議、優化管理水平,是擺在我國企業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憲民,韓立,張鳳都.開展工商管理培訓的幾點思考[J].繼續教育與人事,2002,(03)
[2]鄭軍.開展工商管理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1,(01).
[3]李淑華.對企業工商管理培訓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04,(12).
篇8
隨著我國深入改革的經濟體制以及日益復雜的企業結構,我國工商管理也取得了很大進步與發展,而且國內很多工商管理研究人員都非常重視經濟全球化中國內外工商管理研究重點與方向,同時進行深入性探索,對我國工商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交流的加強具有引導性作用。而且對研究工作者掌握國際工商管理趨勢和提高及促進我國工商管理都非常重要。同時也有利于我國工商管理學科影響與知名度的提高與擴大。依照我國管理部門具體標準分類進行分析,充分體現出在研究工商管理方面,我國與國外很多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并根據這一現狀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我國工商管理水平及能力的發展策略及建議。
【關鍵詞】
工商管理;國內;國外;發展建議;現狀對比
在體制方面,由于深入改革我國經濟與日益復雜的企業結構,使得我國工商管理業實現了全面發展。很多國內科研人員均較為注重國內外工商管理在新國際形勢下的研究重點與研究方向,同時不斷對其進行研究與探討。該現狀對研究我國工商管理的能力與國際溝通與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對科研工作者對國際工商管理發展與進步信息的掌握與我國工商管理書籍的完善均具有很大影響,同時也使工商管理學領域的影響得以提升。
1 國內外工商管理發展現狀比較
近年來,我國工商管理研究正一步步與國際接軌,只要國外發達國家工商管理所科研的領域,必會在我國國內有所涉及。但是在熱點問題方面,我國與其它國家之間依舊存在較大差距。
1.1 市場營銷屬于國內與國外差別最大的現象之一
現代社會屬于全面性買方社會,成熟、機智的消費者是企業始終面對的消費群體,而且此領域正面臨一場極為深刻的市場性變革,對近年來我國關于工商管理方面的文章進行分析發現,在傳統品牌營銷、渠道策略及廣告促銷等方面,發達國家的研究基本上趨于穩定,尤其在近些年,一對一營銷、客戶資產、客戶關系管理、客戶生命周期以及體驗營銷等以顧客為主導的現代工商管理模式成為世界很多國家的研究熱點。但是,通過分析我國工商管理情況來看,很多文章均在銷售渠道、品牌建設及廣告等領域集中。而且在理論領域也推出很多新興營銷理念。像關系營銷、綠色營銷以及網絡營銷等方式。然而相關摘要與文章題目充分表明,大量新興工商管理營銷理念都屬于綜述性與介紹性的,很少能夠聯系實際。
1.2 項目管理是我國起步較晚的關鍵科研內容
分析國際工商管理方面的文章題目和摘要發現,國際上很多工商管理研究均在復雜項目集群管理、世界項目管理機項目模式管理等方面集中,而且對整體性運作工商管理項目較為側重。然而,國內檢索結果顯示,項目融資、項目安全施工、項目進度安排等方面的文章相對較多,通過查閱一些文本摘要和內容發現,我國比較注重實施工商管理的過程。
1.3 信息管理與技術管理在國內外差距中比較小
通過對部分文獻與檢索結果進行閱讀與有效結合,認為在國際上,我國在信息管理與技術管理領域的一些研究成果存在一定影響力。而且有效、緊密結合于我國實際情況表面,我國很多熱點在國際上處于先進水平,像國內中小企業成長機制以及國企改革等。
2 國內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措施與建議
在研究和總結國內外工商管理在近些年的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的基礎上,對國內工商管理水平實施深入性研究,并對大量文獻資料進行閱讀和分析,提出要想加快與發展工商管理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2.1 近年來管理學分支互相滲透是國內外工商管理研究的顯著特征
在檢索論文時存在很多這種例子,像新技術影響商務模式與組織結構、電子商務狀態中的供應鏈管理、基于信息技術管理企業的機制性創新設計;組織戰略和人力資源管理相互作用機制、以及有效結合于營銷的服務管理研究對策等等。
2.2 在研究形式、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法上,國內外工商管理存在著一定差別
在研究工商管理理論的過程中,國外極為注重理論應用和實際管理實踐。但是我國的研究則僅僅是在介紹與引進國外工商管理理論研究層面中停留,并不能深入性研究新工商管理理論。此外,我國管理研究的實踐性也比較強。所以,國內研究應該多關注管理實踐予,實踐中,對工商管理理論進行不斷檢驗與完善。在研究措施領域,國外較為注重實證研究與規范研究, 但是,我國一般都是思辨研究,更多的是定性分析,試驗性成果與定量研究都非常少。
2.2 相比于國外,我國很多工商管理學科缺乏具有獨特性的核心刊物
像非營利組織管理以及企業文化等領域研究成果,僅僅是簡單的發表在具有綜合性質的期刊中,此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內工商管理研究與發展造成阻礙。因此,國內必須對期刊建設予以加強,創建相應數據平臺與案例庫,為工商管理學術研究提供良好平臺。
個人認為,與國外研究相比,國內存在一定滯后性。像核心競爭力、綠色營銷以及跨國并購等方面的研究,最初在國外發達國家中形成熱點,緊接著我國引入相關理論,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在我國一些具有獨特性的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研究非常有特色,但是很多管理理論都是在對西方文化與管理實踐進行引進與消化基礎上構建起來的現代化管理機制。通常是國外熱點形成后,再引入我國。為此,我國相關管理學者一定要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深入研究相關熱點,這對研究我國管理學科使其上升至世界水平極為有利。此外,近幾年,分支滲透工商管理學是世界各國科研的重點,在檢索論文的過程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新技術對組織結構和商務模式的影響、商務環境中所形成的供應鏈管理、與營銷相結合的現代化服務運作管理研究、信息技術下的企業創新機制設計以及人力資源管理作用機制等。
此外國內外工商管理研究形式、內容以及方法上也有很大差別。在研究工商管理理論中,注重理論運用實踐。且國內工商管理研究往往僅停留于對國外理論研究相介紹與引進的層面中,無法深入研究理論。由于管理研究通常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因此國內研究一定要注重管理實踐,進一步完善與檢驗理論實踐。在研究方法上,實證研究與規范研究是國外強調重點,而國內則更多的是進行工商管理思辨研究,更多的進行定性分析,卻很少關注試驗性成果與定量研究。
3 結語
通過對國內外工商管理現狀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從整體而言,我國工商管理研究要遠遠落后于國外,此現象與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密切聯系,然而,也要求工商管理學者可以對此領域最新研究方向予以及時性把握,加強研究我國工商管理學,以此為企業更好的服務。
然而,工商管理本質特征決定了研究管理時,一定要多進行一些實際性工作,以此使我國工商理論研究得以充實。
【參考文獻】
[1]史慧恩,張群,李群霞.國內外工商管理現狀比較及發展建議[J].中國科技論壇,2007,(9):154-156.
篇9
高等院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和搖籃,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后盾,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在高校的眾多學科中,管理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具有鮮明的特征。工商管理是一門實用性和操作性極強的學科,隨著社會環境變遷和組織改革,其不斷進行各種形式的理論實踐創新,這就要求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強。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畢業之后要直接進入企業經營一線,面對變幻莫測的組織環境,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管理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企業各項管理實踐的挑戰。
近年來,創新教育和教育創新在國內開始受到高度重視,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在一次中美兩國經濟管理類教育現狀的調研中發現,美國學生的創新性指標明顯高于中國學生,主要原因是中美兩國高等教育對培養學生創造性和學生對創新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同。在我國傳統的管理教育培養模式下,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被忽視,整個培養過程仍以應試教育為主體,表現為課程內容設置單一,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標準,通常是以基礎知識為中心,不重視創新能力的塑造。大多數高校仍采用統一的教學計劃、統一學制、統一管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操作模式中,個體之間的差異容易被忽視,個體的創造熱情也極易被窒息。大學對于教師的管理客觀上是一種讓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模式,再加上當前教師勞動仍是一種謀生手段,因此高校教師也很難有動力和熱情進行教學的革新。
對于高校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諸多問題,社會各界都在進行反思,如何培養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也是當前高校討論的熱點問題。國內教育專家、工商管理類教師等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決的辦法,例如改進教育模式、校園文化、教學方法和方式等,這些意見和建議為工商管理類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可以選擇的方向。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管理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什么樣的工商管理類創新性人才、怎樣培養工商管理類創新性人才,需要傾聽用人單位的訴求,需要傾聽已經畢業學生的反饋,他們在實踐一線,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要求,提出工商管理類創新性人才培養的建議和要求。
華僑大學是一所開放的國務院僑辦所屬僑校,上級主管機構及學校歷來非常重視創新性人才培養問題,將其作為學校的發展戰略,并在切實執行,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也一直在探索人才培養模式。2010年11月是華僑大學50周年校慶,工商管理學院借助校慶校友返校這個時機,采用問卷的方式向校友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的調研。參加此次調研的校友來源比較廣泛,他們代表各類用人單位提出工商管理類創新性人才培養的建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結論不僅對于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對于國內其他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都具有借鑒意義。
二、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工商管理類人才
從調研結果看,按照李克特量表法,校友(代表社會一方)對工商管理專業人員的交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執行能力、創新能力、抗壓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非常看重,校友認為這些能力非常重要的比例超過了50%。讓校友對各種能力的重要程度按照得票多少進行排序,結果是交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專業知識、執行能力和創新能力。兩種方法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說明此次調研是有說服力的。有些結論不完全一致,例如,按照李克特量表法,有47.82%的校友認為專業知識非常重要,即認為非常重要的比重并不太高,處在中等,但按照排序法,它排在第三位。實際上這兩種方法得出的結論也并不矛盾,原因在于認為專業知識重要的校友往往把它排在極高的位置。工商管理是實際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從此次調研也能看出這一點,校友所看重的交際溝通能力、適用能力以及執行能力都是應用性很強的能力。另外,創新能力也非常重要,校友認為創新能力重要和非常重要的比重為100%,也是最高比例。調研結果說明,如果將創新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結合,工商管理學院應該重點培養實用型創新人才。如果將所有工商管理學院定位為培養理論型創新人才,確實要求太高,又有點不切實際;培養實用型創新人才比較切合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實際情況。另外,校友認為工商管理學院在知識和能力培養上比較欠缺的是:抗壓能力、創新性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動手能力和興趣知識。這其中創新能力、抗壓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又非常重要。這說明創新能力是一種社會需要的重要能力,同時也是工商管理學院目前培養上還比較欠缺的地方,應該重點發展。
三、培養方式的選擇
從統計結果看,校友認為,培養方式重要程度的排序依次為:教師帶隊參加與企業的交流、教師講授、學生專題討論、參加創業等計劃大賽、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從該結果看,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時也能看出,校友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培養方式也非常重視,例如,學生專題討論、參加創業大賽、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等都是校友認為重要的培養方式。教師帶隊參加與企業的交流排在第一位,并且得分遠遠高于其他培養方式,這一方面說明了校友對培養實用性能力非常重視,都很看重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又選擇了教師帶隊這種方式,說明在實踐過程中,他們很看重學院專業教師的參加,這樣會提高知識的接受速度,并且有教師指導,與企業交流中獲得的知識更有針對性。
四、人才培養需要加強的方向
對于人才培養需要改進的項目上,按照急需的程度從高到低排名前五位的項目依次為:學生的實踐鍛煉、與企業的交流、創新性課程和實踐的鍛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其中教師水平和學校的宣傳力度,校友認為也有提升空間。關于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質量的建議上,歸納起來主要有:注重實踐培養,包括培養實踐性人才、實踐培養要結合職業道德和科技發展、信息管理多上機操作;培養全面型才,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加強英文教學;增加與企業的交流;培養思維能力和適應能力。這說明,工商管理學院今后需要在與企業和社會的交流上增加力度,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在教學方法、創新性課程和實踐安排上進行必要的改革。
五、實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舉措
1.根據社會的需要,增強實踐教學,培養實用型創新人才
調研的四個部分都說明實用人才的培養是校友們所看重的。這次在調研問卷設計上,為了獲得正確結論,我們并沒有特別強調創新性人才培養問題,以防止問卷出現引導校友按照我們要求回答的現象。但從調研結果看,校友對創新性人才培養都很看重。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將實用和創新結合,那么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發展重點應該是加強實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培養的內容、培養的方式及今后的改革都要向這個方向邁進。從調研結果看,校友非常看重學生的社會實踐鍛煉,特別是與企業的交流。今后工商管理學院需要結合企業的要求、與企業進行溝通,同時將企業請進來,讓教師和學生深入企業,通過與企業實踐的結合來加強實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在學校課外的實踐中,創業、創新等競賽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創新和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2.實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要進行系統性思考
創新是大學的靈魂,實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僅通過一次課程、幾次講座、一些活動很難實現目標。這種人才的培養要通盤考慮,既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體現創新,也要在學校的各類活動中體現創新,還要在實踐中體現創新,甚至要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創新。因此,學院今后要從多方面加強實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
篇10
【關鍵詞】面向就業 工商管理專業 培養模式 學生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019-02
近幾年來,高校普遍存在著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面對學生在就業競爭中底氣不足的嚴峻形勢,工商管理專業作為傳統專業,要站穩腳跟就必須根據社會發展進行不斷的調整與改革,使培養的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2011年,上海市教委通過已經畢業的學生對各個高校的一些專業進行了學生滿意度調研,上海電力學院的工商管理專業滿意度分值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這引起了學校和二級學院的關注和深刻反思。因此,從學生需求出發,研究就業導向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文首先通過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實證方法,以期了解和把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度狀況。課題組對上海電力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41份,有效率為80%;同時,分別對各個年級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進行抽樣訪談,每次訪談平均為30分鐘,總計30人次。其次,在對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反饋信息統計分析的結果上,概括和發現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的現狀和問題,以及洞察和理解學生對就業的期待、訴求和價值觀。最后,基于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現狀與學生愿景的對比,提出面向就業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思路和改革建議。
一 現有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的問題
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基本培養方式。從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反映,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培養模式的弊端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培養方法、課程體系設計、實踐教學和師資隊伍等方面。
1.培養目標無法彰顯特色和優勢
上海電力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適應我國企業改革和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備較高的管理素質和較強的創新精神,熟悉生產的基本流程和特點,了解企業管理及市場運行機制,掌握企業管理領域必須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能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管理或科研方面的工商管理學科專門人才”。這樣的目標定位與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雷同,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千人一面”,不具備差異化就業競爭優勢,無法滿足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
2.課程體系設計缺乏創新
第一,課程設置。上海電力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實行學分制,總課時達到3000個以上,學生普遍反映偏多。(從國外來看,美國和日本一般設置30門左右的課程、2000個左右的課時);對課程知識體系的銜接關系、學時分配結構進行梳理發現存在部分課程知識內容重疊,銜接關系不夠緊密,邏輯關系不符合知識的遞進性等矛盾。此外,學校選修課程的設置是根據教師資源而非社會和學生的需求來確定,導致開設的選修課程過少,幾乎等同于必修。
第二,教學方法。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大部分以傳統課堂講授為主,封閉式的理論教學教給學生的只是紙上談兵的功夫,學生普遍缺乏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雖然也有部分課程教師嘗試案例討論、情景模擬等互動性、啟發性教學方法,但由于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習慣了上課聽講、記筆記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習的自主性不強,不適應互動式教學形式,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學生不愿意參與討論或管理游戲,互動式教學的成效并不顯著。
第三,教材選用。大部分工商管理教材從理論觀點到案例分析都是借鑒和參照西方教科書,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經濟體制的差異,學生對洋為中用的案例舶來品的理解也多是一知半解。另一方面,對我國企業的案例整理歸納工作還很缺乏,教師在授課過程難以使用我國企業管理實際的案例素材,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影響教學效果。
第四,考核方法。在同質化培養目標的指引下,課程考核的內容和方式也難免偏重知識和理論。目前,大部分工商管理課程采用“平時成績+期末考核成績”的結構式成績評定方法。學生習慣平時懶散放松、期末抓緊突擊,雖然有時也能取得較好的分數,但實際上對這門課程缺乏理解,更談不上知識體系的構建,導致指揮棒失靈。
3.實踐教學環節流于形式
現有的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雖有社會調查、生產認識實習、大型作業、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但由于時間短,資源少,難免使課程流于形式。例如,人力資源管理大型作業由于實驗室硬件條件,師資力量有限等,兩周的大型作業時間,學生真正能利用的時間也最多一周,許多學生流露出實踐環節“蜻蜓點水,意猶未盡”的遺憾。
4.師資隊伍缺乏實踐經驗
工商管理專業教師普遍缺乏在實際管理工作崗位的工作經歷,在課堂教學中,以單一的講授為主,由于教師自身對管理理論的理解程度不夠深刻,在教學中難免會出現“照本宣科”的現象。而國外的工商管理教育大多要求教師定期到企業中兼職并搜集教學案例,也有政府和企業高管轉行到大學任職的,這與國內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二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訴求
現有的研究文獻都是從學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現狀,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兩種角度,提出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亟需改革。而本文另辟蹊徑,試圖從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中洞察學生對就業的期待和訴求,旨在從學生需求側出發,研究就業導向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1.職業能力
在對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職業領域要求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應用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實踐經驗,提出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包括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基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習慣、較強的管理職業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從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來看,86%的學生認為,現有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無法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習慣、管理職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尤其是無法培養學生以科學思辨為依托的管理診斷和管理改善的核心職業能力。
2.擇業價值觀
在嚴峻的就業競爭壓力下,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擇業價值觀也趨于理性和現實,不再好高騖遠,眼高手低。80%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方向的學生認為畢業后找工作,是否是管理類工作不重要,只要能勝任就行,工作一段時間后再轉到管理方向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缺乏工作經驗和深層次管理思考的畢業生不可能勝任管理崗位的工作,因而學校工商管理專業應該向該專業的技術層面的管理學科傾斜,如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
3.職業生涯規劃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本科學業完成后,面臨著報考研究生、出國留學、報考公務員、創業、直接找工作等多種職業生涯選擇。在被調查對象中,49%的學生選擇直接找工作。其余依次為20%的學生選擇考研,在原來的專業方向繼續深造;12%的同學選擇考研,但是會調換專業;8%的學生選擇報考公務員;8%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2%的學生選擇創業。從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來看,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主要面向就業市場,因而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模式也應該以就業為導向。
三 面向就業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
解決現有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更好地滿足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訴求,就必須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革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模式,包括就業導向型的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創新、實踐教學拓展,以及“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建設。
1.培養目標定位
上海電力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應該秉承學校“聚焦電力,體現電力特色”的辦學思路。隨著電力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為適應電力工程建設對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廠網分離對公司理財、人力資源管理、電力營銷人才的需求等,建議本專業目前的公司理財、涉外、人力資源管理調整為公司理財、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三個專業方向。依托電力行業和學校電力優勢學科,圍繞電力特色定位辦學,使本專業具有區別于其他高校同類專業的特色,努力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以特色求質量求發展。
2.課程體系創新
根據課程是否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以及對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貢獻度大小,課程體系重構的思路為:第一,重新審視課程體系的銜接性與系統性。對內容相關度比較大的課程進行合理的整合;鼓勵開設拓寬視野、開拓思路類的選修課程,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第二,改進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單向的知識灌輸型的傳統授課方式和僵化的考核方式,努力探索雙向、互動、能力提高型的教學方法和與之對應的動態考核方法。第三,開發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充分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時效性優勢,彌補現有工商管理教材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弊端。目前,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經濟法等課程都建立了網上教學平臺,并且實現了師生實時互動與交流。
3.實踐教學拓展
為了使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實踐教學拓展包括通識教育實踐平臺、學科基礎實踐平臺、專業實踐平臺、綜合與社會實踐平臺和自主實踐平臺五部分內容。各個實踐平臺承擔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實踐手段,涵蓋不同的實踐教學內容,具體包括課程實驗、綜合性課程設計、大型作業、團隊開發和畢業設計等實踐內容。其中,自主實踐平臺主要指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科研項目等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職業能力。同時,實驗室的加速建設、設備和經費的投入、實習基地的積極創建,也為實踐教學拓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礎。
4.師資隊伍建設
面向就業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更離不開“雙師型”師資隊伍的軟件保障。“雙師型”師資是指教師既具備某一專業領域的工程師資質,又具備教師資格的雙重領域專家。學校內部、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培訓和交流,將有助于“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尤其是學校與企業之間開展的雙向交流:一方面,聘請優秀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到學校以授課,或講座的形式傳授行業、企業管理實踐知識以及管理前沿;另一方面,派送教師到企業參觀踐習,教師既能學習管理經驗,也可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咨詢與診斷,將管理理論轉化或升華為專業應用能力。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進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立足于就業,突出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必須在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的前提下,改革培養模式,包括課程體系創新與實踐教學拓展,并且以“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以期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輸送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胡兵、喬晶.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職業時空,2012(1)
[2]高向麗.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知識經濟,2011(22)
[3]張德升、趙振民.以能力為核心的校內外互動培養模式探索—以濰坊學院的工商管理教育為例[J].濰坊學院學報,2012
- 上一篇:基坑坍塌應急方案
- 下一篇:揚塵污染防治措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