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23 02:47:00

導語: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分析論文

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的多環節、多層次所構成的復雜社會系統。其運行目標也必然是一個由不同層次、不同環節的目標綜合而成的目標體系。位于這一目標體系頂端的是該系統的總目標,位于這一目標體系下屬層級的是該系統的分目標。財務管理的分目標服從于財務管理的總目標,財務管理的總目標則決定于財務管理的目的。科學地設置財務管理的總目標,是實現財務管理目的的前提。本文擬就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科學設置問題作一探討。

一、對財務管理目標不同觀點的評價

有關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有總產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多種界定(荊新,1998)。下面,便對這些界定逐一評價,以求為科學地設定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總目標提供依據。

1.對以總產值最大化為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評價。

在經濟體制改革之前,社會總產值目標曾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目標。與其相應,總產值最大化也曾成為我國國營企業的奮斗目標。調查資料表明,就是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期,國有企業仍然存在著產值偏好(董輔(礻+乃),1992)。由此是否可以推論,在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產值最大化曾是國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呢?筆者認為,產值最大化曾是國營企業的生產目標,但并不是國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這是因為產值不屬于財務的范疇,也就不可能成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在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國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確保流動資金、固定資金、專用基金三大資金的專項專用。國家正是通過企業對三大資金的管理,達到實現國家的生產目標、投資目標和社會福利目標的目的。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國有企業的改制,以確保三大資金專項專用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歷史條件已不復存在,舊的財務管理目標已經為新的財務管理目標所取代。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探析

2.對以利潤最大化為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評價。

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初期,企業投資主體單一,利益關系簡單,實現利潤最大化無疑是當時企業財務管理的總目標。然而,在現代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與利益結構復雜化的情況下,企業除要實現利潤目標以外,還必須同時考慮降低財務風險和謀求長遠發展的問題。而利潤最大化目標,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無法涵蓋規避財務風險與謀求企業長遠發展的要求。

3.對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評價。

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不同于利潤最大化目標,后者只是體現了企業對價值增值的追求,前者則不僅反映了企業對價值增值的追求,還蘊涵了企業對降低財務風險與滿足長遠發展的要求。因此,與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無疑更具全面性與綜合性。但也應該看到,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僅適用于上市公司,而不適用于非上市企業。即便是上市公司,該目標也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在股票數量既定的情況下,股東財富的多少取決于股票市價的高低,而股票市價除與公司自身的經營、財務狀況相關外,還要受到非公司所能控制的多種因素的影響。既然如此,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就不是公司所能有效控制的,以其作為財務管理目標,無疑會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二是財務管理目標應該是一個能層層分解的目標體系,否則就無法對財務管理的各個層面發揮指導、調節、控制作用,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顯然不具有可層層分解這一特質。

4.對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評價。

在有關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種種界定中,企業價值最大化恐怕是目前最受推崇的一種說法。筆者認為,把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界定為企業價值最大化頗具科學性。其根據在于:一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內含了對盡可能高的投資回報率、盡可能低的財務風險與穩健的發展前景等多重要求,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二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不僅適用于上市公司,也適用于非上市企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同時認為,該目標還存在一系列技術層面、操作層面的問題尚待解決,因此,該目標至今還只具有理論價值,尚不具備實踐價值與現實價值。

綜上所述,總產值最大化是我國企業在特定歷史階段的生產目標,而非財務管理目標;利潤最大化目標曾為西方經濟學界普遍認同,并得到過廣泛運用,終因其內容單一而無法滿足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需要;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克服了利潤最大化目標內容單一的缺陷,卻因不具有可控性與可分解性而無法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總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既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又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只因存在種種技術層面與操作層面的問題而難以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現實總目標。

二、財務管理總目標與企業運營目的的關系

人們往往將財務管理的目標和財務管理的目的混為一談。實際上,財務管理的目標并不等同于財務管理的目的,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目的的具體化,是為實現財務管理目的而設置的。一般說來,財務管理的目的是相對穩定的、抽象的、簡約的,而財務管理目標則是隨著系統內外環境的變動而變動的、具體的、豐富的。

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生產力水平較低,企業規模不大,需要預付的資本不多,單個資本便通常能滿足投資建廠與生產經營的需要。故此,企業的資金一般來源于自有資金。在這種單一自有資本的結構下,由于企業只需承擔經營風險,而無需承擔財務風險,且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意圖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和解決資本積累的問題,所以,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也就比較簡單,即只要確定好利潤目標并付諸實施,也就架起了通向企業生產經營目的的橋梁。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企業規模的擴大,單個資本逐漸失去了獨立運營的能力。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信用經濟加速發展,股份經濟應運而生,企業資金來源逐步轉向多元化與分散化,借人資本、股份資本在企業總資本中所占比重呈現出逐漸增大的趨勢。上述變化必然引起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變化。

1.單一的自有資本結構向自有資本和借貸資本并存的二元結構的轉變所引起的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變化。自有資本運動的目的在于不斷增值,取得盡可能高的或滿意的投資報酬,借貸資本運動的目的則在于取得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資本運動的目的不同,所追求的財務管理目標也必然有所不同。自有資本所追求的財務管理目標是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而債權人出于對自身所投資金的增值性與安全性的雙重考慮,則不僅要求借人資本的企業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還必然要求借入資本企業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隨著信用經濟的發展與股東有限責任制度的形成,客觀上要求政府必須以法律手段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正是順應這一要求,在國家的民商事基本法、民商特別法和刑事法等法規中,一般都列入了有關破產實體、破產事件,破產犯罪及其刑罰的規定,許多國家還專門頒布了破產法(王保樹,1997)。按照破產法的規定,在債務人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時,債權人有權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實施破產的請求,以維護債權人自身的權益。在這種法律環境下,一個企業既便有較強的獲利能力,但若發生財務困難,不能償還到期債務,也有可能發生資金

籌集的困難,甚至被破產清算的危險。維持良好的財務狀況,既然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前提,也就必然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為之奮斗的目標之一。

2.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利益主體和利益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變化。現代企業的利益主體不再是單一的利益主體,而是由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員工、國家等組成的多元利益主體。企業的所有者按其擁有股份的多寡,可被分為控股的大股東和非控股的小股東。大小股東的利益既相統一,又相矛盾。控股的大股東,更看重長遠利益,希望有更多的利潤用于資本積累,使企業獲得更深厚的生存基礎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非控股的小股東,更看重現期利益,希望有更多的利潤轉化為股利,成為被瓜分的對象。至于企業的員工,據有關資料顯示,則通常具有較為強烈的消費偏向與福利性沖動傾向(董輔(礻+乃),1992)。在企業利益主體多元化與利益關系復雜化的情況下,處理好各相關利益主體的關系,維護企業的長遠利益,保持適度的資本積累率,就成為確保企業穩健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將資本保值增值的要求納入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也就成為企業的一種必然選擇。

綜上所述,基于現代企業資本結構與利益主體結構的特點,單純以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已不足以實現企業的生產經營目的,只有確立以盈利能力、財務狀況、積累能力三位一體的目標組合,才能有效地實現企業的生產經營目的。

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構建

根據上述分析,筆者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應該是企業財務狀況目標、企業財務成果目標和企業資本積累目標三者的綜合。按照這一總目標的要求,企業既要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又要獲取滿意的財務成果,還要保持適當的積累水平。

所謂良好的財務狀況,是指企業具有合理的資本結構和擁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需要的現金流量,從而能夠維系較低的資金成本水平與具有較強的償債能力。所謂滿意的財務成果,是指企業獲得了較高的資本報酬率。所謂適當的積累水平,是指企業在正確處理近期利益和遠期利益關系的前提下,使自身保持長期穩健發展的留利水平。

設置企業財務指標的目的,在于考核與評價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按照企業財務指標所反映內容的不同,可將財務指標分為四類,即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和反映企業保值增值情況的指標。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對應于企業的財務狀況目標;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對應于企業的財務成果目標;反映企業保值增值情況的指標,對應于企業資本積累的目標。由于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是對企業資金周轉情況進行考核與評價的指標,而資金周轉的快慢取決于資金占用額和資金周轉額的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又會同時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與償債能力,所以,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既對應于企業的財務狀況目標,又對應于企業的財務成果目標。概而言之,將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總目標界定為財務狀況目標、財務成果目標與資本積累目標的綜合,與目前企業所通行的財務指標體系的構成是一致的。筆者關于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認識不過是對現實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一種理性的思考罷了。

財務管理目標必須具有可控性與可分解性,才能夠在實際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發揮作用。而筆者所架構的財務管理總目標與現行的企業財務指標的一致性,正是前者的可控性與可分解性的具體體現,或者說,現行的企業財務指標體系不過是對筆者所架構的財務管理總目標的進一步分解。既然企業是通過一系列財務指標值的預設來體現財務管理目標實現要求的,那么,財務指標值預設的合理程度,也就直接決定著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

有的同志認為,系統運行的目標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是多元的,否則就會因多元目標間的矛盾、沖突而無法將目標落到實處。這種觀點值得商榷。目標是系統目的的體現,是實現系統目的過程中的一個個階梯。任何一個社會系統,其活動內容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復雜的。多樣的復雜的活動內容,必然受制于多樣的復雜的活動目的。而多樣的復雜的活動目的,又必然使活動主體追逐多樣的復雜的活動目標。筆者認為,企業所設定的財務管理目標能否實現,并不在于其是一元還是多元,而在于所設定的目標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把財務狀況、財務成果與資本積累三大目標同時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情況下,只要把每一項目標值都設定為一個合理區間,而不是設定為一個最優點,在三維坐標系中,就不難找到三大目標值彼此協調、相互重合的區域。這一重合區域中的任何一個點的三維坐標值的實現,都意味著三重目標的同時實現。

綜上所述,適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變化,企業應從財務狀況、財務成果和資本積累三個方面來搭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體系。良好的財務狀況是企業生存的基礎,較高的資本報酬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源泉,適度的資本積累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證。只有求得三者的統一與協調,企業才可能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現實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