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業制造成本論文

時間:2022-04-22 10:11:00

導語:施工企業制造成本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施工企業制造成本論文

施工企業不同于其它生產性企業,其產品為建筑產品,且隨設計圖紙變化而無統一標準,導致其生產的非標準化,一個施工企業可能在存續期間都不會生產兩個相同的產品,再加上建筑產品所需材料成千上萬,因此制造成本(以下稱成本)管理也就顯得無序可循,更重要的是沒有一個可靠的成本控制標準,雖然施工企業成本控制存在諸多困難,但并不等于,成本無法控制,結合實際工作經驗,筆者將自己的想法與大家一同討論。

施工企業成本管理分三個階段,

第一,根據施工圖紙,由專業人員按施工部位編制工程預算書(相當于成本計劃);

第二,依據施工預算書及施工組織計劃,在施工過程中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

第三,項目完工,對比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距,分析原因。

第一階段,編制施工預算書。筆者認為這是成本管理的前提條件,是成本控制的依據,一部科學的預算書,決定了成本控制的好壞,但目前多數施工預算僅是各種數據的匯總,只適合對項目進行宏觀控制,對過程生產卻起不到指導作用。比如,某項目開工前預算書表明需用鋼材500T,但卻不能說明某個部位所需鋼材數量,施工人員只能根據總量控制原則編制采購計劃,如過程管理不善,很可能出現總量已用完,而項目未完工的情況,但為了完成項目,卻不得不繼續采購,因而,超計劃采購已成定局,但為什么超支卻沒有原因。

因此,施工預算需要改進,分部編制的預算對成本控制才有指導意義,比如要建一棟住宅樓,預算書應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基礎部分(包括臨時建筑),要詳細列明為完成基礎所需的一切項目,包括材料的種類、數量,人工、機械、周轉材料等信息,以明細到每個工作面為原則。

2.主體部分,此部分內容最為復雜,需要根據實際施工部位的先后順序編制預算,要分出每層的梁、柱、板、圍護結構所需的各種材料、人工、機械、周轉材料等數量,如基礎以上部分為標準層,只需計算一層即可,反之,需重新計算。

3.裝修部分,要列明每一部位所需材料、人工、機械等信息,比如,對于抹灰工程,需列明所需水泥、砂、石等與抹灰有關的材料數量、種類,列明所需機械的種類及數量。

4.水電安裝部分,如上所述,列明各部位所需材料、人工、機械等的信息。

總之,施工預算的編制以“按施工程序,明細到部位”為原則。第一階段的完成,為施工生產制定了標準成本,同時又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據。因其根據實際施工程序,按部位編制,具有很強的對比性,能夠將可能發生的成本隱患,控制在最小的工作面,降低了大面失控的可能性。

需要說明的是,開工前的預算書是根據圖紙計算得來,而施工過程經常會出現設計變更(或洽商變更)等偏離圖紙的情況,因此,需對設計變更(或洽商變更)重新計算,并修改原預算書相關內容,始終保持施工預算的可依據性和指導性。

有了成本控制依據,即可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依據施工預算書及施工組織計劃,有效控制施工過程。第二階段成本控制的思想是,依據施工預算,嚴格控制各部位成本數量,在實際與預算的對比中查找原因。

以原材料為例說明如何進行控制,如基礎施工時需要購進砂、石、水泥、鋼筋等材料,項目部技術人員根據進度及實際工作量提出材料需求計劃,以滿足計劃施工部位為原則,且需注明所需材料計劃完工部位。材料采購部門,對比施工預算,當需求計劃小于或等于預算書有關數據時,編制采購計劃,開始進入采購程序。材料進場,要及時辦理入庫手續,實際領用時,需項目負責人簽字才可辦理出庫手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監督施工過程了,項目負責人要保證材料的使用嚴格按施工工藝要求進行,違章操作的代價很可能是材料浪費,材料浪費就意味著計劃超支,這也是我們最不愿看到的事實。

若材料入庫、使用均未出現問題,但卻未完成計劃部位時,就需要考慮標準的問題了,這時候需要匯同預算編制人員、技術人員、施工管理人員、實際施工人員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原因找到了才可進行下一步施工,若問題出在使用過程中,則可以避免主體部分再出現類似問題,若是標準的問題,則需盡快修改標準,若遇特殊情況,就需要啟動應急程序了。通過上面處理,我們把成本隱患控制到基礎部分,且為今后標準的制定積累了數據,為編制更合理的施工預算提供了條件。

再以抹灰為例說明第二階段成本控制過程,如某項目某天計劃抹灰600平米,需要施工人員和材料控制人員就所需材料進行計算,但最終以施工預算書數量為控制依據,辦理限額領料,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會根據現場情況發現材料是否夠用,若無法滿足需要,則需執行上面所提程序,匯同各有關人員查找原因。

第三階段,項目完工,對比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為以后成本管理積累資料。項目完工時,計劃成本由最初預算成本加(或減)變更簽商部分的預算成本構成,經過若干次的實際與預算對比,就會發現某些共性問題。如鋼筋要比預算成本超出4個百分點、只要石料超支必然出現砂料超支的情況等。

通過以上三階段的實施,使成本處于全過程的監控之下,即使發生偏離標準成本的情況,也會因為能在發生環節及時發現,而避免了成本失控的進一步擴大,使成本損失限制在最小程度。

當然,施工企業制造成本絕不僅限于原材料,還包括人工、機械、管理費等其他項目,其產品也不僅局限住宅項目,但控制思路基本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以上是筆者從“控制”角度分析了施工企業的制造成本數量的管理,成本等于數量與單價之乘積,但單價相對數量來說明,控制方法要簡單得多,只要建立一套可行的采購程序,做到貨比三家,單價自然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但僅靠“控制”是無法達到成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其實,筆者認為成本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僅靠某個人或某個部門,根本無力作好此項工作,因此我們提倡全員參與、人人有成本意識,提倡將施工環節進行分解,成本控制落實到每一個環節。

此外,筆者認為,如果成本管理再能貫徹2000版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有關思想,如“八大原則”、“5W1H”,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興趣,請與筆者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