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家利益和國際責任現實性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24 08:27:00
導語:我國國家利益和國際責任現實性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國家利益;國際責任;和諧世界
[論文內容摘要]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以及國際參與度的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國際責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從本質上來看,這無疑會涉及國家利益與國際責任之間的關系問題,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當前我國國家利益及國際責任的定位,對于維護國家利益,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推動建立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全球化促使中國加速了融入國際體系的進程,國家利益、國家身份、國家地位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這要求我們一方面應從國家層面思考國家的現實利益,而另一方面又要從國際層面考量國家利益并對國際責任定位。
一、國家利益與國際責任的關系
國家利益是國際政治、國家安全、國際戰略和國家對外關系中的核心概念。我國著名學者王逸舟認為:“國家利益是民族國家追求的主要好處、權利或受益點,反映這個國家全體國民及各種利益集團的需求與興趣。”①相互依存和全球化的發展要求各國從共同的國家利益出發,采取合作的方式,實現自身利益,增進全球利益,而全球利益的維護,則需要國際責任的分擔。因此,筆者認為,國際責任不僅體現了是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也體現了國家利益的客觀訴求和戰略選擇。一方面,國際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對世界都有一份責任,大家都有責任來維護國際秩序,共同保護人類和地球的生存。另一方面,由于國家本身有強弱大小之別,加之世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等歷史原因,各國對國際責任的理解和所能承擔的責任也是不同的。而且,一定程度上,一國的國際責任也隨著國家利益變化而變化。比如,西方大國要求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既反映了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長,希望中國成為現存體系的維護者,使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同時也反映了西方大國試圖防范中國,遏制中國的矛盾心態。又如,日本承擔了較多聯合國會費既可以反映其經濟實力,也反映了日本欲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戰略選擇。可見,在國際社會中,國家利益和國際責任是相輔相成的。
二、國際體系中中國國家利益的戰略選擇
國家利益是客觀的,一旦一國的國家戰略目標確立,它必會成為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相對穩定的主要任務。國家利益不是各種因素的簡單相加,其內容紛繁復雜,既有長遠與短期之分,物質與精神之分,也有實在與潛在之分,重要與次要之分。下面筆者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新時期我國在國際體系中國家利益的戰略選擇。
1.和平發展利益。指出:“和平發展道路的精髓是什么?就是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以自己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選擇,也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外交方針,決不是權宜之計。”②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事關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發展既是中國根本利益的體現,也是中國制定國內外政策的出發點。
2.安全利益。安全利益是一國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最核心的利益。主要表現為維護我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新世紀世界上各種矛盾沖突更加復雜,中國面臨正面臨日益增多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如恐怖主義、極端分裂勢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人權問題、冷戰思維、環境安全等。這些都是制約和影響中國和平發展和威脅中國安全的重要因素。
3.國際體系中的共有利益。共有利益強調的是兩者或兩者以上利益相重疊或交叉的部分,即它們之間的利益關聯性或關聯程度。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逐漸擺脫相對孤立的外交政策,開始融入國際體系,積極參與到國際機制中,并迅速成為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數量幾乎為零,但到90年代中期,其數量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通過融入國際體系,中國一方面加強了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增進了與別國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通過對國際制度的制度和修正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和平發展性質,大大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影響力的擴大,國際責任利益也隨之擴大。
三、國際體系中中國的國際責任定位
1.中國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大國。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各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都負有責任。中國是世界上一個大國,應為國際社會的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首先,作為人口大國,實現人民安居樂業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其次,中國的發展經驗,發展模式,發展理念也為其他國家的發展起到示范作用。第三,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的發展中國家,一貫堅持原則,伸張正義,反對強權政治,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權益。第四,中國在履行國際責任時,一向對各國堅持平等和尊重的態度,從不把自己當成恩施國,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2.中國是積極參與和應對全球挑戰的發展中國家。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種全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各國人民的生存與發展,這就使各民族國家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不得不考慮他國的合法利益以及全人類共同利益。全球問題表現為經濟發展、糧食危機、人口爆炸、環境污染、金融危機、核武器擴散、移民、走私、有組織跨國犯罪以及國際恐怖主義等諸多方面。需要強調的是,當今國際關系中仍然充斥著不平等、不公正的現象,所以在要求各民族國家為全球共同利益付出相應責任的同時,發展中國家更要爭取公正合理的制度規范,從而使各國的權利與義務相平衡。如果國際制度過于不公正,不僅全球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還會對中小國家的利益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成為霸權主義謀取私利的工具。從根本上說,中國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中國還有很多發展瓶頸要突破,有很多內部問題需要集中力量解決。因此,中國只能在國力允許的條件下承擔有限的“國際責任”。鑒于“中國責任論”背后所包含的復雜的兩重性內涵,中國在應對“中國責任論”時更要堅持獨立自主原則,根據自己的國家利益和道義原則判斷國際是非曲直和利害關系,決定自己的政策。一方面,對符合中國國家利益及道義原則的“國際責任”,中國要準備積極承擔、多承擔,如支持國際反恐、反核擴散、減災防災、聯合國維和等。另一方面,對不符合中國利益與道義原則以及超出中國能力之外的、由西方及美國強加的“中國責任”,中國則應靈活應對。
3.中國是和諧世界的倡導者和建設者。2005年9月15日,主席在聯合國首腦會議上發表演講,提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特別強調要提倡包容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兼容并蓄的世界。“我們主張,各國人民攜手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此,應該遵循聯合國憲章遵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化,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③。和諧世界既是和諧社會的延伸,也會為和諧社會提供有利的環境。所以,“內建和諧社會,外求和諧世界,這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在新時期應有的內外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④。中國并不是現存國際秩序的破壞者,而是不斷融入國際社會,促進世界共同和諧發展的建設者。
四、結論
毋庸置疑,全面融入國際體系的中國,國際地位和國家利益的變化必然會帶來國際責任的增加。因此,既要看到國際社會對中國所期待的國際責任與中國發展現實存在著矛盾,應充分考慮國家實力,保持權力與義務的平衡。對于美國等西方國家“負責的大國”的界定和要求,不宜盲從,但同時也應看到,從國際和全球視角認識國家利益維護與國際責任承擔,積極融入國際體系,參與國際合作,謀求國際體系的共同利益,倡導共同維護和構建和諧世界,將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長期戰略選擇。
注釋:
①王逸舟:“國家利益再思考”,載《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②:“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載《人民日報》2007年2月27日。
③:“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載《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5日。
④秦亞青:“和諧世界:中國外交新理念”,載《前線》2006年第12期。
- 上一篇:經濟全球化主權原則研究論文
- 下一篇:領海法律制度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