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華語電影同質化與反同質化
時間:2022-10-23 11:08:42
導語:淺析華語電影同質化與反同質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世紀以來的華語電影,都彌漫著同質化的傾向。就大片而言,大體趨向與古裝動作類型,注重視聽沖擊而缺乏意義內涵。就中小成本電影來說,同質化主要表現為題材重復,類型單一,手法單調。同質化的電影無法激起觀眾的欣賞熱情,特別是全媒體時代觀眾表達的迫切性和個性化訴求使得這類同質化電影的市場并不理想。今天,隨著中國電影的迅速發展,消除同質化成為中國電影發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同質化;類型片;陌生化
1電影的同質化
同質化是指話語電影自誕生以來形成的在融資渠道、生產方式、類型方面相對固定的現象。典型特征是重復相同類型的出版產品,內容高度可替代,即差異不易區分,差異小。在管理方面,它指的是產品和服務的趨同。可指某一領域中傳播的類型、生產方法、生產過程和相同類型的信息大致相同的現象[1]。就中國大片而言,在美學表現上的總趨勢為古裝動作類型,都是將中國電影的民族性和全球電影的現代性完全聯系起來。中國電影的民族性指的是華語電影中經典的武俠文化,現代性是指高科技的表現手段[2]。美學的同質化制約了中國大片的發展,其表現出的主題意義缺失以及娛樂化,商業化和盲目跟風已經使觀眾對中國大片的原創性和人文性失去了信心。古裝大片扎堆,《戰國》《趙氏孤兒》《王的盛宴》《鴻門宴》等,都大量運用大全景大場面鏡頭,人物打戲,精致的妝容和豪華的布景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但卻缺乏內涵。華語電影需要有厚度、縱深度的故事。與大片創作不同,中小成本的電影同質化主要以重復主題、單一類型、單調的表現手法為主。有些電影把學習借鑒國外電影演變為簡單的模仿。原創意識薄弱,黑色喜劇、穿越劇之類的喜劇被反復克隆,喜劇類型的價值被稀釋。懸疑類使用的懸疑手法也突出同質化現象,缺乏對人性的猜疑,削弱了影片的懸疑價值。為打破同質化,中國中小型的電影開始走清新路線,人文電影注重表現都市人對情感的感受和渴望已經成為一股重要的力量。人文、情感清新寫實風格的影片無論在口碑還是票房上都很出色。從《失戀三十三天》開始,小清新電影在華語影壇開始占據一席之地,票房遠遠領先于好萊塢大片,為華語中小型電影制作起到了榜樣作用。
2當代華語電影存在著很明顯的同質化問題
2.1同類型影片盲目跟風。經過《失戀三十三天》后,一系列青春劇似乎從未間斷,類似的故事,相同的人設,不變的橋段,甚至觀眾已經開始總結出青春劇的套路:相愛—墮胎—分手。再如,警察成為合拍片中的主要角色,在警匪片這類電影中,跟風的現象也最為嚴重。在警匪片中無不是“臥底”“槍戰”“竊聽”“叛徒”等這些橋段和人設,導致觀眾已經明白了其中的套路。值得一提的是沖出同質化類型片氛圍的國產影片《全民目擊》,并不具備與好萊塢來抗衡的外相。作為庭審片,在國際舞臺上是經常出現的,但在話語電影領域確是稀客,從熱門事件的視角切入,通過影片主人公對影片的暗箱操作來制造懸念和推進故事。主題切中要害,人物形象刻畫鮮明,鏡頭節奏緊湊,敘事結構具有文學底蘊,讓觀眾猶如坐上過山車,在淡市突然殺出來,實屬黑馬。2.2翻拍片和IP改編成風。華語電影市場,由于大陸銀幕數量激增和投資人大量熱錢的投入,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一方面是票房紀錄不斷被刷新;另一方面,在大多數觀眾無法看到的幕后,實則是創造力的缺乏,拍攝的主題越來越少,投資人固執地只愿意將有限的資源注入翻拍、續集上。翻拍,指的是把前輩拍攝上映過的電影重新詮釋,拍攝成為一部新的電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原作電影很精彩,但是沒有取得應有的知名度。翻拍并不意味著重復,經典的作品總是會吸引翻拍。但是如果形成一種風氣,就非常值得人們深思了。時隔多年的經典影片翻拍憑借觀眾源仍能吸引大量的觀眾,而有些影片則打著翻拍旗號蹭其熱度。新版《倩女幽魂》為了與舊作有所區分,將故事的重心放在捉鬼道士燕赤霞身上,雖找來了古天樂、劉亦菲扮演,但還是難以復制出當年王祖賢的古典氣質。觀眾難忘經典,其間的落差就是無法接受的。有些翻拍影片為了吸引電視觀眾,片名直接與電視劇同名,如《將愛情進行到底》《奮斗》《武林外傳》等,然而改編顯然并未給出新意,票房成績也不盡如人意。IP改編方面,成功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得不說一下《小時代》這三部IP改編電影,是實實在在的粉絲電影,雖然批評如潮,但7個億票房難以阻擋他將三部作品完整呈現,用閨蜜來構架影片,相比女主角的線性敘事,男生們顯得更加花瓶。郭敬明的鏡頭語言本來就是只有欣賞性的,而不是交流性的,這么多粉絲的買賬也難確切地說這部電影成功與否。2.3技術與影像呈現方式同質化。在《阿凡達》熱映之后,3D技術開始彌補了華語電影中的薄弱環節,但是,很多大片在投資合拍了3D電影之后,并沒有實現票房預期。2.4兒童劇同質化。兒童劇創作題材的單一化傾向較為普遍,大多為神話劇、童話劇,如《賽爾號》《喜洋洋與灰太狼》《巴拉巴拉小魔仙》等。優秀的現實題材、科幻題材、喜劇題材較少。創新不足,故事薄弱,藝術性欠缺成為這類影片的短板。
3華語電影同質化現象的原因
電影學學習有一個法則,就是可意會不可言傳,電影作為一個高度協作和綜合的藝術來說,學習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國內的導演大部分是科班出身,不是北電中戲就是上戲北廣,這些人占據國內影視的絕大多數資源,不是科班出生的人,要吃這碗飯是非常困難的。這種資源一面倒的情形讓更多來自民間的導演難有立足之地,很難得到更多實踐的機會,大多數人和電影只是露水姻緣,中國電影的同質化也就避免不了。電影是一個高風險高投資高回報的產業,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商跟風影片投資電影拍攝,商人的投資都是希望有回報的,他們并不在乎影片的質量,而是一味地追求明星、導演的影響力,這使得影片只有噱頭而沒有內涵,追逐利益而忽略品質。觀眾的興趣導向使得華語電影不斷出現“娛樂至死”的影片,那些娛樂性強、帶有搞笑元素的跟風之作不斷涌現,滿足觀眾的需求沒有錯,但是一味地迎合卻會使廣大受眾的審美趣味日益模式化、單一化、低俗化,使華語電影向畸形方向發展。魔幻片、功夫片、穿越片的涌現,遠離當下時代、遠離社會需求,在電影中看不到人們思想的變化,反映不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態,僅僅是圍著市場轉,市場上什么影片火就拍什么,什么電影賺錢就趕緊制作什么,遠離生活的電影勢必不能夠引起共鳴。缺乏創新思維,思想陳舊,雖然資金充足、市場活躍,卻缺乏破冰利劍,沒有辦法提升影片高度,拔高思想價值觀念,有的敘事本身就存在價值觀的沖突與消解,更有的傳播庸俗低俗的思想,是萬萬不可的。
4華語電影的反同質化
數字的廣泛使用和新媒體的出現,電視、電影和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的融合,帶來了傳播新的形式,微電影、數字電視、手機電視等媒體涌向觀眾,人們觀看節目和制作節目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這樣的文化技術語境下,作為重要內容產業的華語電影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其美學和產業層面的同質化與時代的個性化。多樣化訴求格格不入,必將被置換。所以反同質化是華語電影發展的一大步。為此,一代又一代的電影人在為電影的健康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反同質化的作品也越來越多。首先要提出的是“陌生化”的概念,這是由俄國形式主義文藝批評家維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認為,藝術的目的在于為人們提供審美感受,所以可感性好是藝術存在的前提,但是人們的感受總是趨于習慣和自動,成為“自動化”,為了克服“自動化”,他提出了陌生化[3]。在華語電影反同質化的進程中,也充分運用到了“陌生化”。對最初形成美學定式的各種元素做新的安排和組合變化,產生“陌生化”效果而出現新意。也就是說,只要稍微打破一點同質化的傾向,加入一點“陌生化”的東西,立刻就會有不同的效果。(1)類型的陌生化,將現有的影片類型進行改造,貫通糅合,進行新的組合與變形,使大眾本來熟悉的套路發生改變。將不同類型的動作和懸疑進行嫁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懸疑類型片,獲得了“陌生化”美學品質,有效抵消了同質化傾向。故事變得復雜起來,觀眾不可能在影片開頭就猜到結尾,不再單線敘事,觀眾也會隨劇情行進下去,一起探尋。《武俠》《劍雨》等因此深受觀眾喜愛。(2)跨類型融入一個很成功的影片。《讓子彈飛》就成功地融合了喜劇、英雄、黑幫、懸疑、功夫、戰爭等類型片的元素,考慮到商業性與藝術性,是類型融合成功的典范。姜文導演拒絕廣告植入,給觀眾帶來了高質量的華語電影,在同質化電影中脫穎而出。(3)人文因素的大量加入,人文類電影在華語電影中也不少見,但是在大片中卻很缺乏,商業大片注重場景和對打,缺乏情感內涵,在反同質化的作品中不再完全遵循古裝動作類型,給了觀眾不一樣的審美感受。值得一提的電影《桃姐》,在堅持寫實的基調和記錄的鏡頭下,從細節入手,大量引入濃濃的生活情趣。有節制地使用喜劇元素,主題方面側重在時代的冷光下尋找絲絲游離人性的溫暖,在愛的主題下,彰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看過《桃姐》,覺的這世間還有純粹的人,純粹的愛,尚有真情溫存,這部電影像一碗雞湯,寬慰著這個已經迷失的社會。兩位主演對人物出色的表達和詮釋也為這部電影奠定了獲獎的基礎。(4)反同質化還體現在技術層面。合理使用3D技術,不一味追求實用3D,比如《讓子彈飛》,片中依然有動作、喜劇、懸疑等華語觀眾熟悉的類型形式,電影沒有專注于用高科技手段來呈現獨特的試聽效果,而是利用傳統視聽表現手段,在敘事和人物刻畫等基本層面來獲取藝術和商業價值。(5)形態、產業的多樣性非普通話的漢語電影越來越多,方言以難以匹敵的親和力和凝聚力讓觀眾覺得生動親近,以其自身獨特的腔調講述草根的生活。源于少數民族與漢族的強烈情感和表達訴求,也出現一些民族母語電影,這種電影能夠進入特定的民族記憶源頭和情感深處。我國臺灣在2011年出品了臺灣史上投資最大的“原住民”電影《賽德克巴萊》,采用民族語言和內向視角,嘗試進入特定民族記憶源頭和情感深處,尋找延續生存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內核,對人文精神逐漸淡漠、文化形象較為模糊的當下華語電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養分。全球華語電影的產業復雜性,決定了華語電影的跨文化性進一步增強,與其他海外地區的互動也逐步增強,合作形式也多種多樣。一方面,電影語言超越了國家層面;另一方面,華語電影也需要傳達國家形象,民族精神[4]。
5結語
避免同質化首先要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原則。電影人在出品影視作品時,應該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要增強對電影審美的洞察力,讓電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創新思想是電影發展的內在動力,文化因個性而獨特,華語電影只有秉持文化屬性,不斷創新才能同質化發展,也為地方文化傳播和中華文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實現從數量眾多到優質品質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趙衛防.華語電影[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
[2]陳旭光.華語電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趙軍.同質化競爭的啟示[EB/OL].(2010-04-30)[2018-07-21].blog.sina.com.cn/s/blog_497add380100ilrz.html.
作者:張銘芳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上一篇:淺談紅海行動影像真實感的營造
- 下一篇:企業并購中財務風險分析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