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節目主持人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9 06:29:00
導語:經濟節目主持人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節目主持人,為觀眾展示了一種頗具吸引力的人格化傳播方式,也因此常常成為觀眾的視覺中心。由于電視“一桿子插到底”的特點,主持人形象直接步入千家萬戶,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如何令觀眾喜歡這位登堂入室的“不速之客”呢?這也許是我們所有主持人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西方國家許多起步較早的電視機構,強調主持人的個性化,加強主持人的權威感,培植主持人的明星素質,以求吸引大批觀眾。
雖然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社會制度上有很大差異,但人格化傳播始終是節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我國,新聞事業作為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寄托了群眾的信任和希望,主持人自然也擔負起了輿論導向的重任。也許正是由于這種壓力,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屏幕上的主持人端莊嚴謹有余,而個性風格不足。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類節目逐漸占領了電視屏幕的重要位置,應運而生的一大批經濟節目主持人活躍在黃金收視時間里。同其他類型的主持人一樣,經濟節目主持人也需要以個性魅力來吸引感染觀眾??偨Y幾年來主持經濟節目的實踐和體會,我覺得不妨從以下方面入手,來討論經濟節目主持人的個性化問題:
一外觀形象
主持人這個職業注定是要給人看的,觀眾們總免不了對某個主持人評頭論足。隨著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年輕漂亮”已不再是觀眾評價主持人形象的唯一標準。有特點有個性有魅力的主持人似乎更具吸引力。
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節目主持人崔永元,一張扁平而略黑的臉實在談不上“英俊”,卻被譽為“最有觀眾緣的主持人”。觀眾喜歡的,恰恰是他平凡真誠的外表,毫無裝飾的舉止和機智幽默的性格。就象“鄰居家的大男孩”,“令人不由得對他掏心窩子”。
鑒于經濟類節目主要是向觀眾傳播經濟信息和知識,其主持人的外觀形象更是不宜過于年艷麗。觀眾很騅相信一個二十出頭剛畢業的孩子會對經濟形勢全面掌握并準確預測.而站在鏡頭前背誦專家評論文章的主持人,又有什么“個性”可言呢?同樣道理,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服裝發型過于前衛,夸張,妝容過于艷麗出容易給觀眾以華而不實的感覺。如果觀眾已憑外觀形象給主持人作了這樣的判斷,那我們所提供的經濟信息的可靠性也會大打折扣。
長相是天生的,屏幕形象卻可以塑造。主持人的外觀形象應該定位在生活與舞臺之間——既要高于生活,不似生活中的隨意;又要低于舞臺,不給人以“表演”的造做。主持人是在屏幕上塑造自我——一個明智、真誠、自然、又有活力又有人情味的個性形象。
適當地借助于表情動作也是主持人的一大法寶。專家指出,非語言符號在人與人面對面交談中可以傳達40%到50%的信息。因此,作為主持人,要鍛煉自己“喜形于色、怒形于色”的本領。有時,一個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傾聽的姿勢,一個拍手的動作,都會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我在主持一期介紹眼鏡行業的節目時,為了吸引觀眾,在片首設計了這祥一組“平行蒙太奇”:主持人查視力時迷茫地搖頭的面部特寫與模糊的視力表鏡頭交替出現,然后主持人戴上眼鏡,豁然一笑,接著視力表由模糊變清楚的特寫鏡頭。
在這級蒙太廳奇中,沒有人物同期聲,全憑主持人的表情.動作來表達“眼鏡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這一思想。節目播出后,很多觀眾不久就忘記了我在此片中的多處大段講解,而對片首的那組鏡頭卻一直津津樂道。
當然,對觀眾來說,除了神態、容貌、衣著、發型,他們更加注重主持人的表達能力、反應速度、主持技巧以及相關的諸種重要要素。這些則需要以主持人的文化素養和品格修養為底蘊。
二個性語言
語言表達是主持人賴以運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主持人風格的一個組成要素。主持人的個性語言越鮮明越突出,就越能表現出特殊的魅力和感染力。
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開播的早間新聞節目《時事直通車》,一改新聞播音的姿態,以“說”新聞的方法探索了消息類新聞節目的新形式。該節目主持人魯豫坦言:“沒有任何文字稿,否則就不是我所追求的風格了?!碑斎唬侣劰澞坑衅涮厥獾膰烂C性、嚴謹性,單憑“說”是否能保證新聞消息的準確客觀有待長期論證。但“時事直通車”大受觀眾青睞卻是不爭的事實。
與新聞相比經濟節目主持人“說”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更大一些。當然,這是的“說”是指主持人在用詞.態度上的“說”的感覺,而絕非內容上的“戲說”。經濟節目不是社教節目,雖然傳播了經濟知識,但大多數觀從是抱著娛樂.欣賞的心情來觀年看的。因此,主持人應盡量避免在語言中出現深奧晦澀的專業術語和很長的數字,對于專家們撰寫的評論稿,也應先轉化為更生活化的語,以仿令大多數觀眾聽得懂.愿意聽。
若主持人對節目所涉及的經濟領域十分熟悉,也可在節目中發表個人觀點,但要說明此非“權威意見”,僅供參考。突破了“人云云”的框框,有見地的經濟節目主持人會更得觀眾的信任――即使他的見解或許并不是最中肯,最客觀的。
一個對語言駕馭自如的主持人,還要做到“該閉嘴時就閉嘴”。曾有一段時間,我受電臺主持人的影響,認為“語言”應該貫穿節目的始終,節目中每個段落間語言的空檔,在我看來都是“信息量不夠大”的表現,就如舞臺表演中的“冷場”般令人尷尬??墒遣痪镁陀杏^眾對我說:
“你一直在不停地說,聽著聽著,我也記不清你都說了些什么了?!?/p>
有兒童這樣區分電影和電視:“電影上的人互相講話,而電視上的人對我們講話?!敝鞒秩说脑O置,正是為了使觀眾有一個可以面對面交流的主體。與觀眾有了情感上的溝通,才是主持人個性更深層次看來,一個喋喋不休的形象也會令觀眾招架不住的。
最后要指出的是,個性語言應該根植于豐滿的性格和深厚的內涵,而不是提倡怪腔怪調。常聽到有的主持人一味模仿港臺主持人的腔調,或吐字含混、言語不通,全然不顧主持人應有的語言的純正和規范。長此以往,電視語言被污染,主持人的個性形象流于庸俗,遠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上的體現。
然而主持人在錄制節目時,大多數情況下面對的是攝像機而非觀眾。當主持人在滔滔不絕講解時,看不到觀眾是在饒有興趣地聽,還是索然無味地走開。因此,這種雙向交流對主持人來說無疑難度很大,需要特殊技巧。
主持人的言談舉止就是一種感情的流露。這種流露應該是自然的發自內心的,而絕非矯揉造做的。同時,它又要是顯而易見的,令觀眾可以輕易捕捉到。
同時,主持人的情感傳導應該能夠藝術地“化入”節目內容之中。如果節目主持人不能用節目內容來感染觀眾、打動觀眾,反而讓觀眾僅僅注意到自己的細節動作、表情變化,那只能說明我們情感交流的功夫還不到家,我們的個性形象仍然是膚淺的。
我在主持<老字號中藥店>這期節目時,采訪了多位老中醫,老藥師,捕聽到很多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感人做事。我很想表達一下對這些老人的敬意,然而面對為中醫藥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的他們,任何贊美感詐謝的語言都是蒼白列力的。人說“老年人常思即往”,于是,在片尾,我將片中出現的工作畫面以慢鏡頭回放,最后以藥店中的一幅對聯作結:“但愿世間人無病,不惜架上藥生塵”。這期節目在濟南市的經濟節目評比中獲了獎,有位老藥師后來對我說:“看了你的節目,我們覺得特別自豪!”
三現場主持
節目中涉及到的內容,只要能以活動方式主持,主持人都應盡量走出演播室到現場去做進行式主持。這是保證節目紀實性的需要,同時也是展現主持人個性的好機會。當然,這個機會還要看我們能否把握.
我曾經主持過一個名情>>的欄目,介紹市內各大商場的最新動態.出于對節目的負責,每次現場主持前,我都要清理好現場秩序,有時感覺現場噪音過大,后期還要對著畫面口形配音.這樣做了一段時間,詢問朋友們對我節目的評價,卻聽到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
"你們是不是要等到商場下了班才去采訪,要不然怎么一個顧客也看不到呢?”
“語言很流利,每天晚上都要背大段的解說詞吧?”
觀眾不僅否定了節目的真實性,而且否定了我作為主持人的工作能力。
就當全國軍民掀起抗洪熱潮的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了去抗洪前線采訪的主持人倪萍。她穿著肥大的軍褲坐在戰士們中間,略顯疲憊的臉上顯然缺少了往日在演播室里的神采。然而也就在這時,倪萍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真實,我甚至體會到她作為職業女性的堅定,樸實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其實作為主持人,我們大都品嘗過現場采訪的艱辛或歡樂,只是沒有用攝像機記錄下這最初的體驗。我們習慣于將各種體驗整理成理智而有條理的語句,并以貫有的端莊姿態在鏡前播講,從而錯過了展示個性的絕好機會。想想真是可惜。
四全方位編輯意識
作為一個成熟的主持人,要對自己節目的制作有全面的認識。前鏡后的許多事情都要了解或者親手操作,這樣才會有全新的創意和與眾不同的表現。
在山東有線電視臺剛開播的大型娛樂節目〈〈狀元三百六〉〉第一期節目中有這樣一段情形:
女主持人讓男主持人閉上眼睛,然后自己轉到了大屏幕后面。這時,大屏幕上出現女主持人手持話筒站在外景地的形象,并對站在舞臺上的男主持人說:
“喂,睜開眼睛吧!你知道我現在在哪兒嗎?我在上海!”
男主持人也對著屏幕講話:
“上海?不可能!你有什么證據嗎?”
大屏幕上的女主持人用手一指,
“瞧,我身后就是上海的標志---東方明珠塔?!?/p>
隨后引出了女主持人在上海拍攝的一段采訪。
這一個段落,創意新穎,過渡自然,主持人的開朗俏皮躍然屏上。顯然,支持下在外景拍攝時,就已經考慮到后期的編輯工作。若沒有全方位的編輯意識,很難做到著一點。
全方位編輯意識,要求我們能夠把握節目整體編排,正確處理局部組合,并撰寫或潤色文字稿。有了這些能力,語言的流暢,畫面銜接的自然,節目結構的完整才有保障。才能更成功的辦好節目,更豐滿地展示主持人的個性魅力。
五“露拙”也是一種美
為求盡善盡美,我們在錄制主持詞時,經常回因為語言不夠流暢或表情,手勢不夠自然而要求一遍遍重錄。我們希望觀眾看到的主持人永遠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且從無口誤的,以至在一些直播節目中,我們的主持人因一時語塞而表現出來的那種沮喪和尷尬甚至令觀眾也感到不自在。
相比之下,港臺及國外的很多主持人對自己要寬容的多。一時的語誤沒關系,人哪有不犯錯的,“改了就是好同志”---只要沒有給觀眾傳達錯誤信息,造成不好的影響。一時的語塞,吐字不清,口不擇言,他們都可以自嘲地一笑。非但沒有影響到主持人的形象,反而令他們更具親和力。
甚至,有時主持人故意犯點兒小失誤,反而有助于節目的進行。
在中央臺〈〈半邊天〉〉欄目某期節目中,以富有才華而著稱的女主持人張越邀請兩位女球迷來談論剛剛舉行過的一場足球比賽。節目剛一開始,兩位女嘉賓就旁若無人的評論起某球員在這次比賽中的失誤。正在“高手過招”之際,張越插近來怯生生地問了一個很“初級”的問題,
“哎,聽你們倆談得這么熱鬧,不過我想問一下,你們說的哪個***,他到底怎么了?”
于是,兩位女嘉賓又向張越敘述了該球員在比賽中如何錯過入球機會的情形。
在我們看來,張越提的這邊個問題實在有失主持人的顏面。專門討論一場球賽,卻不清楚比賽中發生的事件,起碼是節目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
但是,如果站在觀眾的角度去想,〈〈半邊天〉〉的收視對象以女性為主,她們中或許有很多人并未看過這場足球賽,肯定會對兩位女嘉賓的“神侃”感到不得要領。主持人即使注意到了這一程序上的不合理,冒然打斷嘉賓討論也是不妥。于是,她巧妙的以提問方式引導嘉賓返回來解釋事件經過,手段之高明,不能不令人佩服。
抱著這樣的想法去看以前主持的節目,常會有些啟發。在國內微波爐市場蠢蠢欲動時,我們欄目曾制作了一組有關微波爐市場的毓報道,其中包括微波爐的使用方法。
節目中,我親手示范用微波爐做菜,由于也是剛剛接觸微波爐,操作過程中有不少失誤,這些失誤,大后期編輯時被當作“廢鏡頭”理所當然地剪掉了,以便我在屏幕上能夠順利地烹制一道道佳肴。其實,我當時所犯的失誤也是觀眾在初次接觸微波爐時最常犯的,如果能在成片中保留那些鏡頭,不僅是對觀眾的啟發,也會令節目和主持人形象親切,更真實。
“藏拙”是人的本能,但作為主持人,為了節目為了觀眾而故意地“露”一點兒“拙”,不也很可愛嗎?
有關節目主持人的個性化問題,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都曾著書立說。說到底,主持人以個性形象吸引觀眾,是為了引導觀眾欣賞節目,而不是欣賞自己。CNN〈〈60分鐘〉〉節目總編導唐。休伊特曾打比方,節目內容好比“主菜”,主持人的個性魅力好比“調料”。我們的種中努力,無非是希望電視這道“大餐”能夠讓觀眾品嘗得更加有滋有味。過內外的許多優秀主持人已經為我們樹立了很多個性形象的榜樣,但我們也只能借鑒,不能模仿。否則個性又成了“千人一面”。在這里,我斗膽把自己三年多來在主持實踐中的點滴體會連綴成文,以期與電視同行共勉。
- 上一篇:產業投資基金思考論文
- 下一篇:電影數字化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