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主題活動設計研究
時間:2022-09-17 10:21:01
導語:小學德育主題活動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小學德育傾向知識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脫節、內容不符合小學生具身認知規律等問題,教師應構建小學德育主題活動設計框架,在突出小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使德育變得鮮活、有趣。基于ETDTA理念,小學德育以主題活動、任務驅動教學理念、具身德育理念為基礎,在遵循以任務為切入點、強調可實施性、以具身互動為方式、突顯趣味性與探究性原則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教育、環境、技術、方法、內容因素,引導小學生主動參與,提升了主題活動參與度。
[關鍵詞]小學德育;具身德育;任務驅動;主題活動;ETDTA理念
小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與希望,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尤為重要。這凸顯了小學德育的作用。小學德育存在形式傾向于知識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脫節、內容不符合小學生具身認知規律等問題。[1-3]如何有效開展小學德育工作,讓小學生在德育課程中有所得、有所獲,是小學德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基于此,本研究立足小學德育題活動的設計,在任務驅動下,探討如何設計有效的主題活動,構建小學德育主題活動設計框架,在突出小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使德育變得鮮活、有趣。
一、設計理念指導
(一)小學德育主題活動
但武剛認為,德育主題活動是教師根據德育的要求,將德育內容落到實際中,讓小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德育并轉化為行動的一種德育方式,它對小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大有裨益。[4]基于德育主題活動的特點,黃揚欽闡釋了德育主題活動的作用,如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參與興趣等。[5]雖然研究角度不同,定義有所差異,但核心是一致的:德育主題活動的目標指向是實現德育要求,內容圍繞焦點,過程強調小學生的主體參與。
(二)任務驅動教學理念
任務驅動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上發展起來的教學方法。郭紹青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定義為教師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個體差異的教學任務,讓小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取新知識與新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以教學任務為中心點,根本目的在于激發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及潛在學習欲望。[6]任務驅動教學的核心在于以任務為主線,強調讓小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成長,設計任務的教師在實施階段成為活動引導者,而非主導者。
(三)具身德育理念
具身德育強調身體的意義以及身體與環境的互動,強調身體經驗同道德認知與判斷等心理過程相互嵌入和相互影響的過程,能應用于個體和群體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塑造和養成中的德育理論與實踐體系。[7-9]具身德育注重實踐途徑,這意味著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需要考慮小學生個人身體與其他要素的互動,設計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方案。
二、設計原則分析
為了能夠在實踐中有效地以任務驅動為抓手,以具身德育為落腳點,充分開展小學德育主題活動,教師還需要在設計中遵循如下原則。
(一)以任務為切入點,聚焦活動主題
主題性是德育主題活動的基本特征,也是影響德育主題活動的重要因素。以任務為索引,突出德育活動的主題,是設計的重要環節。首先,主題要清晰且可以被感知,能夠落到實踐層面進而檢驗活動效果。為此,教師不能選擇過于宏觀、空洞的主題,如感恩父母,而是將主題細化為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主題,如在母親節感謝母親給予自己生命。其次,主題要關注小學生需要,高于小學生生活。身邊的案例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生活感,讓小學生深切感受到德育在生活中真實存在。最后,主題不能僅停留在實踐的層面,還應引導小學生將實踐案例上升為知識,促使個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比如,通過“不能隨手扔垃圾”主題活動,教師應升華“慎獨”“嚴格要求自己”等方面的情感認知。
(二)強調可實施性,彰顯年級差異
小學階段是個體快速發展的階段之一,每個學段的小學生都有獨特的生理發展條件。例如,低年級小學生雖然注意力集中的時長較短,但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積累,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長會逐漸延長。因此,在主題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個體的差異性等影響因素。針對活動對象的特點,設計差異化的主題活動任務,既凸顯活動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又不至于浪費設計者的時間和精力,還能確保主題活動效果。例如,針對“感恩父母”這一主題,低年級小學生可以通過反背書包的形式,模仿母親懷孕時的一些動作,體會母親懷胎十月的辛苦;中高年級小學生則可以通過角色互換的形式,與父母親進行角色互換和角色扮演,深入了解父母親的責任和辛勞。
(三)以具身互動為方式,提升主題活動參與度
互動是提高主題活動參與度的有效方式,也是檢驗互動設計效果的手段。具身德育理念強調通過身體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開展對個體的道德教育。[7]在主題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既不能忽略環境的作用,又不能夸大環境的影響。例如,在設計“愛護環境”的主題活動時,教師單純引導小學生認識到環衛工在保護城市環境衛生的重要作用和他們工作辛苦程度等,是很難讓小學生形成愛護環境這一理念的。根據具身德育理念的觀點,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當一天的清潔工,讓小學生通過自身與環境的互動,了解活動的設計意圖,能更好地幫助和引導小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任務,獲得成長。
(四)突顯趣味性與探究性,引領小學生主動參與
德育主題活動的形式多樣化,均是促進小學生德育素養的提升,促使小學生朝著更優的方向發展。教師在設計主題活動時要充分考慮主題活動的趣味性,引領小學生積極參與主題活動,避免讓活動流于形式。例如,針對“愛國”這一主題,教師可以借助生活照的對比、爺爺奶奶的老故事等形式,讓小學生體會到國家的變化,了解到動人的事跡,清晰地感受到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從而激發愛國熱情。此外,教師還應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自主意識,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三、設計框架探究
(一)ETDTA理念框架
ETDTA理念是具身德育(Embodiedmoraleducation)、任務驅動(Task-Driven)、主題活動(ThemeActivities)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其邏輯框架如圖1所示。具身德育、任務驅動、主題活動三者之間相互結合,能夠組成四種不同的德育理念,分別是TDTA理念、ETA理念、ETD理念及ETDTA理念。[6-9]TDTA理念是指在德育過程中,以任務驅動開展主題活動。教師通過有效設計主題活動,將任務作為主題活動中的主線索開展德育工作。TDTA理念忽略了小學生的主體參與、主體體驗,導致德育主題活動容易出現僅為了完成主題活動中的任務這一問題。ETA理念綜合了主題活動和具身德育兩個因素,在開展德育主題活動時以小學生的主體參與為關注點。ETA理念設計的主題活動雖然有主題,但是缺乏有效的目的指引,導致小學生在主題活動過程中有體驗、有互動,卻不知道為什么完成活動,最終影響主題活動的教育效果。ETD理念是指在德育過程中,以任務驅動為牽引,結合具身德育的方式開展主題活動。在主題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互動的形式,引導小學生完成任務,實現對小學生的德育培養。然而,ETD理念設計的主題活動沒有主線的引領,各活動彼此獨立存在,相關性不強,容易導致小學生孤立地看待德育活動。ETDTA理念兼具了具身德育、任務驅動、主題活動三個要素,通過任務驅動、具身德育的方式,在主題活動中開展德育工作。ETDTA理念有效地調節了三個元素,綜合考慮主題活動、任務驅動、具身德育在德育活動中的作用,避免了三個因素在兩兩組合時的不足與問題,從而促使德育活動真正地走進小學生的生活,進而為小學生培育良好的品德素養。
(二)設計過程框架
在ETDTA理念的指導下,以小學生為中心的活動設計的具體邏輯如圖2所示。1.以小學生為中心我國學者已普遍認識到“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10],認為活動應更加凸顯小學生的中心地位,活動的實踐效果、目標達成度等都有賴于小學生的參與。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應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整個過程,構建以小學生為中心的活動設計模式。2.設計考慮因素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如下因素。一是小學生所處的教育背景。教育為個體發展提供了機會,同時成為個人發展的起點。教育是一個可變化的過程,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教育效果有突出的影響。教育還是一個反思的過程,能成為下一次主題活動設計的參考和借鑒。因此,教師在設計主題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教育背景,發揮小學生在主題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二是環境,包括小學生所處的物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主題活動是在一定場域下開展的,力求讓小學生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知識的增長。教師要重視物理環境的創設,包括桌椅的擺放、道具的使用等,以此確保主題活動效果。此外,社會文化環境對個體德育的影響不容忽視,教師在設計主題活動時也應該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發揮社會文化環境的宏觀作用。三是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校教育的先進輔助設備越來越多,教育形式也越來越豐富。例如,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幫助小學生“回”到白堊紀時代,智能環境控制技術能夠幫助師生構建舒適的物理環境。然而,技術的濫用有可能會喧賓奪主,讓小學生沉溺于技術而忽視了活動的主題。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地使用技術。四是內容。內容展現了活動的核心,呈現出活動的設計意圖,是檢驗活動效果的維度之一。在設計主題活動時,教師需要根據主題選擇合適內容。例如,針對“如何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這一設計,教師可以選擇端午節的愛國、憂國情懷作為主要內容,延伸補充劃龍舟過程中的團隊精神等輔助內容。五是形式。活動是突出個人感悟還是彰顯集體智慧,教師對這一目的要有綜合的考慮。活動目的不同,活動的形式也不同。根據活動目的,教師應該選擇恰當的活動形式。例如,針對“母親節感恩母親懷胎十月”這一主題活動,教師的活動設計應傾向于個人活動;針對“通過廢物利用引導小學生愛護環境”這一主題活動,教師的活動設計應偏向于集體活動。六是方法。在主題活動過程中,小學生是實踐的主體。為彰顯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思考如何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運用什么樣的方法引導小學生參與活動。
(三)設計案例分析
德育的基本要素可劃歸為兒童對母親的愛,這是兒童能夠愛他人、愛人類的情感基礎。在小學德育中,教師要把“兒童對母親的愛”這一理念貫穿整個德育活動。根據每個年級小學生的差異、發展特點等,教師應開展一系列“感恩母親”的活動,將這一主題活動貫穿小學生的整個小學生涯。在小學低年段,為了幫助小學生切身感受母親懷胎十月的艱辛,教師設計了反背書包的主題任務,定于五月第二個星期五開展。五月第二個星期五這一天,從第一節課開始,小學生將書包反背在前,模仿母親懷孕。下午最后一節課,教師組織小學生對當天的主題活動進行探討和反思。有小學生問道:“老師,好辛苦,能不能不背了呢?書包這樣背在前面很不方便。”針對小學生的這些反饋,教師要做好開導和引導工作,如“我們反背書包是為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如果媽媽在懷你們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想法,結果會怎么樣的呢”。通過這樣的活動方式,小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母親懷胎十月的辛苦,理解母親的養育之恩,從而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感恩之情。綜上所述,根據ETDTA理念,小學德育主題活動可以以任務為切入點,以具身互動為方式,聚焦活動主題,強調可實施性,突顯趣味性與探究性,引領小學生主動參與,提升主題活動參與度。
參考文獻:
[1]檀傳寶.道德教育是學校德育的根本[J].教書育人,2009(35):34-36.
[2]李君.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18.
[3]陳達明.有效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9,131.
[4]但武剛.學校德育活動初探[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1):123-127.
[5]黃揚欽.依托德育主題活動加強常規德育管理[J].福建輕紡,2019(5):31-33.
作者:尹納宇 張弘 單位:六盤水師范學院 貴州六盤水 六盤水市鐘山區第十一小學
- 上一篇:電商企業財務法律風險問題研究
- 下一篇: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