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工作思考5篇
時間:2022-09-14 02:31:59
導語:小學德育工作思考5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強和改進小學德育工作是新形勢的發展需要。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內容應豐富多彩且充滿時代特色,工作形式也應靈活多樣,適應社會發展的大環境,適應學生心理和思想發展特點。
關鍵詞:小學德育;時代特色;改進;完善
樹立新理念,尋求新突破,逐步構建體現時代要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學德育工作新格局,努力創設和諧校園、和諧教育,是我們各個學校的新任務,新目標。做好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新理念,用改革的辦法推動德育工作,用創新的精神研究德育工作,用發展的眼光完善德育工作,努力使學校德育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
一、從思想深處,從政治的高度認識到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嚴峻性
正確地、深刻地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嚴峻性,是新時期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問題。一是加強和改進小學德育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努力提高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的重要保證。二是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是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當前,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許多挑戰。社會大環境的各別不利因素經各種途徑影響青少年;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道德失范現象在腐蝕著少年兒童天真無邪的心靈,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當今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過度溺愛、嬌慣、放縱,許多孩子都有任性、懶惰、缺少愛心,依賴性強、抗挫折能力弱的特點。另外,隨著進城務工潮流和外出打工潮流加劇,“進城兒童”、“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他們跟著爺爺奶奶或寄宿親戚家生活,缺乏應有的父愛、母愛和正常的家庭教育,承受著與其年齡不相適應心理壓力。與此同時,互聯網上一些不良有害信息也給未成年人帶來腐蝕等等。所有這些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很大影響,給德育工作帶來一系列的新問題、新挑戰。
二、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內容要豐富多彩且具有時代特色
當前形勢下,加強學校德育工作,要特別注重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既要求實,更要求新。一應特別注意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瑰寶,加強民族文化、傳統道德及革命傳統教育。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巨大的教材。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給每一個青少年兒童,從思想上深深地烙上中國印,這是我們的責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二充分利用校本及鄉土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鄉土教育資源,對德育工作意義重大。改革開放以來,我校周邊及學生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針對此,我們開展了一次“家鄉的昨天、今天、明天”假日小隊社會調查活動,并在此基礎上舉行了“小小童眸看變化”征文活動,校本、鄉土教育資源在此成為了一部極其優秀的教材。三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應當注意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富于愛心。進入新時期,根據社會上的思想趨勢與中小學生思想狀況的變化,要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并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應當特別注重貼近學生生活,并富于愛心。對于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及弱勢群體,我校就特別注重運用“愛心”這把金鑰匙。一方面,學校充分發揮“知心老師”辦公室的作用,隨時掌握其思想動態,進行開導教育。另一方面,開展了“愛心關愛工程”,將這些兒童包干到人,每一位老師都負責幾名同學,進行關愛。
三、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形式要靈活多樣
學校德育工作,應以學科教學為主陣地,重視課堂滲透。學科教學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我們將德育資源的挖掘和體現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課程設置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把傳統班會課改為活動課,引進辯論會、演講競賽、研討會、知識競賽、“實話實說”、座談會等形式,一課一主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需求,叩擊學生心靈,激勵其奮發向上。開設人文閱讀鑒賞課,引領學生博覽中外名著,品評文學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養。開發活動課程,在豐富的文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和堅韌的意志。課外活動時間,我校的文學、器樂、書畫、英語角、籃球隊、排球隊等興趣小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開設校外課堂。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武警中隊、看守所、烈士陵園、法庭、敬老院等單位參觀體驗,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接受道德教育。學校德育工作,應以班集體教育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在德育過程中,我校一貫倡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班級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發揚教育民主,創設寬松、和諧、開放的教育環境,使德育過程成為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積極參與的過程,成為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學生干部一律競爭上崗,班級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規管理放手由學生組織實施,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培養做人的尊嚴感、道德感、責任感。不少班級探索出了特色鮮明的管理方法,如班委輪換制、班長組閣制、一日小班主任制等。各班班風的制定注重過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讓學生討論醞釀,在此基礎上確定富有班級個性的班風,不少班級還發動學生設計了班徽、班旗、編寫了班歌,制定了班規班約和班級行動綱領。我校給每一位學生配備德育作業本,要求學生每天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記錄自己的人生感悟,讓學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長。班主任每天利用德育作業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與學生進行心貼心的溝通。各班針對實際情況,自行布置德育作業,從個人瑣事到國家大事、從班級建設到學校管理,無不成為學生在德育作業中進行思考的內容。此外,在期末評選“三好學生”與“文明學生”時,我校采取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價三結合的方式,在公正、公開的評價過程中,讓學生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自省與總結,從而受到最真切、最持久的教育。時代在發展,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法也應隨之創新與發展。新時期,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清醒認識社會發展過程對教育及中小學生思想的利弊影響,深入分析中小學生心理及思想發展特點,并積極應對,以更好地為共和國培養思想合格、素質優良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朱宜傳 單位:棗莊市山亭區店子鎮安嶺小學
第二篇: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提升策略
隨著新課程教學標準的不斷落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得到突出,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德育教育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對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雖然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體現,但是德育教育在落實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其實效性的突出展現,這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德育觀念落后、教育模式單一、評價體系不完善以及德育教育脫離生活實際。因此,小學德育教育要想實現高效性,就必須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下面,筆者將從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而提出提升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的策略,希望能為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一、小學德育教育現存的主要問題
1.德育觀念落后
由于我國長期實行應試教育,習慣將考試成績作為判定學生的標準,因此在很長時間內忽視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落實,學校與老師也逐漸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因而也更加深入地意識到了德育教育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由于教育教學的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雖然德育教育已經在許多小學實現了課程設置,但是由于教師以及家長受到的應試教育影響深遠,在德育教育的真正落實過程中,還是將德育教育放在了次為重要的位置,學習成績仍作為判定學生的最重要標準,也在無形中使得德育教育成為了學生不予重視的一門教學。
2.教育模式單一
小學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常見的德育教育模式主要為說教式教學或者借助榜樣的形象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德育教學,這種單一性的教育模式顯然無法對學生產生顯著的影響效果。這與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有很大關聯,作為愛好玩樂的小學生,其在接受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只能夠獲得一些單調式的說教教學,教學內容缺乏生動形象性,很難吸引小學生的關注,而且若德育教育一直延續此種教學模式,還會引起小學生的厭倦情緒,最終使得德育教育無法真正得到落實。
3.缺乏評價體系
由于當前小學德育教育教學的體系尚未健全,也使得有關德育教育的評價體系的建設工作尚未得到真正的完善,不僅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學習評價時缺乏合理完善的體系,而且針對教師德育教學效果的評價指標也尚不完善。多數學校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學習評價時,多采用書面考核的方式,而且設置的答案較為單一,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學生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言論,但是為了達到標準答案的要求,許多學生在回答問題之時,往往不會真正將自我真實認知表達出來,只是為了迎合標準答案而進行缺乏真實性的表達,這樣雖然小學生能夠獲得老師期望中的考核分數,但是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內容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也使得德育教學成為了一種流于形式的無意義教學。
4.脫離生活實際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思維認知尚處在不斷發展的階段,因此對于相對抽象的德育理論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老師對德育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轉換,轉變成小學生易于理解的內容,讓小學生理解到其中所宣揚的主流的價值理念,使得小學德育教育獲得較高的實效性。但是,當前許多小學德育教育課堂在推進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拘泥于口號性的德育教育內容,使得小學生所接受的德育教育呈現出“假大空”的特點,表面看來學生似乎對德育教育內容熟讀成誦,但是究其本質,學生并不知曉為什么要以口號中所標榜的理念為行為標準,也不知曉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夠達到口號的標準。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中存在著多維度的價值理念,學生在運用德育教育課堂所傳授的價值觀解決社會中所存在的問題時,會發現在一些狀況下其價值觀念與當今社會新的價值觀念是沖突的,比如學生們所接受的德育教育是“在公交車要為老人讓座”,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著“大學生為老人讓座反被老人打”的事跡,在面對這系列事情時,學生內心其實是充滿疑惑的,其在德育教育課堂中所學到的理念并不能完全適用于社會,這種脫離實際的德育教育并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合理的價值觀念引導。
二、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的策略
1.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德育教育只有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參與感與主人翁意識,才能夠真正深入學生內心,得到學生的理解。因此,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認識到德育教育對其自身行為實踐所發揮的引導作用,能夠幫助其更好地成長。比如,在進行有關禮貌用語的德育教育過程中,老師可以將使用禮貌用語所產生的效果告知給學生,讓學生知曉在使用了禮貌用語之后,不僅會拉近與別人間的距離感,而且還會獲得別人的贊賞與喜愛。小學生都想要被人喜愛,都希望得到贊揚,因此,其會深刻認識到使用禮貌用語的重要性,并且主動學習禮貌用語,并且使用禮貌用語。只有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夠被激發,德育教育才能夠真正得到有效落實。
2.課堂教學融入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德育教學并不是一個孤立的教學行為,其與其他學科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與不同學科的教學過程也存在著重要的互動關系。在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將德育教育發展為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讓學生意識到德育學習是一個長期且廣泛的學習任務。比如,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為其提供一種語言工具,不能為了學習英語而忽視對漢語的學習,不能看輕語文的重要性;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在讓學生了解了“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之后,還應該讓學生懂得寬容友好的重要性,讓其知曉體育競技除了成績之外,其中蘊含的人性光輝才是更應該獲得贊賞的部分。比如在短跑比賽結束后,老師要對成績不理想的同學進行相關德育教育,告訴他們跑步比賽是為了鍛煉身體,與同學建立友好關系,成績只是一個暫時性的結果,并不能決定他們的體育水平。
3.全面提高教師自身修養
教師的修養也會對學生的觀念與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尤其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只有老師以身作則,才能夠使得德育教育得到學生的認可,因此,老師要不斷進行自身修養的提升,不僅需要通過讀書等渠道實現自身智力素養的提升,而且還應該以身作則,通過參加社會志愿活動,為學生建立學習的榜樣。學生只有對老師實現了認可,才能夠接受其宣揚的理念與價值觀。
4.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德育教育只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才能夠獲得學生的理解,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比如,老師可以結合社會熱點問題“老人摔倒要不要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知曉,當遇到老人摔倒這種狀況時,除了要愛老敬老外,還要學會保護自己,如果真想幫助老人,可以叫上過路的路人一起幫忙,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三、結語
小學德育教育要做到形式與內容貼合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接受習慣,才能夠使得德育教學能夠獲得學生的關注與支持,最終使得德育教育實現實效性的提升,這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找到提升德育教育實效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金丹 單位:浙江省溫州市新田園小學
參考文獻:
[1]吳志強.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教育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年11期
[2]劉成偉.淺談“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困惑”[J].科技展望2014年23期
[3]寧宏.農村小學德育教育開展策略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5年14期
第三篇:小學德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環境也日趨復雜化,從學生的行為、話語、情緒等方面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正在逐漸顯現出來,學生很容易被當代電視機、手機、電腦等先進技術所吸引而迷失方向。為了避免情況日益嚴重,教師要及時采取措施,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發展,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直面挫折。本文就如何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充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關措施。
一、增加師生交流,經營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還處于幼稚的階段,小學生的內心還比較脆弱,每當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障礙就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因此教師要擔當傾聽者的角色,耐心聆聽學生的傾訴。這就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豐富專業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師生觀,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利用課間時間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了解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習慣、心理壓力等,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注重在交流過程中的說話方式和語氣,一位整天高高在上、趾高氣揚的教師以僵硬的口吻與教師交流會給學生帶來交流負擔、難以讓學生完全敞開心扉說自己內心的想法,因此師生之間要遵循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平等的原則,才能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消除師生之間的代溝,同時也可以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以提高課堂效率。
二、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的第一要義就是學習,學生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毋庸置疑是用在學習上的,以至于學生沒有剩余的時間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師要學會抓住一切有利時間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本身就蘊含著豐富又深刻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接觸最多、鉆研最深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知識是學生必學的環節,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書本知識中富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到教學環節中。例如:為了戰爭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用自己的身體去擋子彈。教師可以牢牢抓住這個事跡,向學生講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如今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每天都要微笑面對每一天、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像這樣由書本實例因素的心理健康教學,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自己也能深入感悟。另外,在枯燥乏味、壓力過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復雜的心理壓力,教師也可以通過典型事例來幫助學生在無形中疏通思想。
三、因材施教,形式多樣,個別輔導
當代的大班級教學的模式,每個班級多達五十多人,每位學生在心理承受能力、性格特征、家庭環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要從日常行為中通過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來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從他的精神狀態、語氣等方面,發覺他最近有一些心理障礙,想找他進行溝通,然而,他顯然不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說出自己最近遇到的種種困難。為了進一步與學生進行溝通,教師可以采取日記交流法、以最近的情況為主體每人寫一篇日記或者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先讓這位學生在同學面前敞開心扉,如果還是無法解決心中的難題,教師再進行點播等方式,讓學生有一個緩解。通過這些方式間接地了解了學生的狀況,然后,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分析現在的問題,并且為學生提供解決方法,讓學生微笑面對每一天,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快樂。
四、創設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學生的心理素質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所在的環境,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會根據環境而發生變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課間時間、班會課、早讀課等方式開展一個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研討會,通過講小故事、看視頻、表演話劇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講堂的趣味性,活躍課堂的氛圍。例如:在期末考試前期,學生的壓力肯定有明顯的增加,教師可以講解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事例,從小時候經歷的天花和猩紅熱等病到長大后妻子、良師去世的悲哀,托爾斯泰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堅持不懈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頑強的毅力而成為文學界的泰斗。這樣通過真實實例激勵學生,讓學生相信“堅持就是勝利的真理”,讓他們明白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存在磕磕絆絆,不會很順利的一路走到底,一帆風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讓學生正視成功與失敗,不因為一次進步而得意忘形,也不因為一次退步而從此不相信自己。讓學生明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而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是指學生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時刻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來面對生活中的坎坷。面對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要注意疏導學生的方式方法,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直面苦難,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養。
作者:曾如紅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筍崗小學
參考文獻:
[1]唐訊.現代教師心理素質[J].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葉一舵.現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開明出版社.2003
[3]胡志仙,雷宏俊,小學生的常見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J].小學德育2003
第三篇: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
品德即道德品質,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人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是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或傾向。品德是社會道德現象在個體身上的表現,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道德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某些穩固的人格傾向?;镜牡赖滤绞侨肆⒆闵鐣母?,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唯有樹立了正確新課程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實現自身的價值。當前我國的教育方針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中“品德教育”便列于全面發展的首位,處于引領的地位,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道德品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引導,特別是在小學階段,這時學生們身心都還處于一個不成熟的階段,通俗來講,他們就如同一棵棵小樹苗,如果不修剪,任由他們隨意生長,那么等日后發現有長歪的地方,再去糾正就很困難了。所以說,在孩子的幼年時期,便開始對其進行正確、系統的德育教育,那么對于他日后道德觀念的養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由于小學教育時間跨度較長,所以對于不同年級,不同年齡的學生,教育方式也應當有一定的區別。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克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我們可以將學生們化為前習俗水平(6-9歲)和習俗水平(9-14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們良好的發展。下面筆者便借此篇文章,談一下關于不同道德發展階段學生的教育方式。
一、前習俗水平
這一階段的學生,其道德觀念的特點是純外在的。他們為了面授懲罰或獲得獎勵而順從權威人物的行為準則。在這一水平當中,又分為兩個階段:懲罰與服從取向階段和相對功力取向階段。而在這兩個階段又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接下來,我們就談一下應該如何去對這兩種階段的學生進行教育。
1.懲罰與服從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們根據行為的后果來判斷行為事情的好壞及嚴重程度,他們認定,受到權威人物的贊揚就是好的,受到權威人物的懲罰就是壞的。所以在這一階段,必須對學生們的行為做出嚴格的要求,在他們做出錯誤的事情之后,務必及時糾正,并且要對他們進行懲罰,好讓他們明白這么做是錯誤的。假如不予以明確的糾正,或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那么就很可能造成學生們是非觀念的混淆,以至于對他們的世界觀造成一定影響。
2.相對功利階段
這一階段的學生不在把一些規定看做是絕對的,他們通常會以自我為中心,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對于這種不正確的認識,老師必須要加以引導,必要時輔助一些嚴厲的懲罰措施,好讓學生明白并非自己是一切事物的中心,從而放棄這種錯誤的觀念,好為以后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鋪平道路。
二、習俗水平
在這一時期的學生,已經可以著眼于社會的希望與要求,并以社會成員的角度思考道德問題,已經認識到個體必須要符合社會的行為準則。在這一時期規則已經被內化,他們認為按規則行事是正確的。在這一水平同樣存在兩個發展階段:尋求認可取向階段和遵守法律和秩序取向階段。對于這兩種階段,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應該有一定的區別。
1.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這時期的學生通常會以人際關系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以獲得大家的贊賞和認可。針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就要以鼓勵和稱贊為主,一定贊美和認可會影響到他們日常的行為,他們在做事和思考時,總是要考慮到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和期望。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是被人贊賞的行為,所以多鼓勵學生可以更好地促進他們向好的方向去發展。
2.遵守法規和秩序取向階段
處于該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基本的是非觀念,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他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鞏固秩序,尊重法律權威,以法制觀念去判斷是非。在這一時期,德育教育應當主要從法制教育方面入手,讓學生了解和明白基本的社會行為準則,并且以這種基本的社會行為準則來約束他們日常的行為。有效的品德教育,必須要根據學生們各時期的身心發展水平來決定,絕對不能以偏概全,抓住學生們道德觀念發展階段中的主要矛盾,才是制定品德教育內容和方法的關鍵。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們受教育的效果,才能確保學生們的品德朝著正確的道路發展。以上的幾點,是筆者根據柯爾伯克的道德發展階段論,所提出的關于小學時期德育工作發展的方式方法和內容,希望可以為各位同行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其中有不恰當之處歡迎各位不吝斧正。
作者:吳艷杰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牙克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第四篇:小學德育工作探討
摘要:長期以來,學校的德育教育推崇的是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論,諸如此類“虛遠、高大”的榜樣教育,而作為品德與社會的施教者,也只是簡單的文本對話,沒有深度挖掘教材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做實小學德育工作,勢在必行。
關鍵詞:小學德育;德育實效;做實措施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強調:“思品課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在兒童現實的生活中逐步發展道德水平?!彼枷肫返聠栴}來源于實際生活之中,撇開生活,把教學禁錮在課堂和教材里,德育就缺失了生命的色彩。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思想品德的接受是通過外部影響并經過主體內化過程才形成的。
一、德育目標要實
1.德育目標要“實”,指的是德育目標不能遠離了學生鮮活的生活現實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是由低向高逐級發展的,低級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人,是不可能有高一級的需要的。這給我們德育目標的確定提供了一個啟示。即德育特別是兒童德育應該具有層次性,應該循序漸進。因此,對于小學德育,我們必須本著“低重心、低起點”的思想,從“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的活動入手,使德育活動真正貼近兒童的生活世界。
2.榜樣示范要落“實”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在物欲橫流的今天雖然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記得“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但也有部分人在道德抉擇面前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沒有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绷_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太陽。”實踐證明,教師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及其反映出來的事業心、責任感、個性心理質量等,都是學生自覺不自覺的學習榜樣。就在6月27日早上進行國旗下講話的時候,本校教師為失去父母的三年級學生田時盈捐款,帶動了全校的學生共捐助四千多元。這就充分體現老師用自己的人格去教育學生,用美的言行去帶動、啟發學生,以真情實感來感染學生。
二、突出實踐體驗,開展系列實踐教育活動
一是開展“快樂課間”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二是搞好重大節日教育活動:“3・8”獻給媽媽一份最好的禮物,“五・四”青年節,“六・一”文藝匯演,教師節、國慶節、元旦等。培養學生知榮辱、重感恩的良好品德。三是加強學生社會活動基地建設。將大孤山鎮敬老院及板簧廠作為學校的實踐基地。每學期至少組織兩次社區服務活動。
三、將生活引進課堂
1.讓生活成為教育素材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注重服務于未來生活,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它不僅使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隔離,也與學生的發展相去甚遠。為了改變傳統的“說教”的方式,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與行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的最大特點,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目標的有效達成。《規則的力量》一課,就可以利用非典和禽流感事例,選取學生聽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學生不會產生一種“虛幻”的感覺,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真實性”。也可以舉一些身邊的例子。如結合本校實際,去看一看,比一比,真真切切地去體會規則的重要性,這會更具有說服力。
2.教育與生活相結合
思想品德課只有系統性知識教學是不夠的,學校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生活事件隨時會發生,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抓住課堂與生活的切入點,針對學生的思想和具體表現找準時機,然后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從而促進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統一,生活與發展的統一。小學生認識到自己長大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可家里的人不讓做,于是,有的學生就會這樣想: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讓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去爭取實踐的機會。有的學生說:“我就跟他們講道理?!庇械膶W生說:“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得他們同意。”也有的說:“我就偷偷地做,讓他們瞧瞧我有能力做?!贝藭r教師應及時鼓勵他們:“確實,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現實,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它們?;厝ズ?,選擇適合你的辦法去試一試,也許就成功了。老師相信你們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庇辛死蠋煹墓膭?、同學的建議,再去實踐,得到的不只是自我服務能力的鍛煉,還有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
四、三結合到位,全方位加強學生行為規范教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步伐的加快,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德育工作顯得更加廣泛和復雜。如果僅在修筑學校德育的銅墻鐵壁上狠下功夫而忽視了德育工作的系統性,必定難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學校必須發揮其主導作用,在充分發揮學校德育功能的同時,更加重視發揮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學校要主動同家長及社會各方面配合,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絡,發揮其整體功能。學校應積極開辦家長學校,引導廣大家長使家庭教育也向素質教育轉軌,指導家長對孩子實行正確的教育方法。學校還應建立"學校家長溝通制度"。通過向學生家長發放《家長評教卡》等形式,及時掌握學生在家中的情況,并根據反饋問題,雙方協作,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傾向。同時,學校還要主動聯系社會各界,特別是要依靠鎮、街道、居委、村等政府和組織努力建設良好的社區環境,積極支持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擔負起青少年學生校外德育的責任。
五、做實德育評價
一是完善捆綁評價,將學生的德育發展全面納入教師的評價考核,作為教師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二是積極開展文明班級、優秀團隊、文明學生等評選活動,增強班級競爭意識和凝聚力,培育班級特色,樹立良好班風、校風,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三是發揮典型學生的榜樣示范作用,通過宣傳欄、黑板報、校園廣播等形式弘揚典型,引導學生爭當“學校好學生”、“家庭好孩子”。開展讀書征文以及演講比賽,評選表彰鎮級優秀班主任,表彰優秀學生和干部。從學生生活出發,以學生為主體,開拓思想教育新途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相互滲透,小學德育工作才能更有實效,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李華明 單位:貴州省獨山縣第五小學
第五篇: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研究
本文在分析了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改善小學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
一、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工作面臨的一些問題
1、來自社會的一些不利因素。我國正處于大發展、大轉型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很多問題。例如,大眾傳媒、網絡等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傳播了暴力、黃色、賭、毒等負面信息,對小學生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這是因為一方面,大眾傳媒無處不在,對人們的沖擊強烈而直觀;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有限,缺少足夠的辨別能力和自制能力。雖然大眾傳媒和網絡帶來的主要是正面影響,但其消極的一面絕對不能忽視。又如,社會中存在的價值觀混亂、貧富懸殊、違法犯罪等負面因素,也嚴重影響了小學德育教育工作。
2、來自家庭的一些負面影響?!案改甘呛⒆幼詈玫睦蠋煟改甘呛⒆拥牡谝粚煛?,父母在孩子思想道德的形成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如今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導致父母、爺爺奶奶,以及姥姥姥爺過分疼愛,在家里往往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對孩子的溺愛,降低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導致孩子吃得了甜吃不了苦,聽得進表揚聽不進批評,促進了孩子“唯我獨尊”的想法和逆反心理,嚴重影響了小學的德育工作。另外,家長的不良表現,也對孩子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3、傳統德育內容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在社會大變革、大轉型的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傳統德育教育中非常純真、單一的思想道德觀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這種變化的需要。
4、傳統德育模式的弊端。一方面,傳統教學模式中,主要依靠“填鴨式”的灌輸教育,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僵硬的教學方法,往往導致學生被動消極地接受德育知識,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更不用說將優良的品德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言行;另一方面,傳統的小學德育教育,主要依靠品德這門課程,沒有同其他教育環節形成有效的合力。德育的孤立狀態,不能有效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不能整合整個教育活動,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新形勢下改善小學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
1、緊跟社會發展,適時更新德育內容。更新德育內容,以適應社會進步的需要,是新形勢下有效開展小學德育教育的基礎。在小學德育內容上,要著重強調主體價值觀,既要引導學生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又要尊重現代社會市場經濟下出現的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另外對世界范圍內的價值體系也應有所體現。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應是始終貫徹的主線。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倡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關心、關愛、尊重、寬容、公平、公正、平等、誠信、團結、合作、集體、責任等價值觀念。
2、探索新的德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德育教學。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小學德育教育應改變以前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按照思想品質的形成規律,以正面疏導為主,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以平等、公正的態度對待學生,試著以伙伴、參謀的身份出現,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培養優良的行為習慣、自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整合教育資源,整體規劃德育工作。改變品德教育的單一方式,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學教育的各個環節,建立全校、全員教育模式。學校應明確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將其作為教育工作的重心。在制定總體德育教育計劃的同時,注意德育在其他教學活動、教育環節的融入、滲透情況,重視德育教學成果。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開放式教學法,是指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突破傳統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的束縛,結合社會生活,結合大自然,積極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探索出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通過對新模式、新方法、新資源的利用,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趣味性、豐富性、多彩性。
3、采取措施,減少來自社會及家庭的負面影響。培養學生明辨是非、自我約束的能力,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加以抵制,對網絡、電視等進行合理有度的使用。另外,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建立學校、家庭相結合的德育體系。
4、提高教師教師修養,以身作則。作為學生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示范作用。因此,提高教師修養,以身作則,是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結語
小學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小學的德育教育中,要構建學校與家庭相結合的德育體系,減少來自社會、家庭的負面影響,適時更新德育內容,采用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效率,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作者:李新穎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岔河集鄉劉莊中心小學
第六篇:小學德育教育探討
摘要:伴隨著新時期國民素質教育的深化,德育教育已經成為了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環節,而小學德育教育關系到小學生全面發展和人格品質的形成,所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時代為背景,通過對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現實意義和重要作用進行了細致和透徹的分析,以求為小學德育教育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德育教育;素質教育;新時期
面對新時期國民經濟高速的發展,黨和國家提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偉大建設方案。而德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一直以來都是學校教育的關鍵點。在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涉及到塑造孩子的人格品質等方面的未來發展取向,所以顯得德育教育更為關鍵和重要。如何發展好小學德育教育關系到小學生個人的發展,也是我國培養未來全面性人才的需要。從一定程度上講,小學德育教育在新時期素質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這個過程存在著一些阻礙德育發展的因素,必須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才能在時展中讓小學德育教育扮演重要角色。
一、新時期影響小學德育教育發展的幾種因素
(一)重知識輕德育的現象普遍存在。時代的發展促使廣大家長越來越重視小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于智力培養為主的知識性教育尤為重視,考試成績成為了衡量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而與之相反,小學德育教育一直以來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小學生也對學校的德育教育抱著可有可無的心理,基于此種認識,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并不是很順利,小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1]
(二)德育教育過程形式化、簡單化嚴重?;谏鐣τ诘掠逃恼J識廣泛的不足,又由于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社會化活動,其成效沒有文化課快,更缺乏統一的鑒定標準,所以,很多小學德育教育存在著普遍的形式化和簡單化的問題。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照本宣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把握一些行為規范,在對于小學生德育行為評價方面也僅以書面考試的方式判定。這種形式存在嚴重的片面性,這也就造成很多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缺乏對德育教育方面的規范行為的深刻理解,導致學生德育教育與現實脫節,甚至成為一種擺設,無法促進小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
(三)教材方面存在與社會現實脫節的現象。時代的發展要求要有相應的符合時代需求的德育教材來不斷改進德育教育的不足,而當今小學德育教材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及時地進行德育教育方面的補充和改進,千篇一律地進行概念化教育,這就使得德育教育本身變得乏味和枯燥,無法吸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2]
二、新時期提高小學德育教育成效的辦法
(一)提升教師德育素養。新時期,面對紛雜變幻的社會發展形式,教師要充分掌握好德育教育的最新理念,提高自身的德育修養,尋找課堂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并結合學科教學內容貫徹德育教育,讓小學生自覺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方式。
(二)調動社會力量開展德育教育。推進德育教育需要從家長、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協同促進小學生的德智體美的發展,特別是新時期德育教育方面,要體現以學校教育為主,家長教育為基本,社會實踐為依托的三位一體,只有如此才能達到德育教育的統一性,從而實現小學生的德育素養的形成。
(三)深化德育教育綜合實踐。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將德育素養應用于實踐。作為學校需要組織和安排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來踐行德育理論。例如:帶來學生去做一些公益活動,通過清理公共場所丟棄的垃圾,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品德;通過慰問養老院的老人,提升對于尊老品質的培養;通過到農村耕種體驗勞動的辛苦;通過去貧困地區的參觀樹立珍惜美好生活、扶危濟困的善良品德。[3]
三、新時期小學德育教育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在樹立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中起到了重要角色。小學生處于啟蒙學習的開始,其人生觀很容易收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深化小學德育教育對于正確引導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作為學校教育只有堅持德育教育與文化教育并行的方針,才能更有效地為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我國培養未來全面發展型的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在弘揚社會正能力方面擔負了重要角色。小學德育教育可以樹立小學生自強不息的品質和遇到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也是弘揚社會正能力必不可少的條件。社會的道德、禮貌、健全健康人格行為、社會的慈善以及社會的見義勇為行為等等這些社會的正能量,都是需要從小學德育教育開始為學生構建的。
(三)在新時期建設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時期發展的理念,重點強調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發發展和共享發展,而針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正是符合了新時期發展的需求,一方面為社會未來發展培養了具有全面素質的合格人才打下良好基礎,另一方面也實現了學校在新時期發展中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故而,小學德育教育不僅僅是一門普通的學科,更應該是小學校各學科都要滲透教育的重要內容。主席曾就說過:“要深入開展德育教育,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激勵學生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钡脑捝羁痰乇磉_了德育教育在時代大潮中的重要作用,對于小學德育教育來說,正確認識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立正確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積極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認識,才是新時期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重點。[4]綜上所述,小學德育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要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成效,就需要正確認識新時期小學德育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并建立正確的教育方針。也只有如此,才能推進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為新時期未來培養全面型發展人才做好前期準備。事實證明,在新時期時代大潮發展中,小學德育教育刻不容緩,其在時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認識并提高德育教育,對于推進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作者:丁娌 單位:浙江浦江縣實現小學
參考文獻:
[1]邊玉芳.兒童心理學[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2]石麗娟.網絡時代小學德育工作策略[J].寧夏教育科研,2009.C03).
[3]王翔宇.“三線共進、和諧育人”高中德育內容的構建于實施[J}.山東師范大學,2005.
[4]魯潔.德育課程的生活論轉向——小學德育課程在觀念上的變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5.
- 上一篇:小學德育教育問題及對策10篇
- 下一篇:小學德育校本課程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