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語文學習創新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17 10:35:00

導語:小學生語文學習創新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生語文學習創新教育論文

[關鍵字]:小學生語文主體學習教育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它不同于傳統教育的最顯著的特征是關注人的發展。創新性和主體性是密不可分的,創新是主體性體現的最高層次,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也就談不到在學習中創新的新問題。因此,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通過學生主動的思索、探索、發現、創造,使他們成為現在的學習主人,未來的社會主人。

一、更新觀念,創設創新氛圍。

傳統教育中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學習,個性發展受到壓抑,無法讓學生進行真正的主體學習,更談不上創造性。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傳統的教師權威式的師生關系應讓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進的交往方式,學生的人格和權利應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這樣,創造性學習才有可能。

1、教學民主。

陶行知說摘要:"創造力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教學民主是創造力形成的陽光、雨露和沃土。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要創設出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大膽設想,敢于質疑。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萌發創造動機,才能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假如教師在學生面前擺出一副"圣人"形象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它妨礙了學生和教師間平等交流,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2、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

創新教育要使學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從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未來文明的創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質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創新、善于超越。

北京版九年制第七冊《馬背上的小紅軍》一文講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個掉隊的小紅軍,寧肯犧牲自己也不肯騎陳賡的馬,不肯吃陳賡的青稞面的故事。學習過程中,學生大膽地對教材提出疑問,課文著重寫小紅軍是怎樣不肯騎陳賡的馬,不肯吃陳賡的青稞面,直到最后小紅軍昏倒在草地上,才被陳賡抱上馬背。學生提出課文以《馬背上的小紅軍》命題不是很恰當。教師積極給予肯定,"誰能給文章換個更好的題目呢?"此時,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摘要:"可愛的小紅軍"、"堅強的小紅軍"、"草地上的小紅軍"、"倔強的小紅軍"。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倔強的小紅軍》最能體現小紅軍一心想著他人,毫無利己之心的崇高思想。后來,再版教材題目果真改為《倔強的小紅軍》。這是對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最好肯定。學生只有把書本、權威當作"對手",敢于對權威評頭品足,主體學習的創造性、積極性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使他們成為尊重事實、獨立思索,布滿自信的人。

二、鼓勵發現,培養創新意識。

學起于思,緣于疑。質疑問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獲得發展的前提。

1、學生敢于和善于提出新問題,是創新學習的前提,也是語文學科進行語言文字練習的切入口。教師應對學生的質疑,報以滿腔熱情。在初始階段,當學生還不會提出有價值的新問題時,教師應在方法上給予指點,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摘要:

(1)針對課題提問。

(2)從課文的語句、內容方面提問。

(3)從課后思索題中,找出自己解決不了的新問題提問。

(4)從課文內容的前后聯系上提問。

(5)從語言的運用上提問。

(6)從標點符號的運用方面提問,非凡要引導學生注重省略號、引號、嘆號的使用,看看有什么值得提問的地方。

2、師生共同梳理新問題。

探究表明,責任心和自主選擇有著密切聯系,"要我做"和"我要做"的主動程度,表現在學生身上大不一樣。主動選擇帶來主動的學習,提供學生選擇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選擇大多數學生關注的新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把握創造學習的主動權,學會梳理、比較、選擇的本領。《再見了,親人》一課,在學生質疑問難后,經過比較、篩選,對詞語意思、生活常識、時代背景等新問題,有的當時解決,有的放在第一課時解決。第二課時以學生提出的三個疑問作為教學目標。"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為什么說中朝人民的友誼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為什么說''''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土地''''能稱為''''親愛的''''嗎?"

3、把質疑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1)質疑問難不僅布置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更應該鼓勵學生在深入學習過程中產生了新疑問,隨時質疑。如學習《舍身炸暗堡》一課時,學生提出"是不是還有別的辦法炸暗堡,一定要手托炸藥包炸嗎?"教師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在反復讀課文和討論后,學生熟悉到摘要:首先"橋有一人多高,兩邊是光滑的斜坡",客觀環境如此,沒有其它辦法。其次"嘹亮的沖鋒號吹響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由遠而近。"時間緊迫,沒有時間再去采取其它辦法。帶著對敵人的無比仇恨,帶著對戰友、對祖國的無比熱愛毅然決然地點燃了導火索。通過學習,為了祖國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勇于獻身的光輝形象,深植在學生心中。

(2)課文學習完,再想一想還有什么不懂的。教師可借助學生提問在課堂教學的結尾再次為學生提供一個思索、探索、聯想、創造的機會。

三、擴展時空,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提出新新問題、解決新新問題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

語文學習活動中,要把學生學習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廣闊的空間自主地學習,創造性的學習。

1、組織開放的語文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讓它燃燒。教師不是做學生、思維的保姆,要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思索的果實。教師要善于組織開放式教學,課堂上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練習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課堂上的語文學習,默讀思索,就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潛心探究;討論就應該讓學生各抒己見,議論紛紛;朗讀就應該書聲朗朗,聲情并茂。當學生有迷惑時,教師采取啟發式,開啟學生思想的閘門,讓學生才思泉涌;當學生碰到難點時,采取小組合作學習、集思廣益、尋求解決新問題的辦法;當學生各持己見、互不相讓,采取討論式或多方辯論式,讓學生各抒己見,哪怕爭個臉紅脖子粗,誰也駁不倒誰,這辯論過程中就是很好的語文實踐活動。有的課文人物形象生動、對話出色,就讓學生分角色去演演,如《將相和》、《晏子使楚》,可以編成課本劇,在新年聯歡會上演出,還可以給其它班送戲;有的課文為我們描繪了祖國大好河山,就讓學生去畫畫,或設計出圖文并茂的板書,如《小山村》、《我愛三峽》。

開放的教學形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理解表達中,他們有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自己獨立的見解,在和眾不同中透出新意,體現出靈活和機智。語文學習的開放性還體現在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小學語文課本內容雖然豐富,但所含知識究竟有限;語文課堂練習再怎么到位,學生的習得也是有限的。課堂教學內容必須擴展和延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擴大視野經驗,增長才干,推陳出新,這類活動包括參觀訪問、自辦小報、報刊剪貼,通訊活動,編寫童話,社會服務(寫春聯、擬通知、寫尋物啟事)等。

語文學習的開放性更體現在關注社會生活。我們學習的名家名篇,哪篇文章不是作家情感的凝聚,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的語文學習也絕不應是象牙塔里的咬文嚼字,要對社會生活報以極大的熱情。社會生活是我們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現在全國人民都在關注"申辦2008年奧運會"。我們多次開展了"我為綠色申奧獻計策"的活動,寫"環保征文",寫"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的想象文等系列活動。這樣的活動是在社會大氛圍內開展的,信息量大,學生有的可說,有的可寫。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2、運用語文的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在練習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必然會對學生的思維發生影響,想象滲透入思維,才能有創造性思維,想象的發展有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這一特性,為我們語文學科開展創新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有人說作者寫作時"用意十分,下筆三分",那沒有寫出的七分就是"空白",就是作者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如《窮人》一文寫在寒風呼嘯的夜晚,窮人桑娜獨自抱回了鄰居西蒙死后留下的兩個孩子,擔心丈夫的責怪,丈夫出海捕魚回來后得知情況,催促妻子去抱回孩子,這時妻子一動不動,忽然拉開了帳子。文章到此嘎然而止。拉開帳子之后發生了什么情況,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理想象,使文章結尾多樣化。又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寫小女孩在嚴寒的大年夜,蜷縮在一個墻角里,怎樣來暖和一下身子呢?課文寫道摘要:"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課文在"敢抽出一根暖和小手嗎?"和"終于抽出了一根",之間有很大的跳躍。有的老師在教學中抓住了"終于抽出了一根"的結果,啟發學生設身處地的想象小女孩的思想斗爭過程。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合理,填充了課文的這段"空白"。這樣做,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在進行語言練習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可謂一舉多得。

跟其它學科不同,語文學習中的新問題討論其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為發展創新思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應引導學生破除思維的單一性、直線性,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司馬光》一課學完課文讓學生說說,"在當時條件下,還有哪些辦法救孩子?""在現在的條件下你還有哪些辦法救孩子?"學習了〈〈落葉〉〉一課后,我啟發學生,"在秋天,不止是小蟲、螞蟻、小魚和燕子喜歡落葉,還有很多小動物、小昆蟲也很喜歡落葉。同學們想一想,樹葉還會落在什么地方?誰怎么樣?把它當作什么?"教師的語言點燃了學生發散思維的火花。學生想象的大膽和合理,用詞的準確和生動,布滿了童真童趣,令聽課老師頻頻點頭微笑。

創新是主體教育的核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的欲望,敢問、多思、主動創新,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主動的發展。